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责任胜于能力(国企员工读本)
803300000005

第5章

职工·企业·集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企业是由一个个员工组成的,大家有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利益,因此,企业里每个人都负载着企业生死存亡、兴衰成败的责任。任何一名优秀的员工,必定是能将“责任、荣誉、集体”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员工。我们时常听到有人说:“企业垮了是领导的事,与我没关系。”这是典型的没有责任感的员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永远适用——职工·企业·集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作为员工,既然选定了一个企业,就应该把自己的事业和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与企业融为一体。当企业兴旺发达时,你就会有巨大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当企业境况不佳时,你就会感到责任重大,并为扭转企业形势而尽心尽力。只有将自己与企业和国家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树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观念,这样的员工才能不断取得进步,拥有这样员工的企业才能不断发展。

数十年前,专心于保健品行业的“三株”可谓是家喻户晓。当吴炳新于1993年在济南创立三株时,注册资金仅30万元,到1994年销售额已经达到1亿元,1996年更是达到了80亿元,净资产高达48个亿,且资产负债率为零。

1998年3月,一场人命官司将三株集团推上了被告席,而常德市中院的判决更让三株集团遭受到毁灭性打击。三株口服液的销售一落千丈,两家工厂被迫停产,6000多名工人放了长假,库存积压达2400多万瓶。

三株这个企业巨人因为一场小小的官司而轰然倒地,让人不得不扼腕叹息。事实上,即便不出现常德事件,三株也早晚会遭到一场霜打。在三株内部,责任心涣散才是这个巨人突然“死亡”的症结所在。

从三株公司最初创办的几十个人,到1997年已经猛增到15万人,许多人来到三株不过是为了沾一点光,对三株的健康发展并不关心。据三株公司有关部门统计,在1995年投入的3亿元广告费中,有1亿元被无端浪费掉了,但无人关心此事,自然更谈不上有人对此负责。

在不少基层机构中,宣传品的投放到位率不足20%,甚至一些基层干部把宣传品当成废纸卖掉,责任的缺失空前严重!尽管后来总裁吴炳新采取了自上而下的大规模“整风运动”,但并未触及三株的根本问题。很少有人想过要对公司负责,当三株集团出现困境时,看似强大的“三株巨人”最终轰然崩塌。

员工如果没有与企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责任感,这样的企业也许能取得一时的辉煌,但最终结果是必将在丰厚的利润回报中走向衰败。而与之相反,一个暂时没有利润,却拥有具备集体荣誉责任感的员工,这样的企业并不会死亡,因为所有人众志成城,一定能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他们的责任感必定会凝聚自身的力量,赢得外界的肯定,获得客户的信任,这些力量会支持企业走出危机。

个人是企业这个集体的一部分,只有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在企业困难时与企业同舟共济,在企业发展时为企业添砖加瓦,这样的员工才无愧于一名优秀的员工。

邓建军是江苏常州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工,是新世纪全国首批七个“能工巧匠”之一,是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曾两次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是什么让邓建军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岗位上,获得如此多的荣誉呢?这当然得益于他的荣誉责任观,他认为,只有将国家、企业的利益永远放在心头,个人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他用行动证明了一切!

在邓建军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是中国纺织企业正告别传统“金梭银梭”的年代,国内企业特别缺少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工人。邓建军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成长为新时代的技术工人,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员工。

有一次,黑牡丹公司有一批进口剑杆织机急需改造,邓建军接到任务后的情况怎样呢?几十台机器的各种电气线路如一团乱麻,图纸不知去向。一块线路板有2000多个点需要一一测试、分析、测算,要想改造这些进口货,任务十分艰巨。他一咬牙,从最起码的制图工作开始做起,每天蹲在机器边14个小时以上。经过他的一番创造性的努力,这些机器终于改造好了,为企业节省了大笔的资金。

在工作的近20年中,邓建军一直努力为企业创造效益,并把为企业创造效益当做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2002年8月,世界流行的新产品“竹节牛仔布”在黑牡丹公司遇到生产告急,如不能按期交货,公司不仅会丢掉400万美元的订单外加付违约金,还要将市场拱手让人。邓建军急了,他带着科研小组奋战15个昼夜,自行设计安装了4台分经机,成本仅为进口设备的1/8,保证了公司按时交货。客户满意之余,又续签了数百万美元的新订单。

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源于邓建军将自己与国家、企业融为一体的荣誉责任观。树立“个人·企业·国家”的荣誉责任观,以此为动力,激发我们工作的积极性,这样的人才会取得杰出的成绩。

员工的荣誉责任观能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员工的荣誉责任观越强,企业的损耗就越低,效益就越高;反之,如果企业员工的荣誉责任观缺失,再强大的企业也终会倒闭。

本杰明·鲁迪亚德曾经说过:“没有谁必须要成为富人或成为伟人,也没有谁必须要成为一个聪明人;但是,每一个人必须要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在国企并不缺乏有才能的人,那些既有才能又能与组织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人,才是最优秀的国企员工。

用责任意识给国企“把脉”

国企很多时候比民企更具优势,但有时在同等的竞争环境下,民企比国企更有竞争力,有多少人思考过背后的原因?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国企,缺乏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责任心”,长期的“大锅饭”意识使得很多国企员工的责任心不断退化。其实,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客户是员工,最核心的竞争力便是员工的责任心。我们不妨从责任的角度为国企“把脉”,并尝试寻求国企内责任痼疾的解决之道。

1.有钱随便花的“富贵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企也首先是“企”,利润对于企业是重要的。企业如果没有利润就无法生存,企业必须以利润作为自己的标准,但是在有些“财大气粗”的国有企业里,“有钱乱花”的现象随处可见。其实,这是国企员工责任缺失的一种表现。

为企业节约每一分钱是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也是员工的责任,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更应视节约为己任。

每一名对企业有责任感的员工,都会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会尽最大努力完成自己的每一项工作,把浪费降低到最低限度,小心地使用设备和服务设施,高效率地利用好企业的每一分钱。不论是开动一台机器,还是进行一次车间服务,或者是在办公室打一封信件,都要最大限度地节约。不懂得为企业节约的员工是个不称职的员工。

当然,为企业节约只靠一名员工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每一名员工都视节约为己任,才能为企业赢得利润。

2.组织林立的“肥胖症”

国有企业的一个通病是管理机构臃肿、权责不清。但这种权责不清的组织架构,表面上看照顾到了各方的需要,实际上容易导致冗员充斥,一线生产经营人员和二、三线人员比例失调,管理层人员吃“大锅饭”,遇事踢皮球也就成为常见现象,并且“内耗”严重。

因此,一个企业一定要有明确的责任体系,减少不必要的部门设置。权责不明不仅会出现责任真空,而且还容易导致各部门之间或者员工之间互相推诿责任,把自己置于责任之外,使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害。明确的责任体系,是让每一个人都清楚自己应做什么、该怎么做。

学会认清责任,是为了更好地承担责任。首先要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然后才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做,最后再去想怎样做才能够做得更好。明确个人责任,可以减少对责任的推诿。

很多时候,当事人竞相推卸责任,是企业的权责体系不完善造成的。因此,应建立明确的责任体系,让每个人清晰地认识到哪些责任是不可推卸的,他们就无法找到推卸的借口了。

3.落实不力的“骨质疏松症”

有这样一个故事,东北一家国有企业破产,被外资财团收购。厂里的人都翘首盼望着外资能带来让人耳目一新的管理办法。出人意料的是,外资方派代表来了,却什么都没有变,制度没变,人没变,机器设备没变。外方就一个要求:把先前制定的制度坚定不移地落实下去。结果怎么样?不到一年,企业就扭亏为盈。外资方的绝招是什么?落实,把制度和责任都落实到位。

国企的资金一般很雄厚,国企的人才资源很丰富,国企的制度很完善,但究竟是什么阻滞了国企的发展步伐呢?原因出在了责任心的落实上。能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唯有落实战略中的每一项责任才能使企业创造出实际的价值。失去落实力,就失去了企业长久生存和成功的必要条件。没有落实力,就没有核心竞争力。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但急需解决的问题仍然是落实力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能将好的思路具体落实下去,导致好的思路和策略成为空谈;安排工作不到位,落实责任拖拖拉拉;落实过程敷衍了事。落实力低下是企业管理中最大的漏洞,再好的策略也只有成功落实后才能够显示出其价值。

因此,将责任落实到位,已经成为企业所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4.丧失创新能力的“僵化症”

我国众多国有大企业掌握着优势创新资源,享有特殊的创新机会,其创新能力对于国家未来竞争力举足轻重。但从目前情况看,本应成为国家创新主力军的国有企业,其创新的表率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由于很多国企处于特殊垄断地位,享有特殊竞争优势,以此就可实现较高的利润回报,而不必以过高的创新投入去换取利润,这在客观上成为抑制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对于部分处于竞争领域的大型国企来说,由于占有市场支配地位,企业不必通过追求创新就可形成竞争优势,也很难主动走向自主创新之路。因此,员工脑海中的创新意识并不强。

从员工的责任角度分析,在现有国有企业的组织模式下,企业经营管理的计划、组织、决策,都是企业领导者的事,部门和员工只需执行不需创造,只需对流程中的具体环节负责而不用对结果负责,因为结果是执行老总决策的结果,自然由老总负责。按部就班地机械式重复,不用对工作的结果负责,人成为机器的延伸,久而久之失去创新的热情和动力,产生了惰性,习惯于墨守成规。因此,应该鼓励每一个员工将创新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