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榕树下的智慧课堂:听外公讲那些人生的哲理
808200000023

第23章 修身养性,做自己命运的主宰(3)

四国使臣回到馆舍,感到受了极大的侮辱,非常生气,当他们打听到讥笑他们的是齐国的国母时,更是怒不可遏。三国大夫对郤克说:“我们诚心诚意来访,他们却如此戏弄我们,真是岂有此理!”郤克说:“他们如此欺负人,此仇不报,就算不得大丈夫!”其余三位大夫齐声说:“只要贵国领兵攻打齐国,我们一定请国君发兵,大家都听你指挥。”四人对天起誓,一定要报今日戏弄之仇。

两年以后,四国兵车绵延三十多里,大举伐齐,齐军被打得落花流水,齐顷公被围在华山,仓皇逃跑之中和将军逢丑父迅速更换了服装,扮作臣下外出舀水,才保住了性命。齐顷公最后只好拿着厚礼求和。

“四国的使臣是肩负着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互通友好的使命而来,而齐顷公竟然拿使臣的生理缺陷开玩笑,丝毫没有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引来了仇恨与战争,这个教训是十分深刻的。”外公歇了一会儿,继续说道:“与人尊重,与己尊重,一个不尊重别人,拿别人的尊严开玩笑的人,最终戏弄的是自己。而一个尊重别人的人,换来的是别人对自己的尊重。所以,以后我们要学会尊重别人。”

“嗯,这个我知道。”乐乐说到做到,听完外公的故事,马上从床上爬起来洗漱去了。

智慧背囊

与人尊重,与己尊重,一个不尊重别人,拿别人的尊严开玩笑的人,最终戏弄的是自己。而一个尊重别人的人,换来的是别人对自己的尊重。所以,以后我们要学会尊重别人。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学校的春季运动会马上就要举行了,报名进行中……

“石兵乐,你报吗?”同桌问乐乐。

“我不行啊,体育又不好。”乐乐想参加跳远比赛,但他害怕,担心自己拿不了成绩,也担心别人说他出风头,所以他犹豫,回答得言不由衷。

“重在参与嘛。”同桌冲着乐乐扮了个鬼脸,便去报名参加百米赛跑了。

离报名结束还有一天,乐乐还拿不定注意。于是这天放学回家,他去征求外公的意见。

“既然你想参加,为什么还犹豫不决呢?想好了就果断地去做,左顾右盼,优柔寡断,只会坐失良机。”外公明白了乐乐的心思后,鼓励他说,“淮阴侯韩信一生的经历再好不过地说明了优柔寡断对人的害处。韩信一生身经百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是一员颇具大智大勇的战将,可是,他的‘大智大勇’掩盖了他优柔寡断、胆小怯弱的性格。在长达四年的楚汉相争时期,如果韩信既不从项羽也不属刘邦,自立一派,即可与刘、项二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且当时的环境也为他自立提供了多次机遇。正是他优柔寡断、胆小怯弱的性格,使他最终不仅失去了自立为王的机会,还惨死于女人的刀下。”

“具体是怎么回事,外公你给我讲讲吧。”乐乐一时之间忘了自己要参加体育比赛的事情,只想知道这其中的故事。

外公思索了片刻,便讲了起来。

韩信率兵伐齐,斩了齐王田广,占领了齐国,不仅扩大了疆域,还壮大了自己的实力。这时,他已有数十万大军,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当时楚汉相争的形势是,韩信叛刘归项则刘灭,向刘背项则项亡。如果韩信自立一派就会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在刘邦与项羽相争最激烈时期,诸侯各据一方,或叛项归刘,或背刘降项,或自立为王,群雄逐鹿,各逞其能。在风云变幻的楚汉相争中,英雄辈出,居然有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蒯通。他把当时天下的形势看得极为透彻。他深知“天下权在信”。于是拜见韩信,从当时的形势,韩信所处的环境与实力,以及韩信将来得天下的利益等诸方面苦口婆心地劝其造反自立。可是韩信考虑许久还是说:“先生言之有理,容我权衡一下,再做决定。”蒯通见韩信已被自己说服,便告辞了。

“他做决定了吗?自立为王了吗?”乐乐舒了一口气问道。

“没有。”外公继续往下说,蒯通本以为韩信是个胸怀大志的人,将来一定能成大事,可他等了数日,却不见韩信有要自立为王的迹象,便又找韩信,说:“希望将军快做决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韩信当即回答说:“先生请不要再费心了。我考虑再三,自从归汉后,刘邦肯把将军大印交给我,统领数万大军,现在又封我为齐王,如果自立为王,必遭报应。况且我平赵、定燕、灭齐,立下累累战功,又一向以忠信对待他。我想汉王不会亏待我的。”

蒯通听后,明知再劝也没用,转身告退。他担心招惹是非,便仰天长叹,佯装疯癫,逃离汉营。

“韩信要是听了蒯通的话,也不一定能当上大王啊,当王得有一定的实力啊”乐乐的思维突然像一个大人,让外公吃了一惊。

短暂的沉默后,外公开始回答乐乐的问题。

当时,韩信正处于楚汉相争的乱世,为他自立一派,提供了极好的契机;他本人智勇过人,手握重兵,又雄踞齐地,有能力、有把握自立为王;还有蒯通为他出谋划策,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而他仍然优柔寡断、胆小怯懦。正如韩信自己所说:“我若负德,必至不祥。”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的命运果然“不祥”,但绝不是因“负德”,而是由于他优柔寡断、怯弱。

后来韩信又一次错失良机。刘邦追杀项羽旧部钟离昧,韩信出于同乡之谊收留了他。这招致了刘邦的不满,而此时韩信若能当机立断,肯与钟离昧联手共同抗汉,那不仅保护了钟离昧的性命,他自己日后也能幸免于难,或许还能前程似锦。可惜的是,韩信在这次机遇面前仍犹豫不决,于是不仅失去了朋友,还眼睁睁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也许,对于韩信来说,最理想的行为方式,就是让别人先反,自己在一旁观看,败则与己无关,胜则乘势而起,韩信确实这样做了。然而,刘邦和吕后并不优柔寡断,他们快刀斩乱麻,处决了韩信。

“怎么杀他了呢,他造反了?”乐乐不明白。

“没有。”外公继续说道,“韩信在优柔寡断中被杀,其实他到死都没有真反,而只是在犹豫,他是被半推半就硬拉上刑场的,直到临死一刻,韩信才仰天长叹‘悔不听蒯通言,反被女人以计诛杀,呜呼哀哉!’”

“真是倒霉,还不如反了呢!”乐乐替韩信惋惜。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认准了的事情就要果敢地去做,不要犹豫。韩信的经历,我们拥有坚决果断的个性,对人的一生是多么重要。”外公说完问乐乐,“那乐乐报不报名呢?”

“报,明天我就去找班主任。”乐乐语气坚定地回答外公。

智慧背囊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认准了的事情就要果敢地去做,不要犹豫。

节俭最见大修养

“乐乐,把垃圾桶拿来。”吃过晚饭,妈妈准备把剩下的饭菜全倒掉,就叫乐乐去拿垃圾桶。

“放到冰箱里吧,晚上热热再吃。”外公阻止妈妈。

“冰箱都满了,剩这么一点也不值得热。”妈妈一边收拾一边说。

“你放那吧,一会饿了我吃。”外公说完,便把剩饭菜端进了厨房。

快吃晚饭的时候,乐乐看到外公吃中午的剩饭,就开口说道:“外公,你可真抠门,这么一点扔了就扔了,还留着它干吗?”

“在过去,这么一点饭就能救一条命呢。想当年长征的时候,吃的都是树皮、草根,白饭想都不敢想。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这一点饭菜是不算什么了,但我们也要注意节俭。外公这不是抠门,成由节俭败由奢,这一点我们要永远记住。”外公一脸的严肃。

乐乐一声不吭地闷在那里,他从未见过外公现在的表情,一时之间被吓住了。

外公见状,便把乐乐拉到自己旁边坐下,缓和了一下语气,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宋朝元丰某年,苏东坡被贬官,来到黄州。

这天晚上,苏东坡坐在桌前,取出4500钱,分成30份。他的妻子季章把钱装入30只小布袋中,然后用叉子将小布袋一一挂到梁上。

苏东坡的长子苏迈,好奇地望着这一切,不解地问:“爹,为什么要将钱分成30份挂起来?”苏东坡说:“这就叫过日子,每天一份,150钱,只准余,不准缺。至于挂在梁上,那是杭州贾耘老的办法,布袋一天比一天少,日子—天一天过去了,它能提醒你不要虚度光阴,要珍惜每—天。”

苏迈点点头。父子俩正说话,有人敲门,进来的是邻居庞安常医生,庞医生和苏东坡是好朋友。因为城里几个财主合起来修南天门,托庞医生请苏东坡题字,苏东坡一口应允。两人谈得投机,到三更时分,庞安常才离去。

庞安常走后,苏东坡铺开宣纸,欣然挥毫。刚写到“南天”两字,忽然传来苏迈的惊叫声:“抓贼,抓贼!”苏东坡大吃一惊,扔下笔,大步冲出书房,正好与那个盗贼撞个满怀,盗贼倒在地上,吓得浑身发抖。

这时,季章掌灯,苏迈操棒,三个人将贼团团围住。那盗贼慌忙掏出小钱袋,连连求饶:“老爷,小的叫阮小三,家住后村,上有老,下有小,日子过不下去,听说老爷从城里来,钱多得没处放,就挂在梁上,所以我就……”

苏东坡听了不觉笑出声来,他叫阮小三打开钱袋数数,然后说:“这是我一家每天的生活费,你拿一袋,我们就要挨一天饿。”

阮小三一惊:“这150钱的开销跟我们老百姓差不多,老爷,都说你有钱,怎么这样节俭?”苏东坡微微一笑,回答道:“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阮小三听不懂苏东坡文绉绉的话,苏迈解释道:“我爹的意思是,肉体上的欲望是没有限度的,你不注意节俭才沦为盗贼。”

阮小三慌忙申辩,说自己是穷得揭不开锅才出此下策的,而且是第一次。苏东坡听他这么一说,马上让苏迈去请庞安常来作证。

不一会,庞安常来了,见是阮小三,便跟苏东坡说,他老母病瘫在床,妻子是个哑巴,还有三个孩子,日子过得很苦。苏东坡听了十分同情,念他因生活所迫,又是初犯,就放了他。阮小三千恩万谢,连连磕头,然后转身要走。苏东坡叫住他,自己转身到书房,挥动大笔,在宣纸上点了一个形似钱袋的墨点,然后将那宣纸卷好,送给阮小三,跟他说,那梁上的钱袋只有150钱,拿去也派不了用场,这个纸袋有l万钱,叫他好生保存。阮小三接过纸,半信半疑,不便多问,只得告辞回家。

在一旁的庞医生见了也觉奇怪,问苏东坡葫芦里卖的啥药。苏东坡笑而不答,他要庞安常通知那几个财主,明天一早来取他的题字。

第二天,几个财主来到苏东坡家取墨宝,他们一看题字,苍劲有力,非同一般,心中十分高兴,突然发现南天门的“门”字少了一笔,忙请教苏东坡是何缘故,苏东坡笑笑说:“噢,我想起来了,这一点嘛,忘在后村阮小三家里了,你们去取吧!”

此时,阮小三正在家里端详那张宣纸上的墨点,他想:这一点就值1万钱,会不会苏老爷作弄我?文人会开玩笑,也许这是骂我一点不懂。他正想得出神,几个财主上门来了,他们向阮小三要那个墨点。阮小三想起苏东坡的话,开价1万钱,少一钱也不给,财主知道苏东坡的墨宝值钱,只好答应了。

财主走后,阮小三将1万钱分成两份:1000钱给自己,9000钱用布包好,给苏东坡送去。苏东坡不肯收,他对阮小三说:“我每天150钱,足矣足矣。”

阮小三不懂,他问苏东坡:“老爷你写一点就值1万钱,为什么日子过得如此清苦?”苏东坡笑道:“君子倡俭,一日安分以养福,二日宽胃以养气,三日少费以养财,此乃‘三养’也。”

乐乐听不懂,也不明白什么是“三养”,但他知道外公想告诉自己要勤俭节约,而他自己也暗暗决定以后要按外公说的去做,珍惜现在的一餐一饭。

智慧背囊

不管是家财万贯,还是家徒四壁,节俭都是生活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