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穷爸爸富爸爸全集
811300000026

第26章 富爸爸:用诚信之灯点亮商誉 (2)

曾有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个老板和雇工订立了契约,规定雇工为老板工作,每一周发一次工资,但工资不是现金,而是工人从附近的一家商店里购买与工资等价的物品,然后由商店老板结清账目领取现款。

过了一周,工人气呼呼地跑到老板跟前说:“商店老板说,不给现款就不能拿东西。所以,还是请你付给我们现款吧。”

过一会儿,商店老板又跑来结账了,说:“贵处工人已经取走了东西,请付钱吧。”

老板一听,给弄糊涂了,反复进行调查,但双方各执一词,又谁也不能证明对方说谎而毫无凭证。结果,只好由老板花了两份开销。因为唯有他同时向双方作了许诺,而商店老板和该雇员并没有雇佣关系

商人首先意识到的是守约本身这一义务,而不是守某项合约的义务。他们普遍重信守约,相互间做生意时经常连合同也不需要,口头的允诺已有足够的约束力,因为他们认为有“神听得见”。

另外,我们也可以从侧面看出明智商人的重信守约给他们带来的积极效果。

现代商业世界极为讲究信誉。信誉就是市场,就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所以,以信誉招徕顾客也成为许多企业共同使用的招数,但在商业世界中第一个奉行最高商业信誉“不满意可以退货”的大型企业,是美国犹太商人朱丽叶·斯罗森沃尔德的“希尔斯·罗巴克百货公司”。这项规定是该公司在本世纪初推出的,在当时被称为“闻所未闻”。确实,这已经大大超出一般合约所能规定的义务范围——甚至把允许对方“毁约”都列为己方的无条件的义务!

因此,犹太商人在守约上的信誉是极高的,他们对于别人尽力履约也只看作是一种自然现象,他们之所以在守约上有这种特别之处,不仅是在于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比任何一个民族获得了更多经济上的成就,特有的文化与巨额财富,被外族人视为异端;更因为为了生存,犹太人不得不小心地处理好与各大民族的关系,尽力避免与人发生任何的冲突,为此,他们希望共处的民族之间能有某种共同遵守的规则,这便是“约”。无论是征服他们的民族,或是与之共处的民族,还是在自己同族之间,律法对他们而言都变得非常重要,这是犹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力量。犹太人完全能够遵守居住国的律法,甚至超过了当地民族本身的自觉性。在经济贸易中,犹太商人也以守约闻名,在其他商人的眼里,犹太商人是从不偷税漏税的,一切依约行事。他们赚大钱完全是凭着自己的智慧与机智,因为他们具备了这种天赋,所以获取丰厚利润对犹太商人而言,更是自主可行的,没有必要去违约赚钱,这是他们民族的一种习惯和美德。我们必须承认犹太商人在法治意识上较其他民族优越,在我们看来,犹太人有了信誉就拥有了财富。

同样,犹太人是这样,其实每个成功的商人都是这样。

在1989年初,由于境外企业停止对大陆供应一种叫“高压陶瓷电子”的打火装置,温州几万家打火机企业全部陷入到了无“米”下炊,生产陷入了瘫痪。徐勇水认识的一个香港公司老板感念旧情,愿意给徐勇水独家提供50万个电子,但必须用现金交易。当时,徐勇水千方百计只筹到了60万元,离所需的140万元相差甚远,无奈之下,徐勇水来到了在广州五羊城酒店,这里是温州人做生意的聚居地,对见到每一个温州人来说:“你借我5万元,一星期后我还你们6万元”。于是,140万元就这样奇迹般在一天之内凑齐了,徐勇水的口头合约挽救了温州所有的打火机厂。

信誉对于企业是一笔无形资产,是产业之本,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日益深化、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信誉资源比任何时候都显得宝贵,尤其是对于一个创业者,创业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如果没有诚信,没有信誉,我们相信创业会碰到许多的荆棘;因此在我们的创造财富的道路上,一定要靠诚信来签约,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成功之道。当自己某天成功后,回想起这一切,你还会发现,诚信签约不仅体现在商业中,同时也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处,诚信签约不仅只代表一种商誉,同时也代表着一个人的品德,懂得签约的商人才是最有远见的商人。

人性化服务打造商誉

有一个姓蔡的温州老板,在上海开有一个建材市场,起初的时候,生意不是太好,他一时也找不出是什么原因。

后来,蔡老板发现,上海人非常节俭,好多上海人吃早饭都是开水泡饭,即便是有钱的上海人也不乱花钱,更不用说是花冤枉钱。尤其在装修房子上,上海人特别精打细算。但是,再怎么细算,总是会有一些出入,等新房装修好之后,多多少少要剩下一些材料,怎么办?留着的话,已经没有多大用途;丢掉,是花钱买来的又非常可惜。

针对这种情况,蔡老板指出告示:凡在本市场购买的装饰建材,用剩下的可以原价退还、

蔡老板这样做并不亏,而且生意比原来翻了好几倍。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蔡老板多的都卖出去了,退回来的只不过是少数,而且还可以继续再卖。真所谓:“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

谈判人性化的服务上,深圳某涂料公司总裁李先生也有一席经验之谈:“市场竞争的规则并不一定是大鱼吃小鱼,因为大鱼往往吃不了小鱼,反过来小鱼还会吃掉大鱼,真正的规则是快鱼吃慢鱼,游得慢的鱼被游得快的鱼吃掉,一个企业要机制灵活,充满活力,在服务上客户至上,用人性化的服务打动客户,掌握了市场先机绝对有可能制胜一个大企业,并且迅速地壮大自己。”当时在涂料市场上,一般都是先付钱后发货,客户处于被动地位。为了得到客户的充分信任,李先生反其道而行,采取先用产品而后再付款的经营策略,让客户们把他的涂料与其他进口涂料相比较,不好就不用给钱。一次,他到佛山推销涂料,一个姓刘的家具商打电话给他,要他拿涂料过去试一试。李先生立即将涂料送到刘先生的厂里,详细告诉他怎样使用,并且亲自为他涂刷一次,根本不谈钱的事。对方问价钱,他说你先用用看,满意再给钱,放下一张名片就走了。后来这位刘先生成了李先生的固定客户,也成了金冠涂料的活广告。

质量好,信誉好,是做生意的基本守则,也是商人所应遵守的诚信。但国内商界包括广东深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风气不佳,充满了尔虞我诈,有了坏风陋习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很难像口头上说的那么单纯,真正要做到诚信也不那么容易。而李先生给客户的印象似乎有些大大咧咧,实际上却是待人以诚,从不设防,客户们都说当今像他那样做生意的人可真不多。正因为李先生做生意口不言钱,反而更容易取得客户的好感和信任,再加上其产品确实不错,生意自然也就容易做大。当然,李先生对客户的信任也是因人而异的,他懂得,和讲究信誉的人打交道不妨大方一些,事后也不怕收不到货款,但对于不讲商业道德的人,这套办法是感动不了他们的。

除了上面的原因外,使李先生打开产品销路的另一个原因是对客户负责,服务至上。在李先生的生意经中,客户服务是产品质量的外延,可以保证质量的充分发挥。有一次已经是深更半夜,李先生接到一个家具厂要货的电话,他马上从床上爬起来,亲自将货从仓库里搬上车,赶了十几里路,准时送到这家停工待料的家具厂。客户是掏钱买东西的,所以一般架子都挺大,可见到李先生连夜兼程,准时将货送到,也十分感动于他的服务态度,抓住他的手诚恳地说:“太感谢你了,我还以为这么晚你不会来了。就凭你这份急客户之所需、想客户之所想的服务,你们厂的产品,我们长期订了。”

凭着灵活的营销手法和诚恳的服务态度,涂料迅速地打开了市场,很快受到全国客户的青睐,产品行销全国各地,高峰期一度供不应求。这就是李先生迅速脱颖而出的过程,作为已经变大的企业,他又成了市场上的“快鱼”。

客户并不一定要依赖企业,因为市场的选择是很多的;但企业却毫无疑问一定要依赖客户,只有受到客户欢迎企业才能生存发展。有了这样的认识,就不难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了。鉴于认识到一锤子买卖绝非经营之道,如何使客户下次再来才是关键,李先生对客户的态度十分恳切,对客户也十分关怀,真正做到了与客户同命运。李先生的客户服务态度如此便包含了两大精神:培养客户,服务客户。

为了保证客户培养和客户服务的成功,李先生首先在产品价格和服务上给予客户最优惠政策。他郑重承诺:产品保证其进口的品质、大众的价格,以低于进口名牌涂料约20%的价格提供与其相同的质量,甚至在某些方面高于其质量。为了真正达到经销商与公司共同发展,李先生向经销商保证:三年质量保证,投诉重奖;安排专人免费进行市场营销广告策划、追踪、宣传服务;安排专职、高级技术人员免费进行产品现场操作示范指导和质量追踪;提供电视、广播专题节目特约以及报纸广告等产品促销的支持;免费提供面向市场、个性独具的产品宣传资料和企业文化载体等等。另外,公司派遣20余名高级技工常年活跃在全国各地,为产品的用户提供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售前为用户进行产品介绍和操作示范,并在全国各地培训喷漆、刷漆工近100名;售后跟踪服务帮助用户解决施工中的难题,使客户买得放心,用得称心;并及时将全国各地信息准确地反馈到公司信息网。

努力赢得了回报。云南曲靖的一名经销商多次致信称:“与他们公司合作,是我最成功、最明智的选择。”1998年8月,这位姓王的经销商带着3万元现金到公司进货,结果在广州至顺德的汽车上遭窃。到公司后他十分焦急,担心这一趟丢钱不说,还要白跑一趟。李先生得知详情后对他说:“你放心,钱是小事,我们相互依赖,不管丢的钱是否追得回来,货一定跟人走,你前脚回云南,我的货后脚跟着到。”李先生立即安排车间按原订单突击生产,并责成员工在3天内将货装箱发运。同时又跟当地公安局取得联系,根据该经销商提供的线索,协助公安破案,帮助客户追回了丢失的3万元现金。

四川省沪县的一位经销商有一次急需4罐3公斤装的抗黄漆,便打了个电话到公司销售部,结果第三天就收到了公司航空托运过来的4罐油漆。航空运费高昂,这宗生意几乎不赚钱,但李先生不以为意。他认为客户急需就是公司自身的急需,多花点儿运费值得,重要的是更进一步赢得了该客户的依赖。该经销商回电致谢时诚恳地说:“只要我还做油漆生意,你们公司就始终是我的首选,你们就是我的朋友、我的贵宾。”

在对客户的态度上,李先生还有一个观念,就是一视同仁。许多企业经常有势利眼的习惯,对大客户毕恭毕敬,请客吃饭;对小客户则趾高气扬,爱理不理。这种现象在他们公司是决不容许的,对客户的接待,无论客户大小都是同等的,既不过多,也不怠慢;对客户的态度,也要一律亲切热情,服务周到。一旦业务员有“势利”待客现象,轻则警告罚款,重则开除。这样做自然是正确的,因为小客户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大客户,在发展过程中公司对客户的态度始终如一,不作差别对待,更能赢得对方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