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责任胜于能力(国企员工读本)
803300000022

第22章

一次,在检查进口材料的过程中,他使用了自己创新的安薄质检法,结果判定出了材料不合格,这让国外的材料商很不满意,也引起了大家的怀疑。有些人说:“你不是什么技师,凭你的土方法就能质疑国外先进的东西?”

但是,张忠和坚信自己的检测结果是正确的。他郑重承诺:如果是自己检测的问题,愿意承担一切后果。结果样品被送到国外重新检测,果然是不合格,外方赔偿了1000多万元的损失。

事实上,创新无处不在,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新能手。众所周知,海尔的奖励制度中有一项叫“命名工具”,这些被改革后的新工具的发明者都是在一线的普通工人。如工人李启明发明的焊枪被命名为“启明焊枪”,杨晓玲发明的扳手被命名为“晓玲扳手”。这些普通工人不过在日常工作中比别人多用了一点心,多思考了几个问题,便想到了改进方法,从而帮助了企业,也帮助了自己。看着那些小改进、小发明,许多人会忍不住“事后诸葛亮”地感慨道:“其实我也可以想得到啊!”

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有时并不存在多大的差距,而只是差一点尝试的勇气。当我们突破被禁锢得有些麻木的思想,勇敢地迈出那一步时,会惊喜地发现,原来创新的门对我们从不上锁。犹太谚语说:“打开成功之门,必须勇敢地推或者拉。”创新就好比一扇虚掩着的门,只要我们鼓起勇气,勇敢地打破思维上的定式,就一定能拥有意外的收获,为企业和自己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红海中赢得一片新空间。

“三老四严”与“四个一样”

在石油系统,三矿四队是个光荣的组织;在国有企业,“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则是作风过硬、责任到位的标志。一家企业是否具有发展潜力,就在于它能否落实责任,激发起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同样,一名员工若是能以“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严格要求自己,那他自然会逐渐成长为一名负责的优秀员工。

大庆石油会战初期,油田面临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管理问题。当年,油田会战员工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有着不同的工作经验和知识积累,虽然有敢挑重担、攻坚啃硬的壮志豪情和冲天干劲,但怎样管理油田,怎样理顺各种(道)工艺流程,怎样衔接各道工序,并使之在短时间内成为一个科学规范的有机整体,进而促进油田生产的高效运行,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经验探索经验。油田工边会战、边摸索,不断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在统一思想的同时,使之上升为一种理性认识,用以指导实践。

1962年5月8日,萨尔图中区一号注水站的一把大火,把基层安全生产规范管理问题“烧”到了人们面前。也正是这一把火,“烧”出了以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设备维修保养制、质量负责制、班组经济核算制为主要内容的、闻名全国的岗位责任制。具体说来,就是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这个做法最早就是由三矿四队带起来的。他们从因工作一时疏忽挤扁了一个刮蜡片的小事中举一反三,从岗位工人到站、队领导层层查原因、摆思想、练作风。不久,在队党支部的带领下,全队开展了相关的学习活动,“三老四严”逐渐为众人所熟知。

岗位责任制能否成为会战员工的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成为考验油田员工的又一个新课题。当时的情况是,大庆油田有钻井、作业、采油、运输、供水、基建、安装、后勤等众多的行业和工种,油田南北140公里,东西70公里,包括萨尔图等40多个规模不等的油气田,分布在5600平方公里范围内。最远一个采油站离中区达到10余公里,钻井队、采油站遍布油田各角落。可以说,点多面广、门类多、战线长,且有很多岗位需要单独顶岗,昼夜值班。在这种情况下,落实岗位责任制的实质就是靠自觉、靠岗位责任心,靠广大石油员工为国家奉献的主人翁责任感,具体体现在岗位操作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为此,油田会战工作委员会向全油田发出了“严细成风、狠抓管理”的号召。

号召发出后,在全油田迅速掀起了抓管理、上水平的热潮,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先进代表。最突出的代表就是地处油田边缘的李天照井组,这个井组的典型性,不仅在于它投产30个月从未发生过一次事故,井场上各种管线和设备没有一处漏油、漏气,大小工具无一件损坏丢失,所记录的上万个生产数据无一差错,更在于做到了“四个一样”,即“夜班和白班执行制度一样,坏天气和好天气执行制度一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执行制度一样,没人检查和有人检查执行制度一样”。

“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产生和提出,最初仅是为了适应油田岗位的需要,为了加强油田基础管理工作,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其更深层意义还在于,不仅对岗位工人,而且对干部提出了工作作风上的要求,提升了大家的责任意识与敬业精神。在1962年5月1日召开的全油田党员干部大会上,针对当时基层建设工作还不够巩固,机关工作还不深入、不细致,缺乏扎实作风等问题,会战工委提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入生产第一线,扎扎实实领导生产,对基层工作要实行面对面领导。”

经过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石油系统逐渐形成了“三个面向”和“五到现场”的工作作风,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头上。到1964年,形成了“三基”工作的完整表述,即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和基本功建设,加强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基础工作,加强以岗位练兵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功训练。从具体的工作环节,到日常行为规范,再上升为价值观,“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一步步地走出了自我,不断地充实着新的内涵,成为大庆油田上下认同并践行的代名词和心理契约,也成为国有企业落实责任、爱岗敬业的典范。

除了石油系统,其他国有企业所在的行业也能以“三老四严”和“四个一样”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认真负责,将事情做到完美。事实证明,责任的落实是不分行业、地点和岗位的。只要有责任心,任何员工在任何企业、任何岗位都能做到优秀,为企业的进步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时至今日,还有人对当年储蓄所实践“三老四严”的感人情景念念不忘。当时,上海市卢湾区太平桥附近有家储蓄所,有过“一分钱风波”:储蓄所打烊后“轧账”,女会计发现少了一分钱,翻遍所有单据与账册,仔仔细细核对一遍,仍然没找到一分钱差错在何处,女会计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同事想帮她一起轧账,突然发现废纸篓下压着一分钱。账总算轧平了,众人这才如释重负!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为了轧平一分钱,宁可推迟下班几小时,也要查个水落石出,而不是想着垫付一分钱敷衍了事。这枚被找出的一分钱硬币犹如明镜,折射出一丝不苟的作风,折射出“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精神,体现出国企员工高度负责、认真工作的良好风貌。

也许有人说这是“小题大做”,但是“三老四严”精神永远不会过时。身处国企当中,任何人都不可对小小误差不以为然,否则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千里长堤,溃于蚁穴”。事实上,此类教训并不鲜见。银行是这样,医院、煤矿、交通等人命关天的行业,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个细节能够反映一名员工的责任意识,一个细节同样能够提升国企的内外形象与工作质量。于公于私,我们都应该坚持“三老四严”与“四个一样”的负责精神。

苦练内功,永葆危机意识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一家企业没有树立危机意识,满足于现状,安逸度日,觉得什么都无所谓,甚至上上下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么它很快就会丧失竞争力,被残酷的市场淘汰出局。因此,一名具有负责精神的员工,知道这种情形的危害,善于居安思危,拒绝“无所谓”文化,通过自己的力量让企业保持着一种高度警醒与不断进步的状态。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国内面临着短缺经济的考验,卖方市场左右供求矛盾,那时候电冰箱是凭票供应,次品都有人抢购。家电企业都认为赶上了赚钱的大好机会,拼命进口散件,组装起来上市卖现钱。在这种风气下,国内很多家电企业的员工普遍缺乏一种危机感和质量意识。当时的海尔也是这样,公司上下到处弥漫着“差不多”、“无所谓”的风气。尽管当时国内的一些企业已经从国外引进了全面质量管理,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员工也没有“质量在自己手中,自己左右着企业的兴衰命脉”的观念。就是在这个时候,张瑞敏举起了锤子,砸毁了76台不合格冰箱,也砸醒了昏昏欲睡的海尔人,砸出了海尔集团的危机意识。

在巨大的成功面前,许多企业和员工如果没有像张瑞敏那样充满勇气的一砸,砸出危机意识来,又哪来的清醒意识、哪来的不断进步?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在功成名就面前,如果大家都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危机意识,那么失败很快就会降临!中国的三株集团、德隆集团、“傻子瓜子”……不都是在这种状态中迅速衰败的吗?

危机感可以激发一个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员工能够时刻将企业的兴亡发展同自己联系起来,在企业一片“歌舞升平”,其他员工都安于现状的时候,他们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在工作中做到“先他人之忧而忧”。很多员工缺乏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就是因为对企业缺乏感激之情,缺乏危机意识,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企业发展中的使命。这种人注定在企业中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1970年12月,王小旋刚满16岁却无学可上,于是与许多军队高干子弟一起走进了军营。4年后,因“文革”中父母受冲击,他不得不脱下心爱的军装,成了军工单位的一名普通工人。1932年参加红军、时任空军某军第一任军长的父亲语重心长地叮咛被连累的爱子: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自己的责任,它能给人永不言弃的动力。父亲的肺腑之言,成为王小旋勤奋学习、潜心国防科研金不换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1985年,上级给济空某航空中心修理厂下达了紧急研制某项工程的任务。那时王小旋刚刚随迁到该厂,领导从档案中了解到他曾参加过计算机专业培训,便把他从车间抽调进课题组。此项工程是我军第一代机载计算机设备,也是该厂第一次接受这么重大的科研任务,对王小旋而言,更是首次负责这种既要参与研制又需亲自改装和伴随保障的新型科研课题,加上就在他们紧锣密鼓研制时,再次传来飞行训练中发生不幸的消息,上级便要求他们“加快研制、同步改装”。王小旋和课题组人员奋战了整整两年,如期完成了我军第一代某型机载计算机设备的研制和改装任务。他们漂亮地完成了任务,但由此进一步激发了王小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此后,王小旋坚定了献身国防高精尖端科研的决心和信心。时常拿国内的意外事故提醒自己,拿国外的先进科技激励自己,让自己始终处于一种警醒、奋进的状态。1995年4月,王小旋被聘为该厂新组建的科研所所长,主持“飞行参数记录与处理系统”(俗称黑匣子)的研制和定型生产。按常规,这项科研课题应由至少100人以上的专门机构来承担。他们课题组一共6人,其中4人是第一次进课题组的新手,他们研制出的“黑匣子”必须达到“体积小、功能多、采集信号全、安全可靠性高”的设计要求和目的,否则就无法在战机上使用。

王小旋说,那时他觉得自己颇有点像当年红军长征后,父亲留在闽西山区打游击一般,每前进一步都是一次考验和较量。但是高度的责任感让他毫不畏惧,长期以来培养的危机意识更是让他稳扎稳打,慢慢地摸索出成功的研制方案。无论是研制阶段的总体设计、分项设计、软硬件设计,还是定型生产后的焊接、调试、组装、试飞、维护等,他们都亲力亲为,反复试验,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苦战两个月,终于传来了喜讯:他们研制的“黑匣子”不仅元器件减少了4/5,成本降低了3/4,而且记录容量增加了4倍。它标志着我军从此有了自己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黑匣子”。

但是,充满责任感的王小旋并未就此放松,而是进一步想到:新的“黑匣子”要是与原有机载设备不相容呢?事实证明,二者之间的确存在干扰。王小旋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将近百个焊接点一个个点开,逐点排查后再一个个焊上。经过半个多月的探索,他们终于排除了干扰,将“黑匣子”的质量提升到了最为先进的水平。

如今,王小旋领衔研制的“黑匣子”已批量装备于空军和其他军种的众多战机上,为提高部队航空维修水平和飞行训练质量、保证飞行安全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使该厂成为首家为地方工业部门生产配套机载设备的部队单位。王小旋那种高度负责、精益求精的精神也成为众多国企员工学习的榜样。

一名员工如果能够永葆危机意识,时刻苦练内功,那么他势必能够成为一名心怀责任并有能力负责的优秀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