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行李出来。沿一个斜坡下去,竟然见小小的古旧城门。城门有些下陷,矮了许多,似乎过去的人就是那么矮。透过去看,城门那边,一溜几百米古老的青石板铺就,黯淡的光微微泛着生硬冷色。石板什么时候铺的,也许是在清代、明代吧。磨蚀的痕迹看,不知道有多少人的生死,就从这青石板上过去了。幽幽然一个人走过,只自己的鞋声,仿佛自己就是羁旅的古人,有些莫名的伤感。一个人又幽幽地走回去。这原是可以发一番古之悠情的处所,若有个伴,在这儿灯光黯淡犹如烛光的小酒馆里,还真可以形骸放浪一番。
那墨黑的夜,不知怎么睡着的,只是记得好久都不能人睡。街上没有一点声响,偶尔的人的脚步声似乎都是在向远处走,很快就在哪条小巷里消逝了。
在这样一个近乎古代小镇一样幽静的地方,读李煜、李清照的诗歌,读中国古典的诗歌,感受是不一样的。我觉得甚至可以有人写一篇文字,就叫做《在什么地方读什么书》。我们可以设想诗人在一个小县城,一间孤寂的小房子里面读书,古代似乎是那么的遥远,但是在一个诗人如此凝神的时候,它们忽然显现了。
四
1993年,诗人首次用笔名古马在《飞天》上发表组诗《青衣蚂蚱》。这是古马初步成熟的作品。篇章短小,语言节制,干净。古典诗歌的影响,尤其是婉约派的诗歌对诗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也许从某种意义上讲,婉约派始终是古马诗歌的一个写作背景,虽然在他以后的阅读和吸收中,不断有新的内容出现,并且不断试图影响到古马以后的诗歌创作,但是那些几乎根深蒂固的东西,其影响始终是巨大的。
这一代诗人是幸运的,在他们最为需要精神食粮的时候,他们得到了源源不断的补充。古马对翻译进来的外国诗歌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大量阅读,在此前后数年,认真研读里尔克(里尔克的诗歌像一面镜子,不特能映照出风景,并且能映照出灵魂的颤动)、洛尔伽(这位“安达卢西亚之子”把他的诗同西班牙民间歌谣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诗体:节奏优美哀婉,形式多样,词句形象,想象丰富,民间色彩浓郁,易于吟唱,同时又显示出超凡的诗艺)、博尔赫斯(他的笔下经常出现他所迷恋的迷宫一样的感受,富有诗意的玄学,并且隐含着强烈的感情)、塞菲里斯(将写实、象征、抒情、幻想糅为一体,表现自己对世界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帕斯(尤其是他在诗歌的创作后期,由繁复、绚烂回归到具体和明澈,这一方面市来自西班牙具体意象的传统,一方面可以说是受到东方短诗的启示)、艾吕雅(超现实主义大师艾吕雅是诗坛圣手,他以生活为诗,以诗为生活,终生激情不减,意象奇隽、意境悠远、朦胧恍惚、情意缠绵)、圣琼·佩斯(他的诗歌结合了古典诗歌的高远格调和超现实主体手法,以层出不穷的抒写与万物共生共幻)、扬尼斯·里索斯(其中的白描技法蕴藏象征、暗喻、转换和超现实的场景性,折射出希腊以至整个人类现实生活和精神状态,以及那些超乎于读者想象之外的、然而又确实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人类思维活动和行为,貌似荒诞,实则另有弦外之音)、布罗茨基(布罗茨基视诗歌为唯一能和变幻、荒谬相抗衡的武器,他的诗把俄罗斯抒情诗的传统和西方现代诗歌融为一体,内在张力极强)等人的作品。这些现代国外诗人的作品,和古马热爱的中国古典诗歌一样,开始深人诗人的血液。那些精神内核,不断浸润诗人的内心,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之外,对诗人古马产生了不间断的影响。
1994年,古马的诗集《胭脂牛角》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本诗集的出版,基本结束了诗人创作的蹒跚学步期,开始思考独立写作的方式,写作进一步走向自觉。同时,完成《柴》等一批短诗。开始在《诗刊》等国内重要刊物上陆续发表诗歌。
《柴》也许是古马愿意保留下来的自己较早的作品:
谁的山上有柴
谁肯让我上山去砍
而不知名的樵夫
已经背着落日
背着大红的颜色
下山了
望尘莫及
晚风刮走我的血肉
我形销骨立
立一排干柴
这应该是古马比较早的成熟作品。但是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古马的这首诗歌,在本质上依然是脆弱的,单薄的。还缺乏诗意的弥漫。也许要到几年以后《青海的草》,古马最初的积累才产生了真正的作用。
二月啊,马蹄轻些再轻些
别让积雪下的白骨误作千里之外的捣衣声
和岩石蹲在一起
三月的风也学会沉默
而四月的马背上
一朵爱唱歌的云散开青草的发辫
青青的阳光渎洗着灵魂的旧衣裳
蝴蝶干净又新鲜
蝴蝶蝴蝶
青海柔嫩的草尖上晾着地狱晒着天堂
在这首诗歌里面,我非常喜欢的句子是,“蝴蝶干净又新鲜”。诗歌评论家沈奇在《现代小诗三百首》里面也选择了这首诗歌。但是这首诗歌依然是不完美的,我所说的是它结句,“青海柔嫩的草尖上晾着地狱晒着天堂”,对整首诗歌尤其是“蝴蝶干净又新鲜”那样句子是一种伤害,而(第一节)中的“别让积雪下的白骨误作千里之外的捣衣声”也有复杂之嫌。其实整首诗歌如果能顺着“蝴蝶干净又新鲜”延续下去,独成声调,会有不凡的声调。这首诗歌内敛、柔和,但似乎在词语上还是应该更为和谐一些才好。
但是,从1993年起,古马已经在开始着尝试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且也确实那些诗歌在诗坛有了一定的影响。他独自寂寞默默地吸收,那些经过他自己精心选择的营养开始显示出自身的独有的花朵。
五
1996年,古马依然在原先的路上独自摸索。3月,在《诗刊》发表组诗《胭脂牛角》,引起国内诗坛的注意。6月,在《星星诗刊》发表组诗《阴历日记摘抄》。
应该说,古马诗歌意味的最初成型,是源于这组诗歌《阴
历日记摘抄》。尽管其中还是有不和谐的杂音,但是这组诗歌确立了古马作为一位成熟诗人的地位。我们不妨将其中的第一首录在这里:
怀抱冷月和鞭子的老皮袄
马车上沾满寒霜的胡萝卜
是胡地赠予他的记忆
而那双手
已被别离皲裂
已让胡风留下
大寒小寒又一年
驶过冰河
鸡就叫了
——《癸酉年十二月初九》
这一组七首的诗歌,相对来说,是比较完整的,但又各有机抒。比如《甲戌年正月初十雨》其中的影响似乎可以看出美国诗人默温的调子:
三只勤劳的土拨鼠
就是这台默默无闻的推土机
遗失在遥远田野的
旧零件
废弃的农具厂里
雨水兴奋地吵着
雨,拉着锈跑出黄昏的大门
在王家新、唐晓渡编选的《外国二十世纪纯抒情诗精华》里面,编者对默温有这样的评语:“他努力创作更接近于想象的活力的诗歌,迫使诗歌不断地回到它的裸露状态,在那里触摸尚未实现的一切。”古马这一阶段的诗歌,已经试图将原有古典诗词里面借鉴出来的“忧伤”,略微客观地搁置在一边,而将新吸收的某种诗歌物质并人。
1997年到1998年,是古马相对来说的第一个丰年,他在《星星诗刊》《诗林》《飞天》《金城》等刊物发表大量诗歌。3月至4月,完成组诗《读〈水浒〉笔记》。9月,和阳飏等人到青海旅行,完成组诗《青海青》。10月,和阳飏到腾格里沙漠边缘的邓马营湖体验生活。11月,到北京参加诗刊社第十四届“青春诗会”。这一年的青春诗会是停止了两年后举行的一次会议,被认为是诗刊“青春诗会”的三个髙潮之一(另外两个高潮是指顾城、缉小斌、叶延滨、舒婷、江河、杨牧、梅绍静、徐敬亚、王小妮等参加的第1届;于坚、韩东、翟永明等参加的第6届),这一届参加的诗人有李元胜、沈苇、庞培、臧棣、娜夜、阿信等14人。
1998年2月,《爱情青海湖》在《诗刊》发表。3月,到宁夏拜谒西夏王陵,在此前后,完成了《祷告》《青海的草》《黄昏,听远处传来打铁的声音》等一批短诗。《诗刊》第3期发表《寄自丝绸之路某个古代驿站的八封私信及其他》。7月,完成《南风:献给田野的鲜花》。
关于《南风:献给田野的鲜花》,诗人古马有一篇自供状:
“这首七节四十行的诗的创作时间是1998年7月4日至6日。在那之前,我收到了一位南方女友的散文打印稿。十余篇短小精美的散文,让我惊讶不已,其中的意象如颤动的露珠,如落人玉盘的大珠小珠,她描写江南乡村、田野,闺中幽情乃至兴致所至随手捡起的蟋蟀的叫声、樱桃古玉、小鱼一样在土地里游来游去的新绿,无不引起我的幻想。沉浸在幻想中的人诗歌会赋予他神性的光芒,他可以在一个虚幻而又真实的世界里呼风唤雨,如此,我便把雷声当做了献给田野的最具活力的鲜花——拥有空蒙山色和众多纵横交错的亚热带小河流的南方呵,请接受北方粗犷而忧郁的爱情。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我神使鬼差地在纸上写下‘致南风’,为所要写的诗的标题。”
“接下来,我利用整整三个傍晚的时间完成了这首并不算长的作品。
那是怎样的三个傍晚呵!我感到自己在着火、燃烧、熄灭,所有的词语,声音统统变成围绕一个固定的中心而运转的星星。我呼吸的方式,就是爱存在的方式。如果没有爱,诗就绝不会存在。我徘徊在生死爱恋之间、希望与绝望之间、过去和未来之间、清醒和迷茫之间——我在词语之间呈现着火与冰、血液的花朵以及被欲望销蚀的脸。写作的间隙,我偶然听到老鼠在楼道里相互追逐打架而发出的吱吱的叫声,不由得想到博尔赫斯《维拉·奥图萨尔的落日》里的诗句:
我已经不知道是一棵树还是一个神
透过生锈的大门呈现。
突然间有多少国土:原野、天空、郊外。
今天有过的财富是街道
锋利的日落
惊愕的傍晚。
在远方
我将重获我的贫穷。
感谢诗,使我拥有财富,拥有惊愕的傍晚!其时,老鼠的声音也不能提醒我一一我将重获我的贫穷。诗是探索、是发现。我又发现了新的田野、天空,而那天空中的散发着皂角芬芳的白云的枕头使我的精神得到了提升,‘落日后面/黑夜落在白昼的身躯上/欢乐的黑夜因为取消了肉体的重量/而变得亲切、不负责任’当我写下这些诗句时,我的确有点飘飘欲仙了。”
关于这首七节的诗歌,古马说他连续写了三个晚上,我相信。诗歌在充分表达的时候,还要尝试着剔除所有能在任何一个细小的地方干扰诗歌意味的词语。每个诗人的写作习惯是不一样的。“每首诗都完成于诗人的消耗”(帕斯)。作为一个诗歌写作者,我知道许多时候,一首诗歌的完成,诗人作为一个劳动者一样,会耗费了多少心血。记得看某位小说家说他写完一本数十万的小说之后,神态近乎呆傻,似乎真的给写作掏空了。清醒之后,小说家呜咽着将手中的钢笔奋力掷向一边深深的山谷,似乎此生再也不想写作了。如果说小说家尤其是长篇小说家在消耗心灵的同时也消耗了相当的体力,那么我知道诗歌的写作,会使诗人全然地消耗心灵。短短的几行诗歌,会消耗多少诗人的心血,是不足与外人道的。我知道我所敬重的一位老师,他的短小甚至是不到十行的诗歌甚至会殚精竭虑地修改上几十遍,甚至是上百遍。也就是说,每行,每个字上下的精力其间,多少时光过去了。“三年得两句,一吟双泪流”,决不是虚话。几乎每一个优秀的诗人,都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在回顾的时候,会觉得那么多时间过去了,而可以留下来,虚妄地试图和飞逝的时间相抗衡的诗歌是那么的少,那么的不够质地坚实,能够耐得住时间的残酷磨砺。
古马自己的体验是:“更多时候,我对(帕斯)这句话有铭心刻骨的体验,全神贯注的写作每每使我感到充满我身体的疲倦,都快从每一根手指的指尖满溢出来,体力消耗达到了极限,尤其是当我写完一组诗的时候,几乎像生了一场病。而这一次,我写完“南风”后,身体在好长时间都处在亢奋当中。把诗誊清在稿纸上后,立即抓起电话给好友阳飏报告写了一首‘绝对好诗’的消息,我在电话里跟他从头到尾朗诵了一遍,时至今日,我依然能感觉到我兴奋的声音在颤抖着,朗诵时心跳气短使得声音急切、不连贯。当然,阳飏对这首诗给予了首肯。一个人完成一首诗之后,很难立刻从它的意境、氛围当中挣脱出来。这首诗大量吸收了我的情感、过去生活中的经验以及我在阅读那位南方女友的散文的过程中产生的种种断想。我的精神,岂止精神,整个人都在为它燃烧着。和阳飏的交流尚不能使我满足,后来我骑着自行车去兰州五中找另外两位朋友,我希望和我所有值得信赖的朋友谈论这首新作。那时,天刚黑。我在这两位朋友家受到了热情接待。他们是夫妻,夫君裴林安是很有个性的画家,在他家的墙壁上挂着不少他个人的油画作品,有一幅是在全国美展中获奖的,他的油画的色彩具有阳光和冰雪的品质;妻子是一位中学英语教师,温柔贤惠。我们一边喝茶一边谈论,室内袅袅的古典音乐亦不能按住我,我时而站起,时而坐下,凭记忆向他们朗诵着这首新的作品(我一向可以背诵出自己任何诗作)。裴林安为之动容了,眼睛里涌出了泪水。我也为一个为诗而动容的人动容了。后来,在他的要求下,我念一句他抄一句,他将整首诗抄录了下来。”
这样一个诗人是如此的动情,虽然我们也可以看到有另外的一些诗人,比如美国诗人近乎玄学、有着抽象意味的诗人斯蒂文斯,他在写作中是极其冷静的。也许,我们可以说,诗人们是在借助诗歌向不同的世界进军,有多少个诗人,就有多少个世界。正是诗人在审美上的差异化,才使得诗歌本身无限地丰富了。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