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穷爸爸富爸爸全集
811300000037

第37章 富爸爸:该出手时就出手 (2)

往往是卡车还没有停稳,美国士兵就排起了长队。他们在冰镇的可口可乐罐头上看见了这样的广告:“挡不住的诱惑!”这不是电视广告,而是在沙特阿拉伯沙漠中每天的实况。

出资做战争广告对每家参与的企业都是值得的。因为在那几周里,任何人在电视上出现的次数都不可能比美国兵多。上百家电视台都在日夜不停地报道“我们在海湾的小伙子们”,人们看着他们喝可乐、啤酒,抽万宝路,玩飞碟……这些画面让人们记忆深刻,而美国兵们日常生活所用的品牌也深深印在人们的脑海之中。

摩托罗拉公司的缔造人保罗·高尔文抓住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市场需求,一跃而居于美国无线电行业的榜首。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尽,美国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农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已大大降低,而新兴工业正在迅速发展。特别是汽车工业的发展速度惊人,同时带动了玻璃、橡胶和钢铁等相关产业的腾飞。

高尔文敏锐地发现了战争之后市场上的供需失衡。退役之后他没有返回故里,而是来到芝加哥的一家蓄电池公司担任职务,这家公司专门生产汽车用的蓄电池。公司里的工作单调重复,但这一切都不能磨灭高尔文心中所蕴藏的创业的激情,他将眼下的职务作为过渡性的临时工作。他在等待时机。

1920年11月22日匹茨堡KDKA电台正式广播,这是无线电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要突破。它最初只播出音乐和棒球赛结果,但这种新的媒体的巨大潜力很快就显现出来了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为高尔文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

之后,高尔文创建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专门从事无线电器的电池生产。此时,交流电收音机已经走进家庭,高尔文认准时机,准备生产这种产品投放市场。而无线电市场并不确定,这就要求生产厂家一旦接到订货,就必须迅速投产,及时交货,不然的话许多竞争对手就可能钻空子。高尔文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业务中去,在激烈的竞争中他时刻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在整个无线电市场蓬勃发展的势头推动下,高尔文的公司一年多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1930年,美国在爆发了规模最大的经济危机之后,高尔文制造公司向市场投放了他们生产的第一种型号的汽车收音机。新产品的商标是“摩托罗拉”,这是高尔文一天早上刮脸时偶然得到的一种灵感。它兼有“开动”和“收音机”的双重含义,显得既醒目又充满生机。新产品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摩托罗拉也得到了“美国最好的汽车收音机”的盛誉。

高尔文在此时找到了广告人欧文,以强大的组合向市场发起了猛烈的广告攻势,在他们的策划之下,摩托罗拉在《星期六晚邮报》上刊登了广告,推出了一种新颖的广告形式。欧文还开始了摩托罗拉大型公路广告的设计工作,整个美国的公路旁,都布满了摩托罗拉的红、黄、黑的广告牌,这样的广告攻势,使摩托罗拉的名字家喻户晓了。

1936年,战争的乌云笼罩了整个欧洲。高尔文一家人去了意大利、奥地利、法国、英国和德国,回国之后他坚信:除非出现奇迹,否则战争是不可回避的了。在公司经历了1937年到1938年间的萧条时期之后,高尔文敏感地意识到公司必须从事战争时期对国家有益的生产活动才能迅速发展。于是,他开始让他的工程师研制军用收音机。

机会终于到来了。1940年的一天,某报社的编辑打电话告诉高尔文,在威斯康星州麦科伊营地进行军事演习的军队因缺少无线电通讯联络而行动不便。

高尔文立即派他的总工程师唐·米切尔和雷·约翰深入麦科伊营地实地考察。他们看到士兵们背着笨重的无线电通讯工具,用这种落后的器材去打仗,自然行动受阻。米切尔当即苎美陆军通讯部队的斯坦福上校保证,很快可以开发出一种轻型的、便于携带的无线电话机。

接着,高尔文立刻要求米切尔全力研制这种产品。但是研制这种便携式机器存在的技术难题很多,重要问题是重量,另一个则是在实际战斗中,因天线的反射,敌人可能轻易地发现攻击目标。解决的办法是找出一种黑色的、抗腐蚀的、不反射的镀镍作为材料。

在米切尔的带领下,难题迎刃而解。样机很快被制造出来了。这是一部手持无线电话机,由一个话筒、头部天线和内装电池构成,重约5磅,能保证1英里内的通话效果,要某些条件下可扩大到3英里。

然而在向军队展示这种样机时,只有个别军官对此抱有浓厚的兴趣,较高级的军事指挥阶层却怀疑这些小东西在实际战斗中究竟能否发挥效能。尽管如此,他们还是签订了向部队发送少量机器的合同。只有高尔文坚信,有朝一日它会在战争中大受欢迎。他要求米切尔继续改进它的性能。

在战争中,这种手持无线电话机大显神威。有一次,摩托罗拉收到一个订单,要求它在两天内向转运站发送100台这种话机,以适应“特殊的、最紧急的需要”。高尔文准时将货物发送过去。几个月后,他才获悉订购这批货物的部队,就是著名的卡尔逊突击队。而突击队的将士们在有了这些无线电话机后,如鱼得水,在战场上无往不胜。

战争,对于敌对双方战场上的官兵来说都是生死决战,可想而知,是极其残酷的。但对于商人来说,战争也是发财的良机。

同时,是战争市场给了摩托罗拉发展的机遇,高尔立抓住了它,也结下了丰厚了的财缘,改写了自己的人生。

总之,当一种产品出现供需失衡时,常常其中就蕴藏着极为可贵的商机。但是,供需失衡并不一定往往表现得极为明显,因此企业家具备优秀的“注意力”,发出隐藏的供需失衡,把握商机。

在现实需求中抓住商机

在我们身边,很多发家致富的人都是在现实需求中发现了宝贵的商机。

他相貌平平,衣着普通。没有人会把他与一个拥有净资产8个亿、年产值12亿元、经营范围涉足电缆、教育、房产、绿化工程、导医服务等多个领域之企业集团的老总联系在一起。

他以一己之力,搏击商海。10年含辛茹苦,练就“电缆大王”。他所领导的企业,在上海声名显赫。

然而,水木清华,厚德载物。打造栋梁之圃的梦想,又使他以企业家的胸襟和心系教育的热情,投资3.5亿元,创办金苹果双语学校。芳菲之苑,一时间群贤毕至,俊才星驰。

他就是上海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浙江省驻沪企业协会温州工作委副会长、上海市黄浦区工商联副会长、上海亚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荣。

张文荣1965年4月出生在温州乐清黄华农村,家境在当时还算富裕,但他的祖父和父亲对他要求特别严。他从小就受到了祖父要诚信、勤奋做人的教育。为使他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小时候祖父曾让他去卖过冰棒,从中他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也培养了坚韧顽强的品格。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温州家庭工业起步的时候,张文荣高中一毕业就成了“温州商人”。他做过油漆工、贩卖过服装等。那时“梦特娇”非常流行,张文荣得知广东沿海某地“梦特娇”很便宜便去进货,三个月跑下来赚了10多万元。之后他抓住温州的日本产本田摩托一度售价飞涨的机会,借在黑龙江做生意的机会在当地原价购进300多辆本田摩托,卖到温州每辆赢利10000元,他又赚了一大把。

就这样,21岁时张文荣已经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在完成原始积累后,他觉得温州太小了,便决定到上海一试身手。

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那时的上海,尚处在计划经济时代,业务很难开展,张文荣在这里经历了创业的艰难。为了揽到生意,不管刮风下雨,他每天一早就到机电公司门口找业务。接到业务后,他就骑着自行车满大街跑,让客户去买货。这段时间虽然很苦,但他却熟悉了业务,熟悉了上海,同时也赢得了客户。

当时温州做五金电器的工场原料紧缺,而上海却是大工业基地,废旧铜材没人要。张文荣就充当了这个收旧铜的角色。“当时我把上海的废铜卖到温州,两边的人都感谢我。”张文荣这样回忆说,当然他在这里边又赚到了钱。

成功的实业家总是善于把握时机的。80年代末,张文荣在上海城市发展加速,电缆需求大增的新形势下,和上海电缆厂合作,建立了上海电缆厂亚龙公司,从此跨上了在沪创业的新台阶。先后承揽完成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电缆工程、上海8万人体育馆、内环线高架路、东方明珠(部分)等重点工程的配套电缆工程等。

1997年,张文荣还顺利兼并了国有企业——浦东电缆厂。由此,他被业界称为“电缆大王”。

张文带,他正是抓住了上海的废旧铜材市场,同时温州的工场原料紧缺,他在现实需求中抓到了商机,使他一举成名为“电缆大王”。

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识别商机,一定不要忽略了小机会。很多人根据习惯性的消费观念,将生产分为大小等级,以为那些从事投资少,单价低是小生意,反之则是大生意。比如经营房地产商必定是大富翁,而从事柴米油盐的可能就是小商家。其实生意的大小都由需求的大小来决定的,当大部分老百姓还对他们积蓄一辈子也买不起的高档住宅望洋兴叹时,这个盛实的大老板的行业就成了吞噬资金的黑洞。相反,在一般人最瞧不起的农村,专门向那些穿得破旧、用得节俭的农民提供饮料和化肥的经营者,也能产出真正的大腕级的巨商。

以刘永好为总裁的希望集团,是中国五百家最大规模的私营企业第一名,位居中国饲料工业百强第一。1997年,该集团实现主营业务和其他收入达到60亿元人民币。去年在市场疲软、养殖业滑坡的严峻态势下,希望集团仍然保持了一定幅度的增长。

饲料工业是连接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农业产业链条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关键环节。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有着8亿农民的广阔农村率先进行了历史性的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搞副业、办实体,农民开始从土地中解放出来。1982年,国家号召科技兴农,农村又出现了新的一轮建设热潮。1982年8月的一天,四川省新津县古家村的一家小院里,刘家四兄弟正在举行决定自己命运的方桌会议。

在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三天三夜的家庭会议终于做出决定:“脱公服当专业户!”陈育新首先辞职,接着其他三兄弟也先后辞职;然后各自变卖了手表、自行车等值钱的物件,硬是凑足了1000元的资本,于是,以陈育名字命名的育新良种场呱呱坠地。

万事开头难。刘氏兄弟的第一笔生意差点就让育新良种潮夭折。当时,资阳县一个专业户向他们预订了10万只良种鸡。他们买来鸡蛋,土法上马,孵出小鸡,先交货2万只。不料,小鸡在运输途中被闷死了一半,又因火灾烧死了剩下的一半,那位专业户几乎倾家荡产,刘家兄弟自然也分文未得,剩下的8万只鸡怎么办?打听到成都有市场后,他们连夜动手编竹筐,此后四兄弟每日凌晨4点就开始动身,先蹬3个小时自行车,赶到20公里以外的集市,再用土喇叭扯起嗓子叫卖。等几千只鸡卖完,然后再拖着疲惫的身子蹬车回家,早已是月朗星疏了。这样,十几天下来,四兄弟个个掉了十几斤肉,但所幸的是8万只鸡苗总算全脱手了。年底算账,竟也有10万元的盈利。

在办良种场时,刘永好负责采购饲料,这位有心人在南方采购饲料时就开始了对饲料经营的观察、调查与思考。同时发现饲料市场有着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