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责任胜于能力(公务员读本)
803500000024

第24章

对上层领导要立“信”

人无“信”不立,一个值得上层领导信任的人,最终一定能够赢得上层领导的赏识,继而肩负重任,成就辉煌的工作业绩。

对一个公务员来说,上层领导是至关重要的人。他可以助你一臂之力,成为你上升的阶梯、指路明灯或助力器,也同样可以成为你最大的拦路虎或绊脚石。所以,作为一名公务员,和上层领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事业生涯中必须做好的一门功课。那么,作为下属的你,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如何同上层领导搞好关系呢?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立“信”,即加深上层领导对你的信赖,让他觉得你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值得托付的人。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一名年轻人身上。他是某单位的一名职员,前往一事务所咨询的时候,他总是抱怨自己不受重视,抱怨单位过于守旧,薪资调整和升迁都论资排辈,年轻有作为的人没有用武之地——他内心深处有一种强烈的挫折感,他决定辞职下海。于是,事务所的人员给他讲了加西亚的故事,他认真听完后陷入了沉思。

“我懂了!我之所以不为领导所欣赏,并非我没有才华,也不是我不善于沟通,而是缺乏那种值得信任的品质,因为领导并不认为我可以独立将信送给加西亚。”

他开始反思,这表现在许多方面,包括喜欢自我表现,承诺过于随意,逞口舌之能;做事有始无终……于是,他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整,工作态度大大改观了。

经常回顾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值得上级领导信任,如果不能,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为什么会作出一些难以让上级领导产生信任感的行为和举动?这么做值得吗?如果当时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地工作,事情的结果会不会更好?

总之,身为一名下属,你应当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到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以此赢得上层领导的信赖和器重,让上层领导在面临重要的任务时,能在第一时间想到你,给你更多表现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只有这样,你才会更容易在组织内脱颖而出,成为人中之杰。

对平级同事要求“和”

“同事”一词我们可以解释为“为共同事业一起努力的人”。这意味着同事之间要讲究以“和”为贵,要同舟共济而非互相拆台。

中国古代学者一向强调宽厚待人、事物和谐,提倡“以和为贵”。因为他们明白,人与人、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大家和谐相处,就能形成良性互动,达到双赢。

其实,同事之间更是如此。在汉字中,许多词很有深意。比如同在一个单位工作的人叫“同事”,为什么要这样讲?“同事”一词我们可以解释为“为共同事业一起努力的人”。这意味着同事之间要讲究以“和”为贵,要同舟共济而非互相拆台。

同事作为你工作上的伙伴,与你难免有利益上的或者其他方面的冲突,处理这些矛盾的时候,你第一个想到的解决办法应该是和解。毕竟,你与同事同处一个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如果让任何一个人破坏了你的心情,说不定将来吃亏的就是你,而非别人。如果你能与同事和睦相处,那么在领导的眼中,你的分量就会上一个台阶,因为人际关系的和谐处理不仅仅是一种生存的需要,更是工作上、生活上的需要。和谐的同事关系能够让你和你周围同事的工作与生活都变得更简单、更有效。

但,很多人认为,工作就是一场争斗,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只可能是竞争关系。实际上这种看法是片面和不足取的。真正有眼光、办大事的人从不把心劲浪费在斤斤计较上,更不会本末倒置地去与同事相争。公元前283年,蔺相如完璧归赵之后,接着又在渑池会上巧妙地跟秦王争斗,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赵惠王见他功劳大,就提拔他做了上卿,地位还在老将军廉颇之上。

这样一来,廉颇恼火了,他对人说:“我在赵国做了多年的大将,为赵国立了不少的战功,而蔺相如本来是一个出身低下的人,只靠说了几句话的功劳,就位于我之上,我实在感到没脸见人。”他扬言:“我要是遇上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到廉颇这些话后,就处处忍让,尽量不与廉颇见面。每天上早朝时,他就说有病,躺在家里不去与廉颇争位次。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碰巧遇上廉颇,就连忙让仆人驾着车子躲开他。蔺相如身边的人看到这种情形都很生气,说蔺相如太软弱、畏缩了,于是大家都说要离开他。

蔺相如坚决不让他们走,并向他们解释说:“你们想想看,秦王那样威严,我还敢在秦国的朝廷上当众斥责他,我蔺相如再不中用,也不会单惧怕廉颇将军。我是在想,强暴的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犯赵国,只是因为我们的文臣、武将能同心协力的缘故。我与廉颇将军好比是两只老虎,两虎相争,结果必然不能共存。我之所以采取忍让的态度,正是先考虑到国家的安危呀!”

不久,这些话就让廉颇知道了。他感到既悔恨又惭愧,于是,为了表示自己认错改过的诚意,就脱掉上衣,背上荆条由宾客领着来到蔺相如家里请罪。一见蔺相如,廉颇就恳切地说:“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意思是说:我这个粗鲁的人,不知道将军对我能如此的宽宏大量啊!

从此,蔺相如和廉颇这一相一将情谊更加深厚,终于结成了生死与共的朋友。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廉颇开始的“争”,是因为他对蔺相如并不了解,同时,他这种“争”也是光明正大、讲究风度的。而蔺相如则以更为博大的胸襟和高风亮节把廉颇征服了,从而把他“争取”过来。他们这种君子之间的“争”与“和”,成就了千古流传的佳话。

和则两利,斗则两伤——这不仅是对军事斗争的描述,也是现代组织人际关系的基本法则。一个仅在处理同事关系上就焦头烂额的人,能够带来优秀的工作业绩吗?一个不团结的团队,你能指望它创造良好的工作业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吗?当然不能。

在我们的公务员队伍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习适应环境,与周围的同事和谐相处。只有当你真心地与同事和谐相处,真正融入一个集体,融入你生活的社会,你才能体会到群体的智慧与力量,你才能更好地贡献你的才智并且分享到“和”带给你的财富、荣誉。

对下级部属要讲“公”

领导者对待下属一定要讲“公”,不可厚此薄彼、存私心。下属最忌领导偏心。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公平对待每个人的成绩,或不能公平地处理每个人所犯的错误,实际上起到的是一种离间的作用,孤立了被你偏袒的那一部分下属。

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见,作为一名领导者,如何处理好与下属的关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么若想与下属和谐相处,领导者采取的一种最关键的姿态是什么呢?答案就是要讲“公”。“公”即为公正、公平,对下属持之以公,是为人领导者胸怀博大的体现。汉文帝有一次在中渭桥上乘马行走,一个人从桥下经过时惊了文帝的车马,文帝叫卫士把这个人逮住,交给张释之处理。

张释之说:“他违反了‘天子过,行人应停止行走’的法律,应当罚他钱。”文帝听后很不高兴,嫌张释之定的罪轻。张释之说:“法律是皇帝和百姓都要遵守的,应当如何处置要按照法律规定办,今天冒犯了天子,就不按法律办事,而要加重罪行,这样一来,百姓还相信法律吗?今天他违了法,已交给我处理,我是执法者,就要按法律规定处置。如不公平执法,天下的官吏使用法律都可以偏颇,这样一来,百姓还怎样行事呢?”

文帝很同意张释之的意见。由于严明法制,使得民心大顺,社会趋于安定。

管理工作只有得到下属的拥护才是正确的管理。治理组织如同治理国家,要得到下属的拥护才可以为组织创造效益。

然而,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公正精神往往遭到破坏,以至于用人以私成为满足个人私利的手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重新讨论“用人要公道”的问题,力戒用人的自私和贪欲。所谓用人以公,是指使用人才时应当以组织整体目标或多数人的心愿及利益为目的。

1.用人不一定非得出于自己门下,而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拔、任用人才。

2.对内不偏袒亲属,对外不可以无视与自己关系疏远的人。

3.不把职位当人情私送给人。

4.按照职位要求选择人才,因位设人,而不能因人设位。

5.用人不应出于私心而损害集体的利益。

6.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未必可用,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也未必可小看。

7.任用人才出于私心,重用私人,那么不亲近、没有私人关系的人就会怨恨;使用人才有妒忌心、怀疑心,那么人才就不能安心工作。

8.能使用跟自己关系并不密切的人,才能成就大事。

领导者只有对下属讲“公”,下属才能有一种平衡感,才能有一种希望,才能有一种苦干精神。领导所制订的计划和策略才能让下属一丝不苟地去完成;否则,下属就会在组织领导者“私欲”的支配下,成为工作的机器。对下属讲“公”客观上能够激发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力量,因为公正本身就是检验领导者是否优秀的最高标准。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单位中有好几个领导,但是,当下级之间有什么矛盾时,总愿意去找某一个或两个领导去解决。问其原因,这些人常常答曰:某某领导处理问题不公正,不愿找他。处事不公会引起下级的积怨,不仅给正常工作的开展带来负面影响,对领导者个人的前途也构成了隐患。

为官公正,办事公平,这是当领导的基本素质。《新书道术》中说:“无私谓之公,不公为私。”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说:“物不得其平则鸣。”可见,公平之说,古已有之。公平之人,公平之事,在史籍典册中,更是不计其数。唐代的大理寺少卿戴胄办事就很公平。一次,唐太宗李世民的大舅子、长孙皇后之兄长孙无忌带刀进入皇宫,在宫门口站岗的监门校尉未发现、按照唐律,长孙无忌和监门校尉都违犯了法律,可是,当朝宰相封德却说,无忌是一时疏忽,不能算犯法,校尉麻痹大意,应当杀头。唐太宗居然点头同意这么办。

这时,戴胄挺身而出,明确表示:这样量刑不公平。他说,无忌带刀入宫,校尉没有发现,两方面都是由于一时疏忽,如果量刑,应一视同仁,怎么能重此轻彼呢?戴胄说得理直气壮,有根有据,唐太宗只好答应重新商议。而再次商议时,封德仍是力主原判,戴胄便据理辩驳,寸步不让,指出:无忌和校尉,论其过误,情况相同,而校尉是由无忌带刀入宫的缘故而致罪的,“于法当轻”。现在,轻罪反而重判,重罪反而轻判,“生死顿殊”,很不合理,坚决要求据法重新判决。唐太宗觉得戴胄说得有理,终于接受了他的意见,把无忌和校尉的罪都免了。

这里的几个人物,长孙无忌是国舅,又是开国元勋;封德是当朝宰相,大权在握,更有皇帝偏袒;监门校尉则不过是在宫门口站岗放哨的小官。戴胄自己也不过相当于今天的最高法院院长,可是他居然能秉公办理,坚持公平断案,这是很不容易的。然而,惟其公平合理,才得到了李世民的首肯。

领导者对待下属一定要讲“公”,不可厚此薄彼、存私心。下属最忌领导偏心。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公平对待每个人的成绩,或不能公平地处理每个人所犯的错误,实际上起到的是一种离间的作用,孤立了被你偏袒的那一部分下属。因此会导致下属之间相互猜忌,矛盾重重。这样一来,群体的凝聚力就会大大降低,这显然会给你的工作设下重重障碍。

作为领导者,应该懂得:公平之心不可缺,这不仅是处事的必需,做人的起码道德,更是一个领导者搞好上下级关系、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