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条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履约践诺,知行统一;遵从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不作弊,不剽窃;自尊自爱,自省自律;自觉抵制黄、赌、毒等不良诱惑。
第三十条明礼修身,团结友爱。弘扬传统美德,遵守社会公德,男女交往文明;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热心公益;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团结合作;仪表整洁,待人礼貌;豁达宽容,积极向上。
约,艰苦奋斗。热爱生活,珍惜他人和社会劳动成果;生活俭朴,杜绝浪费;不追求超越自身和家庭实际的物质享受。
第三十二条热爱生活,强健体魄。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提高自身素质,保持心理健康;磨砺意志,不怕挫折,提高适应能力;增强安全意识,防止意外事故;关爱自然,爱护环境,珍惜资源。
本章程修改权解释权归爱语社社员代表大会所有。爱语社将以文学的乳汁给予人滋养,美化人心灵,陶冶人情操。让学员在这片宽广的热土上圆一个又一个的文学梦、能力梦。让学员沐浴传统文化的春风,汲取优秀文学的营养,清新脱俗,健康成长。
四、科技教育组织
大名七师时期,学校的科技教育活动缺少文字记载,1956年学校复建后的十年间,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之外,科学教育活动成果甚少。1966年始“文革”十年,学校的教学秩序被打乱,直到1977年以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始步入正常轨道,科技教育的春天也随之到来。
(一)园丁科技教育行动
“科教兴国”,教育是基础,中师是小学教育师资的“母机”。在中师实施“园丁科技教育行动”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园丁科技教育行动”旨在向未来的教师传播科技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引导他们树立科技意识,学会科学思维,培养他们的科技制作能力、发明创造能力和进行科技启蒙教育的能力,进而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全民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科技文化素质。根据国家、省、市教委和科协的有关通知精神,学校制定了1996~1997年“园丁科技教育行动”的实施方案:
1.建立机构,广泛宣传
为确保“园丁科技教育行动”的顺利实施,学校在认真学习《通知》精神的基础上,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其他副校长、处室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园丁科技教育行动”领导小组。1996年3月份定为学校“科技教育月”,由领导小组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国家教委、中国科协联合下发的《关于在中等师范学校实施“园丁科技教育行动”
的通知》、《关于全国师范院校实施“园丁科技教育行动”的几点意见》,省教委、省科协联合下发的《河北省中等师范学校“园丁科技教育行动”的实施意见》,十四届五中全会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技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高对实施“园丁科技教育行动”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强化师生的科技意识,增强全体师生科技教育的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从而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积极投入“园丁科技教育行动”之中。
2.培训师资,打好基础
开展“园丁科技教育行动”,师资是关键。在学习有关文件,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必须提高师资队伍的科技素质和科技教育能力。为此,学校采用聘请专家讲学、印发科技资料、举办科技扫盲培训等方式,培训一支业务素质高、教学能力强、政治思想过硬、献身科技教育的教师队伍。1995年度学校新购27台486微机,并选派三人外出学习微机操作技术。1996年春季,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举办“微机扫盲”和“现代化教学设备运用”全员培训,以此为契机,全面拉开学校“园丁科技教育行动”的帷幕。
3.开辟渠道,实施科教
根据中师特点,学校遵循“七个结合”、“两个落实”、“一个兑现”的原则,全面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即科技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学科渗透与开设专门课程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科技教育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科技教育与德育渗透相结合;落实科技教育评估,落实经费;兑现奖励。
(1)抓好课堂教学,渗透科技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也是科技教育的主要途径,各学科教学主要挖掘教材中的科技含量,渗透科技教育。
首先,强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教学。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准确地传授学科基本知识、基本理论,适当增加科技教育内容。如:数学课的农村应用数学;物理课的电器应用与维修;化学课的土壤改造、肥料配置和施肥原则;生物课的科学种田、果树栽培和嫁接;地理课的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等。突出实验演示和电化教学,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从而加大科技教育的含量。教导处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这五科的教学评估标准,加强目标管理。
其次,要求其他学科根据学科特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教材中的科技教育因素,加强科技教育含量。如:语文课要结合有关科技文章介绍科技知识和科技小论文的写作;历史课要加强科技史教学和历史上杰出科学家及发明创造成果的介绍;政治课中用最新科技成果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正确性,要强调科技在生产中的作用,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心理要突出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等,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从而强化学生的科技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科技能力。
(2)开设专门课程,加强科技教育
专门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最直接的渠道。必修课开足上好《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化教育基础》、《劳动技术》等课程,保证课时,保证教材,保证教学设施和器材的配置,培养配备专任教师。选修课开设《现代科学技术博览》(采用朱亚光、柳斌主编的国家统编教材)、《电器使用与维修》、《小学教具制作》、《创造发明》、《环境保护》、《英语》、《小学自然教法》、《卫生与保健》等课程。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导处制定了《科技教育专门课程质量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抓好教材建设。
(3)采用多种形式,普及科技教育
举办科普教育讲座。以挖掘学校科技教育师资潜能为主,每月举办一次科普讲座,重点介绍各学科科学理论、科技实践和科技动态,并与县、市科协建立横向联系,聘请专家或科技工作者到学校举办讲座,指导活动,适当介绍一些前沿科学和现代化边缘科学知识,开阔广大师生的科技知识视野,从而建立起一个校内外相结合的科技教育网络。
举办“科技教育周”。每学期举办一次“科技教育周”,集中举办“科技教育讲座”,放映科技普及影片或录像,开展科普知识对抗赛、科技实验操作技能比赛,科技手抄报比赛、科技四小(小制作、小发明、小创作、小论文)比赛、讲科学故事比赛、以小学生为对象的科普讲演比赛、小语教材中科普文章说课比赛和科技书刊读后感评比等活动,举办科技教育成果展览,进行科技教育课程质量评估,对全学期科技教育活动进行全面检阅。
(4)结合教育实践,培养科教能力。
教育实践是中师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实施“园丁科技教育行动”的重要一环。学校与就近小学挂钩,让在校学生定期到挂钩学校给小学生举办科普讲座,组织“小小科学故事会”。在教育见习和实习阶段,将小学科技教育和小学科技活动辅导列为重要内容。节假日,要求学生到工厂、农村进行科技调查,撰写科技调查报告或科技小论文,从而使中师生的科技意识、科技能力在教育实践中得到加强和提高。
4.教学研究,推动中师现代化建设
科技教育在中师和小学还是薄弱环节。学校重点研究在中师和小学实施科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钻研中师课程如何进一步加强科技教育含量,中师如何建立一支素质高、事业心强的科技教育师资队伍,科技教育与现行素质教育的关系,科技教育与中师教育教学改革的关系等课题。同时结合教育学对学生进行教研能力的培养,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向现代化迈进。
5.落实经费,兑现“科技教育园丁奖”
学校拿出专用资金,投入到“园丁科技教育行动”中,通过科技教育质量评估、科技教育活动比赛等方式表彰并奖励在科技教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或个人,以激发广大师生的积极性,推动学校科技教育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二)建立科技活动小组
为了全面落实“园丁科技教育行动”,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校充实建立了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小组,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科技兴趣和科技能力。学校要求各科技活动小组定教师、定人数、定地点、定时间,每周活动一次,保证两个学时。
1.实用化学小组
实用化学小组成立于1984年,辅导教师李凤真,李俊锋。连续多年指导学生将课本上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活动的结果,即制出的产品解决了教学和生活中的某些问题,从而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宗旨:实用化学小组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本着以作为学,学以致用的原则,结合中师化学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对与生活联系密切、创造条件能完成的项目进行实验,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计划:结合中师化学教学的内容组织活动。包括:学习制作汽水、发令炮、黏合剂、浆糊、发酵粉、漂白粉等。
形式:小组由16人组成,同年级各班均有学生参加,每班每周活动一次,特殊活动临时安排。
要求:小组成员要按时参加活动,遵守化学实验的规程,积极探索制作技术,努力掌握制作过程,通过不断的化学实验,制作出实用的化学制品。效果:实用化学小组制作的浆糊供学校各处室、各办公室、各班以及个人使用;制作的发令炮在当时的学校运动会上鸣放使用;自制的汽水供同学们在夏天自配自用,自负盈亏;自制的黏合剂用于帮助同学黏合漏水的脸盆茶缸……活动的结果解决了当时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某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学校和师生节约了开支。学生在活动中既获得了化学知识,又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实用化学小组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他们的制品深受广大同学的欢迎。1997年,实用化学小组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中师化学科普知识竞赛,张丽霞、丁善魁、张丽芳获一等奖,胡喜平、徐志国、王迎刚、薛运句、王利新、王秀玲、孔海荣获二等奖,韩社平、宋红静获三等奖。李凤真、曹海青、苏继孟、杨春景评为优秀辅导教师。(颁奖单位: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1997年7月)
2.教具制作小组
教具制作小组成立于1989年,指导教师王运生、张锦文、杨建强,连续多年指导学生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动手能力,拓展了学生知识面,提高了学生自制教具的能力和进行科学制作的兴趣。
宗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在自然科学方面,培养合格的小学师资。
计划:讲授自制教具学具的要求、技巧、原理及所需要的材料工具,每学期举行专题讲座,选取学生制作的比较好的教具学具进行展览,参加评比。
要求:学生要按时参加活动,按时完成作业,在科学实践中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效果:学生自制的教具学具在小学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了一批批具有科技意识、动手动脑能力强的尖子生,在各级组织的教具制作竞赛中频频获奖。
张锦文、王运生制作的《光敏电阻演示器》获邯郸市教委组织的教具制作评比二等奖(1990年);《双金属片演示器》获二等奖(1990年);《简易电子感应图》获河北省教委优秀自制教具三等奖(1990年)。
张锦文、杨建强制作的《超失重现象演示器》和《电容器充放电演示器》获邯郸市教委自制教具评比三等奖(1997年);《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演示器》获河北省教委优秀自制教具三等奖(1998年1月)。
张锦文、杨建强、王运生、张相义、白青山制作的《通电螺丝管磁性演示器》和《光敏电阻特性及应用演示器》各获第一届全国中师物理科技制作优秀作品三等奖(1998年8月)。授奖单位: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中师分委员会。
3.摄影小组
摄影小组成立于1990年,指导教师张锦文、王运生,连续多年组织学生摄影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摄影技能,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宗旨: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摄影技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专多能的小学教师。
计划:采用集中辅导和分散实习的活动方式,每周一次集中讲授摄影理论知识及冲洗、放大等暗房技术,每学期举办一次摄影作品展,组织学生参加摄影比赛。
要求:学生要按时参加活动,按时完成摄影作业,按时参加摄影技能训练,切实掌握摄影的技能技巧。
效果:学生提高了摄影兴趣,较好地掌握了摄影的技能、技巧。摄影小组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动手操作能力。在学校组织的学生参加的摄影作品交流活动中,许多作品获奖,其中郭晓瑞、潘霞的《心心相印》,侯石磊、权宪卿的《月光》,郭晓瑞的《孕育》,陈雪丽、李磊的《亲昵》,朱艳卿的《老农》,张洵的《童趣》,安晓蕾的《田间》等作品收入《中国青少年书法、摄影作品》,并参加了邯郸市和日本佐伯市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联展。
4.微生物小组
微生物小组成立于1991年,指导教师刘金海、庞鹏飞、李俊锋、庞振华。开始在原大礼堂西侧,改建仓库两间作为食用菌培养室。实验楼建成后,迁至实验楼二楼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师生共同改制了接种箱、自制了接种针、接种铲、接种架等仪器设备,连续多年指导学生学习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宗旨:微生物小组主要指导学生学习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学习食用菌一级母种,二级原种、三级栽培种的配制,掌握灭菌、接种及栽培管理技术,提高学生学习食用菌的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计划:根据活动内容分阶段分步骤进行。第一阶段,利用15天左右的时间,学习食用菌一级母种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培养;第二阶段约40天左右,学习食用菌二级原种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培养;第三阶段约40天左右,学习食用菌三级栽培种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培养。指导学生掌握食用菌的栽培与管理技术。
要求:学生按时参加活动,遵守小组的规章制度,逐步掌握各级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培养的步骤及操作技能。
效果:学生在干中学,学中干,以作为学,学作结合。在学习食用菌三级培养基的理论知识和管理技巧的同时,学生提高了兴趣,巩固了知识,掌握了实际操作能力。
5.天文气象活动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