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就像上帝一样。我们看不见它的本来面目,我们必须通过它的许多表现而猜测到它的存在。真理往往细弱如丝,混杂在一堆假象里,我们的眼睛,我们的心智甚至我们道德上的缺失都会阻碍我们去敲响真理的门,对不了解的事,对尚未为人所知的领域做出错误的判断。所以,不要太相信你的眼睛,要用你的心去看透事情的真相。
两个旅行中的天使到一个富有的家庭借宿。这家人对他们并不友好,并且拒绝让他们在舒适的客房里过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给他们找了一个角落。当他们铺床时,较老的天使发现墙上有一个洞,就顺手把它修补好了。年轻的天使问为什么,老天使答道:“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的那样。”第二晚,两人又到了一个非常贫穷的农家借宿。主人夫妇对他们非常热情,把仅有的一点点食物拿出来款待客人,然后又让出自己的床铺给两个天使。第二天一早,两个天使发现农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那头奶牛死了。
年轻的天使非常愤怒,他质问老天使为什么会这样,第一个家庭什么都有,老天使还帮助他们修补墙洞,第二个家庭尽管如此贫穷却还是热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却没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的那样。”老天使答道,“当我们在地下室过夜时,我从墙洞看到墙里面堆满了古代人藏于此的金块。因为主人被贪欲所迷惑,不愿意分享他的财富,所以我把墙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来召唤农夫的妻子,我让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的那样。”
眼睛偶尔也会欺骗我们的心灵,有时事情的表面会与真相背道而驰,如果不经过大脑的洗练就对事情妄下结论,我们就永远找不到真相,我们就会被真理所遗弃。年轻的天使就像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他看不到隐藏在纷繁芜杂的假象背后的真实。
真理就像上帝一样。我们看不见它的本来面目,我们必须通过它的许多表现而猜测到它的存在。真理往往细弱如丝,混杂在一堆假象里,我们的眼睛,我们的心智甚至我们道德上的缺失都会阻碍我们去敲响真理的门,对不了解的事,对尚未为人所知的领域做出错误的判断。所以,不要太相信你的眼睛,要用你的心去看透事情的真相。
先让眼睛亮起来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虽然第一眼看到的往往并非真相,但可以预见的是,如果你第一眼就看走了眼,你就很难靠近真相了。”
萨穆·蓝沙博士这样说明看的心理过程:“大多数看的过程都不是经由眼睛所造成,眼睛的作用像手一样,它们‘伸出去’,抓住无意义的‘东西’,然后带进脑子;脑子又把这些‘东西’转交给记忆,等到脑子用比较的方法去解释以后,你才真正‘看到’东西。”
你可能活了一辈子都没能看见你四周的力量和光明。你不见得每次都能把眼睛带来的信息,透过心灵过程适当地予以过滤。你常常只是“看了”却没有真正“看见”;你虽然接受了实体的印象,却没有抓住它的真正意义。
这时你应该把你的心灵视觉检查一下。心灵的视觉也像肉体的视觉一样会扭曲变形,当它发生这种现象时,你就会在错误观念的迷雾里瞎摸,跌跌撞撞、东倒西歪,无意中伤害了自己和别人。
肉眼最常见的毛病是两种相反的极端:近视和远视。它们也是心灵视觉两个主要的扭曲现象。
心理上近视的人很容易忽略远处的物体和发展,只留意手边的问题,却不计划未来,因此看不见可以属于自己的机会。而心理上远视的人则容易忽视自己面前的机会,看不见自己身边的良机,只见到与目前无关的远景,不肯按部就班地走,只想从顶点开始,因此,在学习观察的过程中,要同时培养近的眼光和远的眼光。一个人如果懂得如何仔细观察眼前的东西,那就在认知能力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许多年以前,蒙大拿一个小镇达比的居民,习惯地观望他们称为“水晶山”的山。
这座山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常年风雨侵蚀,结果山坡上露出一条条微微发亮的水晶矿脉,看起来像岩盐似的。早在1937年,就有一条水路直接穿过露出矿脉的地方。但是一直到1951年,才有人不嫌麻烦地捡起一块发亮的东西仔细看一看。
1951年,达比有两个居民康利先生和汤普森先生去参观镇上的矿物收集展览,他们看了以后非常兴奋。那个展览会上陈列着绿宝石标本,根据卡片上的说明,是用在原子能研究方面的。汤普森和康利立刻申请开采“水晶山”的矿脉。汤普森把一块矿脉标本送往矿业局,并且要求派员前来查看一个非常大的矿藏。那一年的下半年,矿业局派了一辆开路机到山上铲起许多露天的矿石,最后终于确定这里是世界上极其珍贵的绿宝石的最大矿藏之一。今天,笨重的运土卡车辛苦地爬上去,然后又开下来,装着沉重的矿石,而在山脚下抱着钞票等待的,是“美国钢铁公司”和美国政府的代表,双方都急着抢购这些宝贵的矿石。这一切都因为有一天,有两个青年人不仅用眼来观看,而且更不厌其烦地用心灵来探索。今天这两个人正在朝着亿万富翁之途迈进。
一个心灵远视的人,他的眼光有偏差,就绝对做不到康利和汤普森所做的事。那些人只见到远处的价值,对于身边的事则妄下结论,错误地评估其价值。
而眼光太短的人和好高骛远的人也同样有问题。有这个毛病的人只见到鼻子底下的东西,而不顾远处的东西。他们忙于应付眼前的问题,以致心灵不能自由奔向远方,不能争取新机会,寻找各种新趋势,获得宽广的前途。
在佛罗里达州柑橘地带的中心部位有个小镇叫“冬港”,周围的乡村都是农田。它与外界隔绝,没有海滩,也没有山岳,只有绵延起伏的山丘与山谷中的小湖泊,以及长满柏树的沼泽。因此大多数人都认为那是个不适合开放观光的地方。
后来这个地区来了一个人,他却独具慧眼,能够“看见”别人看不上的柏树沼泽。他的名字叫理查·柏普,他买下了这古老的柏树沼泽地,在四周围起篱笆,建立了一个“柏树花园”。
你必须以你自己的清新灵活的眼光来观察事物,你所需要培养的就是这种富有创意的观察,把眼睛睁大,往自己四周看看吧,看看你能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风景吗?
心灵比眼睛看到的东西更多
一户人家养了一条狗、一只猫。
狗是勤快的。每当主人家中无人时,狗便竖起耳朵,虎视眈眈地巡视在主人家的周围,哪怕有一丁点儿的动静,狗也要狂吠着疾奔过去,就像一名恪尽职守的警察,兢兢业业地为主人家做着看家护院的工作。每当主人家有人时,它的精神便稍稍放松了,有时还会伏地沉睡。
于是,在主人家每一个人的眼里,这只狗都是懒惰的,是极不称职的,便也经常不喂饱它,更别提奖赏它好吃的了。
猫是懒惰的。每当家中无人时,便伏地大睡,哪怕成群的老鼠在主人家中肆虐。睡好了,就到处散散步,活动活动身子骨。等主人家中有人时,它的精神也养好了,这儿瞅瞅,那儿望望,也像一名恪尽职守的警察,时不时地它还要去给主人舔舔脚、逗逗趣。在主人的眼中,这无疑是一只极勤快、极尽职守的猫。好吃的自然给了它。
由于猫的不尽职守,主人家的老鼠越来越多。终于有一天,老鼠将主人家最值钱的家当咬坏了,主人震怒了。他召集家人说:“你们看看,我们家的猫这样勤快,老鼠都猖狂到了这种地步,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那只懒狗,它整天睡觉也不帮猫捉几只老鼠。我郑重宣布,将狗赶出家门,再养一只猫。大家意见如何?”家人纷纷附和说,这只狗是够懒的,每天只知道睡觉,你看猫,每天多勤快,抓老鼠吃得多胖,都有些走不动了。是该将狗赶走。再养一只猫。
于是,狗被赶出了家门。自始至终,它也不明白它被赶走的原因。它只看到,那只肥猫在它身后窃窃地、轻蔑地笑着。
大脑不能只成为摆设,那些没头没脑的凝视者永远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只有那些富有理解力的眼光才能穿透事物的表象,深入到事物的内在结构和本质之中去,看到差别,进行比较,抓住潜藏在表象后面的更深刻、更本质的东西。
1921年,印度科学家拉曼在英国皇家学会上作了声学与光学的研究报告,取道地中海乘船回国。甲板上漫步的人群中,一对印度母子的对话引起了拉曼的注意。
“妈妈,这个大海叫什么名字?”
“地中海!”
“为什么叫地中海?”
“因为它夹在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
“那它为什么是蓝色的?”
年轻的母亲一时语塞,求助的目光正好遇上了在一旁饶有兴味倾听他们谈话的拉曼。拉曼告诉男孩:“海水之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可这一解释。它出自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勋爵,这位以发现惰性气体而闻名于世的大科学家,曾用太阳光被大气分子散射的理论解释过天空的颜色。并由此推断,海水的蓝色是反射了天空的颜色所致。
但不知为什么,在告别了那一对母子之后,拉曼总对自己的解释心存疑惑,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稚童,那双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为什么”,使拉曼深感愧疚。作为一名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他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男孩那种到所有的“已知”中去追求“未知”的好奇心,心中不禁为之一震!
拉曼回到加尔各答后,立即着手研究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发现瑞利的解释实验证据不足,令人难以信服,决心重新进行研究。
他从光线散射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入手,运用爱因斯坦等人的涨落理论,获得了光线穿过净水、冰块及其他材料时散射现象的充分数据,证明出水分子对光线的散射使海水显出蓝色的机理,与大气分子散射太阳光而使天空呈现蓝色的机理完全相同。进而又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被人们统称为“拉曼效应”,为20世纪初科学界最终接受光的粒子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930年,地中海轮船上那个男孩的问号,把拉曼领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成为印度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科学家。
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
你的心灵看到的永远比眼睛看到的多,不经调查,勿下结论,不经思考,更不要做出判断。
“任何一个可信的道理都是真理的一种形象”,也仅只是一种形象而已,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感觉器官只是用来搜集信息的,思想才是一种本质的跨越,“人没有思想,无异于芦苇般脆弱”。
真理的路上没有偏见
一对衣着简陋的夫妇坐火车去了波士顿,到了目的地,他们直接进入哈佛大学。
“对不起,我们没有预约。但是,我们想见校长。”那穿着破旧的手织套装的丈夫轻声地对秘书说。
秘书的眉头微皱:“哎,校长,他整天都很忙。”
“没关系,我们可以等他。”穿着退色方格棉布衣的妻子微笑着说。
校长的确很忙,他可能不会将太多的时间花费在那些看来无关紧要的人身上。尽管很忙,校长还是点头同意会见他的客人。
女士告诉校长:“我们的儿子进入哈佛大学一年了,他爱哈佛大学,他在这里很快乐。”
“夫人,谢谢你的儿子爱哈佛大学,您知道,哈佛大学的学生都会爱哈佛大学。”校长说。
“可是在一年前,他意外地死了。”
“噢,听到这个消息我很难过,真不幸,夫人。”
“我丈夫和我想在学校的某个地方为他建一个纪念物。”
“非常遗憾,夫人!”校长被这个想法感动了,但他说:“你知道,我们不可能为每一个进入哈佛大学后死去的人竖立纪念物。如果这样做,哈佛大学不就成公墓了吗?”
“噢,对不起,先生!”女士赶紧解释,“我们并不想要竖立一尊雕像。我们只是想说我们愿为哈佛大学建一座楼。”
校长的目光落在这对夫妇粗糙简陋的着装上,惊叫道:“一栋楼!你们知道建一栋楼实际上要花费多少钱?仅仅是哈佛大学的自然植物,价值就超过750万美元。”
校长为这远道而来的夫妇感到悲哀,他们真是太幼稚了。女士沉默了,校长松了口气,他终于可以和这对夫妇俩说再见了。
女士转过身平静地对她的丈夫说:“亲爱的,这笔耗费不是可以另开一所大学吗?为什么我们不建立一所我们自己的学校呢?”
面对校长的一脸疑惑,她的丈夫坦然地点了点头。
这对夫妇离开了,他们去了加利福尼亚州。在那里,他们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大学——斯坦福大学。这位校长的错误就在于他被世俗的偏见左右了头脑。以貌取人,太过于相信自己的眼睛,结果却被偏见所欺骗了。
一个人有时即使拥有了一双慧眼,一个发达的大脑,也依然不能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其原因恰恰在于这个人品德上的缺失——被偏见所蒙蔽了心智。要知道,通往真理的大路上是没有偏见这头驴子的,不能摆脱世俗的偏见,你就永远没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认知;带上偏见,世界在你眼前就会立即失去了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