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生命的年轮
8007700000036

第36章 灵台古风——关于《灵台城雕的设想》

总论

我们把历史追溯到一千四百年以前,就会发现灵台的神奇和古老。以周文王伐密修筑灵台、祭天慰民而得名的灵台,成为“天下第一台”。被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记载。因为仙鹤多次绕台飞鸣,成为一大奇观,更奇妙的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历史赋予了这座古台以鲜活的生命意象。时到一千四百年以后的今天,我们以理性的思考重新审视灵台,更觉她魅力无比、灵性十足。她给予历届灵台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以智慧和胆略,促使时代的主人不断挖掘、繁衍、翻新土地和人文中最光彩的部分。如今,围绕以古灵台为主线的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已成规模。可以自豪地说,灵台的人文精神是“商周遗风,鹤鹿文化”。对于这一大奇观,简而言之,就叫“灵鹤舞台”。从某种意义上讲——

灵鹤舞台是灵台人最珍贵的生命意识,是灵台最经典的人文景观。假如仙鹤再次古台重游,我们真正意义上的灵台,就像闪烁的灵光一样,熠熠生辉。

(一)

正在修建中的荆山广场,位于灵台县文化活动、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的中心地带;不但是灵台风景秀丽的绝佳境地,又是市民游乐最易集中的地方。这里视野开阔,文化辐射面广,是修建城雕的最佳位置。

用现代化最理想的材料(常用不锈钢),做一奔鹿和展翅昂首的仙鹤抽象艺术造型,鹿的犄角和鹤的嘴共同向高空举起一颗仙桃,名为《鹤鹿献瑞》。

作品采用立体几何块面造型,抽象思维,理性夸张,通过块、面、点、线的艺术组合,表现更为复杂的物体形象,使其生动、逼真、有趣。这幅作品充分象征灵台人民勤劳善良、物阜民丰的喜悦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体现了自然、祥和返璞归真的纯洁美。从民俗意义上讲,文王修筑灵台,灵人之灵的高远境界是:先台而鹤舞,鹤舞则台灵,台灵则人杰,人杰则地灵。鹤鹿同献仙桃感激文王盛德,赐福民众,通过《鹤鹿献瑞》表现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

(二)

灵台县源于商周,属古密须国疆域,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灵台县因灵台得名且命名至今已达一千四百多年。《诗经·大雅》载:“密人不恭,敢拒大邦,侵阮徂共。”周文王兴师伐密,凯旋安营在达溪河畔,文王伐密所筑灵台古址在今灵台上院内。相传,周文王伐密凯旋而归途经今县城时,为祭天昭德、与民同乐,筑台以行庆典。庆典之时,民众欢腾,敬献寿桃,“白鸟翯翯,攸鹿攸伏”。好一派大观气象!民众颂扬文王功德,称其台为“灵台”。以象征正义无敌,团结与共,人杰地灵,发奋进取之意。史载:古台高为二丈余,底宽一丈五尺,为顶方仅一席之地的土台。此台1928年驻军修建营房时被铲掉,还出土过几件商周铜器。1933年由陇东绥靖司令、灵台上良人杨子恒倡导,时任县长张东野主持重新修建灵台,1934年底竣工。同年9月17日,正当工程过半时,“来两鹤,白衣红顶,绕台飞鸣,栖于孔庙古柏,朝去暮归,如是者三昼夜,灵人之乐,举城若狂。”(灵台民国县志载)由于过去灵台人对鹿的宠爱和驯养,古灵台周围的孔庙院内常常有鹿儿欢叫,在丁流之畔吃草、喝水,还有白鹤在孔庙古柏枝头、灵台上空展翅飞翔,已把自然景致和历史古迹构成一幅生动优美的风景画。聪明的灵台人不限于这些,总想从中寻求更深的文化含意和人文内涵,所以就有了《白鹤鹿柏图》和《鹤来亭》(“文革”中被毁,《白鹤鹿柏图》现镶于灵台碑林)这些人文内涵极其丰厚的历史古迹。

(三)

鹤、鹿、桃自古至今是万年长青的象征。白鹤又名“仙鹤”。是高翔于世外的长寿鸟。人们又把它当作成仙的生灵。鹿是人们喜爱的宠物,身上开放着高洁的梅花,温顺、善良,似解人意。鹤鹿入画,吉祥无比。(鹤鹿又谐音“贺禄”。贺,祝贺;禄,高官厚禄;鹤鹿即“贺官”。)仙桃的形状和人的心脏相似,是心灵最纯洁的集中表现。所以鹤、鹿、桃不但是一种生灵、果实,也是人们寄托生命之树长青的情感世界的偶像,文化含意非常深远。

古灵台自文王筑台后,风雨春秋,历经沧桑,两次重修,“文革”遭劫,毁于一旦。就在1966年古灵台被毁掉时,仍来两鹤,栖于孔庙古柏,惨叫不止。不知是灵台和仙鹤的一种感应,还是仙鹤和灵台的缘分。但这时对准它的不是照相机镜头,而是枪手的子弹,一只被打死,一只凄惨而逃。此后落了白鹤的古柏枝头干枯,至今再没有白鹤的影子了。1984年,灵台县委书记郭继芳(甘肃省林业厅原厅长)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意见,为了使这一古迹在灵台大地上永久保存下来,继承发扬历史文化遗产,编县志修灵台,于1985年秋竣工。古灵台雄姿重显,昭示四方游人。“今追思文王爱民盛德,其将何以慰先圣与九天之上,呜呼!文王在上,于昭与天。”(民国县志,张东野语)文王当年用土堆起来的高台为什么不叫土台而叫灵台,又赋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生命意象,仙鹤绕台飞鸣,是台因鹤而灵,还是鹤因台而鸣,给我们以无限绵远的遐想。

(四)

——凡重大工程和事件都要寻找一种吉祥物与大自然联系起来。如党旗、国旗、国微的图案,奥运会、亚运会的会标,邮票图案上的动物,正好和“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哲学观点吻合。

——民间的中堂多见于鹤,鹿、柏、桃。

——房屋山川名胜古迹建筑物的寿脊,墙上的壁画、雕刻多见于鹤、鹿、柏、桃。

桃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极佳的水果,含有多种维生素,医学价值极高,不但经常可以食用,还作为供品祭奠;它品种多,产量高,是我国大力提倡的经济林产品,目前灵台大量种植。

灵台作为传统的农业地区,灵台人世代以土地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农民对马、牛、羊等家畜和家禽特别看重,为了寻求一种情感寄托,还需要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来补充,如家养的鹿、鸽子、狗、猫等宠物。也可以说,这些灵性十足的动物是农耕地区人们与生物亲和的一种表现,它源于对大地的厚爱,深层含意是人与土地的关系。

构成《鹤鹿献瑞》的基本要素已经形成,鹤、鹿、桃,不限于家庭中堂,实际上是从民俗化走向社会化,使之意义更深远。

(五)

灵台属古丝绸支道,有成群结队的脚夫和马帮通过,县博物馆大量丰厚的文物足以说明历史上的灵台是极不平凡的地方。《鹤鹿献瑞》的出现,是灵台丰厚文化积淀的精华,进一步表现了美学意义上深刻的哲理性。

——表现了自然美。从客观的天地山川、日月星辰,到微观的花草树木,鸟鱼虫兽,它们的美都是自然美,《鹤鹿瑞献》正符合了这种自然美。

——表现了艺术美。这组作品的出现,是生活在灵台土地上的人们生活美的再现,又是艺术家心灵美的表现,因而它比现实美更高更集中,更典型,比人的心灵更强烈、更纯粹。如,各式各样建筑物的设计,不但要求实用、典雅、壮观,象征一种文化含义,实际上是设计家匠心独具的杰作,是建筑风格和个人心灵意识的一种综合艺术美。就鹤、鹿、桃而言,用鹤鹿做成盆景造型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做成的雕塑比真实更具灵性和艺术魅力;花草树木的根挖出来经过艺术处理,做成的鹤鹿的根雕欣赏价值更高。舞蹈家从鹤鹿的动态中可以观察到一个优美的舞姿,音乐家可以从鹤鹿的声音中悟出原始生灵优美动听的音符,书画家可以从中观察到丰富优美的线条。所以鹤鹿是艺术家追求的偶像,就像崇拜维纳斯女神一样。

——表现了社会美。《鹤鹿献瑞》的出现,代表了灵台人最本质的社会实践以及人们从事科学文化活动和一般生活活动实践,无论是哪一种实践都离不开人这个主体。社会美包括人的美,以及人的形态美和心灵美。灵台人修灵台,建《鹤来亭》,城市改扩建,建文化广场,修荆山公园,正体现了这一点。具体来说,它对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特别的作用,它渗透在人们真善美的思想和健康向上的道德水准之中,对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特殊的功效。该雕塑作品中奔鹿腾空向上,白鹤展翅欲飞,仙桃似心灵一颗,反映了灵台人民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人民幸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事业兴旺的精神风貌,从社会意义上真正代表了真善美。

(六)

艺术源于自然,又馈赠于自然,艺术又是多种学科的综合表现。当然,也不排除建筑心理学上的意义。不同的建筑风格都是根据人的心理活动需求出发的,如:

——皇宫的建筑;

——银行的建筑;

——教堂寺庙的建筑;

——亭台楼阁的建筑;

——民宅民居的建筑;

凡此种种,都要考虑到建筑心理学的因素。

皇宫的建筑体现高大威严,充分说明皇上至高无上的权威。假如皇宫是一间低矮的瓦房,那么皇上的权威就会减少或丧失殆尽。

银行建筑风格的第一准则不是华丽漂亮,也不是明快舒适,而是高大厚重,坚固牢靠。主要是针对存款者安全心理的要求和保险心理的要求。

教堂、寺庙的建筑风格神圣庄严,这种建筑风格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让信徒形成一个有关偶像威严和全能的概念。这一点是通过教堂、寺庙内肃穆的建筑的高度来体现的,当然还要通过音乐和烛光。

当然,作为《鹤鹿献瑞》这一艺术品的出现,还要考虑到游人愉悦的心理因素。

(七)

那么,《鹤鹿献瑞》作为艺术品,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和效果呢?

是一种环境艺术的效果。作品的成败与否首先要决定环境效果,考虑到县城各方面的因素以及相互间的联系与对比,与周围建筑物的协调,必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主体内容表现形式应由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周围环境来决定。否则,再完美也是失败的。

空间影像产生的效果。这是《鹤鹿献瑞》雕塑作品特殊的审美要求。鹤鹿优美的线条、灵动的姿态,被赋予了艺术生命力的夸张,合理的力学结构和空间巧妙地运用,使作品在不同条件下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境趣,雅俗共赏。这实际上是空间和环境辩证统一的关系。

城市雕塑称之为“新铁石器时代”,就像“旧铁石器时代”一样,是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进化到高度文明社会的标志,尤其利用更先进的现代化材料,经过艺术家的匠心,更能使得作品简洁明快、优美新颖、别具一格。尤其在日光、月光、灯光的陪衬下,熠熠生辉。

(八)

灵台的人文精神是商周遗风,鹤鹿文化。简而言之,叫灵鹤舞台。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脉支流,源远流长,是繁衍生息在灵台大地上世世代代灵台人智慧的结晶。《鹤鹿献瑞》是灵台人文精神生命力最强最核心的部分。她就像灵台历史上杰出人物皇甫谧、牛僧孺、姚显儒一样,彪炳史册,是灵台人的骄傲。随着灵台县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步伐的加快,我们应当挖掘出她更辉煌的部分。愿这一艺术品在灵光普照中,像一串串晶莹的珍珠,洒落在灵台大地,闪烁着迷人的光彩。

1996年12月为灵台征集城雕而作

##第三辑 漫说泛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