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企业培训全书(经典篇)
802700000013

第13章 职业素养:提高你的“职商” (2)

一年后,林欣仍然做着她的秘书工作,上司对她的评价始终不好不坏。一年一度的大学生应聘热潮又开始了,上司开始关注起相关的简历来,也许,新鲜的血液很快就会补充进来,林欣的处境似乎有些不妙。

而马均还是那么积极进取,忙碌的身影依然随处可见,他已经从销售员的办公区搬走,这一年,他被提升为销售经理,新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林欣和马均在同一水平线上起跑,结果却迥然不同。

由此可见,无论你正在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改变自己的态度。如果你也像林欣那样,总甘于庸庸碌碌的工作,从不为改进工作做任何努力,那么,即使你正从事最不平凡的工作,你也不会有所成就。

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呢?是卓越的品质生活,还是一事无成呢?虽然结果并不一定能尽如人意,但理应在开始时就选择最佳的态度来对待工作、生活,这样既是为了向辉煌迈进,也是为了让自己无愧于心。否则,遗憾的不只是你的老板,还有你自己,你会时常懊恼为何当初没有全力以赴。因此,为了对自己负责,不仅要称职,更要选择与卓越的态度为伴。

对于尽职尽责的人来说,卓越是唯一的工作标准。他们不会对自己说“我已经做得够好了”,而是要求自己在每一份工作中都做到尽善尽美。在工作中习惯于说自己“做得够好了”的人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每个人身上都蕴涵着无限的潜能,如果你能在心中给自己定一个较高的标准,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我,那么你就能摆脱平庸,走向卓越。

责任至高无上

【原文欣赏】

在我出差的时候,美国联合递送公司(UPS)误投了我的一个包裹,给放到沿街再向前第五家的门廊上。幸运的是,我有邮递员弗雷德。

看到我的包裹送错了地方,他就把它捡起来,送到我的住处藏好,还在上面留了张纸条,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又费心用擦鞋垫把它遮住,以避人耳目。

弗雷德已经不仅仅是在送信,他现在做的是UPS分内应该做好的事。

他的行为使我震动。作为一个职业演说家,不管是在客户服务还是一般的业务中,我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并指出服务质量上的问题。但要找到优秀的例子,甚至是稍堪称许的,都要困难得多。但弗雷德却是一个金光灿灿的例子,人性化的贴心服务正该如此,他为所有渴望在工作中有所作为的人树立了榜样。

【读后感】

如果说智慧和能力像金子一样珍贵的话,那么还有一种东西更为可贵,那就是勇于负责的精神。现代职场中并不缺少有能力的人,但是,责任与能力并有的人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只有责任才能够让一个人具有最佳的精神状态,精力旺盛地投入工作,并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事实上,也只有那些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资格获得更大的荣誉。

“牛仔裤专家邓建军”是江苏常州黑牡丹公司的高级技工,是新世纪全国首批七个“能工巧匠”之一,是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曾两次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

是什么让邓建军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岗位上,获得如此众多的荣誉呢?

这当然得益于他以责任心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黑牡丹公司董事长曹德法曾经激动不已地说:“没有邓建军示范带动的科研团队,我们的企业可能就没有今天!”

邓建军刚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是中国纺织企业正告别传统“金梭银梭”的年代,国内企业特别缺少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工人。

黑牡丹公司有一批进口剑杆织机急需改造,邓建军积极报名,接下了任务。但到现场看过以后,他心底不禁冒出一股凉气。

几十台机器的各种电气线路如一团乱麻,图纸不知去向。一块线路板有2000多个点需要一一测试、分析、测算。要想改造这些进口货,任务十分艰巨。

他一咬牙,从最起码的制图开始做起,每天蹲在机器边14个小时以上。经过他一番创造性的努力,这些机器终于改造成功,为企业节省了大笔的资金。

在工作的16年中,邓建军一直努力为企业创造效益,并把此当做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2002年8月,世界流行的新产品“竹节牛仔布”在黑牡丹公司遇到生产告急,如不能按期交货,公司不仅要丢掉400万美元的订单、付违约金,还要将市场拱手让人。

邓建军急了,他带着科研小组奋战15个昼夜,自行设计安装了4台分经机,成本仅为进口设备的1/8,保证了公司按时交货。客户满意之余,又续签了800余万元的新订单。

一提起染浆联合机的4次改造,黑牡丹公司的董事长曹德法就念念不忘邓建军。他说:“邓建军所带领的团队解决了连续生产不用停车这一难题,仅此一项就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

如果邓建军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员工,他也会像很多普通员工一样,无法为公司的前景使上一分力。但邓建军是不同的,他凭着高度的责任感,攻克难题,将责任完美落实,从而为企业带来了辉煌,也激活了自己内心的力量,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辉煌。

一个坚信责任至高无上的员工,对于老板来说,是最值得信任和培养的员工,因为他能够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对于员工个人来说,也同样是一件好事,永远超越老板的期待,为老板带来好消息和收益,才能赢得更多的机会。

拒绝平庸是成功的最佳跳板

【原文欣赏】

20世纪 50 年代初,想在纽约布朗克斯区找一份暑期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年轻的柯林决意要赚到自己所需的钱。每天很早,他就来到卡车司机联合会大楼,找零工来做。偶尔赶上机会,他也到运送苏打汽水的卡车上当帮手。不久,一家百事可乐工厂需要人手,去清洗汽水瓶上黏稠的糖浆。其他的少年没有一个应征的,但柯林去了。他干得非常出色。第二年夏天,那家工厂主动请他再去。这一次,他负责操纵一台装瓶机,不用在挥舞抹布了。到暑期结束,他已经是一名生产线副线长。

他从这个经历中学到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一切工作都是光荣的”。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永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因为,有眼睛在注视着你。”

许多年后,全世界的目光都凝注在柯林·鲍威尔身上——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指挥海湾战争的鲍威尔、教育事业的支持者、捍卫者鲍威尔、2000 年被乔治·布什任命为国务卿的鲍威尔。

确实,到处都有弗雷德。

【读后感】

如果我们的愿望很低,认为做到一般就好了,我们就会因为满足而失去向上的力量,那种懈怠和厌倦的感觉就会左右我们,使我们一蹶不振,无法再施展大部分未被利用的潜力,也就不会再创出什么成绩。

对身处职场的人们来说,工作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成功者的动力是由不断地追求上进而来的,不爬到梯子的最高处就不要回头,这是成大事者行动的共同特点。在职业领域中,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该拒绝平庸,追求卓越。

史玉柱就说过:他永远只做行业中的前三名。而吉列刀片的总更有魄力,他说:“要么第一,要么第二,要么退出。”

杰克·韦尔奇在GE有一个著名的经营管理理论,就叫第一第二战略,也就是只保留在行业中处于第一第二的企业。

曾有中国企业家问他:“作为一个中小企业,我们没有足够的钱,实力不够、资源和品牌不够,即使拼了老命也很难达到第一第二,我们如何学习你?如何实行你在GE所推行的第一第二战略?”

对此,杰克·韦尔奇反问道:“你是不是在你的细分市场当中希望成为第一名?你是不是在你的特定的发展领域当中希望成为第一名?”

你如果不能在大的方面成为第一,就力争先在小的方面成为第一。事实是,第一第二不是一蹴而就的,你可以首先努力成为你所在的街区的第一第二,然后逐渐成为你所在的城市、你所在的国家的第一第二,最后再成为世界上的第一第二。犹如你不能成为第一CEO,你可以成为第一面包师、第一鞋匠、第一服装师。

员工如果仅仅满足于自己现在的表现,凡事都只是“称职”或者“将就”,漫不经心、慵懒的对待工作,一年、二年下

去没有任何突出的贡献、没有任何过人的特长,就一定会被企业,甚至整个行业所淘汰。

《谁动了我的奶酪》:改变,学会应对危机

作者斯宾塞·约翰逊,美国医学博士,全球知名的思想先锋、演说家和畅销书作家。他的许多观点,让成千上万的人发现了生活中的简单真理,使人们的生活更健康、更成功、更轻松。面对复杂的问题提出简单有效的解决办法,在这方面,他被认为是最好的专家。

《谁动了我的奶酪》带给你面对改变和危机的新视角。一则看似简单的寓言故事,提示员工在今天——变革时代如何笑对变化、取得成功。

谁拿走了你的奶酪

【原文欣赏】

四个小老鼠分别为哼哼和唧唧,嗅嗅和匆匆。到一个固定的奶酪站去取奶酪原本是一个习惯性的动作,但有一天他们却发现,他们的奶酪不见了。奶酪消失了,唧唧想得出神,哼哼在嘟囔着。

唧唧仿佛看见自己坐在一大堆奶酪中央,正在尽情品尝各种奶酪,像蜂窝状的瑞士奶酪、鲜黄的英国切达干酪、美国奶酪和意大利干酪,还有美妙又柔软的法国卡米伯特奶酪,等等。

唧唧简直想得入了神,直到他听见哼哼在一边嘟囔着什么,他才意识到自己仍然还站在奶酪C站。

唧唧拾起一块坚硬的小石头,在墙上写下一句恳切的话,留给哼哼去思考。他没有忘记自己的习惯,在这句话的周围画上奶酪的图案。唧唧希望这幅画能给哼哼带来一丝希望,会对哼哼有所启发,并促使哼哼起身去追寻新的奶酪。但是哼哼根本不想朝墙上看一眼。

墙上的话是:

如果你不改变,

你就会被淘汰。

记住:他们仍会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

一天早上,当嗅嗅和匆匆到达奶酪C站时,发现这里已经没有奶酪了。他们情绪激动地大声叫骂这世界的不公平,用尽一切恶毒的语言去诅咒那个搬走了他们奶酪的黑心贼。

【读后感】

员工应该在刚健勤勉的同时,怀着一种如临险境或即将面临困难的大敬畏意识。这种大敬畏、大忧患意识,使人在成功的时候清醒地看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成功的今天仅仅代表着今天,明天又必须继续前进。通过积极地反思自身行为,努力寻求解决问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