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责任胜于能力(国企员工读本)
803300000020

第20章

认真负责,树立工作高标准

一个人是否优秀,要看他对工作是否认真负责,而这取决于他拥有怎样的工作标准。当一个人视自己的岗位如自己的生命,树立起严格的高标准时,可以说没有什么做不成的事。

张艺谋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对电影艺术的诚挚热爱和忘我投入,不做到完美绝不罢休。正如传记作家王斌所说的那样:“超常的智慧和敏捷固然是张艺谋成功的主要因素,但惊人的勤奋和刻苦也是他成功的重要条件。”

1986年,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被吴天明点将出任《老井》一片的男主角。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张艺谋接到任务,二话没说,下农村去了。他剃光了头,穿上大腰裤,露出了光脊背,吃住在太行山一个偏僻、贫穷的山村。每天他与老乡一起上山干活,一起下沟担水。为了使皮肤粗糙、黝黑,他每天中午光着膀子在烈日下暴晒。为了使双手变得粗糙,每次摄制组开会,他不坐板凳,而是学着农民的样子蹲在地上,用沙土搓揉手背。为了电影中的两个短镜头,他打猪食槽子连打了两个月。为了影片中那不足一分钟的背石镜头,张艺谋实实在在地背了两个月的石板,一天3块,每块150斤。

在拍摄过程中,张艺谋为了达到逼真的视觉效果,真跌真打,主动受罪。在拍“舍身护井”时,他真跳,摔得浑身酸疼;在拍“村落械斗”时,他真打,打得鼻青脸肿;更有甚者,在拍旺泉和巧英在井下那场戏时,为了找到垂死前那种奄奄一息的感觉,他硬是三天半滴水未沾、粒米未进,连滚带爬拍完了全部镜头。张艺谋因此荣获第2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中国第11届百花奖最佳男主角,第8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

除此之外,张艺谋爱岗敬业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说,拍《红高粱》的时候,为了表现剧情的氛围,张艺谋带人亲自去种出一块100多亩的高粱地;为了“颠轿”一场戏中轿夫们颠着轿子踏得山道尘土飞扬的镜头,张艺谋硬是让大卡车拉来十几车黄土,用筛子筛细了,撒在路上;在拍《菊豆》中杨金山溺死在大染池一场戏时,为了给摄影机找一个最好的角度,更为了照顾演员的身体,张艺谋自告奋勇地跳进染池充当“替身”,一次不行再来一次,直到摄影师满意为止。

导演吴天明这样评价说:“如果我们的专业演员都能下艺谋这样的苦工,我国银幕上的虚假表演不是可以大大减少吗?如果我们的电影创作者都能像艺谋那样全身心地扑到事业上,中国电影还愁赶不上世界先进水平吗?”

在张艺谋看来,工作是一种责任,一种信仰,一种追求,一种凝结着心血和梦想的艺术品。他说:“我不想做稳稳当当高悬天际的恒星,而宁可像一颗流星那样,虽然转瞬即逝,却全部闪出它灼目的光芒。”他把生命与艺术创作联系起来,用最为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愿意为了艺术而奉献自己全部的智慧、热情、精力,甚至生命。

每个人都应该将认真负责作为自己工作的标准,国企员工更应如此。试想,身处国企当中,当我们对每一份工作都抱有极大的热忱,对每一份责任都投入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时,我们还会一无所成吗?树立起高标准,是培养一个人敬业精神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一个人有没有责任心的重要途径。如果每一名职工都能把工作当成一份事业来做,严于律己,认真负责,那么国企繁荣便不是一句空话。

黑龙江省火电第三工程公司是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建设部批准的电力工程施工一级总承包企业,新中国建立以来黑龙江省总装机容量的68%由该公司承建。在工程建设中,该公司实现了业主满意率达100%的目标,其中高级工程师赵永海功不可没。

自从1968年参加工作以来,赵永海一直从事电力建设工作,身兼教授、研究员及高级工程师数职。截止2003年,他主持并参与建设的火电机组330万千瓦,占黑龙江省总装机容量的41.2%,为黑龙江省电力建设乃至全国电力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对自己的工作有着极高的要求,不允许自己的工作出现任何一点偏差。在别人看来,有些工作已经做得够好了,但他觉得还有改进的空间。几年来,赵永海主持过许多电力建设技术攻关项目,获奖项目达25个,其中电站干除灰系统优化、500JIS组合电气添补了国内空白,CKP-3500TM吊车组装方案等荣获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亚美尼亚拉兹丹项目技术方案获国际项目优质奖,Power9000项目管理软件获省现代化管理成果一等奖。

此外,赵永海还在公司内部提倡并组织建立了体系化、程序化、信息化的企业管理新机制,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帮助大家提升工作质量。他以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OHS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为框架,构筑了企业现代管理的工作体制,实现了由制度管理向程序管理的转变。在他的帮助下,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不断创新,科技和现代化管理在企业内部得到了广泛应用,企业施工产值在三年内由2.09亿翻至4.5亿,年产值平均增长38.4%;主营收入逐年提高45%,企业利润逐年递增27%,职工人均收入增长41.3%。

一个人想要成功,一家企业想要兴旺,落实责任无疑是第一要素。这不仅意味着不畏辛劳,全身心地投入,更意味着一种献身事业、精益求精的热情与勇气。如果广大国企员工能够为了事业,舍弃私杂观念,舍小我,顾大我,那么,企业就没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认真负责的员工是一笔财富;对于国企员工来说,制定起较高的工作标准则是不断激励自己、提升自己的重要思想武器。

笔杆再沉也得拿:学习是一种责任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们生活在一个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企业与社会的发展,才能高效落实责任,才不会被企业淘汰出局。对于任何人来说,学习都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投资。比起其他项目,这项投资最有效、最划算、最安全,还将让人终生受益。一切正如富兰克林所说的:“花钱求学问,是一本万利的投资,如果有谁能把所有的钱都装进脑袋中,那就绝对没有人能把它拿走了!”对于积极进取的员工来说,笔杆子再沉也得拿,因为学习本身便是一种责任。

在单位里,有些人会抱怨说,领导不重用他,既不给他机会,也不给他加薪。事实上,领导任命员工做什么事情,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员工与其这样抱怨领导不重视自己,反省自己,不断提高自己落实责任的能力。如果你不能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就算你是博士、硕士,不能给企业创造价值,谁也帮不了你,甚至领导也会为了企业的利益,将你扫地出门。其实,学习是终身的事,我们每个员工都应该将学习视为一种责任。

天水长城开关厂规模不大,名气却很大;天水长城开关厂建厂近40年,是全国高压开关行业的龙头老大。马炳烈年龄不大,技术却很高,是全国高压开关行业的技术尖子。在同事们的眼里,马炳烈是一位并不普通的人。

会宁出生,会宁长大,20岁的时候,马炳烈就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了,进入长开厂,开始了另外一个20年的生活。在这20年间,他一步一个脚印,将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融入实践,将小时候凝练起来的吃苦精神融入工作中,从一名普通的设计员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和行业精英。他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带领周围的同志一起,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取得了一项项技术成果。他说:“生活告诉我,每每遇见新的问题,必定会有新的难题,因为有很多是未知的。”

马炳烈以负责为标准,以学习为动力,用出色的工作成绩为企业、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在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992年,马炳烈主持完成了间隔型移开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研发工作,使开关产品的电压等级由12KV提升至35KV;2001年,他成功开发气体绝缘开关柜,并通过国家级鉴定,产品改变了国内开关行业技术发展的方向;2003年,他完成XGN69C-GIS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是国内在这一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项产品……

在马炳烈的影响下,长开厂充满着浓厚的学习气氛,特别是对于电子开关技术的研究。一天下来,不知有多少研究人员会前来与他研究图纸。就在这种设计、审阅、再设计、再审阅的过程中,马炳烈将一种认真做事的精神传递给了每一位同事……这种不断学习的精神给长开厂带来了全新的精神面貌,也让马炳烈受益匪浅。2004年,他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肃省优秀专家”称号,并成为全国高压开关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2005年,他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马炳烈用主动学习的精神不断提升着自己负责任的能力,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逐步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美国前总统威尔逊说:“学习是终生的事业。”如今所有的组织都逐渐向开放的学习型组织转变,任何一个员工都有必要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学习技能,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从多方面丰富、提高自己的落实能力。只有把学习当成习惯,不断充电,才能又好又快地落实责任,才不会被其他落实能力更强的人所取代。当然,在企业里奋斗的人的学习有别于学校里学生的学习,因为缺少充裕的时间和心无杂念的专注,以及专职的传授人员,所以积极主动学习尤为重要。下面为大家提供几种适用于国企的学习方法,供大家参考:

1.在工作中学习

工作是任何在职人员的第一课堂,要想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胜出,就必须学习从工作中吸取经验,探寻智慧的启发,获取有助于提升效率的资讯。

年轻的彼得·詹宁斯是美国ABC晚间新闻当红主播,他虽然连大学都没有毕业,却把事业作为自己的教育课堂。他当了3年主播后,毅然辞去人人艳羡的主播职位,到新闻第一线去磨炼,干起了记者的工作。他在美国国内报道了许多不同路线的新闻,并且成为美国电视网第一个常驻中东的特派员。后来他搬到伦敦,成为欧洲地区的特派员。

经过这些历练后,他又回到ABC主播台的位置。此时,他已由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小伙子成长为一名成熟、稳健且广受欢迎的记者。

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你可以避免因无知滋生出自满,进而损及你的职业生涯。不论是在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学习的脚步都不能稍有停歇,要把工作视为你学习的殿堂。你的知识对于所服务的企业而言可能是很有价值的宝库,所以你要做好自我监督,别让自己的落实能力跟不上时代潮流。

2.争取培训机会

很多企业都有自己完备的员工培训体系,培训的投资一般由企业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成本开支,而且企业培训的内容与工作紧密相关,所以争取成为企业的培训对象是十分必要的。为此你要了解企业的培训计划,如周期、人员数量、时间的长短,还要了解企业的培训对象有什么条件,是注重资历还是注重潜力,是关注现在还是关注将来。如果你觉得自己完全符合条件,就应该主动向领导提出申请,表达渴望学习、积极进取的愿望。领导对于这样的员工是非常欢迎的,同时能力的增长也是你升迁的保障。

3.注意自修,补抢先机

在企业不能满足自己的培训要求时,也不要闲下来,可以自掏腰包接受“再教育”。当然首选应是与工作密切相关的科目,还可以考虑一些热门的项目或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这类培训更多意义上被当做一种“补品”,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增加你的“分量”。

总之,方法是灵活多变的,但精神是一致的,那就是不断学习,不要因为工作繁忙而疏忽了知识与技术的积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任何人只要想要更好地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就要学会把学习当成一种责任。

锐意进取,做个以一当十的员工

提到以一当十,浮现在大家脑海的往往是战场上的一幅景象:在硝烟弥漫中,一人力敌数十人,所向披靡,令敌人闻风丧胆。其实,历史上还真有这样的情形。据《史记·项羽本纪》所载,公元前208年,赵王歇被秦将王离率20万人围困在巨鹿,无奈之下向诸侯求援。项羽奉楚怀王之命率楚军主力3万人渡河,下令全军将士破釜沉舟,每人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的决心。两军交战之际,“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最终,楚军九战九捷,大败秦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战”。

一名战士在破釜沉舟之后能够激发出无限勇气,奋勇当先,以一当十。一名员工如果具备锐意进取的精神,同样可以做到十个人才能做的事情,产生十个人才能产生的效益。在科技飞速发展,知识、信息迅速更替的今天,国企尤其需要这样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