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诗经楚辞鉴赏
8067100000033

第33章 大雅(8)

王命召伯[B12],周王命令臣召伯,定申伯之宅[B13]。给申伯安排新宅。

登是南邦[B14],建成南方一邦国,世执其功。世代守业国运作。

王命申伯:王对申伯说:

式是南邦。南方邦国树榜样。

因是谢人[B15],依靠谢邑众乡亲,以作尔庸[B16]。就地构筑防御城。

王命召伯,周王命令召伯虎,彻申伯土田[B17]。整治申伯新领土。

王命傅御[B18],又命朝廷理事臣,迁其私人[B19]。全家人都搬迁到谢城。

申伯之功,申伯创业立功勋,召伯是营。召伯苦心经营。

有埱其城[B20],城墙筑得高又厚,寝庙既成[B21]。寝庙屋宇已落成。

既成藐藐[B22],富丽堂皇耀眼明,王锡申伯[B23]:王赐了申伯好多东西:

四牡杼杼[B24],骏马四匹膘儿肥,钩膺濯濯[B25]。金钩樊缨亮晶晶。

王遣申伯,周王打发申伯去,路车乘马[B26]:高车驷马将动身:

我图尔居[B27],我仔细地权衡了你所住的地方,莫如南土;莫如南土最安宁;锡尔介圭[B28],赐你用玉制成的礼器,以作尔宝。作为国宝稀世珍。

往烠王舅[B29],去吧王舅上路程,南土是保。确保南土永太平。

申伯信迈[B30],申伯听命就要启程,王饯于枡[B31]。周王在郡来饯行。

申伯还南,申伯动身回南方,谢于诚归[B32]。铁了心要定居在谢邑。

王命召伯,周王吩咐召穆公,彻申伯土疆。申伯疆界应划定。

以峙其尛[B33],沿途备足米粮草,式遄其行[B34]。让申伯快一点赶路。

申伯番番[B35],申伯雄武气昂昂,既入于谢。挺进谢城逞英豪。

徒御唏唏[B36],步卒车骑军容盛,周邦咸喜[B37]。全城的人民都很高兴。

戎有良翰[B38]。国有栋梁好依靠。

不显申伯[B39],申伯显赫志气高,王之元舅[B40],周王大舅美名扬,文武是宪[B41]。文武双全树榜样。

申伯之德,人人夸申伯的美好品德,柔惠且直[B42]。温良恭俭又正派。

揉此万邦[B43],怀柔天下众诸侯,闻于四国。周围的国家都在传诵。

吉甫作诵[B44],吉甫写下这首歌,其诗孔硕[B45],辞情恺切传嘉话,其风肆好[B46],曲调优雅扣心弦,以赠申伯。赠给申伯锦添花。

【注释】[1]崧:山大而高。维:是。岳:指最高大最尊重的山,中国有四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按先秦古籍只称四岳,无中岳(嵩山),至《周礼·春官·大宗伯》及《大司乐》才有五岳之名。[2]骏:通“峻”,高大。极:至。[3]维:发语词,无义。[4]甫:指周宣王的大臣仲山甫。一说指甫(吕)侯。申:申伯,周宣王的舅父。[5]翰:通“干”,骨干,栋梁。[6]于:为,是。蕃:通“藩”,藩篱,屏障。[7]宣:垣的假借,围墙。喻屏障。[8]渭(wěi)渭:勤勉的样子。[9]王:指周宣王。缵(zuǎn):继承。之:指申伯。[10]于:前一“于”,为,建;后一“于”,在。谢:地名,在今河南省唐河县南。[B11]南国:谢在周之南,故言。式:做……的榜样。[B12]召伯:即召穆公,名虎,周宣王大臣。[B13]定:确定。[B14]登:成。[B15]因:依靠。是:这。[B16]庸:通“墉”,城。[B17]彻:治理、整顿。[B18]傅御:辅佐周王办事的大臣。一说诸侯家臣中的总管。[B19]私人:家臣。[B20]有埱(chù):形容城的厚。俞樾:“城贵其高,亦贵其厚。”[B21]寝庙:古代宗庙建筑分两部分,前面祭祀的叫庙,后面停放牌位和先人遗物的叫寝,总称寝庙。[B22]藐藐:美盛、华丽的样子。[B23]锡:同“赐”,赏赐。[B24]杼(juè)杼:强壮的样子。[B25]钩膺:指套在马头和马胸上的带饰。濯(zhuó)濯:鲜明而有光彩的样子。[B26]路车:诸侯坐的车子。乘马:四匹马。[B27]图:考虑。[B28]介圭:玉制的礼器。诸侯朝见天子时拿在手上的瑞玉。[B29]烠(jì):语助词,犹哉。[B30]信:的确,确实。迈:行,往。[B31]饯:设宴送行。塺(méi):在今陕西省郡县东北。[B32]谢于诚归:即诚归于谢的倒装。[B33]以:乃,就。峙:储备。尛(zhānɡ):粮食。[B34]式:用。遄(chuán):快,迅速。[B35]番(bō)番:勇武的样子。[B36]徒:步兵。御:车夫。唏(tān)唏:众多的样子。[B37]周:遍。邦:指谢邑。[B38]戎:你。[B39]不:通“丕”,大。显:显赫。[B40]元:大。[B41]宪:法式,榜样。[B42]柔:柔和,温和。惠:和顺。[B43]揉:使顺服,安抚。[B44]吉甫:尹吉甫,周宣王大臣,官卿土,伐畠狁有功。诵:歌。[B45]硕:大而美。[B46]风:曲调。肆好:极好,谓其词意深长。

【赏析】《诗》三百,大都是无名氏所作。《诗序》确定的作者,可信程度甚小。《诗》中明确标明作者的仅有《小雅·巷伯》的寺人孟子,《小雅·节南山》的家父,《鲁颂·阔宫》的奚斯,《大雅·崧高》和《大雅·烝民》是尹吉甫等五篇四位作者而已。此诗写的是周宣王时,申伯来朝。申伯是周厉王妻申后的弟弟。宣王为了优待这位母舅,不仅派遣召伯虎去南方给他建筑谢城和寝庙,而且增加了他的封地,经营土地,划定疆域,又派傅御代迁家人;在申伯要走的时候还设宴饯行,赏赐丰厚。申伯荣归封地,给各诸侯国做出了表率。

这首诗所涉及的内容,对今天的读者显然有其认识作用。在中国古代宗法社会里,王亲国戚享有种种特权。此诗所反映的宣王褒赏申伯事即可见一斑。从封邑、寝庙、宫室、家人、车马、宝玉乃至土地、孜粮等赏赐,无所不有,无以复加。

在表达艺术上这首诗最值得称道的是它的谋篇布局和起结笔法。纵览全诗,它以“王命”为线索,以“王舅”为中心,以“召伯”为媒介,以“饯行”、“入谢”为归宿。它每事申言,再三嘱托;或明褒,或暗誉;夹叙夹议,不厌句义重复,以此表示宣王对申伯宠眷之隆,丁宁之切,礼文备至,曲尽恩荣。

再从此诗的起结笔法考察。诗的关节是赠别,却没有从饯行写起,而是从高处、大处、远处、奇处落笔,揭示其降生、品德、贡献、作用、地位和影响,给人有个总印象。“崧高维岳,骏极于天。”气势雄伟,出手不凡。

翋民

天生翋民[1],皇天生下众百姓,有物有则[2]。宇宙万物都有一定的规律。

民之秉彝[3],百姓把握此规律,好是懿德[4]。爱好美德发内心。

天监有周[5],苍天俯察周王朝,昭假于下[6]。在祷告神灵的时候一定要心中虔诚。

保兹天子[7],辅佐当今周天子,生仲山甫[8]。生下山甫保康宁。

仲山甫之德,山甫内具好品德,柔嘉维则[9]。温良和善有准则。

令仪令色[B10],有优雅的风度和美丽的容颜,小心翼翼。办事谨慎真出色。

古训是式[B11],先人典范必仿效,威仪是力[B12]。尊礼守法为表率。

天子是若[B13],天子选择且重用,明命使赋[B14]。明白王的命令并且做好自己的事。

王命仲山甫,周王命令仲山甫,式是百辟[B15]。诸侯树立榜样。

缵戎祖考[B16],要继承祖先的宏大伟业,王躬是保[B17]。天子托福寿无疆。

出纳王命[B18],掌管出入司政令,王之喉舌[B19]。象天子的喉舌一样来代表他宣讲。

赋政于外[B20],颁布政令达畿外,四方爰发[B21]。四方诸侯齐应响。

肃肃王命,传王命时要庄严肃穆,仲山甫将之[B22]。山甫诚心来奉行。

邦国若否[B23],国事顺利与艰难,仲山甫明之。山甫心里最分明。

既明且哲,既明事理且智慧,以保其身。保持节操留芳名。

夙夜匪解[B24],毫不懈怠的认真工作,以事一人[B25]。侍奉君王表忠心。

人亦有言:有句老话常讲起:

柔则茹之[B26],对于弱者就相欺,刚则吐之[B27]。对于强者就畏避。

维仲山甫[B28],惟独山甫与众异,柔亦不茹,不欺负软弱的人,刚亦不吐。也不回避强者。

不侮矜寡[B29],不欺鳏夫和寡妻,不畏强御[B30]。诛灭强暴志不移。

人亦有言: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德戍如毛[B31],德如鸿毛赛飞花,民鲜克举之[B32]。能举起它的人很少。

我仪图之[B33],揣摩思忖暗比划,维仲山甫举之。山甫高擎自有法。

爱莫助之[B34]。不要责怪爱莫能助的人。

衮职有阙[B35],天子龙袍有结疤,维仲山甫补之。山甫修补人人夸。

仲山甫出祖[B36],山甫出行祭路神,四牡业业[B37],四匹骏马力强盛,征夫捷捷[B38],使臣赶路匆匆行,每怀靡及[B39]。总担心不能很好的完成王命。

四牡彭彭[B40],驷马奔驰蹄不停,八鸾锵锵[B41]。八铃锵锵叮疣鸣。

王命仲山甫,周王命令仲山甫,城彼东方[B42]。前去东方筑新城。

四牡殉殉[B43],四匹骏马蹄不停,八鸾喈喈[B44]。八铃喈喈清亮声。

仲山甫徂齐[B45],山甫去齐国筑城防了,式遄其归[B46]。总是希望他能早去早回。

吉甫作诵,吉甫作歌相赠敬,穆如清风[B47]。犹如清风添雅兴。

仲山甫永怀[B48],山甫在外多记挂,以慰其心。作此赞歌慰心灵。

【注释】[1]翋民:众民。[2]则:法则,指事物的内则,如人之喜怒哀乐。[3]民之秉彝(yí):人们掌握事物的常理。秉,执,掌握;彝,常理。[4]懿(yì)德:美德。[5]监:视,察。有周:即周朝。有,词头,多用在名词、朝代之前。[6]昭假:向神祷告,表明诚敬之心于神灵。[7]兹:此。[8]仲山甫:周宣王时大臣,封樊邑(今河南济源县),名山甫,谥穆,排行第二,故亦称樊仲、樊侯、樊仲山甫或樊穆仲。[9]柔嘉维则:谓仲山甫以温和善良奉为自己的道德标准。维,犹“是”。[10]令仪令色:谓仲山甫的言谈、举止、风度、表情优雅美好,和颜悦色,适度宜人。令,美善;仪,风度,容仪;色,颜色,表情。[B11]古训:先王的遗训,遗典。是:语助词。[B12]威仪:礼节法度。力:勤,勉力遵行。[B13]若:选择。谓选择贤人而重用之。[B14]明命:政令。赋:通“敷”,颁布,宣传。[B15]百辟:各国诸侯。[B16]缵(zuǎn)戎祖考:继承你祖先的遗烈。缵,继。戎,你。祖考,祖先。[B17]王躬是保:保护周王自身的安全。躬,身。[B18]出纳:总揽。[B19]喉舌:代言人。担任天子代言人的,在唐虞为纳言,在周朝为内史,至秦汉时则为尚书。仲山甫兼内史之官,故谓。[B20]赋政:颁布政令。外:指京畿之外。[B21]四方爰发:谓四方诸侯就都施行其政令。爰,乃,则。发,施行,执行。[B22]将:奉行。[B23]邦国若否(pǐ):指国运顺利与艰难。若否,善与恶,好与坏。[B24]夙夜:早晚。匪解:即非解,不怠惰。[B25]一人:指周宣王。[B26]柔:软弱。茹(rú):食,引申为吞并、侵侮。[B27]吐:引申为畏避。柔茹刚吐:意为期软怕硬,欺弱惧强。[B28]维:惟独。[B29]矜(ɡuān):同“鳏”,男老无妻。寡:女老无夫。[B30]强御:强梁,强暴。[B31]戍(yóu):轻。[B32]鲜:少。克:能。两句意为:道德轻如毛,但人少有能举起它的。言外之意,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绝非易事。[B33]仪、图:谋虑、忖度。[B34]爱莫助之:爱:隐藏,莫,没有谁。意为:隐而不见,谁也不能帮助他。后来引申为“爱莫能助”:表示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与原意有别。[B35]衮(ɡǔn):龙袍,古代侯王穿的礼服。职:犹“适”,偶然。阙:同“缺”。这句以龙袍破败,喻国君的缺点、过失。[B36]出祖:出行之时以祭路神。祖,祖道,祭名。一说祖,借为徂,往。[B37]业业:马高大而健壮的样子。[B38]捷捷:行动敏捷的样子。[B39]每怀靡及:常常忧虑事情来不及办理。靡,不。[B40]彭彭:马奔驰的样子。[B41]八鸾:八只鸾鸟形的车铃。一马二铃,四马八铃。[B42]城:筑城。东方:齐国,齐在镐京之东,故言。[B43]殉(kuí)殉:马奔驰的样子,一说马强壮的样子。[B44]喈(jiē)喈:本指鸟的鸣声,这里形容清脆悦耳的铃声。[B45]徂齐:往齐。[B46]式遄其归:希望仲山甫速归。式,用(此车子)。遄,迅速。[B47]穆:和煦。清风:形容仲山甫有美德,如清微之风,化养万物。[B48]永怀:长思。

【赏析】《烝民》与上篇《崧高》同为尹吉甫的送别之作。无论是题材还是内容这两诗都极为相似。讴歌的对象分别为周宣王时代的重臣申伯和仲山甫。在当时来讲,这两位大臣地位相当,名气相当,才德相匹,事迹、政绩也很相似。一位就封于谢,南国是式,揉此万邦;一位奉命于齐,城彼东方,式是百辟。艺术机杼也极相似。

诗,多是以形象或抒情来反映社会内容和人生情趣。“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它却不是以形象感人,而是以理念取胜。与此相似,《大雅·荡》亦有言曰:“天生烝民,其命匪谌。”天道和人性两广大的问题都涉及到了。

诗虽以理趣胜,但它仍然写得有激情、有诗意、有韵味。语言的熔铸和锤炼都非常讲究,有创造,有继承,并且吸收民间的口语、谚语入诗。这些生动活泼、形象鲜明、富有生命力的语言,许多都已经成为成语,我们到现在还在使用。

江汉

江汉浮浮。江汉浩浩荡荡。

武夫滔滔。战士们气宇宣昂。

匪安匪游,不苟安、不闲逛,淮夷来求[1]。去征讨淮夷那个地方。

既出我车,我的兵车出动,既设我惖。我的旗帜张扬。

匪安匪舒,不苟安、不迟缓,淮夷来铺[2]。兵临淮夷地方。

江汉汤汤,江汉汪汪洋洋,武夫醑醑[3]。战士们多雄壮。

经营四方,平息了四面八方的战事,告成于王。捷报告诉周王。

四方既平,四方已经清平,王国庶定。国家才能安定。

时靡有争,这就没有战争,王心载宁。周王心里安宁。

江汉之浒[4],从那江汉水旁,王命召虎:周王命令召虎:

式辟四方,你去开辟四方,彻我疆土。把我们的疆土整理好。

匪疚匪棘,不扰他、不迫他,王国来极。要让他们都能够受周王的感化。

于疆于理,整田地、划田疆,至于南海。一直规划到了南海边上。

王命召虎:周王命令召虎:

来旬来宣[5]。去巡视、去宣抚。

文武受命,当初文武受天命,召公维翰[6]。召康公是支柱。

无曰予小子,不要归功于我小子,召公是似[7]。你要把召公功业承继。

肇敏戎公[8],很快就会给你记大功,用锡尔祉。赐你福禄享用。

佒尔圭帤[9],赐你勺儿玉柄头。

抦鬯一卣[B10]。一樽芬芳黑黍酒。

告于文人,告祭你文德的祖先,锡山土田,赐给你山地、土地、田地,于周受命,到那岐周受命,自召祖命。用你祖先封典。

虎拜稽首,召虎叩头行礼,天子万年。祝福天子万岁健康。

虎拜稽首,召见虎叩头行大礼,对扬王休[B11]。称扬周王美意。

作召公考[B12],写下召公颂辞,天子万寿。天子万年永世。

明明天子,正直而清廉的天子,令闻不已。美好声誉无止。

矢其文德[B13],你的文德布下,洽此四国[B14]。以此来协调你的国家四方。

【注释】[1]来:语气词。来求,是求。求,讨。[2]铺:止。[3]醑(ɡuānɡ)醑:威武的样子。[4]浒:水涯。[5]旬:巡。宣:示。[6]翰:辅翼。[7]似:继承。[8]肇:谋。敏:疾。戎:大。[9]帤:赐予。[10]抦(jù):黑黍。鬯(chànɡ),香草。卣(yǒu):一种盛酒的器具。[B11]休:美。[B12]考:成,成辞。[B13]矢:施。[B14]洽: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