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巴山的呼唤:党的好女儿王瑛
7943500000011

第11章 山的秉性(8)

打黑除恶,功不可没,柳昆一时间成为南江人民崇拜的英雄。正是因为那次出色的表现,33岁的他被破格提升为县公安局最年轻的副局长。英雄不提当年勇,柳昆的这一次出名没有了上一次那么风光,而是威名扫地。作为负有直接领导责任和弄虚作假执法犯法的局领导,柳昆被撤销了副局长的行政职务。

柳昆完全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纪委调查组开始调查时,柳昆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根本没把调查组放在眼里。他心存侥幸,认为公安部门办案严丝合缝,无懈可击,自信能蒙混过关。柳昆的另外一个错觉是,这起案子,涉及公、检、法、司四个执法部门,已成铁案,不可能翻案,纪检机关只不过是走走形式而已,不可能和政法部门对着干。见纪检部门较真了,柳昆又产生了较大的抵触情绪,不停地制造障碍,使调查工作一次次陷入困境。

一场调查与反调查的斗争针锋相对地进行着,一场侥幸过关和抗拒从严的心理斗争激烈地冲撞着。

破案阻力越大,越说明“3·24”案后面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王瑛顶着来自外界和内部的种种压力,迎难而上,决定从当事人柳昆入手,各个击破,没有结果,决不收兵!

“柳昆,你是一个聪明人。聪明人不是不犯错误的人,而是犯了错误能承认错误、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的人。”

“柳昆,你年轻有为,也有过辉煌的业绩,曾得到过组织的肯定和提拔重用。这是你的过去,可你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过日子,有功则奖,有过则罚,这就是我们的党性原则。”

“柳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是一个敢作敢为的人!做对了的一定坚持,做错了的一定改正。”

“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是一个讲诚信的人,对党要有诚信,对民要有诚信,对人对己都要讲诚信。”

“所谓的‘讲义气’,不是共产党人的品质,你的作为看上去是维护小团体利益,实际上是放大了的个人主义,损害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既破坏了党纪党规,又损害了执法机关的形象,要三思啊!”

……

办案的两个多月时间里,王书记吃住在办案地点,不厌其烦地找柳昆谈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王书记的威严和正气,像春风,像细雨,吹开了他眼前的迷雾,也融化了他心里的坚冰。

在王书记春风化雨的感召下,柳昆幡然醒悟,他勇敢地揭开了“3·24”大案的真相,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愿意接受组织的处理。

长赤镇镇长何金也是一个犯过错误、受过严肃处理的人。

2004年,国家落实“三农”政策,对农民进行粮食直补。这一惠民政策是党对农民的关怀,可在执行过程中,好“经”却被有些“和尚”念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