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大名师范志
8068100000098

第98章 红色七师(22)

1938年4月,直南特委所属各县共有党员1100多人。1938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发布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经过三个月突击发展,直南特委各县党员增长一倍。1939年2月,直南特委划分为直南、豫北地委后,于五月份决定进一步突击发展党员。1939年8月15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巩固党的决定》,直南、豫北地区基本上停止发展党员,转入巩固党的阶段。到1940年冀鲁豫区党委成立时,全区共有党员26284人。1937年末到1939年秋,直南、豫北根据中央决定,在抗日战争中大量发展党员,壮大了党的组织力量,成绩是主要的,缺点是第二位的。王从吾在延安整风时检查说:在大量发展党员中仅注意克服发展中的狭隘关门倾向,限期完成数目字,大量发展,实行奖励,没有同时估计到发展中的拉夫倾向,弄得党的成分非常复杂。

2.组织和发展抗日游击队

1937年冬,刘大风在南乐县留固集成立抗日游击队,几天时间发展了五六十人,五六十支枪,后来发展到100多人,100多支枪,叫直南游击第四支队。特委副书记刘大风兼任支队长。朱瑞同志派来三位红军干部担任四支队干部;肖汉卿任副支队长,陈耀元、漆汉臣分别任中队长。1938年2月下旬,四支队行军到井店镇一带。特委决定与当地秘密武装合并,这时四支队发展到400多人,270多支枪。下辖四个中队,一个通信排。特委宣传部长刘汉生兼任四支队政治部主任。四支队是中共直南特委领导的部队,但打的是国民党军队的名义。

直南特委书记朱则民、副书记刘大风、组织部长王从吾、宣传部长刘汉生始终同四支队一起活动。1938年3月,直南特委决定四支队同丁树本部靠拢。8日,行军到濮县西南的小濮州,丁树本要和四支队全体指战员见面。这一天,小濮州正是骡马大会。四支队在村西头大庙前集合开会,丁树本到会讲话。

当时,日本侵略军在冀鲁豫沙区一带,只有一个步兵中队、一个骑兵小队驻在濮阳。开会时,恰好日本骑兵小队30余人路过小濮州。敌人骄纵愚昧,缓辔而行。四支队发现敌情,支队长肖汉卿立即下令:“准备战斗!”四支队迅速展开,占领阵地。当敌人骑兵进入包围圈后,一声令下,把敌人打了个晕头转向。这次战斗,击毙日军4名,获步枪4支,还有一部分战利品。日军骑兵慌忙逃窜,战斗很快结束。

战斗结束后,四支队立即撤出阵地,向东南方向行进。敌人后续部队追来时,四支队已迂回到常庄,常庄是丁树本司令部所在地。3月11日拂晓,敌人寻找四支队,追到常庄附近。这时,四支队和丁树本保安团几个连已做好了战斗准备。丁树本让四支队打正面,他的部队打两侧。战斗打了一天,傍晚,敌人狼狈逃窜。

1938年4月,四支队收复清丰县城,同时摸进南乐县城,打散了维持会。6月,四支队奉命开赴冀南,编为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第七支队。

四支队编入八路军主力后,直南特委留下一个连,与濮县、范县民众抗日义勇军和清丰县的抗日武装合编为黄河支队。

1938年10月,漳南战役后,组成第二支队。第二支队军事上受115师344旅指挥,组织上由直南特委领导,鲍启祥任支队长,刘汉生任政治委员,王从吾兼任政治部主任。后来,发展到1300余人,900多支枪。

1939年2月,115师杨得志、崔田民率冀鲁豫支队再次进入直南。刘伯承亲笔给特委书记王从吾写信要求支持支队扩大武装。直南特委积极动员青年参军,1939年下半年,第二支队编为杨得志领导的冀鲁豫支队第三大队。冀鲁豫支队发展到五个大队,4000余人。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5月,毛泽东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说:“我们的正确的政治方针和坚固的团结,是为着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个目的。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广大群众,是有待于我们宣传、鼓动和组织的工作。资产阶级抗日派的和我们建立同盟,也还待我们的进一步工作。”

抗日战争开始,中共直南特委根据党中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在直南对国民党军、政界官员、爱国民主人士和开明士绅等开展了统一战线工作。

濮阳专员兼县长丁树本,早年曾从军冯玉祥部,在察哈尔一带参加过抗日同盟军抗战活动。“七七”事变前,丁树本在濮阳曾组建有2000余人的保卫团武装。1937年10月在日军攻占大名县以前,国民党大名专员马润昌即弃职南逃。10月下旬,丁树本又被河北省政府任命为第十行政区专员,辖原大名和濮阳行政区十三个县。1938年1月,丁树本又被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部长官程潜委任为冀鲁豫边区八县保安司令,负责该地方防务。至此,丁树本已是冀鲁豫边区十多县范围内的军政界实力派人物。日军于1937年11月12日占领大名县城,12月15日占领清丰县城,1938年2月9日进犯濮阳。丁部稍事抵抗,即退至濮阳城东60华里的黄河岸边小常庄一带彷徨观望。

这时,中共直南特委书记朱则民曾以八路军代表的身份与丁树本进行谈判。达成了联合抗战协议;丁树本同意在濮阳设立八路军办事处;四支队改用丁树本部番号——冀鲁豫八县保安司令部民军第四支队。在共同对日作战时,受丁树本统一指挥,但要保持四支队领导体制的独立性,不得向四支队派干部;四支队可以在丁辖区内活动和筹措粮秣;允许中共党组织公开组织各种群众抗日团体;朱则民以八路军代表身份驻丁树本司令部。至此,中共直南特委与丁树本抗日统战关系正式形成。王从吾任特委书记后继续从事对丁树本的统战工作。

直南特委根据和丁树本达成的协议,1938年麦后,将1937年秋在清丰县建立的八路军东进纵队司令部办事处迁驻濮阳城内。五月中旬,在清丰县六塔集成立的冀鲁豫边区抗日救国总会迁到濮阳城内活动。与此同时,冀南抗日救国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总队部也驻在濮阳城内。救国总会迁濮后,救国会的活动都公开了。救国总会举办了训练班,培养抗日干部。办事处还组织了文艺宣传队和话剧团配合抗日宣传活动。救国总会和宣传队的给养由丁树本供给。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政策,通过了“整理党务”的决议案。1月8日,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电令丁树本到洛阳开会。卫立煌要丁树本与共产党划清界限。丁树本4月回到濮阳后,在冀鲁豫救国总会举办的县区级军政干部训练班全体学员会议上大讲:“中国领导抗战的只有一个政党——国民党,一个领袖——蒋委员长,一个主义——三民主义。”同时将共产党派去的政治工作人员撤换,在部队中加紧发展国民党员、三青团员。接着又以种种借口,中断了对抗日救国总会的给养供给,撤销了文艺宣传队。

面对丁树本破坏统战,倒行逆施的行径,王从吾领导中共直南、豫北地委与丁树本进行了斗争。丁树本下令成立“抗日动员委员会”,与共产党组织领导的冀鲁豫抗日救国总会相对抗。王从吾派唐克威代表地方党组织向丁树本说明边区已有各级救国会,成立动员委员会没有必要,只能引起混乱,不利于团结抗战。

直南特委对丁树本争取无效。1940年2月,八路军冀中、冀南部队在宋任穷、程子华指挥下,对勾结日军的顽军石友三部进行讨伐,石友三部在日军接应下逃窜到清丰、濮阳县一带丁树本辖区。丁树本不以民族利益为重,以粮秣、船只支持石友三部。唐克威对此向丁树本提出抗议,但丁树本最终坚持了反动、反人民的立场,在石友三部受击逃离濮阳时,也率部随石逃跑。后来发展到勾结日军,破坏抗战,成为民族的罪人。

4.做会道门工作

王从吾领导中共直南特委工作期间,接触到很多应运而生的各种迷信会道门组织。他领导干部群众,对各种会道门组织进行了调查研究,做了大量的争取分化瓦解工作。

1937年到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直南、豫北城市后,广大乡村成为无政府状态,土匪蜂起,人民群众身受其害。广大群众迫于自卫,便在地方豪绅、地痞流氓串连下,参加了各种各样的会门团体。当时,直南各县尚未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直南特委对会门采取努力争取、必要的打击和分化瓦解工作。1940年1月30日,王从吾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党刊《党的生活》上发表《如何进行会门工作》一文。这篇文章对他在直南特委工作期间,党进行会门工作的经验教训作了总结。

文章首先叙述了直南豫北会门的性质和特点。他说:日寇汉奸为达到他们欺骗麻醉民众,破坏抗战之目的;顽固分子及部分豪绅地主为保卫自己的生命财产,实现争权夺利,投降分裂倒退之企图;地痞流氓为着欺弄乡愚,从中取利,他们不约而同地都采取公开与秘密方式,组织了各色各样的迷信团体——会门。这些迷信团体在直南豫北不但组织发展很迅速,而且非常普遍,几乎每个县、每个村都有会门组织。公开活动的会门,都有武装。滑县大公团,共有数千支钢枪。直南豫北民性强悍好斗,更加迷信神咒,“不过枪炮”,动辄鸣号,聚众乱冲乱打。许多会门,受日寇汉奸顽固分子操纵、利用;有的则抗日防匪。在敌占区,敌人公开收买会门首领,欺骗会门群众,武装驱逐我政府和军队;在我们占领区,敌派大批汉奸秘密潜入会门内部,散布反动会论,挑拨政府军队与民众关系;顽固分子则利用会门反对八路军和群众团体。在我部队经常活动,抗日工作有基础的地方,好多会门被争取到抗日阵线中来,或被瓦解消散。

在直南豫北活动的会门,主要的有三十余种,可分为四类:公开投敌被汉奸秘密操纵的有黄枪会、大公团、圣道会等;防匪自卫,被顽固分子利用的有联庄会、大仙会、红枪会、黄香会、白枪会等,口号是“保家防匪”;欺骗乡愚,造谣撞骗,诈财自肥的有九宫道、八卦、道德会、理门等;进步的反抗敌伪的会门有大公团的一部分参加救国会,滑县联庄会变成抗日自卫队,长垣红枪会改为自卫队,积极进行抗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