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金融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研究
7912000000055

第55章 货币信贷与金融市场(10)

2.大型优质骨干企业不足,难以提供丰富的上市企业资源。宁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2000年429户,2005年685户、2008年902户,其中,大中型企业2000年107户、2005年121户、2008年130户。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资产总值2000年1.2亿元、2005年1.62亿元、2008年2.28亿元;平均实现的增加值2000年0.18亿元、2005年0.31亿元、2008年0.53亿元;平均实现利润2000年0.01亿元、2005年0.03亿元、2008年0.04亿元。以上统计数据说明,宁夏工业企业不论数量还是规模、效益都难以提供丰富的上市企业资源,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详见表1)。大型优质骨干企业数量少,拟上市资源分布不均,中小企业培育难度大。

3.粗放型增长特点明显。宁夏高耗能企业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比重小(占企业总数的14.2%),“两高一资”(高消耗、高污染、资源型)特点明显。据统计,1958-2008年,宁夏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62.6亿元,其中,更新改造完成投资673.2亿元,占总投资的14.8%。由于技改资金投入少,造成宁夏多数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环保投入相对较少。在上市审核标准前,因环保和缺乏竞争优势而受挫。

4.市场竞争力不强。一是企业效益低下。2001-2008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依次为84.83、89.94、96.71、128.2、132.48、150.91、170.87、194.4,虽然逐年在提高,但一直处于全国较低水平。从考核经济效益的七项构成指标看,除了保值增值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他六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宁夏企业经营缺乏稳定性,经济效益起伏较大,直接影响了宁夏企业在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已进入上市辅导程序的拟上市公司同样存在业绩质量问题。截止2007年5月31日,深交所公布的136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上市前三年平均净利润为12835万元,这136家公司前三年主要财务指标平均值与宁夏拟在中小板上市的宁夏青龙管道有限公司、宁夏开元丰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宁夏宏兴农业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公司(2005-2007)主要财务指标平均值比较,可以看出:虽然净利润差距不大,但经营规模和收益质量有较大的差距(如表1所示)。

二是持续盈利能力弱。宁夏一些拟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中,包含了享受的地方税务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政策,一旦实施股份制改造,存在补缴或返还所享受的优惠税费的可能,影响其业绩的形成。三是企业独立性差。宁夏国有经济比重过高,对国家财政投资的依赖程度较大,社会投资增长能力不强,市场自主性增长能力还比较薄弱。一些拟上市企业对内存在对主要股东的依赖,对外存在在技术和业务上对其他公司的依赖,易产生关联交易、资金占用、同业竞争等问题。

(三)市场环境欠佳,经济聚合力不够

1.宁夏地处西北,存在区位劣势。在全国大市场分工体系中,宁夏是原料中心,市场、利润次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小,形不成区域市场中心地位。同样,受区位劣势影响,宁夏资本市场也存在容量小、相对闭塞、功能作用低,影响力差的问题。

2.宁夏经济发展环境,特别是软环境有待改善。存在基础设施条件差、产业发展层次较低、企业竞争力较弱、存量人才不断流失、劳动力文化水平和素质不高、市场开放意识和力度不够等问题。据《宁夏投资环境定量评价及对策研究报告》显示:宁夏投资环境水平评价赋值位居全国21位,其中硬环境排序16位,软环境排序22位;在投资环境抽样调查中,经济环境、服务环境、自然环境总体评价较差,评价“不好”的分别占到42.77%、50.77%和45.83%,法制环境评价“一般”的占到54.16%。

3.观念落后,认识存在误区。虽然我国资本市场已建立发展十八年了,但宁夏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和企业对资本市场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资本市场就是融资的地方,企业不缺钱没有必要上市;上市标准高不可攀,只有大型骨干企业才能申请;上市成本太高,失败会带来经济损失;上市会暴露企业真实财务状况,存在问题会引起秋后算账;上市容易失去控制权,影响现有股东的直接利益;上市会捆住企业手脚,约束企业自主发展。“小富即安”的思想,缺乏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和可持续经营的观念,缺乏对资本市场规范治理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的正确认识,导致企业改制上市意愿不强。

4.地方政府重视支持不够,相关部门配合不积极。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发展宁夏资本市场十分重视,出台了许多鼓励扶持企业上市的政策措施。但在实际执行中,在一些地区和部门仍存在:一是本位主义思想较重。当拟上市公司重组整合涉及到本地区、本行业利益时,就难以协调整合,使拟上市公司的规模与质量难以保证,直接影响了上市的步伐;二是对上市工作缺乏必要的统筹、规划、指导、协调,主动服务不够,政策落实不彻底;三是认为企业上市工作程序复杂、专业性强,见效较慢,更愿意将精力和时间放在招商引资方面。

5.宁夏证券中介服务机构稀缺,中介队伍中优秀人才少,普遍服务质量不高。缺少本土化、有实力的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和律师事务所,拟上市企业的培育、保荐、服务工作跟不上,严重依赖异地中介机构,迟滞了宁夏企业上市的步伐。

(四)上市公司示范带动作用不够

宁夏11家上市公司不论是数量、质量,还是功能作用的发挥都不够理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对资本市场的预期,削弱了资本市场的吸引力。

1.规模小,核心竞争力差。一是数量少。宁夏有上市公司11家,仅高于青海和西藏,占全国上市公司家数的0.67%。二是规模小。截止2008年底,11家公司资产总额194.76亿元,平均每家17.71亿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91%;总股本27.19亿元,平均每家2.47亿元,为全国平均股本的16.43%;营业总收入117.42亿元,平均每家10.67亿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28%。三是盈利水平低。11家公司实现净利润3.86亿元,平均每家3509.68万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95%;平均每股收益为0.142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95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41%,低于全国11.52%的平均水平。

2.融资能力弱。一是融资数量少。截止2008年11月末,境内1625家上市公司资本市场累计融资2.3万亿元,平均每个上市公司融资14.15亿元;宁夏资本市场融资额50.31亿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融资4.57亿元,融资金额占全国平均水平的32.3%。2004年以来,宁夏上市公司从资本市场融资7.38亿元,而西部邻近省份陕西融资191.11亿元,甘肃融资57.47亿元,青海融资169.61亿元。二是融资手段单一。宁夏11家公司市场融资23次,其中,首发11次、配股11次,增发1次。

3.投资回报率低。截止2009年4月30日,辖区只有4家公司提出了2008年利润分配预案,占辖区上市公司的36.36%。

4.立案稽查比例高。2001年8月、2002年11月、2004年12月、2006年12月宁夏先后有银广夏、民族化工(现英力特)、吴忠仪表(现银星能源)、圣雪绒(现中银绒业)因违法违规被证监会和宁夏监管局立案稽查,立案率为37%,高于全国水平。

(五)上市资源基础薄弱,自身规范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