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亲子教育万事通
8031800000007

第7章 婴儿期的亲子教肓(3)

多与婴儿说话有利孩孑健康

不少人认为婴儿太小,什么都不懂,与宝宝谈话好像对牛弹琴毫无意义,其实,这真是大错特错。婴儿出生时就已有良好听觉,还有不错的记忆力,胎儿时期宝宝在妈妈子宫里,整日听着妈妈心跳声,出生后宝宝还记得,当抱在妈妈怀抱里,一靠近左胸听到母亲心跳声就会安静下来。所以我们一定不能把婴儿当做一个无知无觉的小动物,而应该把宝宝作为最亲密的人来对待。

和婴儿对话不仅能促进婴儿听觉、理解能力等语言发育,还能带给宝宝父母的爱,使宝宝感到有人关心,有人爱护宝宝,同时还教会宝宝与周围亲人亲近,更快使宝宝适应外界环境。此外!通过亲子对话也给父母带来更深切的亲情和由衷的喜悦,有助于营造祥和温馨的亲子关系,这对孩子的身心成长十分重要,所以家长要重视经常与婴儿说话。

重视婴儿感知的训练

婴儿接触和认识世界是从感知觉开始的,

婴儿的许多信息都来自感知觉。一般来说,只要身体健康的婴儿,其感觉器官也会发展得比较好。但要更科学、更高效率地使用它们,还须进行一些特殊的训练。对感知觉的训练实际上是对大脑的训练,眼睛、耳朵、鼻子和舌等只是感受器官,真正的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却产生在大脑中。

感知觉的能力可以通过训练而得到提高,

因为人类的感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盲人的听觉、嗅觉和触觉很灵敏,这就是因为后天训练的结果。由于他们无法通过视觉来感知世界,就必然地加强了其他信息获得渠道的功能,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功能补偿”

一般父母很重视对孩子说话、算术、音乐、绘画等方面的训练,而对感知觉却常常忽视。说到早期训练,父母亲往往首先想到的是让孩子学习一点知识或某种技能。其实感知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它与我们通常所说的观察力有密切的联系,因为观察物体都要通过听、看、摸、闻、尝等活动来实现的。另外,感知觉的训练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只有耳聪目明,才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这一点目前许多父母亲还没有充分地认识到。

有许多父母认为到孩子3岁时再对其进行智力的开发不算迟,实际上已经晚了。许多能力的发展都有“关键期”。所谓“关键期”是指某个年龄阶段是发展某种能力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段时间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可以使宝宝顺利地获得这种能力,如果在这段时间里不实施训练,甚至不让宝宝有机会去自发地发展这种能力,那么宝宝长大以后这种能力就差,有的甚至终身都不会。而婴儿在0-1岁里有许多关键期,特别是感知觉方面的能力,对这些能力的训练,是这个年龄段智力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应该充分加以重视和发展。

1-2个月宝宝的感知培养

视觉训练

(1)注视活动。可用硬纸片自制黑白两色的卡片,约为一块方瓷砖大,内容可有靶心图、棋盘图等对称性的图谱,也可以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孩子”等汉字或放大的父母彩照,也可以把拆开的画报等放在距离孩子眼前20厘米处,让孩子注视。注视活动是训练孩子对颜色、图形的感知和注意力的好方法。图或字卡可3-5张为一组,每天2-3次,每隔4-5天轮流更换。

追视活动。用直径约10厘米的红球,或大吹气动物,或你的笑脸,距孩子眼前20厘米处,待其注视后,再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成环形缓缓移动,让他的视线追随你移动的物体。

听觉训练

言语。出生后,就可以在孩子耳旁10厘米处轻轻呼唤他的乳名,使他听到声音后转过头来。每天都要给他念节奏短小、朗朗上口的儿歌,或轻轻哼歌遥。无论是给孩子喂奶、洗汉、换尿布或抱起孩子时,都要用温柔亲切、富于变化的语调反复地和他说话,告诉他你正在做什么。

音乐。把孩子在胎儿时听过的音乐再放给他听,音量比大人在室内说话的声音稍大些为宜。你可以结合孩子的生活起居(如起床、喂奶、做操、游戏、入睡前)播放适当的固定音乐,既可增强孩子的音乐记忆力,又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可以给孩子听模仿的动物叫声和大自然中某些音响的音乐,若再配上相应的实物或图片,让孩子看一看,摸一摸,就能使孩子的听觉、视觉、触觉得到综合的训练。

追声寻源。用哗铃棒、八音盒、钟表、小杯和小勺、橡皮捏响玩具等多种发声物体,训练孩子的听觉辨别力和方位听觉。可先将各种发声物体在孩子视线内弄响给他听,并告诉他名称,待其注意后,再慢慢移开,让孩子追声寻源,当孩子辨出声源后,再变换不同距离或方向。

触摸抓握

孩子出生后1-2个月内,可用不同质地,适合孩子小手抓握的物品如拨浪鼓、海绵条、绒布头、纸卷、小瓶盖或小积木、芹菜根或者你的手指,放在他的小手里,让他握一会儿,使他获得各种触觉经验。2个月大后,可以在他眼前悬吊一些半固定的玩具,让他击打、够取、抓握,还可以给他做手指按摩操,从手心到手背,到每个手指头,每天2-3次。

逗笑发声

孩子越早学会“逗笑”就越聪明。因为逗笑是你“逗”他才“笑”的行为。逗笑是孩子的感觉系统(视、听、触等)与运动系统(微笑)之间建立神经联系,形成条件反射的标志,是孩子对你的音容笑貌、逗引、爱抚做出综合性的主动回报,是孩子最初的智力萌芽。

2-3个月宝宝的感知培养

视觉

(1)孩子仰卧时,爸爸或妈妈手拿色彩鲜艳的玩具,先在距离孩子眼睛30厘米处让孩子注视一会儿,然后将玩具移到孩子头的左侧或右侧,让孩子转动头部去追视移动的玩具。

天气暖和时,将孩子抱到室外,让孩子看一会儿室外的物体,并且对孩子说一说在他眼前晃过的物体的名称。

听觉

孩子吃奶时,放一些悦耳的轻音乐给孩子听,吃完奶后,妈妈可以把孩子抱起来,一边轻轻拍背,一边唱一些优美的歌曲或念一些短小的儿歌。

在孩子周围不同的地方,人为地发出一些声音,如拨浪鼓声、钥匙声、小铃声、口哨声等,刺激孩子对不同的声源作出反应。

触觉

让孩子握一些小玩具,如拨浪鼓、摇铃等。

爸爸或妈妈把着孩子的小手,让孩子摸一摸自己的脸、鼻子、眼睛、耳朵,一边摸,一边对孩子说:

“这是脸”,“这是鼻子”,“这是眼睛”,“这是耳朵”,在给予孩子触觉刺激的同时,也给予孩子一些语言刺激。

5个月宝宝的感知培养

在一个直径约30厘米的圆圈上悬挂各种玩具!如小拨浪鼓、小摇铃、小动物、小彩球等,将它悬挂在孩子的头顶上方,让孩子注视,然后将这些玩具移到孩子头的左侧或右侧,让孩子的头随着玩具的移动而转动,以发展孩子的视觉追踪能力。

将一些图案简单、清晰的彩色图片给孩子看,发展孩子初步的颜色视觉。

成人做出各种表情,如笑、哭、高兴等,让孩子观看,注意不要让孩子害怕。

妈妈经常在孩子吃饱或睡醒时唱歌给孩子听,进一步发展孩子的听觉。

经常让孩子用手摸一摸各种不同质地的布(的确良、灯芯绒、麻布、丝等),体验一下布料的不同质感,以发展孩子的触觉。训练孩子的感知能力。

6个月宝宝的感知培养

经常给孩子看一些曾经见过的玩具、图片和其他物体,反复说出它们的名称,这样做,有助于在发展孩子视觉的同时,培养孩子的记忆能力。

洗澡时,水中可以放上一些塑料玩具,如小摇铃、小彩球、水瓶塞、塑料小杯等物品,逗引孩子在水中玩这些物品。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发展孩子皮肤的感觉,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孩子知觉水的流动、物体的漂浮。需要注意的是,水温要适宜,孩子在水中的时间不宜过长。

经常给孩子一些不同质地的物品!如毛绒玩具!小方积木、海绵、塑料泡沫等!让孩子随意地抓、扔这些物品!发展孩子的触觉。

8个月宝宝的感知培养

孩孑的成长鼐要签签的参与

给孩子准备不同颜色的气球!一边让孩子看,一边对孩子说:“这是红气球”,“这是黄气球”,“这是蓝气球”,让孩子感知不同的颜色,发展孩子的颜色视觉。

给孩子看大小不同的实物图片,让孩子感知和分辨它们的大小,如大狮子和小老鼠,大皮球和小皮球等,一边让孩子看,一边指着图片对孩子说:“大狮子、小老鼠”,“大皮球、小皮球”。

给孩子摸棉花和小方积木,让孩子体验物体的不同质地。

在床上放一些玩具,如小摇铃、拨浪鼓、小皮球等,让孩子趴在床上,成人逗引孩子伸手去够这些玩具,发展孩子的触觉和手眼协调能力。

此时的孩子虽还不能吃成人的饭菜,但仍可将孩子抱到饭桌前,闻一闻饭菜的味道,并且尝一尝,发展孩子的嗅觉和味觉。

在与孩子的交往中,千万不要忽视爸爸的作用。爸爸和孩子的交往风格常常不同于妈妈,妈妈可能更多地会使用语言,温柔的抚触和孩子进行交流,爸爸则更爱在嬉玩中与孩子交流。爸爸的拥抱能使孩子感受到爸爸有力的臂膀是他们安全的港湾。爸爸用带有胡楂的脸轻轻地亲亲孩子!会让孩子感受到不一样的皮肤触觉。爸爸的幽默风趣通常能赢得欢笑。因此,作为父亲一定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亲密接触一下,通过接触照顾孩子,爸爸才会真正感受到孩子和自己的亲密程度,孩子与自己是联系在一起的,惊人的感情共鸣会渗透在父子之间。

当然还有许多与孩子进行交流的方式,这些交流是自然真情的流露,对父母、孩子都是一种心灵的需要。孩子行为、感情的发育发展需要父母共同来关怀和诱导,所以不管是准爸爸妈妈还是新手爸爸妈妈,都要学会用心养育自己的孩子,用自己的爱心与耐心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和行为锻炼,培育出聪明和健康的孩子。

充分利用婴儿先天反射动作

有一些动作孩子生来就会,不需要后天的学习,这种先天的动作称之为反射性动作。如用物体去触碰婴儿的手心,宝宝马上会用小手握住物体,抓得非常紧,这称为抓握反射。用手指或乳头触碰宝宝的面颊,宝宝就转向你,张开小嘴,做出吸吮的动作,这是吸吮反射。用物体碰婴儿脚底,脚趾会成扇形张开,这是巴宾斯基反射。另外还有吞咽反射、眨眼反射、强直性颈反射等。

这些反射动作是其他动作训练的基础。父母可借助于这些反射动作对婴儿进行动作方面的进一步训练。如用光照射孩子的眼睛,宝宝就会把头扭向一边。这种视觉-颈部反射可以作为颈部动作训练的基础,使宝宝的颈部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又如扶住婴儿的腋下让宝宝站起来,小脚着地,宝宝会做出迈步的姿势。这种行走反射可以作为训练腿部肌肉和运动的基础,为以后的行走创造条件。这些反射性动作只是在婴儿期对孩子的动作发展有意义。随着孩子的不断成熟,这些动作将逐步消失。比如巴宾斯基反射在出生后的第6个月起开始逐步消失,抓握反射在出生后第2个月起也开始消失。

所以父母要在这些先天性的反射动作消失之前充分地加以利用,促进孩子动作的发展。这样当先天性反射动作消失后,取而代之的是无数个后天学会的动作。如果到了一定的年龄,这些反射性动作仍存在,这就不是一种好兆头,它可能意味着儿童的后天随意性动作的发展发生了障碍。

训练婴儿的听觉

随着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许多心理学家发现胎儿就有听觉了,因为他们出生没几天就对母亲的声音很熟悉。心理学家认为这可能是在母亲腹中常常能听到母亲声音的缘故。所以婴儿一出生,当耳朵里的羊水被吸干后宝宝就有听觉了。在婴儿期,听觉是一种占优势的感觉能力,所以这时听觉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有的妈妈很小心,生怕打扰宝宝的休息而尽量不发出任何声音,走路轻手轻脚,说话低声细语,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成人可以自然地说话、走路,这不仅不会影响婴儿的睡眠,反而会有助于其听觉灵敏性的培养。

听觉训练可以用音乐和语言两种方式进行。婴儿很早就喜欢听音乐,这是人所共知的,所以从两个月起给婴儿听一些柔和优美的音乐。开始时每次1-2分钟,以后时间逐渐延长。最好在一段时间里重复听同一种乐曲,一两个月后换曲,以后轮换着听。这样到第4个月,婴儿哭的时候,只要一听到熟悉的乐曲,就会破涕为笑。经过这样的训练,婴儿很早就能对音乐的音调、音色加以初步的区分。另外,悦耳动听的音乐也有助于婴儿的入睡。所以提供一个较好的音乐环境,并有意地给孩子放音乐和唱儿歌,是训练孩子听觉功能的有效手段。用语言的方式也是进行听觉训练的有效方法,因为婴儿生来就喜欢听人说话,这可能是语言的声音频率比较适合婴儿的听觉。所以父母可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婴儿多听说话声,在婴儿醒着的时候,妈妈可以经常与孩子说说话、逗逗宝宝。母亲与其他人的交谈也可在婴儿面前进行,使孩子有机会听到各种声音,有助于婴儿今后语言的发展。

对婴儿有什么作用

婴儿喜欢听音乐,有的父母也很重视给孩子听音乐,希望由此而培养出一个音乐家。其实让婴儿听音乐更大的意义不是要培养宝宝成为一个音乐家,而在于开发宝宝的大脑。现代人越来越认识到音乐有利于人的智力开发,而且这种训练越早进行效果越好。音乐不仅训练了儿童的听觉器官,而且也高度地训练了人的大脑,使人的思考、领会、记忆、想象及创造等许多功能得到了培养。此外,眼、耳、手各种感官协同活动,使大脑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人的大脑有两个半球,左右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左半球掌管言语、抽象思维,并控制学习活动。通常习惯使用右手的人左半球是他们的优势半球,相应地掌管空间、图形、音乐、想象思维的右半球就成了非优势半球。大多数人的优势半球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和使用,而非优势半球的开发和利用却远远不够。而音乐训练恰恰能起到训练右半球的作用,使两半球的功能平衡、协调,更加充分地发挥了整个大脑的功能。这也是从小学习音乐的人之所以比一般人聪明的原因。

音乐能力训练好了,其佘各方面都会受益,因为音乐能力达到了很高水平的孩子具备了一种音乐的直觉能力或音乐灵感。这种直觉能力或灵感会变成一种通用的能力,迁移到其他方面。所以音乐训练不是也不应该仅是一种技能的训练,而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有条件的父母不妨一试,让刚出生的孩子经常听世界小提琴名曲等,让孩子在获得本国语语感及语言分辨能力的同时,获得音乐的乐感及音乐的分辨能力。通过这样的训练,大脑具有了对音乐信息的认知加工能力。有了这种认知加工能力再学习拉琴就水到渠成了,这时拉琴只是一种技能的练习而已。以这样的方法甚至培养出无数能拉世界名曲的音乐神童。

给嫛儿棍供适度的视觉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