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企业,它们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于现代科学技术,只要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不断生产出更好更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才能最大限度的占有市场。如果有一个企业要长期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能为用户提供新的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如果仅仅依靠生产固定的产品,只注重增加数量是难以较长时间占领市场的,这就要求创业者不断地引进技术发明,加快产品的技术革新。
在热水器行业中,广东万家乐集团是最早以安全为企业发展方向和产品设计指标的企业之一。万家乐在1988年8月建成投产后的最初阶段,巧妙地运用了借船出海的策略,把企业的生产基地设在离热水器行业龙头“神州”集团不远处,借“神州”的热度来推广自己的品牌。紧接着,他们让“神州”保持在华南市场的领先地位,而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神州”无暇兼顾的北方市场,一举成为北方市场的老大,与“神州”二分天下,并借用与“神州”商战的形式推广自己的产品,迄今传为佳话。在这段时间里“万家乐”的经营理念可以称为第一代经营理念,企业的精力集中在扩大企业规模和提高行业地位上,但由于一开始就重视产品的安全问题,所以产品的技术含量一开始时起点就高于一般企业。到了竞争时代,第二代经营理念便应运而生,很自然地提出了产品的安全问题,并逐渐发展为科技与市场并重。热水器生产企业虽说处境尴尬,但由于始终能把科技和市场置于一个平衡的位置,两者无一偏废,“万家乐”因此可以说是国内热水器生产行业最为成熟的企业之一。
随着热水器市场的形成,热水器安全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消费者。由于该行业起步之初便频繁发生热水器安全事故,导致了热水器行业的萎缩,几家平时呼声最高的企业也开始趋于沉寂,电视上也不再能听见“万家乐,乐万家”的广告词,安全问题迫使消费者背弃了热水器。看到这一现象,很多企业当然是失望的,也明白产品需要一次彻底的技术革新。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是当初热水器一上马,生产的就是安全指标已达不到国际要求的直排式产品,因而积重难返,要技术革新,就等于一切从头来,由于资金上的投入很有限,一些企业等不及看到热水器市场的明天便中弹身亡了。面对这样的现状,居于行业龙头的“万家乐”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们意识到,消费者对热水器的戒惧心理并非就是市场的死结,真正困扰着热水器行业的仍然是科技创新问题。消费者还是喜欢热水器的卫生方便的,只不过是安全问题令他们望而止步,想买又不敢买。这意味着只要解决了安全问题,市场仍然很有希望。
自从潘泽明担任万家乐集团总经理,他一上任便开始倡导科技革新,在提高产品安全性能上做文章,首创了真正意义上的低水压启动的“冬夏型”燃气热水器。第二年,又在国内首家推出8升强制排烟型燃气热水器,引发了热水器行业的新技术革命。1998年,“万家乐”分别在重庆万县、辽宁营口建成控股60%的合资企业,当年9月产品再破1500万台大关。一直到1999年,综合考察企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接受情况,潘泽明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联合业内33家主要骨干生产厂家,作出“禁直推强”承诺,促成国家轻工业局、国内贸易局颁布的《关于禁止生产、销售浴用直排燃气热水器的通知》顺利实施。
取代“直排”的最终将是“强鼓”,但在一定时期内市场上还是以“强排”为主,这是国内市场的现实。经过多年发展,国产燃气热水器业中的一些骨干企业的“强排”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真正意义上的“强鼓”还没有普及。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市场上推行“强排”,也会使许多技术落后、实力薄弱的企业停工,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则被迫改造。这些现象一度造成了行业的低潮,但事实上更是一次清理市场、整顿行业的契机,以此为起点,国产燃气热水器才能走上高技术生产之路。“万家乐”早就提倡技术革新,因此在“直排”退出市场之际,安然渡过了这次行业“大换血”。
创业之初,“万家乐”高起点、高投入的定位很准确,技术上每年都能达到2000万元,因此一直保持着较强的竞争力,起着行业导向的作用。
到20世纪末,国内热水器企业已出现了数百家,加入WTO以后经过剧烈整合,有的企业倒闭了,有的企业变得越来越强大,整体上来看行业似乎在削弱,但从市场上来看,热水器在人们消费观念中的地位开始回升,市场更好了,初步经受了加入WTO之后必然的冲击。热水器行业凭的就是技术,市场实效说明了行业技术革新的实验结果;令提心吊胆的人们多少松了一口气——一日过关固然并不代表永久过关,日后的冲击波仍会源源不断,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能把设计、外观、技术、安全、服务等等都做好,就肯定会有市场。多年来的实践和加人WTO后的市场风云,使万家乐集团更加坚定了技术就是生命的信念,也增强了加大技术投入的决心。
潘泽明认识到,市场竞争其实就是技术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国产燃气热水器行业的当务之急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与产品的先进性,提倡高水平的竞争氛围,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科技附加值。只有技术创新,才能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缩短与国外品牌的差距,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技术创新,也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拓展新的市场,才能开发出引领行业发展的新产品并起主导作用。
在当今的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知识经济占据社会发展的主流,人们都意识到了科技的发展给自己带来的优越,依靠科学技术发财致富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和策略,同时我们也要有敏锐的直觉和眼光,捕捉科技发展的商业机会。
把信息转化为财富
信息是事物的核心,是成功的钥匙,你掌握的信息越多,知道得越细,你就越会有取胜的把握。
有人戏谑说,上帝创造人类时,让每个人都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张嘴巴,就是希望大家多看、多听、少说。多看,就是让你多掌握文字的信息;多听,则是多了解有声的信息;少说就是多于实事。
也许你会说:“是的,我也知道信息很重要,可我不是间谍,怎么可能搜集到信息?”其实,你错了。只要用你的两眼、两耳和一张嘴巴也是能得到重要信息的。你的朋友、你的竞争对手,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都会有大量信息随时随地提供给你参考;食堂、酒会、舞会、咖啡屋……都能成为信息的源泉,实际生活中处处充满着信息。善于观察生活的人,总能找到成功的机遇,也就是说对信息的敏感性要强。
敏感性来源于善思考、善联系、善挖掘,透过信息的面纱来感知隐含着对自己有用的内容。好比在荒原上寻宝,宝不可能明摆在你的面前,要通过它表面的异常表现(信息),判断宝可能就在下面,然后把宝挖出来。如果非要眼睛直接看到宝才弯腰去拿,那几乎没有可能,大量的信息都会从你身边流过,而你却与它无缘。一)善于运用信息创造财富
信息到手,能否把它变成财富,取决于掌握信息的人善不善于用信息。其中,人的创造力是一个决定性因素。有价值的信息可以转化为知识,但知识还不能直接创造财富。在知识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分析、思考、判断、推理,是个认识过程,表现出人的智力高低。然后,对信息进行选择、综合、归纳、整理,利用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创造力的表现。
北京某袜厂厂长素有“信息厂长”之称。一次听一位日本专家说:“一位风度翩翩的女士,她的脸蛋占40分,身条占30分,两条腿占30分。”他听了之后眼前猛然一亮,原来日本企业家开发新产品是从研究人体美开始的。而我们却一直局限在脚上,也就是一条腿的1/3。他想,我们必须扩大对人体比例的研究,从女人一条腿的1/3开始,要使腿粗的女人穿上袜子显得秀丽,腿细的穿上显得丰满,腿短的穿上显得修长,腿长的穿上显得雅气,有罗圈腿的穿上显得挺直……于是,各种色调的长筒无跟袜、加厚连裤袜、男女兼用袜、高弹迷你袜等新产品相继投入市场,工厂效益大增。
有时,有的信息,虽不需太多的创造就可利用,但也要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灵活、巧妙的手段,才能达到善用的目的。
从前俄罗斯一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久久不能脱手,他忽然想给总统送去一本,并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见。总统为了摆脱他的纠缠,便回了一句:“这本书不错。”出版商便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于是,这些书被一抢而空。不久,他又送给总统一本另一种滞销书,总统因上过一次当,这次说:“这本书糟透了”。出版商又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不少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这本书又被争购一空。第三次,出版商又送去一本书,总统接受前两次的教训,不做任何答复。出版商仍大做广告,“现有令总统难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结果又被抢购空了。
同时信息八方来,决策千里外。在皖、苏、鲁、豫四省交界的黄河故道,有一家400多人的小厂——安徽省某县化工厂。2002年7月底,这个厂还积压着价值140万元的产品,亏损14万元,每月要付银行利息万余元,几乎被迫倒闭。
2002年8月,新厂长赵文龙走马上任,到2003年11月底,存货出清,扭亏转盈,净利32.5万元。人们称赵文龙是一位“人小胆大”的“信息厂长”。赵也感慨地说:“这一年多,我吃过信息不通的苦,又尝到信息畅通的甜,可谓甘苦备尝,苦尽甘来。”
此县化工厂自1993年建厂后,一直生产丁醇、丙酮等化工原料,到2001年底都十分畅销。2002年上半年市场行情起了变化,赵文龙并不知道,和许多“生产型”厂长一样,埋头抓生产,能耗大幅度下降,班产、日产、月产都创本厂历史纪录。
可是,生产上去了,产品却滞销了,库存积压严重。于是,他立即挑选精干人员,成立情报信息股,带队出去走访用户。走访后才得知,因为有关部门进口了一大批同类产品,本厂拳头产品丁醇、丙酮一年内行情不会好转。他们又得知,食用酒精在东北市场畅销。赵文龙决定立即停产丁醇、丙酮,迅速转产食用酒精。不到1个月,转产试车成功,投入批量生产,短时间内获利20万元,工厂这才“柳暗花明”。
赵文龙建立的情报信息股,下属信息筛选组、对外联络组和新产品试验车间,近50名员工,“触角”伸向四面八方。另有7名销售员兼职收集情报信息,每次出差归来都要写出书面报告。信息股一建立,就订了100多份科技经济信息报刊,由信息筛选组按新产品成果、市场行情等分门别类地加以剪辑筛选。
赵文龙在办公室里备有《经济参考》、《技术市场》、《化工商情》等6种报刊供随时查阅,每天下午还翻阅信息剪辑,博采广闻。当他看到某科技报上刊出一则很有前途的化工产品试制成功的消息后,当晚就派人乘车去湖南洽谈技术转让。不到半个月,全套技术资料到手,仅投资1000多元,就试产成功。
面对我国食品工业迅速发展的势头,高效食品防腐剂山梨酸对化工企业很有吸引力,不少厂家都在千方百计引进这项新产品。赵文龙从对外联络组得知,安徽某师范学院研制的山梨酸小试成功,马上赶去洽谈。几经周折,迅速转让到本厂试驻车间试产,抢在许多厂家之前投放市场,用户纷至沓来,争相要货,仅长沙一家工厂就一次订货600公斤,价值6万元。
之后,赵又决定增订报刊200多份,他说在获得信息上花点小钱可以获得大效益。他们还广交朋友,聘请10多位专家、教授当顾问,与清华大学等6所大学科研单位签订联合开发新产品和技术咨询的长期协议,并在上海等地设立情报站,每天定时向工厂传递最新最快的消息。
赵文龙搞信息的兴趣越来越浓,他每天上午用1小时左右看往来账目,了解本厂的销售信息;下午就到情报信息股,研究分类信息和新产品试制情况;晚上还要翻翻“信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