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快读中华传统文化书系(最新图文普及版)
8033100000004

第4章 颜氏家训(1)

序致第一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①、慎言、检迹②;立身扬名,亦已备矣。魏、晋已来③,所着诸子④,理重事复,递相模⑤,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⑥。

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⑦,业以整齐门内⑧,提撕子孙⑨。

夫同言而信⑩,信其所亲瑏瑡;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瑏瑢。禁童子之暴谑瑏琐,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瑏瑶;止凡人之斗阋瑏瑥,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瑏瑦。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瑏瑧,犹贤于傅婢寡妻耳瑏瑨。

吾家风教瑏莹。素为整密。昔在龆龀瑐瑠,便蒙诱诲。每从两兄瑐瑡,晓夕温清瑐瑢,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瑐琐,若朝严君焉瑐瑶。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年始九岁,便丁茶蓼瑐瑥,家途瑐瑦离散,百口索然瑐瑧。慈兄鞠养瑐瑨,苦辛备至,有仁无威,导示不切。虽读《礼传》瑐莹,微爱属文,颇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轻言,不修边幅瑑瑠。年十八九,少知砥砺瑑瑡,习若自然,卒难洗荡瑑瑢。二十已后,大过稀焉,每常心共口敌瑑琐,性与情竞瑑瑶,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教,以至于斯。追思平昔之指瑑瑥,铭肌镂骨,非徒古书之诫,经目过耳也。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瑑瑦尔。

[注释]

①诚孝:即“忠孝”。作者为避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的名讳,改用“诚”字。

②检迹:检点行为,不放纵。是六朝时的习惯用语。

③已:同“以”。古通用。

④诸子:此指魏晋以来各家阐述儒家学说的论着,如徐《徐氏中论》、王肃《王氏正论》、顾谭《顾子新语》、谯周《谯子法训》等。

⑤救:同“效”。“模”即“模效”,模仿、仿效的意思。

⑥屋下架屋,床上施床:六朝、隋唐时的习惯用语,意为废材重叠,多而无用,喻指简单模仿、重复他人而缺少新意的言论、作品。犹今之成语“叠床架屋”。

⑦轨物范世:轨,车辙,喻指应遵循的规则;范,制作器物的模子,喻指模范、榜样。轨物范世,喻指世人修身处世的规范。

⑧业,事,此指作家训这件事;以,用。业以,即“用它来……”。

⑨提撕(Xī):提携、拉扯。《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郑玄笺曰:“我非但对面语之,亲提撕其耳。”意如成语“耳提面命”,喻指亲切教导,提醒、劝勉。

⑩同言:同样的话。徐《中论·贵验》有“子思曰:“同言而信,信在言前也;同令而化,化在令外也。””

瑏瑡亲:此指亲近、亲密的人。

瑏瑢服:信服、敬服。

瑏琐暴谑(xuè):暴,暴躁,过分急躁;谑。戏谑,玩皮。

瑏瑶傅婢:即侍婢,女佣人。

瑏瑥止:制止,凡人:一本作“兄弟”,意为普通人,如平日的只广弟。

斗阋(Xì):指家庭内部的斗殴争吵。

瑏瑦寡妻:嫡妻,正妻,即妻子。一说寡者少也,正妻只一人,故曰寡妻;一说是谦词,寡德之妻。

瑏瑧汝曹:你们。曹,指辈、群,今方言犹存。汝曹即你们这班人,是长辈称呼子孙后辈。

瑏瑨贤:胜过,超过。

瑏莹风教:风、教,义同。或指风气、教化,此处即指家教。

瑐瑠龆龀(tiáoChèn):垂髫换齿之时,指童年。龆与髫,古字通,都指古时候小孩子头上扎起来下垂的短发。

瑐瑡两兄:指颜之推的两个哥哥之仪、之善。

瑐瑢温清(qìng):古代子女奉养父母的礼节之一,是要“冬温而夏清”,即冬天要温被御寒,夏天要扇席致凉。“温清”即“冬温夏清”的略语。

瑐琐锵锵(qiāng)翼翼:锵锵,犹跄跄,形容步趋有礼节;翼翼,恭敬的样子。锵锵翼翼,形容人行走时恭敬而有礼。

瑐瑶严君:本指父母亲,此指威严的君王。

瑐瑥丁:当,遭逢。荼蓼(túliǎo):苦菜名,喻指苦辛。此指父母亲去世,家境困苦。

瑐瑦家途:家道、家业。

瑐瑧百口:指全家。古时多为大家庭,亲属一起,人口众多,故称“百口”。索然:萧索、冷落而无生气的样子。

瑐瑨鞠养:抚养,养育。

瑐莹礼传:解说《礼经》的文字,指《礼记》与《大戴礼记》等。礼传是相对于《礼经》而言的(《礼经》已失传)。

瑑瑠修:旧本皆作“备”,卢文招、郝懿行及今人王利器都校作“修”。

瑑瑡少:与“稍”同。砥砺:磨炼。

瑑瑢卒(cù):通“猝”,忽然,短时间。

瑑琐心共口敌:指口里容易说出,但心里控制不让说出来,犹言“口是心非”。

瑑瑶性与情竞:指人的理智与情感处于一种矛盾斗争之中,难以平衡。

瑑瑥指:同“旨”,意旨、意向。

瑑瑦后车:车,一本作“范”。此为“前车覆,后车戒”的意思。

[译文]

古代圣贤的书,都是教诲人们要忠诚和孝顺,说话要谨慎,行为要检点,要以高尚的人格扬名于人世间。这些道理,他们已说得很完备了。魏、晋两朝以来,各学派写的阐述圣贤思想的着作,相互模仿,事理重复,就像屋下建屋和床上叠床一样,都是多余。现在我重写此书,并不敢要以此来规范人的言行,只是为了整顿门风、教诲后辈罢了。同样的一句话,有些人会信服,因为说话的人是他们所亲近的人;相同的命令,有些人会遵行,因为下命令的是他们所敬服的人。禁止儿童过分的戏谑,与其让老师、朋友去劝诫,还不如让日常侍奉他的仆人侍女去劝阻;阻止兄弟间的争斗,尧舜的教诲还比不上自家妻子的劝阻教诲。我希望这本书能被你们所信服,希望比侍婢对孩童、妻子对丈夫所起的作用更大一点。

我家的家风家教,一向严整细密。过去,孩童时代,我就受到了这方面的开导和教诲。平时,跟从两个兄长,早晚侍奉双亲,冬天暖被,夏日扇凉,做事循规蹈矩,言语适当,神色安祥,行动举止小心谨慎,就像给父母大人请安一样。长辈们经常勉励我,或是问起我的爱好,鼓励我扬长补短,态度都十分诚恳。九岁那年,便遭到了父母双亡的大难。从此,家道中落,人口凋敝,一个大家庭日益衰落。慈爱的兄长抚养我长大,历尽了千辛万苦。兄长过分慈爱,所以没有威严,对人总是注重劝导,而不予责备。我虽然读了《礼记》,喜欢写点文章,但是与世俗之人交往而受到他们的熏染,说话便轻狂放纵,说话随意,仪容外表不够庄重。到了十八九岁,才稍微懂得磨砺自己的操行。但习惯成自然,终于还是改不了过去养成的毛病。直到了二十岁以后,我才很少再犯什么大的错误。平常在嘴上信口开河的时候,心里便警惕,加以制止,理智与情感经常发生冲突;晚上睡下以后常常反省白天做的错事,今天常常悔恨昨天的过失。自己哀怜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以至到了这种地步。

追忆自己平时所立的志向,真是感受极深,决不是从古书中的告诫就能认识到的,那只是耳闻目睹而已。所以,我留下了这二十篇文章,用来作为你们的后车之戒吧。

教子第二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①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②。古者,圣王有胎教③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④。书之玉版⑤,藏诸金匮⑥。生子咳口是⑦,师保固明孝仁礼义⑧,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⑨,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⑩,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呵怒瑏瑡,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瑏瑢。当以疾病为谕瑏琐,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瑏瑶?

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瑏瑥?诚不得已也。

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听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瑏瑦,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拚藏文饰瑏瑧,冀其自改。年登婚宦瑏瑨,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瑏莹。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由命士以上瑐瑠,父子异宫,此不狎之道也;抑搔痒痛,悬衾箧枕瑐瑡,此不简之教也。

或问曰:“陈亢喜闻君子之远其子,何谓也?”对曰:“有是也。盖君子之不亲教其子也,《诗》有讽刺之辞瑐瑢,《礼》有嫌疑之诫瑐琐,《书》有悖乱之事瑐瑶,《春秋》有邪僻之讥瑐瑥,《易》有备物之象瑐瑦,皆非父子之可通言,故不亲授耳。”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瑐瑧,太子瑐瑨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瑐莹。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瑑瑠,当有所成。”及太子即位,王居别宫,礼数优僭,不与诸王等;太后犹谓不足,常以为言。

年十许岁瑑瑡,骄恣无节,器服玩好,必拟乘舆瑑瑢;尝朝南殿,见典御进新冰瑑琐,钩盾献早李瑑瑶,还索不得,遂大怒,询瑑瑥曰:“至尊已有,我何意无瑑瑦?”不知分齐瑑瑧,率皆知此。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后嫌宰相,遂矫诏斩之瑑瑨,又惧有救,乃勒麾下军士,防守殿门;既无反心,受劳而罢,后竟坐瑑莹此幽薨瑒瑠。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瑒瑡;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共叔之死,母实为之。赵王之戮,父实使之。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可为灵龟明鉴瑒瑢也。

齐朝有一士在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瑒琐,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瑒瑶,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而不答瑒瑥。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注释]

①虽:即使。

②中庸之人:中等之材。

③胎教:古人认为胎儿在母体中能够受到母亲言行的感化,因而要求孕妇必须慎守礼仪,给胎儿良好的影响,谓之“胎教”。

④“目不邪视”四句:《大戴礼记·保傅》卢辨注:“大任孕文王,目不视恶色,耳不听****,口不起恶言,故君子谓大任能胎教也。”

⑤玉版:古刻字的玉片。

⑥金匮:即“金柜”。铜制的柜子。

⑦咳口是:指小儿啼哭、笑闹。

⑧师保:古代担负教导皇室子弟职责的官员。

⑨凡庶:平民百姓。

⑩运为:即云为,即言行。《管子·戒篇》“注:“云:运也。””

瑏瑡重:难。

瑏瑢楚:荆条,古时的刑杖。

瑏琐谕:同“喻”。

瑏瑶艾:草本植物,灸法治病的燃料。

瑏瑥可愿:岂可,甘愿。

瑏瑦行路:路上的行人。

瑏瑧(yán):通“掩”。掩盖、遮蔽。

瑏瑨婚宦:结婚和当官。此处指成年。

瑏莹衅:古时新器物成,杀牺畜以祭,以血涂于缝隙,故称“衅”。

瑐瑠命士:指授有爵命的士,与古代读书而做官的士有别。

瑐瑡悬衾箧枕:古时长辈起床后,晚辈应替他们收拾卧具,把被子悬挂起来,把枕头放入箱子,称之为悬衾箧枕。

瑐瑢《诗》:即《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代,共三百零五篇。

瑐琐《礼》:即《礼记》。

瑐瑶《书》:即《尚书》,中国土古历史文件,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的着作。

瑐瑥《春秋》:编年体史书,相传是由鲁国史官所编、由孔子加以修订而成的史书。

瑐瑦《易》:即《周易》。

瑐瑧齐武成帝:即北齐阜帝高淇,太宁元年(561)即位。琅琊王:高湛的第三子高俨,初封东平王,高湛死后,改封琅琊王。

瑐瑨太子:高俨之兄,北齐后主高纬。

瑐莹相准:相比照。

瑑瑠黠(xiá):聪慧、狡猾。

瑑瑡许:表示概数,相当于“左右”。

瑑瑢乘舆:帝王乘坐的车子,用以指代帝王。

瑑琐典御:主管帝王饮食的官。

瑑瑶钩盾:主管帝王的园林等事务的官。

瑑瑥询(gòu):同“诟”,诟骂。

瑑瑦何意:为什么,什么原因。

瑑瑧分齐(jì):分寸。

瑑瑨矫诏:假借皇帝的名义发诏令。

瑑莹坐:指办罪的因由。

瑒瑠幽:秘密,隐秘。薨:诸侯之死叫薨。

瑒瑡均:平均,一视同仁。

瑒瑢灵龟:有灵验的龟兆。

瑒琐书疏:指书信公函。

瑒瑶伏事:即服事,为公家服务。

瑒瑥倪:同“俯”。

[译文]

智力超群的人,不用教育他就可以成材;智力迟钝的人,虽然教育他也没有用处,智力中常的人,不教育他就不会明白事理。古时候,圣王有所谓胎教的方法:王后怀太子到三个月时,就要搬到专门的房间去住,不该看的就不看,不该听的就不听,音乐、饮食,都依照礼来加以节制。这种胎教的方法,都写在玉版上,藏在金柜里。太子生下来到两三岁时,师保必然是已经确定好丁的。从那时就开始对他进行孝、仁、礼、义的教育训练。普通平民纵然不能如此,也应当在孩子知道辨认大人的脸色,明白大人的喜怒时,就开始加以教诲,大人叫他去做他才去做,大人叫他不做他就不做。这样,等他长到几岁的时候,就可不必对他使用打竹板的处罚了。当父母的平时威严而且慈爱,子女就会敬畏谨慎,从而产生孝心。我看这人世上,父母不知教育而只是溺爱子女的,往往不能这样:他们对子女的吃喝玩乐,任意放纵,本应告诫子女的,反而加以奖励,本应呵责子女时,反而面露笑容,等到子女懂事,还以为按道理本当如此。子女骄横傲慢的习气已经养成了,才又去制止它,把子女鞭抽棍打到死的地步却树立不起父母的威信,对子女的火气一天天增加,却只会招致子女的怨恨,等到子女长大成人,终究是道德败坏。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就是这个道理。俗话又说:“教媳妇趁新到,教儿子要赶早。”这话一点不假啊!

一般人不去教育子女,也并不是想让子女去犯罪,只是不愿看到子女受责骂而脸色沮丧,不忍子女被荆条抽打皮肉受苦罢了。这应该用治病来打比方,子女生了病,父母哪里能不用汤药针艾去救治他们呢?

也应该为那些勤于督促训导子女的父母想一想,他们难道愿意虐待自己的亲骨肉吗?确实是不得已啊。

大司马王僧辩的母亲魏老夫人,品性非常严谨方正;王僧辩在湓城时,是三千士卒的统领,年纪也过四十了,但稍微不称魏老夫人的意,老夫人还用棍棒教训他,正因为受到这样严格要求,王僧辩才能成就功业。梁元帝的时候,有一位学士,聪明有才气,从小被父亲宠爱,疏于管教;他若一句话说得漂亮,当爹的巴不得过往行人都晓得,一年到头都挂在嘴上;他若一件事有闪失,当爹的为他百般遮掩粉饰,心里是希望他悄悄改掉。学士成年以后,凶暴傲慢的习气是一天赛过一天,终究因为说话不检点,得罪了周逖,被杀掉后,肠子被抽出,血被拿去涂抹战鼓。

以父亲的威严,就不该对孩子过份亲昵;以至亲的相爱,就不该不拘礼节。如果不拘礼节,那么慈爱孝敬都谈不上;如果过份亲昵,那么放肆不敬之心就会产生,古书上讲,从有身份的读书人往上数,他们父子之间都是分室居住的,这就是不过份亲昵的道理;古书上又讲,长辈有个病痛不适,当晚辈的替他们按摩抓搔,长辈起身后,当晚辈的替他们收拾卧具,这就是讲究礼节的道理。有人要问:“陈亢这人很高兴听到君子与自己的孩子保持距离的事,这是什么意思呀?”我要回答说:

“不错啊,大约君子是不亲自教授自己的孩子的,因为《诗》里面有讽刺骂人的诗句,《礼》里面有不便言传的告诫,《书》里面有悖礼作乱的记载,《春秋》里面有对****行为的指责,《易》里面有备物致用的卦象,这些都不是当父亲的可以向自己的孩子直接讲述的,所以君子不亲自教授自己的孩子。”

齐武成帝的三儿子琅邪王高俨,是太子高纬的同母弟,他天生就很聪慧,武成帝和明皇后都非常喜欢他,吃的穿的,都让他与太子一个样。

武成帝经常当面称赞他说:“这可是个机灵的孩子啊,今后会成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