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亲子教育万事通
8031800000005

第5章 婴儿期的亲子教肓(1)

新生儿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刚出生的宝宝会有心理活动吗?许多人对此提出疑问,“新生儿什么都不知道,怎么会有心理活动呢?”但研究证实,新生儿的心理活动确实存在。

新生儿出生后,除一般神经学或反射性行为(如觅食反射、拥抱反射、吸吮反射等)外,还有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自出生后,即有对外界事物产生视觉固定的能力,特别是对人脸感兴趣。

新生儿对环境变化所产生的某些行为,称为“适应反应”。当一种新的刺激抵达听觉、视觉及其他感觉系统时,新生儿会变得较为警觉,此时头可向刺激方向转动,并伴心率加快等生理方面的改变。当对这种刺激逐渐适应后,则心率减慢。

新生儿最大的特点是: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都极为迅速。婴儿在出生后1个月内只有两种反应:一种是获得满足与舒适感后的愉快情绪;另一种是饥饿、寒冷、尿布潮湿等所引起的不愉快情绪。3个月大的新生儿即可有欲求、喜悦、厌恶、愤怒、惊恐、烦闷等6种情绪反应。

因此,父母可以根据新生儿的心理特点,更好地与宝宝沟通,更好地培养宝宝的反应能力,并融洽亲子关系。

新生儿的心理依附

刚出生的孩子在头几天内,大多数时间都在睡觉,所以妈妈应该在孩子醒来时,多和孩子待在一起。研究表明,婴儿出生后的头几天内,与妈妈的身体接触及妈妈的体味、妈妈的声音对宝宝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时,孩子与妈妈形成了一种依附关系,如果这种依附关系得以加强,母子之间就建立起了独特的、牢不可破的关系。

在正常的情况下,无论妈妈釆用母乳还是牛奶喂养婴儿,妈妈都能在给孩子喂食、换衣服或是抱孩子时,与孩子自动地建立起孩子所需要的关系。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孩子需要上医院观察或需要特殊护理,妈妈应该尽可能与孩子多接触。即使当孩子处于保育箱中,妈妈也可以通过小窗孔触摸、爱抚孩子,和孩子讲话。如果可能的话,还要给孩子喂奶。最重要的是要尽量缩短与孩子分开的时间。

研究表明,母子间的身体接触应该从孩子出生后尽早开始。目艮睛的接触也应马上开始。过去认为,婴儿出生后由于眼睛不能聚焦,所以看不清任何东西,但是婴儿却能分辨出形状和轮廓,婴儿会在出生后36小时内辨认出妈妈面部的形状与轮廓。研究表明,婴儿在辨认出妈妈的面部后,主要寻找的中心就是妈妈的眼睛,这也是宝宝的注意中心。实际上,婴儿在出生后几个小时内,就能做到这一点。

在婴儿出生后,妈妈应尽可能多地与孩子的身体接触,当孩子把头靠在母亲的身上时,就可以感觉到母亲的心跳,与他在子宫内听到的心跳是相同的,婴儿对周围的环境感到安全。把孩子背在母亲的背上,能唤起孩子在子宫内的记忆。

新生儿不喜欢噪声。请跟孩子用温柔的、抚慰的语音说话或唱歌。对于婴儿来说,母亲的声音是一副良药。当和孩子在一起时,妈妈可以对他讲话、对他歌唱。令人惊讶的是,很小的婴儿就能欣赏童谣和简单的歌声,特别是歌声中带有明显的节奏或韵律时效果更好。一些研究表明,孩子如果早期就能听到歌声,会有较快理解单词、掌握单词的能力,比其他儿童更早地具备讲话与读书能力。

大多数的母亲在孩子出生后,很爱孩子,而有的母亲对孩子没有什么感觉。我们现在知道,孩子出生后,母亲脑内马上会产生出一种激素,即催产素或催乳素,会引起乳汁的分泌,也能引起母爱的反应。不同的妇女对激素的情绪反应是不同的,所以有的妇女对孩子的爱比较滞后。影响母亲对孩子的感受还有很多因素,例如,分娩过程中如果阵痛时间很长,或者使用了药物,母亲可能会过度疲劳,甚至变得麻木,对孩子感受不到爱的冲动。

大多数的妇女都会在48-72小时后渐渐开始对婴儿萌发出爱,到了第3天,能明显地感觉出对孩子的爱。如果母亲两周后才对孩子产生爱,也不算什么怪事。

测定新生儿的心理是否

孩子一出生,就具有各种感觉,要测定孩子的感觉反应是否正常,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

(1)出生后孩子是否会哭。

正常孩子出生后,即会大哭。这时孩子的啼哭并不是表明饥饿和疼痛,而是离开恒温的母腹,接触到低于母腹的冷空气而引起的不适反应。孩子出生的“呱呱”哭声,证明孩子反应感觉是正常的。

母亲的乳头触到孩子的嘴唇,孩子的嘴会追踪乳头;以及大人手指触到孩子掌心,孩子的手会立即抓紧手指,这说明触觉是正常的。

(3)出生5-7天,给孩子嗅不同的气味,孩子会出现不安的面部表情和出现不规则的深呼吸,脉搏也会跳得快些。若一旦异味除去,一切安定正常,这就表明孩子嗅觉很灵敏。

给孩子尝酸、苦、咸等不同味道的液体,看孩子是否有不同的反应,在给苦味液体时,孩子会出现皱眉、闭眼、紧闭小嘴等不愉快的表情,而在给甜味液体时,面部则能出现愉快的表情,并能作出特殊的舔嘴、咂舌的动作,说明孩子味觉发育得很好。

出生半个月左右的孩子,若能凝视两三步远的灯光等,双眼能随眼前移动的亮光转动,说明视觉是正常的。

(6)孩子出生2-3周后,哭闹时,若听到悦耳的哄逗声或拉长声调的催眠声能停止哭闹,这说明孩子已经有了听觉了。

孩子出生1个月后,两眼看到人脸时能手舞足蹈。在困倦或饥饿时,看到人脸能出现愉快的表情,这说明孩子已产生与人交往的需要了。

如果孩子在出生后的第1个月里,上述情况都很正常的话,那么,可以肯定地说,孩子心理发展是很健康的。

如何做好新生儿心理栌理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新生儿有令人惊奇的行为能力,并有神秘多变的心灵世界。有专家研究证实,从新生儿起通过视、听、触觉给他们以亲情的爱抚,有培养孩子良好情绪的作用,可促进新生儿心理健康发育。

多与宝宝对视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宝宝大脑有上千亿的神经细胞渴望着从“窗户”进入信息。妈妈们可以发现,宝宝们最喜欢看妈妈的脸。研究表明,被母亲多加关注的孩子安静、易笑,这为形成好的性格打下了基础。

多与宝宝说话或唱歌

小宝宝的耳朵是宝宝第二个心灵的窗户。当小宝宝醒来时,妈妈可在宝宝的耳边轻轻呼唤宝宝的名字,并温柔地与其说话,如“宝宝饿了吗?妈妈给宝宝喂奶了”。“宝宝尿尿了,妈妈给宝宝换尿布”……宝宝听到妈妈柔和的声音,会把头转向妈妈,脸上露出舒畅和安慰的神态,这就是宝宝对妈妈声音的回报。经常听到妈妈亲切的声音使宝宝感到安全、宁静,亦为日后良好的心境打下基础。

多给宝宝温柔的抚摸

小宝宝的皮肤是宝宝第三个心灵的窗户。皮肤是最大的体表感觉器官,是大脑的外感受器。温柔的抚摸会使关爱的暖流通过爸爸妈妈的手默默地传递到孩子的身体、大脑和心里。这种抚摸能滋养宝宝的皮肤,并可在大脑中产生安全、甜蜜的信息刺激,对宝宝智力及健康的心理发育起催化作用。常被妈妈抚摸及拥抱的孩子,性格温和,安静、听话。

产后笫一次喂哺为什么秉要

一个小生命来到了,母亲顿时忘却一切痛苦,她很想见见自己孕育了10个月的宝宝。此刻助产人员及时将新生儿放在母亲的怀里,这就叫早接触。

早接触要在母亲和婴儿都得到保暖的情况下进行,一般应在产后30分钟内进行。在母婴皮肤接触的同时,婴、儿开始吸吮母亲的乳头。据研究证明,婴儿生后半小时左右可出现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早吸吮可促进母乳喂养成功。若超过此时期,婴儿进入长睡期,故规定生后30分钟内早吸吮。当母亲的皮肤和新生儿的皮肤靠在一起时,母亲哺育孩子的欲望油然而生,不少母亲会有乳房隐隐作涨的感觉。新生儿在妈妈怀中,感受着那种熟悉的气味,聆听着那种令其倍感安全的心跳声,孩子会很自然地寻觅妈妈的乳头。这时候是新生儿学习吸吮的良好时机。别以为此时的孩子柔弱无能,正常新生儿往往非常灵活自如,当助产人员帮助新生儿含吮着妈妈的乳头时,新生儿可以很有力地吸吮起来。这种吸吮很可能只是很短暂的一会儿工夫,但在这种吸吮中,孩子得到了营养和免疫价值最高的初乳,增强婴儿抗病能力,促进胎粪排出。由于吸吮的刺激,母亲体内催产素分泌增多了,这有利于产妇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更有意义的是(母子间的感情得到升华。

有不少科学家研究了早接触对母子情感的意义,他们认为:在出生后1小时左右的时间内,是建立母子感情纽带的重要时机。所以产后第一次哺喂,是母子间重要的情感交流与体验。产后及早的第一次哺喂,母亲将给予孩子更多的母爱,将会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将更有利于母亲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并坚定较长时间哺喂婴儿的决心,将更有利于使母亲尽快地进入角色担负起照料孩子的责任。产后及早的第一次哺喂,新生儿会感受到更多的安全,孩子情绪稳定睡眠好,睡眠与进食也容易形成规律,有利于孩子神经发育。

母衆与新生儿的情感联系是怎祥的

胎儿出生后,在心理上是离不开母亲的。经常由母亲抱着贴在怀里,让孩子有皮肤的接触。在听觉上保有母亲的一些声音,如母亲的说话声、心跳声等。在嗅觉上有母亲呼吸的气味、乳汁气味等。另外,当孩子醒着时,可播放胎教音乐,让孩子听听在宫内已熟悉的音乐。

有人强调,在孩子出生后不要过于理睬宝宝,应让其独立安静,认为在孩子满月前,除了睡觉什么也不懂,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事实上,从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一天开始就会按照一定的发展阶段,对周围的环境表示出各种反应,并对母亲的哺育行为产生影响,能够从母亲那里得到满足。当母亲抱着孩子并与宝宝亲近时,宝宝享受到了接触的快乐。母亲提高声调对着孩子说话,孩子看到母亲身体和脸部的表情动作,似乎也用同样微妙的动作(特别是四肢的动作)来作反应。这种“情感感应”是语言发展的最初阶段,和引导与促进将来的认知能力有关联。因此,母亲在孩子醒时应经常抱抱宝宝,对宝宝说说话,并跟宝宝有身体上的接触。

另外,婴儿不仅有凝视或追视某种东西的能力,宝宝还有在各种图形中选择识别的能力。当孩子在吃奶时,会半睁眼注视母亲的脸,如此一来,新生儿便会很快记住母亲的脸形、气味和体嗅。因此母亲在喂奶时,不妨经常低下头让宝宝看到自己的脸,以增进母子间的情感联系。

产后妈妈如何尽早建立母孑情

通常我们所说的母子情是指妈妈与孩子之间强烈的归属感和依恋感。这是一种妈妈希望为自己孩子付出爱和感情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有的母亲在生产后第一眼看到宝宝的那一瞬间就有了这种强烈的感情,有的妈妈是在和宝宝相处几天后才慢慢有了这种感情的。

很多妈妈由于各种原因都不是在产后就立即和宝宝建立亲情关系的。新生儿可爱活泼招人喜爱是我们容易和宝宝建立感情的一方面,然而也必须承认宝宝是一个独立的人、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时间来了解、来掌握和宝宝相处的规律和方法,同时我们也需要时间来适应因宝宝而引起的一系列生活中的变化。在和宝宝相处的时候,用心地照顾宝宝、观察宝宝,有一天你会惊喜地发现你是那么地爱宝宝,呵护宝宝,保护宝宝,愿意为宝宝付出一切,你会发现你的生活中多了份牵挂。孩子的一切左右着你的喜怒哀乐,而孩子也十分地依恋你,看到你的时候宝宝会开心得手舞足蹈,你要离开的时候宝宝会泪水涟涟,这个时候就是你真正和宝宝建立起了亲情关系。

如果你在和宝宝相处了几周后依然感觉不到相互的依恋和亲情,甚至会有不愿看到孩子的想法,那么你要注意了。你要迅速咨询医师寻求解决办法,因为你有可能患了产后抑郁症。

为什么说新生儿需要刺激

刺激是一种信息,它能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神经信号传入大脑,经过分析综合产生感觉或作出反应。“刺激”可以促进感觉器官的发育和功能的完善,可以促进脑细胞的发育,加强脑细胞之间的联络,提高反应的灵敏程度,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新生儿各种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已经发育得相当好,对外部的刺激有快的反应,如饥饿、寒冷、疲倦时婴儿就可能不安静或啼哭。心理学家说,孩子的条件反射出现得愈早、愈多、范围愈广,说明孩子心理发育和智力发展越好。要建立更多的条件反射,就必须为孩子提供充足的刺激来源。

(1)注意在孩子哺育、护理活动中为其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刺激。例如!喂奶时用轻松的姿势抱着孩子!用手轻拍和抚摸孩子,给孩子以愉快、爱抚的感觉。在这一本能行为中,母亲脸和手的晃动、嘴里哼的小曲等,为孩子提供视觉和听觉刺激,抱的姿势的变换为孩子提供运动觉刺激。抚摸、轻拍、母子身体的接触提供触觉刺激。母体的气味,乳汁的气味,乳汁的甜、咸等为孩子提供嗅味觉刺激等。

继续给予音乐刺激。在孩子睡醒的时候播放一些欢快的乐曲。睡眠时也常播放一些“背景音乐”,因为新生儿差不多有一半时间处在浅睡眠状态,音乐刺激仍是有效的。

让孩子适度啼哭和运动。细心观察孩子的不同啼哭,对孩子不饿、不冷、无病的一般啼哭不予理睬。一般啼哭不仅有利于肺的发育和呼吸功能锻炼,也为孩子提供了刺激。此外,为孩子安排一些简单的运动,如肢体的轻度运动和头颈运动等。

适当增加各种感觉器官的刺激内容。例如,光线的强弱变化、颜色的变换、画面的变更、物体(玩具)的变化等,提供丰富视觉刺激。朗读声、说话声、哭笑声、敲击声等各种声响提供听力刺激。时常变换体位提供平衡觉刺激。改变食物味道,提供酸、甜、苦、咸等味觉刺激。提供香臭等气味的嗅觉刺激。提供内容更为丰富的触觉、温度觉、痛觉和各种精细感觉的刺激以促进孩子感官和大脑的。

(5)增加孩子与成人之间的身体接触和心理联系。孩子与成人身体的接触不仅能提供触觉刺激,还有皮肤营养及其他作用。

依照传统方法,人们总是把坐月子的母亲和新生儿的房间搞得静静的,生怕弄出声音吓着新生儿,其实这种现象是因为新生儿能听到声音,但不能分辨出各种声响,而且也不知声音从何而来引起的发育。

什么声音能给新生儿安金感

这时他们的听觉反射是简单的“惊吓反射”所以,父母不必为新生儿听到声音惊哭起来而紧张,这是正常的神经反射。

新生儿喜欢柔和、缓慢、纯厚的声音,表现为安静、微笑。对于尖锐的声音则表现为烦躁、不安。新生儿对有节奏的声音更为敏感,可能与胎儿期天天听到母亲有节律的心跳有关,它给予新生儿一种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