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寺庙西侧的大士阁因离寺庙有些远,还没有被包括在寺院围墙里。那里游人很少,仅几炷香供着一座菩萨。阁前有青石铺成的小院,两棵看上去有些痩硬的罗汉松和丛生的杂草,杂草丛中还有用青石砌成的池子,池边“放生”的字样隐约可见。在我心中,这样的阁更像纯粹意义上的寺院,所以,这里成了我静心养性读书的好地方。
通往大士阁的巷子是由寺院围墙和邻近的博物馆围墙夹成的。围墙的表面异常陈旧,看上去灰灰的一片,有的地方已经脱落,斑斑驳驳的。青石台阶上刻着佛经上的图案,青黑圆石头铺成了很离奇的动物,我只能认出一种动物来,大概是龟,但又不很确切。沿这样的石级走,会有一种很古老很悠远的感觉。
那些年,从学校刚毕业踏上工作岗位,不懂的事情很多,常做错事遭人斥责。实际上,谁人人前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只是那时候太年幼,把这一切看得很重,不懂如何理智辩证地看待,所以情绪受到影响,时常感到难以静下心来读书。但只要我在大士阁袅袅的香气中蓄蓄心养养神,心便宁静许多,似乎那些繁杂纷争、愤懑抑郁都在不知不觉中悄悄退去了。
在大士阁里,我愿意读寒山子与拾得那段著名的对话、顺治皇帝出家的偈文和无际大师的心药方,愿意看阁前那一根红烛慢慢溶化,一滴烛泪落在水中发出“哧”的声响,愿意闻阁中木头散发出经年久远的沉香。当然,大士阁最吸引我的还是它独特的香火气息。这里的香火气息不像东寺那边浓烈,只是淡淡的、缓慢的、舒展的、无声的,你能感受到它清晰存在。但若是认真一分辨,却又找不到了。似乎那些气味只是在你眼前一闪而过,马上就消失了。而实际上,它又没有消失,那么,它在哪一个地方存在,等待着与我的相遇?在这种让人无法抓住的美好气味中,我能想起一些曾经历过似已模糊不清的人与事。这时候,我心中充满的感觉不是激动,而是留恋,非常平静又非常灿烂。当我竭力去捕捉这种感觉,它却转瞬即逝,无处追寻了。在这渐渐弥散开来的平静里,捧一本书坐在罗汉松下的石凳上,读那些情韵悠长、意境悠远的文字,烦恼远飘,尘思尽涤,我胸中充满灵雨洗过空山的清爽。这一刻,我觉得自己与佛堂与尘世都充满了慈慧和灵气,而我的生命也获得了不可缺少的滋养与湿润。
有时候,我一本书也不带,只是一个人静静地沿青石板铺成的巷道拾级而上,在长长短短零打碎敲的脚步声中尽量沉迷,可以想尽天下烦恼之事,也可以什么也不思什么也不想。然后,找一块有些冰凉的台阶落脚坐下,似乎也给心找到了一个落脚的地方,我默默地望天望地坐上半天。待到起身,来时的那点烦啊愁啊全没了,只觉得一身轻松,再回家看书,那效率绝对倍增。
那几年,伴着疏草、痩松、冷石、寒苔的佛堂,我不仅读了很多书,而且还读完了汉语言专科、本科。书充实了当时的我,也使我在语言的把握上打下了较为牢靠的基础。
如今的大士阁已重新翻修,被包括在寺庙群中。每当我望着青石板小路被一扇木门掩住,两侧的寺墙也被刷得洁白,失去了那种厚重的历史感,我都会有一种感慨,伴着佛堂好读书的日子将永远不会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