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韩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8005900000003

第3章 韩国中小学教育概述(3)

各级学校的教育都要坚持执行国家的教育政策,韩国所有的初、中等教育机关,要与按照中央教育行政机关的教育政策,制定具体的教育计划和管理、运营措施的各市、道教育委员会及教育厅紧密联系,直接接受教育监的监督,使教育委员会与教育厅所制定的种种教育政策在学校内得到体现。校长平时要与以上各级教育行政机关的有关人员进行频繁的接触,保持密切的联系,明确学校管理上的指示,同时在各方面得到上级机关的协助。与小学与初中直接联系的教育行政机关为教育厅,与高中直接联系的教育行政机关为教育委员会。学校校长为了对学校进行民主性的管理,要在与国家教育政策不相违背的范围内,发挥高度的创造性来完成其各项任务。

2.与地方公共团体的联系

《教育法》第六条中规定:“国家与地方公共团体依据《教育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设置并管理学校以外的教育设施,并对所有的教育机关进行指导、监督。”这表明了公立学校与地方公共团体之间的紧密联系,其主要的联系体现在教育财政方面,在这一方面学校校长要与地方行政机关很好地合作。

3.与期成会的联系

为了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与期成会的合作,以促进学校的发展,在制定学校政策的时候,要加强期成会对学校的了解,这是十分重要的。

校长的对内活动包括:

在学校内部,学校校长的活动大体上分为管理的职能和指导的职能两种。

第一,属于管理职能的活动主要包括:

1.教育委员会或教育长官所决定的事项在学校中的实施和监督;

2.制定学校自身所需要的规定并加以实施;

3.管理学校的建筑物和其他附带物品;

4.编成班级,并升级进行管理;

5.开发管理自己学校的教育课程;

6.监督课外教育;

7.监督教职员的任用、教职员的组织与他们的工作。

第二,属于指导职能的活动:

1.组织合适的教育课程;

2.鼓励教师的发展和提高,以便于对学生的指导;

3.对社区进行调查和研究;

4.确保有关的教育资料;

5.了解班级的情况,对教师进行评价;

6.领导职员会;

7.领导教职员的研究课题。

(二)主任教师

为了减轻学校校长和校监的业务负担,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促进学校管理的合理化和民主化,韩国在小学和中学实施了主任教师制。主任教师制是1970年12月26日根据文教部训令第209号公布的《主任教师任用规程》形成制度化的,其基本精神是扩大教员的晋升机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士气。主任教师在学校管理方面分别承担制定各业务的计划,推动研究的任务。主任教师接受校长的命令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分担以下的任务。

教务主任教师的业务职能:制定教务计划、活动,学籍管理,安排就学事务、日程表,整理保管生活记录簿以及表扬儿童的业务,教育课程的管理等。

研究主任教师的业务职能:制定和评价教育计划,在职研修,主持教科研究会、教学研究,组织特别活动、学力评价及统计,现场教育研究等。

科学主任教师的职能:促进科学教育研究计划,主持科学室,开展科学活动,作学习材料的开发及整理,管理视听觉器材及教材,管理综合学习院、电子计算机教育,主持科学班等。

国民伦理主任教师的业务职能:国民精神教育,统一安保教育,校内外生活指导,儿童会的组织、运营,慰问及帮助邻里、民防等事务。

新村主任教师的业务职能:制定新村教育计划,经济教育,清扫区的安排,校内外的卫生,参与各种新村教育活动以及教室、废品收购、储蓄等事项。

体育主任教师的业务职能:制定体育教育计划,体育设施的管理,体力检查,青少年野营训练,运动员的强化训练,保健卫生的指导等。

学年主任教师的业务职能:按班级分配学年业务,调整学习进度,主管年级学年会,制定开展学年活动计划,管理学习资料,传达各种指示,落实生活指导计划、特别活动运营计划、安全教育计划,收集和整理学年统计资料,以及协助教务主任教师和研究主任教师的工作。

实科主任教师的业务职能:承担实科教育计划与生产物品管理等有关实科的业务。

一般情况下,主任教师必须由具有一级正教师资格的教员担当,其中教务主任教师还必须具有教务主任教师资格证书,国民伦理主任教师必须由具有伦理或社会科资格证书的教员担当,小学的体育主任教师与科学主任教师可以由具有二级正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员担当。

对于主任教师的任免,高中的主任教师由教育监负责,初中与小学的主任教师由教育厅长或学校校长任免,直辖学校的主任教师由学校校长任免。

小学、初中和高中主任教师的定员如下:

小学:

1.在6个班级以上,11个班级以下的学校设教务主任和教新村主任教师各1名;

2.在12个班级以上,17个班级以下的学校中设教务主任、教新村主任和体育主任教师各1名;

3.在18个班级以上,35个班级以下的学校中设教务主任、研究主任、国民伦理主任、教新村主任和体育主任教师各1名;

4.在36个班级以上的学校中设教务主任、研究主任、国民伦理主任、科学主任和体育主任教师各1名,在每学年设学年主任教师1名。

初中:

1.在3个班级以上,8个班级以下的学校设教务主任教师1名;

2.在9个班级以上,11个班级以下的学校设教务主任和学生主任教师各1名;

3.在12个班级以上,17个班级以下的学校设教务、研究、学生、国民伦理、新村和体育主任教师各1名;

4.在18个班级以上的学校设教务、研究、学生、国民伦理、新村、体育和教导主任教师各1名,在每学年设学生主任教师1名;

5.在分校设分校主任教师1名;

6.除以上的教师外,在得到教育部的承认后可根据需要设必要种类的主任教师。

高中:

1.在3个班级以上,5个班级以下的学校设教务主任和学生主任教师各1名;

2.在6个班级以上,8个班级以下的学校设教务、学生、国民伦理主任教师各1名;

3.在9个班级以上,17个班级以下的学校设教务、研究、学生、国民伦理、新村和体育主任教师各1名;

4.在18个班级以上的学校设教务、研究、学生、国民伦理、新村、体育和教导主任教师各1名,每学年设学年主任教师各1名;

5.在综合高中和实业高中中,可设实科主任教师1名;

6.根据需要,在得到教育部认可的情况下,可设除上述种类以外的其他主任教师。

在韩国的中小学,为了加强学校管理而成立的校务分工组织没有一定的标准,是按照学校的规模即教职员数、学生数、校舍设备和其他学校所具有的特点,切合实际地组成的,也与学校校长的管理方针有很大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校务分工组织由教育部、学生部和庶务部等3个部门构成,在指定的研究学校和以研究为中心的学校还设有研究部。教育部主要负责规划、各种活动的安排、学籍管理、教学、图书、教科书、教育实习(只限于教学实习指定学校)等事项。学生部(生活指导部)主要负责有关生活指导、周边环境清理、保健卫生与学生自治会活动的事务。庶务部主要处理管理、会计、育成会等事项。

在庶务部的设置方面,小学与初、高中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在初中和高中设有专门从事庶务的专门职员,但在小学,根据《教育法实施令》第39条“小学庶务人员的设立标准为21个班级以上的学校”的规定,小规模的学校中不设庶务专门职员,由一般职员承担有关庶务的事务。

二、中小学校长与校监的选拔任用制度

经过长期的实践,韩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公务员选拔任用制度。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及管理也是根据《教育法》和《教育公务员法》的规定进行的。《教育法》规定:中小学校长、校监都要符合此法附录(二)的资格标准,并根据总统令的规定,获得教育部长官授予的资格证书。

韩国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制度的特点是:1.中小学的校长的选拔和任用实行资格证书制度;2.规定的资格标准是严格而具体的;3.校长必须具有校监资格和教员资格以及经历,不是任何教育公务员都可以做中小学校长的;4.必须经过职前培训才能任用上岗。

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原则,首先必须是获得资格证书者,其次是坚持“成绩主义原则”,就是要根据本人的能力、资格和业绩等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定后予以任用。这种资格、再培训成绩、工作业绩等实际任用的原则,是为了防止任人唯亲的弊端而制定的。选拔和任用校长时,一般采取公开竞争和竞争演说等形式进行,增加选拔任用的透明度。目前,韩国教育公务员晋升标准的量化指标是:“经历评定”为90分,“工作成绩评定”为80分,“研修成绩评定”为30分,“加算分数制度”共9个系数列,合计115分。例如,“研修成绩评定”是根据研究论文提交给不同规模的学术会议和论文评选的级别,给予不同的分数;取得不同的学位,其论文的分数也不同。获得不同级别的奖励给予不同的分数,在不同的艰苦地区和不同类型学校工作所得的分数也不同。也就是说受奖的级别越高,分数就越高;在越偏僻的地区、工作环境越艰苦的学校工作,分数就越高。

三、中小学的“学校运营委员会”

面向21世纪,韩国的教育改革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实施了许多新举措。整个的教育改革,从过去重视数量的增加转向重视质量的提高,从过去的重视学历教育转向重视推进以“信息化”、“社会化”、“国际化”为目标的大规模的教育改革。

在这场教育改革热潮中,引人注目的是,为了构筑旨在初等·中等教育自主运营的学校共同体,国家“教育改革运营委员会”提出了在全国的小学、初中、高中普遍设立“学校运营委员会”的重要建议。这一建议提出后,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重视。如今,“学校运营委员会”的设立已经成为韩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举措。

“学校运营委员会”委员人数为7~15名,其构成比例为:学生的父母占40%~50%;校长、教师、教育专家占30%~40%;社区各界代表、校友会代表占10%~30%。这是个原则性的比例,各校可根据所在社区和本校的特点自行决定其构成比例。“学校运营委员会”的设立,势头很大。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半年中就设立了300多个。到1998年年底,已在全国普遍设立起来。

“学校运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审议学校的经费预算和决算;审定教学科目及教科书;审议特别教学活动计划;制定学校宪章及校规;选定学校的制服;审议由父母负担经费的修学旅行等活动计划;接收社区捐赠给学校的赞助费;审议校外教育活动的计划及经费问题;审定“校长推荐委员会”和“教师推荐委员会”的建立及运营方针;承担“学校发展基金”和社区捐赠款的管理业务,等等。总而言之,这个委员会与校长紧密配合,成为以教育自治为目标的、保证学校健康运营的中枢机构。

对于私立学校,政府尊重办学者的经营方针,不强求它们设立“学校运营委员会”,只是建议它们设立。

“学校运营委员会”的设立,促进了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学校的校长和教师)、教育活动的需求者(学生及家长)、教育活动的受益者(社区)三者之间的团结合作,使得以学校和社区共同得到发展为目标的“学校共同体”能够顺利地构筑起来。

“学校共同体”是由对学校的教育活动承担责任并享有权利的三大集团共同构成的。这三大集团是:设立者集团、教育者集团和需要者集团。设立者集团指的是国家、地方政府及自治团体、私学财团,它们享有开展学校教育的权利,也承担办好学校的义务,肩负着策划、建立、经营、管理学校的责任;教育者集团指的是教育家、校长、教师、职员、工人等,他们肩负着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需要者集团指的是学生、家长、社区居民,他们一方面享有宪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自己受教育或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另一方面又有义务为发展国民教育作贡献。

为了使学校教育工作顺利进行,使学校这部机器协调运转,上述三个社会集团必须正确认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并且不折不扣地采取应有的行动。如果这三个社会集团之间出现了矛盾,学校教育的运营就不可能顺利,教育事业的发展就不可能一帆风顺。从这个意义上讲,新设立的“学校运营委员会”具有非常重要的、划时代的意义。

初中免试入学制与高中平准化措施

随着韩国中等教育机构数量的剧增,导致了中学生集中涌向名牌中学的结果,从而使得入学竞争一年比一年更为激烈。入学竞争的现象在汉城和各道的名牌中学尤为突出。由入学竞争所带来的教育的、社会的问题及副作用越来越严重,而为消除这一弊端的制度性变化也层出不穷,在正式推行初中免试入学制以前,韩国的初中和高中入学考试制度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1945-1950年,韩国采取的是学校管理制,由各中学管理入学考试,同等对待小学内申书(小学校长向初中校长递交的有关本校学生品行及学习成绩的个人档案)和初中入学考试成绩,后来由于内申书缺乏正确性和公正性,而只依靠入学考试成绩选拔学生。

(2)1951-1953年,韩国正处于战争状态,难以管理学校的入学考试,便首次实施国家联合考试制。由于学校间的差别和校长的入学批准有问题,几年后重又还原到以学校为单位的考试管理制。

(3)1954-1957年,政府为缓解日益加剧的入学考试准备教育,鼓励实施免试铨衡制。其结果,许多学校选择了免试制,后来由于内申书的可信性问题而随之被废除,取而代之的则是考试兼免试并行制。这一制度也受到了社会舆论的批评,认为学校管理制导致了各学校的考试题质量普遍低,而免试制又有丧失公正性的可能。因此,韩国文教部于1957年决定,初中和高中采用何种入学考试方法,由本校研究决定后,报请各道的入学者铨衡委员会批准即可。

(4)1958-1961年,韩国在1958年全国有初级中学954所,其中推行免试制的学校为540所,实施考试制的学校为312所,而既实施免试制又实行考试制的学校为102所。由于这一制度缺乏连贯性,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而被随之废除。

(5)1962年实施的国家考试制,尽管具有共同出题,反映体能检查分数(占入学考试成绩的1/7)和防止外地学生入学等特点,但国家考试制不仅更加突出了学校间的差别,而且助长了入学考试的激烈竞争,其结果未能起到提高学生学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