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和别人争功,如果你足够明智的话,何不以巧妙的手段,将功劳让给别人。如果你真的有能力去完成一件事,那么,你的机会还很多。如果你能克服自己不肯让功的情绪,而将功劳让给别人,于你无害而有利。你只要抓紧下次的机会再次立功即可。
在风景如画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年轻的海洋生物学家布兰姆做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观察实验。这天,他潜入深水以后,看到了一个奇异的场面:一条银灰色的大鱼离开鱼群,向一条金黄色的小鱼快速游去。布兰姆以为,这条小鱼已在劫难逃了。然而,大鱼并没有恶狠狠地向小鱼扑去,而是停在小鱼面前,平静地张开了鱼鳍,一动也不动。那小鱼见了,便毫不犹豫地迎上前去,紧贴着大鱼的身体,用尖嘴东啄啄西啄啄,好像在吮吸什么似的。最后,它竟将半截身子钻入大鱼的鳃盖中。几分钟以后,它们分手了,小鱼潜入海草丛中,那大鱼轻松地追赶自己的同伴了。在这以后的数月里布兰姆进行了一系列的跟踪观察研究,他多次见到这种情景。看来,现象并不是偶然的。经过一番仔细的观察,布兰姆认为,小鱼是“水晶宫”里的“大夫”,它是在为大鱼治病。
鱼“大夫”身长只有三四厘米,这种小鱼色彩艳丽,游动时就像条飘动的彩带,因而当地人称它为“彩女鱼”。鱼“大夫”喜欢在珊瑚礁或海草丛生的地方游来游去,那是它们开设的“流动医院”。栖息在珊瑚礁中的各种鱼,一见到彩女鱼就会游过去,把它团团围住。有一次,布兰姆发现,几百条鱼围住了一条彩女鱼。这条彩女鱼时而拱向这一条时而拱向另一条,用尖嘴在它们身上啄食着什么东西。而这些大鱼怡然自得地摆出了各种姿势,有的头朝上,有的头向下,也有的侧身横躺,甚至腹部朝天。这多像个大病房啊!
布兰姆把这条彩女鱼捉住,剖开它的胃,发现里面装满了各种寄生虫、小鱼以及腐蚀的鱼虫。为大鱼清除伤口的坏死组织,啄掉鱼鳞、鱼鳍和鱼鳃上的寄生虫,这些脏东西又成了鱼“大夫”的美味佳肴。这种合作对双方都很有好处,生物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共生”。
在大海中,类似彩女鱼那样的鱼“大夫”共有45种,它们都有尖而长的嘴巴和鲜艳的色彩。
这些鱼“大夫”的工作效率十分惊人。有人在巴哈马群岛附近发现,那儿的一个鱼“大夫”,在6小时里竟接待了300多条病鱼。前来“求医”的大多是雄鱼,这是因为雄鱼好斗,受伤的机会较多;同时雄鱼比雌鱼爱清洁,除去脏东西后,它们便容光焕发,容易得到雌鱼的垂青。有趣的是,小小的彩女鱼在与凶猛的大鱼打交道时,不但没受到期侮,还会得到保护呢。布兰姆对几百条凶猛的鱼进行了观察,在它们的胃里都没有发现彩女鱼。然而,他却多次看到,这些小鱼进入大鲈鱼张开的口中,去啄食里面的寄生虫。一旦敌害来临,大鲈鱼自身难保时,它便先吐出彩女鱼,不让自己的朋友遭殃,然后逃之夭夭,或前去对付敌害。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看到了生物之间彼此依靠、共栖共生的生存事实,特别是彩女鱼与其他鱼类之间那种温情脉脉的共存关系,不由得让人感到一丝温馨。与之相比,人类的种种行径却显得非常丑恶,为了一时的名利争得你死我活,过着群雄逐鹿的生活,合作是维持秩序、克服混乱的重要法则,一旦要各自居功、互不相让,这个法则必然遭到破坏,世间的秩序将无从谈起。
期望得到赞许和尊重,期望自己成为最闪亮的恒星,这种心理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中,它就像一种充满野性的激励,没有这种精神刺激,人类进步就完全不可能,但也正因为这是一种非理智的激情,一旦膨胀起来,就会成为个人和团体生存的阻力。
无争才能无祸
与人无争,就能亲近于人;与物无争,就能抚育万物;与名无争,名就自动到来;与利无争,利就聚集而来。祸患的到来,全是争的结果。而无争,也就无灾祸。
宋代的向敏中,在宋太宗时为名臣,在真宗时晋升为右仆射,居大任三十年,没有一个不顺从他的人,当时人们以德高望重看待他。
《宋史》记载:向敏中,天禧(真宗年号)初,任吏部尚书,为应天院奉安太祖圣容礼仪使,又晋升为左仆射,兼任门下侍郎。有一天,与翰林学士李宗谔相对入朝。真宗说:“自从我即位以来,还没有任令过右仆射。现在任命向敏中为右仆射。”这是非常高的官位,很多人都向他表示祝贺。徐贺说:“今天听说您晋升为右仆射,士大夫们都欢慰庆贺。”向敏中仅唯唯诺诺地应付。又有人说:“自从皇上即位,从来没有封过这么高的官,不是勋德隆重,功劳特殊,怎么能这样呢?”向敏中还是唯唯诺诺地应付。又有人历数前代为仆射的人,都是德高望重。向敏中依然是唯唯诺诺,也没有说一句话。
第二天上朝,皇上说:“向敏中是有大耐力的官员。”向敏中对待这样重大的任命而无所动心,大小的得失,都虚受。这就做到了老子所说的“宠辱不惊”,人们三次致意恭贺,他三次勉强应付,不发一言。可见他自恃的重量,超人的镇静。正如《易经》中所说的“正固足以干事”。所以他居高官三十年,人们没有一句怨言。他能这样从政处世,对于进退荣辱,都能心情平静地虚心接受。所以他理政府事,待人接物,也就能顺从大理,顺从人情,顺从国法,没有一处不适当的。
人贵在以虚修养自己,以坦荡交游涉世。
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宋文潞公,一生以虚受坦游自守,在他辞官回归洛阳时,已是八十高龄了。神宗看他精神健旺,年力康强超过常人,问他是不是养生有道,他回答说:“没有其他的方法,我只不过能随意自适,不以外物伤和气,不敢做过头的事情而已。”这真可以作为名言。康仲俊高龄九十六岁,还非常康宁,他自己说在少年时代,读千字文吮突然有感悟。他生平对待事物,从不动心,仅虚受而已,所以老而不衰。
老子说:“只有无争,才能无忧。”利人就会得人,利物就会得物,利天下就能得天下。从来没有听说过,独恃私利的人,能得大利的。所以善利万民的人,如同水滋润万物而与万物无争,不求所得。所以不争的争,才是上争的策略。庸人不知,所以乐与相安;明白人知道,却也不怎么样。所以老子说:“只有不争,所以天下无有能与他相争的了。”这就是虚己无我的作用。
“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事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事事强出头,只会让自己活得更累,当你同别人争名夺利时,你也成了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当当配角又何妨
一个研究所的副所长,他负责一个课题的研究,由于行政事务繁多,他没有把全部精力放在课题的研究上。他的助手通过辛勤努力把研究成果搞了出来,这个课题得到了有关方面的认可,赢得了很大的荣誉。报纸、电视台的记者都争相采访那位副所长,他都拒绝了,并对记者们说:“这项研究的成功是我助手的功劳,荣誉应该属于他。”
记者们听了,为他的诚实和美德所感动,在报道助手的同时,还特别把副所长坦荡的胸怀和言语都写了出来,使这个副所长也获得了很好的评价和荣誉。
关键时刻,甘于当当配角往往被视为一种奉献精神,这种美德会给一个人镀上人性的光辉,掩盖其他方面的不足。一个处处争当主角的人,也许会给人一种朝气蓬勃、充满时代气息的感觉,但同时也会让人觉得不够成熟,虚荣轻浮。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在此若要想立于不败,需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但同时也需要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韧劲和智谋。人在竞争过程中,一方面是和事进行挑战,另一方面则是和人进行协作或挑战,做事容易,但做人就比较难,这需要我们能屈能伸,需要我们清楚何时屈何时伸。
其实生活中很多情况下要求我们甘当配角。当你刚从事一次工作时,你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做好配角,这是一种谦虚的态度,一种合作的态度。只有当好配角,才能从主角那边学到许多东西,也才能让主角尽心地传授知识。而如果你一上来就猛打猛冲,都抢着干,别人就会抱有戒心,谁都怕这种人来抢饭碗。
尤其作为一个新手,我们更要甘当配角,以求充实自己;而作为一个老手,也要乐于当配角,让新手们能有机会得到锻炼。
另外,在工作中遇到大家都能做的事,不要抢着去表现。即使你做成了,别人也不会夸奖你,而且和别人争做这样的事,容易引起矛盾。而当有些事别人做不了时,你可以勇敢地争做主角,好好地表现一下,这才能显出你的英雄本色。处处喜欢抛头露面的人往往容易成为众矢之的,而那种平时踏实耐劳,在关键时候一鸣惊人的人才是最具竞争力的。所以在生活中要学着做“黑马”,而不要抢做“出头鸟”。
再则,有些名利之争,少涉及为妙,以免落得个虽有能耐,但是个势利之人的名声。因为太多的人喜欢这玩意儿,而且争这玩意儿都会惹得不干不净。能在名利问题上甘当配角,此种人必有远见,必能成大事。钱钟书先生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声望,一方面是因为学识渊博,再一方面是因为他清淡名利。用他的话来讲:一辈子姓了钱,还在乎钱吗?
关键时候要争做主角,但争主角不是凭一时的冲动,而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首先要估计自己的能力,要对自己有充足的信心,当然这种自信不能是盲目的。此外要能处理好各种因当主角带来的复杂矛盾,也就是各种人际关系,当然还要考虑到各种不测和意外,做好担当相应责任的准备。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事事争强好胜并不是强者本色,藏锋露拙,韬光养晦才能在社会中为自己找到一个完全的藏身点。
“该低头时就低头”,并不是为了达到目的而屈尊求辱的卑贱,而是一种智慧和历经风尘洗练后的积淀。
把功劳让给别人
春秋时期,齐国侵占鲁国和卫国,鲁、卫两国求救于晋国,晋景公于是任卻克为中军元帅,士燮为佐上军,栾书统领下军,让他们率军出战。在战斗中,晋军将领与士兵们同仇敌忾,一起冲锋陷阵,卻克身受箭伤,仍在战场奋勇杀敌。结果晋军获得大胜,齐国献宝求和,归还了侵占鲁、卫的土地。
晋军凯旋回国时,许多人都前来迎接晋国将士。佐上军士燮却走在军队的最后面,他的父亲问他原因,他问答说:“军队立大功,国人欢喜的在这里欢迎,我如果先进去,必将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这是代帅受名,所以我不能走在前面。”他的父亲见儿子能够如此谦逊,非常高兴。
卻克晋见晋景公,景公高兴地对他说:“这次取胜,这是你的功劳啊!”卻克谦虚地答道:“这是君主平日的训导,其他将领们的努力,我哪有什么功劳呢?”
佐上军将军士燮晋见景公,景公对他说:“打了胜仗,这是你的功劳!”士燮也谦虚地说:“这是荀庚的运筹帷幄,郤克的指挥有方,我哪有什么功劳呢?”
下军将领栾书也去晋见景公,景公同样称赞他立了功。栾书说:“这是士燮指挥有方,士兵们拼命杀敌,我哪有什么功劳呢?”
立了大功,却不居功自傲;有了荣誉,却谦虚谨慎,克己让功。“三将让功”的故事被人们传为佳话。
某一民族视富有者施惠于贫穷者乃天经地义之事。不仅如此,据说施惠的富有者还必须感谢受惠的贫困者“因为你们才使我有机会做善事。我之所以能够施惠是托您的福。谢谢!”在宗教上,他们深信此“施惠”的行为可以得到神的庇佑。因此,施惠者必须对给予自己机会的人——贫困者,抱持感谢之心。
施惠者有时亦会被对方要求道谢:“因为我,你才能获得幸运,所以你必须谢谢我。”此民族的想法不太容易被我们接受,不过,仔细思考之后,你会发现之并非毫无道理。
当你将功劳让给别人时,切勿要求对方报恩,或者摆出威风凛凛的态度。因为他们可能会因此而闹别扭、发脾气,甚至感到自尊心受损,进而采取反抗的行动。如此一来,反而得不偿失。
你应该心甘情愿地把功劳让给他们,并且对其表达感谢之意。换言之,你该换个角度想,由于你身在一个可以使你“施惠”的公司,并且拥有值得你“相让”的人选,才能让你尝到了满足的滋味,这一切都是值得感恩的。
如果你能持有这种心态,相信你所得到的喜悦将是不可限量的。而在如此充满和谐气氛的公司,上司与部属之间,同事与同事之间绝不会发生摩擦。
即使仅有一次类似经验的人,也必定会将此恩惠牢记在心,在你遇到困难时即可发挥作用,而在平时,他们也一定会体谅你的难处。
把功劳让给他人不过是小恩小惠,但就是这点滴水之恩,却可以令他人以涌泉相报。孰得孰失,人人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