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仰望大地
8007500000011

第11章 秋雨

深秋,一场雨的降落有没有什么预兆?

这个问题我似乎从没想过,也似乎从没注意过。秋天的时光就如那些琐碎的事情,总是那样平淡地摊开,那样平和地流淌,容易让人忽略,不经意地就那么过去了。而作为秋天的一部分的秋雨,它的降落,似乎总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与我有关,又好像与我无关。但不管怎样,秋天的雨就如秋天的落叶,还是注定要落下的,没有雨的秋天一定不是真正的秋天,而对我来说,也注定要承受一场场秋雨。就像此时,我正走在大街上,一场秋雨就落了下来。

面对一场秋雨,我毫无防备,当然也没有必要刻意防备。夏天的雨猛烈而急骤,叫人猝不及防。秋雨则很柔和,开始时只是细细的雨点,像是秋天的雾气,又像是黄昏时的光线,落在地面上,甚至还看不出一丝痕迹——其实它肯定是有痕迹的,只是此时它被地上的灰尘“吃”住了,秋天似乎总是有很厚的灰尘——这细细的雨点,很像是给人一个随意的提醒。这使得毫无防备的我也并不觉得惊慌,更没被这场雨淋得面目全非,或是多么的狼狈不堪。

但当第一点秋雨落入我颈脖时,我还是猛然感到一丝寒冷。也许正是那滴秋雨的随意,才让我在承受它时有了“猛然”的感觉。

“猛然”地寒冷。这种感觉似曾相识。

为什么会是一丝寒冷?是因为时光正悄悄滑入寒冷的冬季,还是因为这一点秋雨照亮了我内心深处的记忆?

其实,我在人生旅途上经历过多少次秋雨,已无法记起。但肯定有那么几滴秋雨曾溅在我的内心,隐约地响起了薄如蝉翼的细微的声响。我读高中时,曾写过一篇有关秋雨的文章,那并不是老师要求写的命题作文,是我偷偷写的,因此当我把文章呈给老师,老师看过后感到惊讶,甚至不可理解,他问我为什么会想到写这样一篇文章。我被一下问住了,因为我自己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我无法回答,只是心里清楚,我的文章一定是源于秋雨给我的灵感。

一个少年眼中的秋雨会是什么颜色?又会有怎样的分量?如今我已记不起我当时在文章里写了些什么。秋雨是相似的,但每一场秋雨肯定又是不同的。此时,我只能注意到眼前的这场秋雨。

雨渐渐地下大了,我开始侧身闪进路边的绿化树下,一边躲避着雨,一边赶路。雨打在树叶上,发出细微而清脆的响声,这是雨的声音,也是树叶的声音,而在雨和树叶的缝隙中,我似乎还听到了另一个声音。但那是什么声音呢?我不能准确地描述,我只知道,就如眼前这场秋雨的雨点不断地与大地消融,那种神秘的声音也在我心中日复一日地潜伏,似有似无,隐隐约约,不可捉摸。

就在我沉入恍惚中时,突然被一个人的喊声唤醒,抬头看,是个陌生人,他背着一个包袱,操着外地口音,向我打听长途车站在哪里。我给那人指点了。他很快朝长途车站的方向走去,留给我一个背影。望着那个人的背影,我忽然感到一种空落,我想那人为什么不停下来和我说几句?我们当然是陌生人,但是从某个意义上说我们又是朋友,是这场秋雨的朋友,是同路人。关于这场雨,以及与这场雨有关的话题,我们肯定有许多话说,也许会说得很投机的。但遗憾的是,他走了,只留给我一个背影,一个匆匆赶路的背影。

那人匆忙地离开,自然是有他很充足的理由,完全不必细问,如同我也要继续赶我的路一样。我们所要赶往的具体地点当然不一样,但这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这场雨,是与这场雨相关联的时间。如果有人问我赶路的理由,我又能向别人解释多少呢?

如果一定要给一个简单的解释,我会很自然地记起小时候在乡村的一些经历和情景。那时,在这个季节,村里人正忙于秋种,这是村里人每年所要做的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种下去的种子需要雨水的滋润,这时,种子和播种的村里人对一场雨的渴望就变得简单而明确。而秋雨像是长了眼睛,总是适时地落下来。对于那些种子来说,秋雨是温暧的,因为种子感到温暧时,村里的人的心也是温暧的。

但这种暧意并不能消解我此时感到的寒冷,也许正是有过去了的温暧的记忆,才会有我现在寒冷的感觉。

我终于赶到了我暂时要赶往的地点,这时我发现,尽管我一路躲避着,但我还是被这场秋雨淋湿了。我又想起那个匆忙赶路的外地人,此时,他一定也和我一样被这场秋雨淋湿了,他也会感到寒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