书城养生你不可不知的100个足部保健妙法
8299500000030

第30章 小儿厌食足部保健法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长期食欲缺乏,甚至不想吃东西的一种病症。现代医学认为,当体内缺乏某种物质(如锌、钙)或患儿偏食、情绪变化等,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导致消化功能减退。中医认为,本病多为饮食积滞、胃热津伤、脾胃素虚,使脾运化失健、升降失调所致。在治疗中,除调理脾胃功能外,还应消除引起厌食症的各种不良因素。足部治疗能有效调整脾胃功能。

足浴

●取槟榔20克,高良姜15克,莱菔子20克。将以上药物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待药液降至30℃左右时,浸泡双足15分钟,每日1次,5天为1个疗程。具有消食导滞开胃的功效,适用于小儿厌食症。

●取藿香20克、吴茱萸15克、木香10克、丁香3克。将以上药物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待药液降至30℃左右时,浸泡双足15分钟。每日1次,5天为1个疗程。具有理气开胃的功效,适用于小儿厌食症,尤其适合于夏季使用。

●取陈皮20克、山楂30克、淮山药20克、白豆蔻2克。将以上药物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待药液降至30℃左右时,浸泡双足15分钟。每日1次,5天为1个疗程。具有理气开胃的功效,适用于小儿厌食症。

●取炒谷芽30克、炒麦芽30克、焦山楂50克、砂仁2克。将以上药物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待药液降至30℃左右时,浸泡双足15分钟。每日1次,5天为1个疗程。具有理气开胃的功效,适用于小儿厌食症。

●取山楂、陈皮、白术、枳壳各15克,生香附10克,小茴香8克。上药置锅内放水2000毫升左右,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沸15分钟左右,捞出药渣,药液倒入浴足盆内。待温度凉至45℃左右浸浴双足。药液凉时,可再加温。浴足时,施术者帮助揉按胃、十二指肠、解溪、厉兑等反射区和穴位,效果会更好。浴完足后药液不可倒掉,留下次再与药渣同煮沸15分钟左右,去药渣浴足,每剂中药可连续使用3~4日。

按摩

选区:①胃、十二指肠、小肠、横结肠、降结肠、直肠、肛门、甲状腺。②肾、输尿管、膀胱、腹腔神经丛、脾、胃、十二指肠、肝、胰、小肠、直肠、甲状腺、甲状旁腺。

方法:上述2组反射区任选1组或交替按摩。每日1~2次。

指压

取穴:解溪穴、厉兑穴。方法:①解溪穴用轻度手法,拇指按住该穴,并上下挪动5分钟,最后用力一压。每日1~2次。②用轻度手法压揉厉兑穴3分钟,并搓揉第二趾趾腹5分钟。③搓揉足第二、三趾各5~10分钟,按压心包反射区5分钟,每日2~3次。④点揉足内庭穴5分钟,揉按解溪、内庭、公孙、商丘、然谷穴各3~5分钟。

敷足

●取炒神曲、炒麦芽、焦山楂各15克,炒莱菔子10克,炒鸡内金5克,共研成末,用温开水调成糊状。临睡前贴敷双足底涌泉穴和肚脐上,外用敷料固定。10次为1个疗程。

●取吴茱萸、白胡椒、白矾各等份,共研细末,取药末20克,用陈醋调成糊状,贴敷于两足底涌泉穴,外用纱布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

小贴士

儿童较长时间食欲减退,可到医院进行微量元素测定(末梢血即可)。如血锌低下,可遵医嘱适当补锌,进食含锌较多的食物如动物肝脏、海产品、核桃、花生、黄豆、菠菜等。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进行消食化积、调中理气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