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外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
7911700000072

第72章 手外伤

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手与外界接触最多,极易受到损伤,就其损伤而言,对生命的威胁虽然不如其他重要脏器那样严重和直接,但对正常人的功能、外形却是重要的。手外伤有急性损伤、慢性损伤之分,急性损伤又可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

[问诊要点]1.询问受伤原因、时间、部位及疼痛、流血等症状。

2.了解受伤原因,如是否锐器伤或碾轧伤、撕脱伤及火器伤等。

3.询问现场救治经过,是否使用止血带。

4.询问全身情况,如是否有口干、心慌或头晕等休克表现。

[体检要点]1.全身情况检查,包括对生命体征的检测。

2.查伤口部位、大小、方向(如皮瓣方向、色泽)、创缘情况(如是否整齐或不规则伤口边缘),皮肤有无缺损、伤口污染程度(如有无油污、泥沙等)。

3.查伤口深度,创面有无神经、血管、肌腱、骨质外露等。

4.查患肢(指)末梢血循环情况,如指端温度、颜色、手指痛觉、触觉及屈伸情况,判断有无血管、神经、肌腱断裂。

5.查手指有无畸形,如有无异常隆起、凹陷、成角,以判断有无骨折、脱位。

[辅助检查]1.摄手部X线正、侧位或斜位片,检查有无骨折、脱位或有无金属异物存留等。

2.伤口感染较重的,有条件时可做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以利术后选择抗生素。

[诊断要点]1.有手外伤史。

2.有手损伤症状,如畸形、疼痛、肿胀或出血、功能障碍等。

3.X线检查明确有无不全骨折或关节内骨折并了解骨折移位方向。

[病历记录要点]1.病历上应记录手受伤原因、时间、部位、损伤性质。

2.有关症状如疼痛、出血及肿胀、畸形、功能受限等。

3.有关体征如伤口大小、方向,创缘情况,伤口污染程度,伤口深浅及肌肉、肌腱、骨质、神经、血管是否外露,肢端血循情况。

4.X线片检查结果。

5.处理过程。

[门急诊处理]1.无合并神经、血管、肌腱、骨质开放性损伤的病人,可在门诊清创缝合,但需注意以下三点:(1)对跨越关节掌、背面及与掌横纹垂直,与指蹼平行的直线伤口,宜做局部“Z”字成形术改变创缘方向,避免术后瘢痕挛缩;(2)对皮肤有缺损但创面血运好者,可做游离植皮或皮瓣转移,如V Y皮瓣、旋转皮瓣、邻指皮瓣等;(3)对受伤时间较长,感染可能性大的创面,应清创后湿敷、观察,做延期愈合或植皮。

2.合并有神经、血管、肌腱、骨折的开放性损伤病人,应住院行清创、内固定或吻合神经血管、肌腱术等。

3.对闭合性骨折、脱位者,处理如下:

(1)对单纯骨折、脱位,早期争取解剖复位、功能位固定。可选择用石膏、铝板或小夹板固定,有可疑骨折者,固定2周后,拍片复查以确诊。

(2)多发性指骨、掌骨骨折且不稳定,或脱位有交锁不能闭合复位者,应住院行切开复位。

4.常规药物治疗,处方如下:

(1)TAT,1500U×1支,用法:1500U,立即肌内注射(用前皮试)(2)0.9%氯化钠溶液100ml+青霉素320万U,用法:静脉滴注,一天2次(用前皮试)(3)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用法:一天1次,静脉滴注,治疗5天(徐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