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早知道,早健康
807900000015

第15章 躯干是反映疾病的多面镜(2)

此外,腹胀也可见于手术后肠麻痹、肺气肿、哮喘病、吸收不良综合征等;有些腹胀症状的发生还与情感刺激、不良的生活习惯及环境因素有关。腹胀还可能是肥胖症的一种表现,而妇女在月经期间和月经前期出现的腹胀现象,一般为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惊慌。

解析腹痛

腹部疼痛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一般都是由腹部脏器的疾病引起的。如出现腹痛,可能患有以下疾病:

阑尾炎:分为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是极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急性阑尾炎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但是青年人发病率最高。一般发病较急,表现为中上腹疼痛或脐周疼痛,逐渐加剧,数小时后,转致右下腹部。疼痛剧烈时不能直起腰来,常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右下腹有明显且固定的触痛区。如发现此种症状应立即就诊,不能盲目服用止痛药。急性阑尾炎如不进行手术治疗,常常转为慢性,患者常感到右下腹隐痛,在饭后和急行时尤其明显,有时反复发作。除腹痛外还有消化不良等表现,右下腹有固定的压痛点,该病必须做手术才能治愈。

胃溃疡:疼痛的特点是为周期性、节律性、长期性,上午11点和下午4点左右进餐后症状较轻。此病多发于春、秋两季,发作一段时间后可缓解,后又再次发作,周而复始。如不治疗,会长期不愈,因此该病不可等闲视之。严重者可并发胃穿孔、胃出血等疾病。

胆囊炎:主要症状是上腹部剧烈绞痛,常突然发作,可持续数小时或l~2天,有阵发性加重。疼痛可先在中上腹,并可放射到右肩、肩胛部或背部。

胃炎:患者胃疼没有规律性,有消化不良的症状,少数患者会兼有贫血、消瘦和营养不良等现象。

胆结石:是胆管的常见疾病,疼痛部位主要发自右上腹,体温上升。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并非腹部脏器引起的腹痛。

急性心肌梗死:有时该病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常误认为是急性胃炎。因此,中老年人突然出现上腹部疼痛时应高度注意。

肺炎:有些肺炎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疼痛,并常伴有发热和咳嗽等症状。

腹部肿块讲述疾病“故事”

腹部肿块有两种,一种是生理的,比如充盈的膀胱﹑妊娠的子宫﹑干结的粪便等;还有一种是病理性的,是一些腹部疾病的表征。一旦发现腹部肿块,个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倾听它要讲述的疾病“故事”:

1.根据肿块的部位来识别

(1)右上腹肿块可能是肝脓肿、肝癌以及肿大的肝脏、胆囊。

(2)上腹部肿块可能为胃癌、胰腺癌及肿大的肝脏右叶。

(3)左上腹部肿块可常见于脾脏肿大。

(4)左腰部肿块可能为左侧游走肾、肾癌、囊肿、肾盂积水等。

(5)脐部肿块可能为肠系膜淋巴结核、囊肿、小肠癌、恶性淋巴瘤、腹主动脉瘤等。

(6)右腰部肿块可能为右侧多囊肾、右肾癌、右侧肾盂积水、等。

(7)右髂部肿块可能是阑尾周围脓肿、增生性肠结核、局限性肠炎等。

(8)下腹部肿块可能为子宫肌瘤、膀胱肿瘤。

(9)左髂部肿块可能为乙状结肠粪块、癌肿,以及左侧输卵管炎症、结核和肿瘤等。

2.根据肿块的生长过程来识别

(1)在短期内,肿块生长迅速并伴有相应症状,可能是腹部恶性肿瘤。

(2)生长缓慢且无症状的肿块,可能是脂肪瘤或囊肿。

(3)腹部受撞击后短期内出现肿块者,可能是血肿。

(4)肿块是在发热、腹痛后出现的,可能是脓肿。

3.根据肿块的形态来识别

(1)肿块表面不光滑、质硬,可能是胰腺癌、肝癌、肾癌等恶性肿瘤。

(2)肿块质地柔软、表面光滑,可能是肿大的肝脏、结核块。

(3)肿块具有一种囊性感,可能为脏器囊肿。

4.根据伴随症状来识别

(1)腹部肿块伴有发热,多为炎症性包块。

(2)腹部肿块伴有消瘦、食欲减退,多为恶性肿瘤。

(3)腹部肿块伴有黄疸,可能是胰头癌引起的阻塞性黄疸、肝肿大等。

(4)腹部肿块伴有血尿,可能为肾癌、膀胱癌、肾盂积水等。

(5)腹部肿块伴有腰部疼痛,可能为胰腺癌、肾盂积水等。

(6)腹部肿块伴有腹水,见于结核性腹膜炎、肝癌、腹膜转移癌等。

(7)腹部肿块伴有闭经或阴道流血,可能是卵巢癌、子宫体癌。

腹泻是谁在“捣鬼”

除了想通过腹泻减肥的人以外,没有人不讨厌腹泻。腹泻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益。更重要的,腹泻可能是身体里某种疾病“捣鬼”的结果。

1.从年龄来分析

儿童腹泻多为轮状病毒感染、双糖酯酶缺乏症、先天性氯泻、肠系膜淋巴结核和胰腺纤维囊性变;青壮年腹泻多为功能性腹泻与溃疡性肠结核;中年或老年腹泻常为结肠癌。

2.从性别分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的功能性腹泻多见于女性,而男性腹泻多见于结肠憩室与结肠癌。

3.从具体疾病上分析

(1)胃肠炎。腹泻并伴有呕吐,可能是胃肠炎引起的。胃肠炎是胃肠黏膜发生的急性病变,其主要表现是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常伴有失水、发热等。发病时间一般为9月份至第二年3月份,潜伏期为18~54小时,常发病较急。预防此病的关键是注意饮食卫生。

(2)细菌性痢疾。急性者多在夏、秋两季发病,由痢疾杆菌引起,起病急,常有发热、腹泻、腹痛、脓血便等症状。常由不洁净的饮食引起。

(3)痉挛性结肠炎。痉挛性结肠炎亦称结肠激惹综合征。情绪紧张时出现腹痛、腹泻和便秘,排气或排便后症状可缓解。大便呈粥样或水样,有时又坚硬如羊粪,并常附有黏液。患此病可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和精神紧张。

(4)溃疡性结肠炎。为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症性的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该病起病缓慢,病情顽固,症状会持续存在。腹泻是该病的主要症状,严重者可每日达10次,应休息,避免精神紧张。

(5)痔疮。该病引起腹泻时,肛门处会出现疼痛感,这可能是由细菌繁殖引起的皮肤疼痛。

(6)食物中毒。腹泻伴有恶心、呕吐、发热,且大便频度达每天6次以上,则有可能是发生了食物中毒。

此外,肝胆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能引起腹泻。

经常腹泻者要从饮食上下工夫

1.少吃油炸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

2.少吃腌制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3.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

4.规律饮食:要做到每餐食量适度,每日三餐定时,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

食后异常是哪里出了问题

有些人饭后会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泛酸、嗳气、腹泻或便秘等不适症状。这些症状都叫做食后异常,说明有胃肠道疾病或其他脏器的疾病,应引起重视。

若饭后3小时左右出现腹痛,有时伴随恶心、嗳气等不适症状,吃点面包、饼干、糕点,或喝点开水能缓解,说明有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的存在。饭后腹胀加重,平卧时减轻,常伴随胃痛、恶心,偶有腹泻或便秘,说明有胃下垂的可能,体形瘦长者可能性更大。

若食欲不好,见食生厌,见到油腻食物就恶心,伴随乏力,身体困倦,眼白发黄或皮肤发黄,提示可能患了黄疽性肝炎。

若吃油腻食物后出现右上腹疼痛,并伴随右肩部疼痛,有时有发热、纳差、恶心等不适症状,且常在人疲劳、劳累等抵抗力下降时犯病。说明有胆囊炎的可能。

若暴饮暴食后,突然上腹部剧烈疼痛,或疼痛呈束带状分布并向左侧背部放射,常伴恶心、呕吐、发热,提示患了急性胰腺炎,切莫掉以轻心,严重的会致人死亡。

若过量食用鸡、鸭、鹅、虾等鲜味食品,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吞酸等症状,且伴随眼球突出、上肢麻木、心慌气短、心动过速、乏力等,这说明患了“美味综合征”。

若吃了不洁食物或变质的食物,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重者发热、脱水、昏迷,说明患了急性胃肠炎,俗称“食物中毒”。

有的人食欲正常,食后胃肠蠕动过快,有肠鸣、排便感,表现为吃一顿解一顿,说明胃肠道功能紊乱,肠道有过敏症或习惯性肠炎。

频频泛酸是食管疾病的信号

美酒佳肴饱餐一顿后,有可能出现泛酸现象,这种情况几乎人人都遇到过。如经常发作,则应引起注意,因为这一般是食管疾病的信号。

返酸患者的觉见症状有:烧心感,在餐后、躺卧或腹压增加时尤为明显,严重时可使患者夜间醒来;食物、酸性和苦味液体返流到口腔,部分患者可感到下咽困难,严重者食管疼痛甚至出血。据统计,抽烟、酗酒,摄入过多的脂肪、巧克力及使用吗啡药物等,均可造成返酸。

防止返酸,首先要戒烟、酒,每餐不要过饱,特别是在睡前,患者应少吃多餐,要经得起美味佳肴的诱惑。要选择合适的睡姿,如发现仰卧时容易返酸,则应侧卧。睡倾斜床可大大减少夜间胃内食物返流。尽可能减少生活中增加腹压的活动,即不穿太紧的内衣;频发患者不要经常弯腰及参加体力劳动。肥胖者因其腹内压增加,易发生返酸,故需要减肥。

如发生返酸的时间不长,一般不会导致食管炎。

只要注意上述问题,返酸现象可大大减少。如经常返酸,特别是胃内容物倒流到口腔,应立即用清水漱口,并立即饮些开水,尽可能缩短胃酸等强腐蚀剂与食管的接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