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生命的年轮
8007700000019

第19章 心碑

——他是英雄,名字留在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却没有立下他的碑子,因为他还活着。而那朵金达莱才是他心中一座不倒的丰碑。

他显然老了,不是因为70多岁的年轮失去运行的轨迹。他的腿像灌了铅似的向窗台那盆伴随他度过了40个春秋的金达莱花盆前走去,呆呆地站了一会儿,苦涩的双眼失去灵光,扑簌簌,泪水顺着脸淌下来。他从来没流过泪,似乎一生所有的泪都在此刻淌完。他很小心地捧着它沿门前的小径,通过那片不大的树林,走向松柏常青的公墓。

这是一种良心促使着的等待,也许今日是报还的时刻。不管以什么方式,对于爱他的一位朝鲜族姑娘,尽管在北国的异地他乡,分别40年,突然噩耗传来,而和他分手时将她所有的爱全部倾注在这盆金达莱里,临别时送给他的。因为她很羡慕的这位英雄的勋章是金日成亲自佩戴给他的。返回国土时,在延边一个美丽的城市邂逅,在她们的工厂里担任行政领导的英雄年轻英俊,被吸引着的,不止她一个。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为了不让她的灵魂在北国黑土地那个世界感到寂寞,将这盆花放在公墓留给他的位置,是恰当不过的哀悼。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连他也说不清,对于她的爱又为什么如此地执著,只有他死后的墓碑作证。

如今,他在世界上要非常认真地做好最后一件事,就是每日去公墓看护好这盆金达莱,让她更艳,在他死了之后能得到一点什么。

世事沧桑,他命该如此,英雄是当定了。大西北需要开发,更需要他这样的热血男儿。上级领导的一次谈话,陪同的是一位素不相识的南国闺秀,说是一同要去大西北,那儿更需要英雄,何况他的手枪都陈列在北京“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里。就这样,他带着组织介绍的她和临走时她送的那盆金达莱,来到了西北一个偏僻的县城。他走时给她的唯一留念就是那本关于他的英雄事迹的连环画册。因为这本来是说定的事情,他清楚地记得庆功会时金达莱簇拥着他,尽管当时没有她的笑靥,毕竟她和朝鲜这个名字有关。

说去就去,赋予他的命令就是天职。此去西行,为国分忧,也不枉为英雄这个称号。

他毕竟是英雄,除了军人的威武和男子汉的阳刚之外,而往往让她倾心为快的是国家给他的高额薪水,让她大把大把地花钱,加上英雄的美名,她活得潇洒、风流、如痴如醉。然而,他更需要本色,那些赞誉只能在默默的奉献中加倍报还,他才能活得愉快。所以,除了工作上的拼命之外,他所有的积蓄都给了那些善良贫困的人们。在他离休之后的日子,他仍然做了他要做的一切,而换来的是一张张盖有公家红印的奖状,除了满墙壁上的之外,其余的她嫌多,焚之以火,他怡然自乐。

他一生经历过所有激烈的场面,和共和国同命运。他觉得祖国和英雄是同一个母亲的乳汁喂养。以他经过战火洗礼的血肉之躯,献身祖国的熔炉,屡经锤炼,给英雄这个名字不断涂上新的光彩。虽然没有血与火,他觉得这样走完他的一生,比战场上激烈的场面要付出更高的代价。这不光是奉献,和她的爱往往是逾越不了的“三八线”。

她一如既往的风流、潇洒、楚楚动人的风韵给她本来很高的名声增添了浪漫色彩。人们嫉妒她具备了这些世界上任何人都得不到的优势,但毕竟人家占有的是英雄。

就这样,风雕雨凿般的生活把他推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他不计较他的过多的创伤和打击,她的一切欲望在他的眼中毕竟是一个女人的生活准则,何况他是一个健康的男子。女人的欲望不单是生理上的满足,她和他建立的家庭给她的仕途如虎添翼,由一般职员的她在不惑之年后竟然官运亨通,成了某单位的领导。她更高层次的追求是他不能企及的事情,毕竟她比他年轻得多,在她的眼里和平时期的英雄给予她的只能是奉献获得的颂歌,对于习惯浪漫色彩的女人和仕途大展的她,毫无价值,反而使她滋生了过多的烦恼。尽管他们已有了三个儿女,如今她更超于他的壮举的是一次勇敢地叛离。她觉得不光占有了英雄,而且拥有了整个生活。然而,这些都在意料之中,尽管感情上物质上付出了所有,他常以人生最有价值的是奉献而不是索取自慰。他决不能毁了英雄这个称号,尽管一切的牺牲胜于战场上的几倍,最终等待他的是一张离婚证。儿子都到了自食其力的时候,不用担心。现在,唯一留给他的除了那枚金质勋章和鲜红如血的证书外,就是那盆不知被她摔了多少次的金达莱。这毕竟是他用心血和真诚栽培的:40个春秋,鸿雁传书,花色愈浓。尽管她也有一儿一女的家舍,彼此都追思在遥远的异地他乡有一位爱得很深的人。最后一封书信是她告别这个世界的留言条。面对离婚证和信件,他觉得世界是无法平?的。

他用心品尝了这些之后,唯一要紧的遗言是儿子在他死后把那枚勋章和证书埋进他的坟墓;本该立碑子的位置要移植上那盆金达莱,让她生机盎然。他去了那个世界之后,这是一种补偿。

他仍然像在家里一样,每天清晨就去公墓看那盆生机不减当年的金达莱,想着人们在死后不再看到他的碑子,而看到的是那盆永不凋谢的金达莱,这样他才不负英雄这个称号,也是他一生最大的造化。

1990年10月于达溪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