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秦汉三国皇帝传
8067000000026

第26章 西汉(17)

太后爱怜少子。梁王武没有订成“兄终弟及”的新约,总是怀恨袁盎等人。刘武想有太后作靠山于是到处寻机报复陷害。忽有人报告景帝:“太常袁盎被人刺死安陵门外,还有大臣数人亦皆遇害。”景帝一听不得详查便对左右说:“这定是梁王所为,朕忆被害的这些人统是前次集议不同意武为储君的。故梁王武是报复杀人。”说着便命刑警严捕刺客。好几日不得抓获,经办案人员悉心钩考,查得袁盎尸旁,遗有一剑,此剑柄料是经工匠磨洗。当下叫了得力的人带着剑去市场上对证。果有一工匠承认,说由梁国郎官曾令磨擦生新。这情况迅速报告景帝。景帝便遣田权、吕季主两人往梁索犯。田吕两人明知首谋就是梁王,但姑把梁王撇去,唯将梁王幸臣公孙诡、单胜,当作案中首犯,先刑拘诡。胜是梁王左右手,此次遣贼教唆,行刺有功,梁王怎肯交出。田权乃持诏入梁,责令梁王相,轩邱豹,及内史韩安国等拿缉诡,胜两犯。轩邱豹是个庸材,哪里捕得到两犯?只有韩安国才胜过轩邱豹。经过韩安国在梁王前反复做工作,讲清此案的要害,窦太后与景帝的袒护具是大王而不及他人。若大王硬不交出首犯,待窦太后和景帝动怒,反会误了大王等语后,梁王才不得已入嘱诡胜,令他们自图,诡胜无法求免了,只得饮药毙命。梁王将两人尸首取示田吕。田吕乐得留情,好言劝慰,但尚未别去,还要探案情。梁王不免加忧,于是选派邹阳入朝转圆,免得意外受罪。邹阳既入长安,探得王皇后兄王信,在窦太后和景帝前有一定的说话身份。但又考虑到王信的说话水平不及邹阳,所以邹阳只好教唆他如何去讲话。王信依言到景帝前讲述,果然景帝合意。遂将怨恨梁王的意思消去了一大半。可巧田权、吕季主查究梁事。回京复命。到得京郊得知宫中消息:窦太后为了梁王日夜忧泣不休。田权深知若诛梁王太后非乱杀一批人不可,于是先把案卷宗材料付诸一炬。吕季主惊疑想抢取,被田权摇手说:“我自有计而罢手。”到了朝廷,首先进谒景帝,先叙述了至梁办案经过后,干脆开门见山劝说景帝不必追究梁王罪,案卷宗已经烧了。劝景帝说:“陛下只一亲弟,唯太后又心爱。”景帝正忧太后哭泣不安,听了田权的话以后,不禁心慰道:“我知道了君等可去对太后说,不必忧劳。”田、吕即速退,便去进谒太后。见了太后忧愁劳苦相,但劝太后勿忧,梁王无事,首犯公孙诡、羊胜二人已经伏法,案情告结。太后听着露出三分喜色,并表示慰问田吕二人劳苦。两人谢恩而退。从此窦太后起居如故。景帝以田权能得大体拜为鲁相。田权拜辞,鲁国上班东往去了。

不久梁王谢恩西来,梁王依了臣茅兰的话轻骑入关。先至长公主处寓居数日,再相机入朝。即将从行车马停住关外,自己潜入关中,至景帝闻报派人出迎,只见车骑不见梁王慌忙还报景帝,帝令朝吏四处探寻。正在惊疑的时候,突见窦太后超出,向景帝大哭道:“皇帝果杀我儿子。”景帝连忙分辩,太后总不肯信。可巧外面有人起入,报称梁王已至朝廷,自责待罪。景帝大喜,出见梁王,令他起身入内,谒见太后。太后如获至宝,梁王自觉怀惭,极口认过。景帝既往不咎,待遇如初。使召梁王从骑一律入关。梁王一住数日。因得邹阳报告,王信代为调停,免不得就亲去道谢王信。梁王武和王信周旋了数次,渐渐觉得两下里情投意合了。所以就畅开胸怀有什么谈什么。王信当谈到丞相周亚夫阻止他封侯的事时有气。而梁王武也回想起平七国叛乱时,吴楚围困他,他向亚夫求援,而没有得到周亚夫的及时援助而也存有宿嫌。因此两人都触起了旧恨,都想要把他除去。所以俩定下密约,去找景帝进言。王信靠着皇后势力,梁王靠着太后权威,实行诡诬。景帝只有个人知识怎禁得母妻弟舅陆续进攻,自然不能无疑。况粟太子被废,王信封侯,周亚夫也确来干扰。所以搞得景帝也感觉厌烦,因此对着周亚夫也有把他免去的意思。不过纪念他的旧功,一时未便开口就是了。故一直拖至周亚夫反对景帝封曾降匈奴将卢馆的孙为恶苓侯时才罢免他的官,另用刘舍为丞相。刘舍无什么本领只是自作改了些官名。不久,景帝知他无能。用了卫婠为丞相,直不疑为御史大夫。周亚夫虽然免官,但还是住在京城,后来又有人家告发他私买禁物。原来是周亚夫的儿子为周亚夫购买的一些护丧仪器,而周亚夫自己全然不知,但景帝方深忌亚夫,于是作为罪证系他下狱,亚夫索性亦傲,一连五日不进食活活饿死。

梁王武得知周亚夫免官,得意洋洋,他乘车入朝。窦太后喜欢。可景帝却很淡漠。梁王所以显得失望。便上书要求留京城侍候窦太后。又被景帝驳斥。梁王不得已只好归国。数日后趁着春夏之交时出猎消遣。忽有人献上一牛,这牛奇性怪状,背上生足,惹得梁王大加惊诡。罢猎回宫,一连发了六天的高烧热症,服药不灵竟尔谢世。讣音传到长安,窦太后哭得死去活来。景帝只好将梁王五个儿子,五个女儿都封官,才算了事。

到了后元三年孟春景帝猝然遇病竟致崩逝。

2、讨伐内外

诸侯七国造反

前元二三年间(前155~前154)。朝中:景帝正热衷于听从内史晁错的参计,以削藩封地,壮大中央集权,而大行其政。诸国,首当其冲的要算吴王濞,他闻得楚、赵,胶西并致削地后,也恐波及自己,而气愤得暴跳如雷。在经过一番周密思考以后,他决然筹划、串联、拉拢、煽动一些诸侯王国起来造反,其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原来,吴王濞得知楚、赵、胶西三国被削地后。又有人来报知京中传来消息:“晁错仍在议及削侯,景帝而将又要下诏。”眼见得果然不出所料,自思束手待毙,终属不妙,不如先发制人或可泄愤或可夺权!当然他更想到,唯独立恐难成事,总须联络其他各国,方好起兵!即令中大夫应高出使胶西。胶西王即被来使左右说将便也动摇。并即极口称善与来使应高之约。吴使便回报吴王,吴王濞尚恐变卦,复扮作使臣模样亲往胶西,与卬面订约章。卬表示愿意纠合齐、菑川、胶东、济南诸国,濞愿纠合楚赵诸国彼此说妥,濞遂归吴,卬即遣使四出与约起事。

胶西群臣有几个见识高明的,料难有成,向卬进谏道:“诸侯地小不能当汉十分之二,大王无端造反,徒为太后加忧实属非计!况今天下只有一主,尚越纷争,他日果有侥幸成事,变做两头政治,岂不是越要滋扰么!”卬不肯从旋。得各使返报说:“齐与菑川、胶东、济南诸国但愿如约。卬越加喜如所质,飞书报吴。吴亦遣使结说楚赵。楚王戊早已归国,正是愤恨得很。但有申公和白生两个人都言不可,反致触动戊怒,把两人就市罚去司春。楚相张尚,太傅赵夷吾再加谏阻,竟被戊喝令斩首。赵王也应许吴使。赵相建德、内史王悍,苦谏不听,反致烧死。于是吴、楚、赵、胶西、胶东、菑川、济南七个诸侯国同时举兵。”

当时共计有二十二个诸侯国。除以上七国联合造反外,尚有十五国不听从,他们是:淮阳王,余;汝南王,非;衡山王,勃;庐山王,赐;济北王,志;梁王,武;淮南王,安;广州王,彭祖;长沙王,发;河涧王,德;临江王,阏;齐王,将,闾;成王,参;燕王,泽;城阳王,章。齐王将闾与胶西联谋忽觉此事不妙,幡然变计,敛兵自守;还有济北王志,本由胶西王号召,有意相从正好城坏未修,无暇起应,更被郎中令等将王监束不得发兵。胶西王卯因齐中途悔约,即与胶东、菑川、济南三国合兵围齐,惟赵王遂出兵西境,等侯吴楚兵至,一同西进,又遣使招诱匈奴使为后援。

吴王濞已得六国响应,就遍征国中士卒出发广陵。且下令军中道:“应各自努力,图功待赏,不得有违!”听着命令,相率西行,唤贤而出。差不多有廿万人。濞又与闽赵,东赵诸国通使,贻书诸以相助。闽赵忧怀观望,东赵却发兵万人来会吴军。吴军渡过淮水与楚戊相会。再由濞致书淮南诸王,诱令出兵。淮南分为三国淮南王刘安系历王长家子。尚记父仇,得濞贻书,便想发兵。便中了淮南相的计谋,佯请为将。待兵权到后,即不服安的命令,守境拒吴;衡山王勃不愿从吴,谢绝吴使;庐山王赐亦在观望,含糊答复。吴王濞见三国不致,复传激四方,拖词诛错,当时二十二个除七国外其余皆表示不前。濞已势成骑虎,也顾不得祸福利害了。竟与楚王戌合攻梁国,梁王武飞章入京火急求援。景帝闻报不觉大惊,立即召开群臣会议研究讨逆事业。

会议上晁错献计,请景帝亲征。景帝道:“我亲征都中何人居守。”错说:“臣当留守都中。”景帝听得半晌无言,猛记得父皇文帝遣言:“谓天下有变,可用周亚夫为将。”便召至案前,命他督兵讨逆。亚夫直任不辞,景帝大喜,遂升亚夫为太尉。命率三大将军出讨吴楚。

景帝遣发周亚夫正想退朝,偏又接到齐王急报速请援师。景帝踌躇多时,方想着窦婴忠诚,可付大任。乃特派使臣持节召婴入朝,婴已免官家居,使节往返不免需时。景帝先去进谒太后,陈述意见,婴虽除门籍,但为国为民受诏,太后允。窦婴即来临,趁入太后宫中,拜见太后及景帝。景帝即命窦婴为将,使他领兵救齐。窦婴拜辞道:“臣本不才,近又患病,请陛下另择他人。”景帝知婴尚记前嫌,未肯效力,免不得劝慰一番,仍令就任。窦婴再三固辞,景帝作色道:“天下方危,你谊关国戚,难道可袖手旁观么?”婴见景帝情同激切,又暗窥太后形容,也带着三分愧色,自知不便再固执下去了。乃始承认下去。景帝就命婴为大将军,且赐金千斤,婴说齐国固然应当去援助,但赵国也亦去讨伐他。因特推荐栾布、郦寄两人分统军马,景帝依议。拜两人均为将军。使栾布率兵救齐,郦寄引兵击赵,都归窦婴节制。

窦婴拜命而出,先在都中暂设军辕,即将赐千金陈诸廊下,一面招集将士分委军务应需费用,令就廊下自取。不到数日千金已尽,无一入私,因此部下感激。窦婴拟定立即出发荥阳。忽有故吴相袁盎乘夜来找窦婴。婴立即迎入,与谈时事。盎说及七国叛乱由吴唆使,吴为不轨又是由晁错激成。但不知道主上同意不同意我的看法。窦婴一听,马上想起前时与晁错曾相争互有嫌隙,这下可格外合意。原来袁盎与晁错也是系不相容,至错为御史大夫,创议削吴。盎方辞去吴相。回都复命。那晁错独说袁盎私受了吴王的财物应该坐罪。才有诏将盎免官,赦为庶人。盎有一肚子的气,如今听说吴王反了,朝廷调窦婴带兵加讨而特意找到婴谈及政事,提出自己的看法。想靠窦婴的势力乘间除错。婴与盎意见正好相同哪有不替他入奏。

景帝听说袁盎有妙策提出,自然召见。袁盎拜过主上,但见错亦在场,正是冤家碰上了对头,格外留心。但听得景帝向自己问道:“吴楚造反,君的意见应该如何处理呢?”袁盎只好说:“军谋必须遵守秘密,不能使任何人都能知道。”听他这么一说,景帝便命左右退去,惟错不退。袁盎又说:“无论何人都不得听!”景帝仍命错暂退去。这时袁盎见四周已无人在,才低声说道:“臣闻吴楚联谋,彼此书信往来,无非是说高帝子弟,各有分土,偏出了贼目晁错擅削诸侯,欲危刘室,所以众心不服,才联兵西来,志在诛错,求复封故土。臣的意见是要求陛下将晁错处斩,赦免吴楚各国,归还故土,他们必然会罢兵谢罪,欢然回国!还须遣什么兵将费什么军饷哩!”景帝听后,思索半晌,回忆起晁错主张景帝亲征事时就已动疑。加上现在袁盎这样一说,那就越觉错有反心了,不由想说出:“错前次加请朕亲征,他愿守都,真是损人利已,煞是可恨。”但又想这心里话也不能随便对人就说,于是只好对着袁盎答说道:“如果可以罢兵,我亦何惜一人哩!”盎乃答道:“愚臣我的看法是如此,惟陛下熟思而后行。”景帝竟面授袁盎为太常,使他秘密行动,打扮一下自己迅速赴吴议和。盎受命而去。

晁错尚莫明其妙。等到袁盎退出,仍至景帝前续陈军事,但见景帝形容如旧,又未便问及袁盎所言。只好说完本意怅然退归。约莫过了一旬,也不见有什么特殊的诏令。总认为袁盎无甚异议,或者说有异议但景帝不听从他的。因此毫无动静。哪知景帝已密嘱丞相陶青,廷尉张欧等劾奏错罪。说他议论乖谬,大逆不道,应该腰斩。家属弃市,景帝又亲加手批,准如所奏。但召中尉入宫授与密旨,诏错入朝。错从车内顾着外面,惊疑的了不得,原来车路所经统是都市,并非入宫要道。正要开口诘问车已停住。中尉一跃下马,车旁早有军役待着,尉向错说:“晁御史快下车听诏。”错立住地上便由兵役趋近,把错两手反剪牵至法场,令他长跪听诏。中尉宣诏读到应该腰斩一语,那晁错的头已离了脖项。中尉还朝复命,景帝复将错罪宣告中外,并命拿捕错家全眷一体坐罪,诏称已死勿问,余皆处斩。可怜晁错得到了一个这般的结局。不久,将太子太傅卫绾迁为御史大夫。

且说袁盎受命整装,赵吴议和。也知未必有效。但闻朝廷已经诛错,得报宿仇。不得冒险一行;景帝又遣吴王濞从子刘通与盎一同前行。盎至吴军,吴王已知晁错已诛却也心喜。不过罢兵诏命不肯接受。索性将通留至军中,另派都尉一人率兵五百,把盎围住营舍,断绝往来。盎屡次求见终被拒绝。惟遣人招盎降吴当使为将。好算袁盎还有抗心,始终不为所支,宁死勿降。

到了夜深人静,独有人过来告知盎快走,吴王定议斩君,期在诘朝。那人袁盎有点不识,即由他自己介绍说:“当年曾为袁盎的从史,曾盗过袁盎的侍儿,幸蒙了袁盎的宽宥,所以感恩不忘,故特来救君。”盎仔细辩认才认出不错,果定此人便表示谢意。但又想到账外兵士甚多如何才出得去呢?那人答道这可无虑,臣为军中司马,本奉吴王命令,来此围君,现已为君设策典衣换酒,灌醉士兵,大众统已熟睡,君可速行。盎又疑虑说:“我曾知君有老亲,若放我出围,必至连累君如何是好?”那人又道一切我已安排妥当了,君但前去。盎乃向他下拜,由他引至帐后,用刀割开营帐,屈身钻出。帐外早有醉卒睡觉。一经出棚又送盎数百步指示去路方才告别。盎一口气跑了六十七里,天色已明,远远望见梁都,这才放心。且身体不堪疲乏,便取出旌节持示梁军,与他说明情由。梁军见是朝使不敢怠慢,且借与一匹马,坐着忽忽入都销差去了。

景帝还以为袁盎去吴议和定能息兵。还尚遣人致周亚夫暂不进兵,谁知待了数日总不见盎回来,刚好有一个叫邓公的,他是周亚夫派遣作入报军情的人,他来到景帝前,景帝问及他从军中来知道晁错已诛,吴楚有否罢兵?那邓公说:“吴王谋反已久,今日借口发兵定为了诛错,实其并不是单一这意思,陛下竟将错诛死,从此天下士人不敢再言国事了。”景帝愕然急问:“何故?”邓公说:“错欲减削藩封,实恐诸侯强大难制,故特创此议。为安邦计。”景帝叹息道:“君言甚是我于悔恨无极了!”已而袁盎逃回,言刘濞不肯罢兵,景帝未免埋怨袁盎,但袁盎曾有言说明要景帝熟思后行。且盎在吴营,拼死不降。忠诚亦属可取。于是不复加罪,照常供职。并授邓公为城阳中尉,使他回报周亚夫相机进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