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早知道,早健康
807900000010

第10章 头部是监测疾病的“司令部”(9)

主要表现为口腔内、手掌、足底及臀部出现小水疱,可形成溃疡。身体其他部位偶尔会出现斑点。大约五天后溃疡就会愈合,不留疤痕。可在口溃疡上涂些甘油,可减轻痛楚。其他部位多半不必处理。露出患处可助水疱快些干燥。

不慎损伤:主要表现在口腔内出现个别的疼痛小点,口腔黏膜或会同时缺损。如不加以治疗,疼痛会持续下去。婴儿吮的橡皮奶头太硬或太长或咬伤颊部或舌头、牙齿有缺损,或假牙装配不合适,均易引起口腔溃疡。

口炎:进食过热、酸性与辛辣食物时,感到疼痛或敏感。咀嚼或吞咽时感到不适。病程通常很短暂。常食用太热的食物、浓烈的调味剂、烟、酒等,都可损伤口腔的黏膜。有多种不同类型的病毒与细菌。某些血液疾病及感染,比如麻疹、鹅口疮等,或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不足也可引起。用甘油或麝香草酚漱口,可以减轻炎症。应尽可能避免吃刺激性的饮食,只喝非酸性、无刺激性、凉或微温的饮料。

发现口腔内或咽喉部有白膜或疼痛持续两三周以上,就要尽快就医。

口腔内出现斑纹或溃疡扩大,要警惕口腔癌

口腔斑纹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斑块、条纹或斑块与条纹同时存在的多种损害的总称。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斑纹的色泽不同于正常黏膜的颜色,既不是红色,而是呈白色、鲜红色、黑褐色或红白相间。其损害面的形状可为斑纹,也可以是树枝状、条索状、网状或者点状,质地可以粗糙、起皱、糜烂、充血,也可与正常黏膜一样光滑的。患者自感有牵拉、粗糙、疼痛或其他不适。斑纹在粗糙、起皱或糜烂、充血之前,有的是口腔内白斑、赤斑,有的是扁平苔藓,有的是红斑狼疮,有的则是由牙齿或食物的刺激而发炎等。

这些癌前病变如能早期加以重视,有许多是不会发生癌变的。即使是已开始发生癌变,只要能立即采取得当的措施,也可以痊愈。从癌前到癌变一般需要7个月左右的时间。

口腔癌的另一个重要征兆是溃疡面不断扩大。

口吃的原因与矫正方法

造成口吃的原因很多,可能来自遗传,也可能来自心理因素,短期或长期的精神压力、紧张都会引起口吃。如果一个人平时说话很流利,突然之间却感到说话吃力,甚至有时结结巴巴,则有可能是心脏病发病的先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孩子2~4岁时会出现短暂的口吃现象,上小学后情况加重,而后会逐渐自然消失。这是因为小孩尚未学会控制整个句子,也可能是孩子的情绪和智商发展配合还不理想的结果。这时,如果孩子的心理上有来自父母或外界的压力,就可能使口吃越来越严重。

无论什么原因造成的口吃,一定要避免对口吃有羞耻或不安定情绪。当出现口吃时,其他人不需要急着纠正,以免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及不安的感觉,使他们更不敢讲话,导致本来会消失的口吃越来越严重。

如果遇到有口吃的人,听者在态度上应该耐心听他说完每一句话,并且以鼓励的方式协助他度过这一段尴尬期。此外,口吃者应多接触正常的说话模式,也可加速恢复正常的语速。

但如果口吃持续,并且影响到日常生活时,就需要请语言治疗师或心理医生做一做训练了。这个阶段,平时在家里,可对威胁性不大的婴儿或花草树木说话,心理上比较不会有压力,以此减少说话结巴的机会。

呕血应关注内脏器官的病变

呕血多指上消化道出血,自口腔呕出。呕血病人通常有胃、肠、胆管疾患或肝硬化门脉高压等疾病的病史,呕血之前可先有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先兆症状,呕血时可伴有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出汗症状以及血压和脉搏的改变。引起呕血的疾病有:

胃十二指肠溃疡:多因溃疡侵蚀了基底动脉血管而致出血,出血不易自止,或易反复发作。呕血病人一般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突然呕吐、呕血伴腹上区痛的病人,应考虑这些部位出血的可能性。

肝硬变:肝硬化合并食道静脉曲张的病人容易造成血管破裂而出血,一般来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来势凶猛,多表现为大量呕吐鲜血,一次可达500~1000ml,常引起患者休克。

胃炎:多见于酗酒、服用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或皮质激素等药物之后,也可发生在休克、脓毒症、烧伤、大手术后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

胆管出血:多发生在严重的胆管感染、肝内外胆管结石或胆管蛔虫症的基础上,病人突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并有绞痛、发热、黄疸等症状。经过治疗,患者出血暂停数天至两周又复发,出血呈周期性。

家中若有呕血和便血病人,应让其绝对卧床休息,并安慰病人,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严密观察病人的面色、精神状态、脉搏、呼吸、血压等,如出现脉搏加快、烦躁不安、出汗、休克等情况,应立即送医院急诊。饮食上严格禁食,程度轻者可给流质饮食。

呕吐要关注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呕吐是指胃内容物或一部分小肠内容物不自主地经贲门、食管从口腔冲出的现象。呕吐能将胃内有害物质排出,因而呕吐也是一种保护性动作。但持久而剧烈的呕吐,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碱中毒和营养障碍。

引起呕吐常见的病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呕吐的时间来看,如果在清晨呕吐,多见于妊娠呕吐;食后即吐,常见于急性炎症、神经性呕吐及食管梗阻等;食后数小时呕吐量多,伴有宿食味者,多见于幽门梗阻;病程短的短期呕吐常见于颅内压增高、急性胃炎、腹膜炎、胆囊炎、胰腺炎等炎症性疾病以及毒物或药物刺激、晕车、晕船等;病程长的长期呕吐可见于幽门梗阻、神经性呕吐等。

从呕吐的特征来看,呕吐食物及酸水的常见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呕吐物为黄色苦味胆汁者,常见于胆囊及胰腺疾病;呕吐物为咖啡样血性液体,提示有胃出血的可能;呕吐物味臭,常见于肠梗阻等疾病;呕吐物有大蒜味,常见于有机磷中毒;喷射状呕吐提示颅内病变。

呕吐可以是病理现象,也可以是保护性生理过程,即借呕吐将进入胃内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临床上遇到食物中毒的病人,常在毒物被吸收前用催吐方法使毒物排出。剧烈而频繁的呕吐会影响正常进食和消化活动,引起大量消化液的丧失,造成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的紊乱以及营养障碍,损害人体健康,故必须及时分析呕吐病因,给予适当的治疗。

咯血所带来的疾病信息

咯血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出血,经口腔咯出,叫做咯血。在咯血的同时多伴有喉头痒感。血色一般呈鲜红色并有泡沫,常混有痰液。

咯血的原因很多,按部位可分为以下类别:

支气管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结核及支气管癌等。这类病人多在咯血的同时伴有咳嗽、发热。

肺部疾病:如肺炎、肺结核、肺癌、肺寄生虫病、肺血管病(肺梗死、肺动脉高压等)、矽肺及尘肺等。这类病人多在咯血的同时伴有咳嗽,或伴发热、胸痛。

心血管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先天性心脏病等。

其他疾病:有些传染病和血液病也可出现咯血症状。尤其是有疫水、牲畜接触史或居住野外,有鼠类接触史,咯血伴持续发热的病人,可能是传染病的表现,应到传染科进一步检查。如咯血伴有皮肤黏膜等全身出血倾向的病人,应到血液科检查治疗。

腮腺肿大是由哪些疾病引起的

如果一个人的腮腺出现肿大的症状,那可能是由以下疾病引起的: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一侧腮腺肿大,伴有发热症状。腹部手术后发生腮腺区疼痛,肿大伴皮肤潮红、凹陷性水肿。压痛,按压腺体有脓液自导管流入口腔,可有暂时性面瘫。

腮腺淋巴结炎:腹部手术后发生腮腺区疼痛,肿大伴皮肤潮红、凹陷性水肿。压痛,按压腺体有脓液自导管流入口腔,可有暂时性面瘫。单侧腮腺肿大,压痛,但导管系统无异常,可伴有周围器官组织的感染。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史,腮腺反复肿胀史,挤压腺体导管口有脓液或胶冻状液体流出,间隔数月可复发。

流行性腮腺炎:双侧腮腺肿大,常双侧或先后发生,2~14岁多见。多有接触传染史,发热,腮腺弥漫性肿大。轻度压痛,张口咀嚼及进食酸性食物时肿胀明显。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红,腮腺导管口不红,唾液分泌清亮。

过敏性腮腺炎:此病的起病与过敏有关,腮腺反复肿胀,肿大突然,消退迅速,弥漫性肿大。无压痛,导管口无炎症,唾液分泌清亮。

腮腺良性肥大:中老年人,双侧腮腺逐渐肿大,肿胀反复发生而无痛,时大时小,但不能完全消退,腺体弥漫性肿大。质(如鼻尖)柔软并均匀一致,可能稍硬韧但无肿块、无压痛,导管口无红肿,唾液清亮。

牙齿

牙疼也是病,疼起来很要命

每一个患有牙疼病的人都不会相信俗话说的“牙疼不是病”,事实的确如此,很多病都可能造成牙疼,那么,牙疼到底是什么病呢?

1.牙髓充血

一般牙齿有龋洞后,“牙神经”(牙髓组织)对外界的冷、热、酸、甜等刺激就会较敏感,表现为当牙齿遇到冷、热、酸、甜等刺激后立即出现疼痛,刺激一解除,疼痛随即消失。

2.急性牙髓炎

表现为冷热刺激痛、自发性尖锐疼痛和放散性头痛,且患者不能确定疼痛具体部位,后期部分患者可出现冷水可以减轻疼痛的现象。急性牙髓炎所引起的疼痛是最剧烈的疼痛,俗话说的“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大概就是这种牙痛。

3.三叉神经痛

表现为头面部三叉神经分支区域内骤然发生的闪电式剧烈疼痛,并有以下特点:

(1)疼痛一般由刺激“扳机点”(口角、牙龈、颊部等)开始,患者可以因为洗脸、刷牙、微笑甚至风吹等刺激因素而诱发电击、针刺、刀割或撕裂样剧痛。患者为缓解疼痛会用力按压面部或用手揉搓疼痛部位。

(2)持续时间数秒至2分钟后骤然停止。

(3)服用卡马西平(100毫克,每日两次)可以减轻疼痛。

4.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表现为患牙咬合痛、持续性跳痛,患牙根周区肿胀疼痛,可以伴有发烧等全身症状。

5.智齿冠周炎

智齿冠周炎是指智齿(第三磨牙)由于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表现为患侧最后磨牙区肿胀不适,进食咀嚼、吞咽、张口时疼痛,严重时会出现张口受限、患侧面部肿胀、发烧、进食困难、颈部淋巴结肿痛等症状。

6.牙龈乳头炎

是一种由食物嵌塞引起的牙间软组织炎症,表现为自发性、持续性胀痛,在疼痛部位可以发现嵌塞的食物或嵌塞食物的痕迹,牙龈红肿。

7.急性牙周脓肿

临床表现比急性根尖脓肿轻,有牙周炎病史,肿胀区一般局限在牙周袋壁。

8.高血压

血压升高时,可引起外周小动脉硬化,若发生痉挛,则可导致牙龈出血,牙组织营养不足而出现牙疼。

9.冠心病

有些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心脏不会出现明显的疾病症状,而是表现为一侧或上下多个牙齿同时疼痛。对于这种牙疼不能按一般的牙病治疗,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有时心肌梗死也会出现牙疼。

10.神经衰弱

有些神经衰弱患者,牙神经也比较敏感,稍受外界刺激就会有疼痛感。

11.牙周炎、龋齿、牙齿隐裂

这些疾病均可引起牙痛。

12.流行性感冒

该病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常干扰呼吸系统。当侵犯口腔黏膜及牙周膜时,便出现阵发性牙疼。

13.女性经前期

有些女性在月经前期,牙髓和牙周膜血管扩张出血,如遇冷水或食物刺激时,牙齿就有疼痛感。

温馨小纸条:一试就灵治牙疼

1.取大蒜捣烂,温热后敷在疼点上可以治疗由牙髓炎、牙周炎等疾病引起的牙痛。

2.把味精按1∶50的浓度用温开水化开后,口含味精溶液一会儿就吐掉。这样连续几次,坚持两天后牙痛就会好的。

3.牙疼的时候可以切生姜一小片咬在痛处,必要的时候可以重复使用,睡觉的时候也可含在口里。

牙齿酸痛警示多种疾病

在喝冰水或吃凉水果的时候,牙齿会受到刺激而酸痛得要命。这是几乎每个人都有的体会。造成酸痛的原因主要是牙齿表面破损。当口腔内液体浓度发生变化,或温度突然降低时,就会造成牙齿内出现瞬间的流动,压迫神经而让你感到剧痛。就像家中的屋顶被掀开后,一阵冷风袭击,让我们冷得发抖一样。所以,解决牙齿酸痛,就必须修复牙齿表面的破损。

造成牙齿破损的常见原因有几点:

珐琅质磨损:这种现象,多发生在刷牙方法不正确的人身上。如果症状不明显的话,只要选用软毛牙刷,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在一个月内你就可以感受到效果。如果选用一些有脱敏作用的牙膏,可以更快改善不适症状。

牙龈萎缩:这是由于你罹患了牙周病,或患有先天角质化牙龈不良。像这种情况,就需要请牙医进行治疗。

蛀牙或是牙齿断裂:这些疾病都会造成牙齿酸痛,疼痛会非常剧烈,也需要尽快请医生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