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外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
7911700000068

第68章 尿石症(1)

尿路结石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尿路结石实际上是人体异常矿化的一种表现,男性多于女性。尿石症的形成机制尚未阐明,但它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区性,多见于长江以南。尿路结石可分为肾和输尿管的上尿路结石和膀胱及尿道的下尿路结石。两者在病因、年龄、性别、结石成分和预后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应看作是结石的两种类型。近年来,尿路结石的治疗方法有了迅速发展,90%左右的尿路结石可不再采用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

(第一节)肾结石

尿路结石在肾和膀胱内形成,肾结石可引起泌尿系统直接损伤、梗阻、感染和恶性变。感染与梗阻又可促进结石迅速长大或再形成多个结石。男性多于女性3—9倍,21—50岁多见。

[问诊要点]1.腰部酸痛,较大的结石可长期存在而无明显症状。近年来,因常规体检增加,经B超偶然发现的无症状性肾结石患者逐年增多。

2.有突然发作的肾绞痛,典型者呈刀割样痛,常放射至下腹部、腹股沟、股内侧,女性可放射至阴唇部位。肾绞痛发作可自行停止或经对症治疗后缓解,发作间隙期可无明显症状,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

3.当合并尿路感染时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道刺激征。

4.孤立肾结石或双肾结石突然发生输尿管梗阻时可引起突发性无尿。

[体格检查]

1.肾绞痛时明显痛苦面容,病人辗转不安。

2.疼痛间歇期,腹部软,无明显压痛。

3.肾积水时,肾区可及肿块,肾区有压痛。

4.肾区叩击痛阳性,输尿管径路有压痛。

[辅助检查]

1.尿常规镜检可见红细胞,如合并感染,可见到白细胞和蛋白质,有时尿中可见到结晶和结晶团块。

2.B超检查肾窦回声内或其周边部位出现强回声并伴有声影是肾结石的典型声像图,具有特征性,是门急诊简便、有效的检查。

小结石有时仅有点状强回声而无声影,识别较难。B超检查还可用于:(1)鉴别X线片上肾区钙化灶是否来自肾脏,并进一步了解有无合并肾积水及与肾结核相鉴别;(2)检出透X线结石;(3)检出X线尚不能发现的小结石;(4)手术中对结石的定位;(5)体外冲击波碎石对透X线结石的定位。

3.静脉尿路造影(IVU)可用于了解上尿路形态及肾功能状态。有利于明确肾结石在肾盂肾盏中的位置,了解肾结石远端的梗阻情况,以便决定治疗方法。X线片上不显影的阴性结石,在显影的肾盂内表现为充盈缺损,也可得到诊断。

4.逆行尿路造影(RU)仅适用于静脉尿路造影后仍诊断不明的病例和碘过敏者。肾盂注气造影适用于肾盂阴性结石,注气时应采用头高位,气体才能进入肾盂。

5.泌尿系X线平片(KUB)平片范围包括双肾、输尿管和膀胱。90%以上的肾结石在X线片上显影,仅有纯尿酸结石不显影。

不同成分的肾结石按其显影的满意程度依次排列为草酸钙、磷酸钙和磷酸镁胺、胱氨酸和含钙尿酸盐。在诊断结石困难时,可加摄侧位片,常可与腹腔其他钙化灶相鉴别。

6.CT检查可明确显示肾内任何类型的结石和钙化灶,对X线不显影的尿酸结石、结石太小而尚不能在X线片上显影和超声检查有疑问的小结石都能明确诊断。并且能明确结石的部位和是否并发梗阻和积水。

7.输尿管肾镜检查当腹部X线平片未显示结石,静脉尿路造影有充盈缺损而不能确定诊断时,行此检查能明确诊断并能进行治疗。

[诊断要点]

1.有与活动有关的肾区酸痛、酸胀,特别是肾区疼痛和肾绞痛。

2.有与活动有关的血尿,特别是肉眼血尿。

3.肾区叩击痛阳性。

4.B超、KUB、IVU证实诊断。

[病历记录要点]

1.详细记录病人的职业、居住地区和饮食习惯。

2.记录肾区酸痛、血尿等首发症状的出现时间。

3.记录血尿、腰痛或肾绞痛的演变过程。

4.记录体检的阳性表现如肾区压痛和肾区叩痛,和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结果,如肾区无肿块,麦氏点无压痛等。

5.记录辅助检查,特别是B超和X线片等检查结果。

6.必须记录发病以来的治疗措施和治疗结果。

[门急诊处理]

1.保守治疗适用于结石<0.6cm、光滑,无尿路梗阻、无感染,纯尿酸结石及胱氨酸结石。<0.4cm的光滑结石,90%能自行排出。

具体措施包括:(1)改变生活习惯。大量饮水,维持每日尿量在2L以上。饮用低矿物质水或纯净水,禁用矿泉水。(2)饮食调节。含钙结石应限制含钙、草酸成分丰富的食物,避免高动物蛋白、高糖和高动物脂肪饮食,食用含纤维素丰富之食物、牛奶、奶制品。精白面粉、巧克力、坚果含钙量高,浓茶、蕃茄、菠菜、芦笋等含草酸量高。尿酸结石不宜服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3)药物治疗。口服枸橼酸钾或重碳酸钠等,可碱化尿液、预防尿酸和胱氨酸结石。口服氯化氨可使尿液酸化,防止感染性结石的生长。

2.有肉眼血尿者,处方:

新安络血,10mg×20片,用法:10mg,口服,一天3次

3.肾绞痛发作时,处方:

(1)心痛定,10mg×20片,用法:10mg,舌下含服,一天3次

(2)黄体酮,20mg×6支,用法:20mg,肌内注射,一天1次

(3)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500ml+25%硫酸镁20ml,用法:立即静脉滴注(4)10%葡萄糖溶液500ml+丁胺卡那霉素0.4g,用法:静脉滴注,一天1次

(5)10%葡萄糖溶液500ml+呋塞米(速尿)20mg,用法:静脉滴注,一天1次

疼痛剧烈者,可肌内注射镇痛剂,处方:

盐酸哌替啶(杜冷丁),100mg×1支,用法:50mg,肌内注射或,加用异丙嗪,50mg×1支,用法:25mg,肌内注射4.有尿路感染者,应预防和控制尿路感染,处方如下:

氟嗪酸,0.2g×40片,用法:0.2g,口服,一天3次

如感染严重伴发热,可用:

10%葡萄糖溶液500ml+舒普深1.0g,用法:静脉滴注,一天2次

5.结石直径在6mm以下者,可用中药治疗,处方:

排石冲剂,4盒,用法:1包,冲服,一天3次

6.肾盂结石,直径在2cm以下者,可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但结石远端尿路梗阻、妊娠、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病、安置心脏起搏器者、血肌酐2倍于正常和急性尿路感染者,均不宜使用。过于肥胖不能对位和聚焦、严重骨关节疾病影响体位者也不适宜。

7.少数结石多发、巨大,有严重并发症如梗阻和积水者,需立即住院行手术治疗。

8.嘱患者半个月后来院复查B超和X线片,了解碎石情况和排石状态。

9.按照上述治疗半个月无效或病情恶化者,应及时来院复诊。

(第二节)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结石多见于20—40岁的男性,90%以上是在肾内形成而降入输尿管的。其病因与肾结石相同。输尿管下段(盆腔段)结石是临床上输尿管结石最多见的部位。

[问诊要点]1.肾区有无剧烈绞痛,肾区疼痛常向下放射到下腹部,睾丸或阴唇并常伴有恶心呕吐。

2.肾绞痛发作时,可有半数以上病例出现肉眼血尿。

3.当结石位于输尿管膀胱段时,引起明显的膀胱刺激症状有尿频、尿急和尿痛。

4.结石引起输尿管梗阻或并发感染时,肾区胀痛明显,并可有发热。

[体格检查]

1.肾绞痛时痛苦面容明显,病人辗转不安。

2.疼痛间隙期腹部软,无明显压痛。

3.肾区有叩击痛阳性。

4.输尿管径路有压痛。

5.直肠指诊或阴道指诊可触及下端结石。

[辅助检查]1.泌尿系X线平片平片范围包括双肾、输尿管、膀胱,可发现输尿管行走区有高密度阴影。但易与肠系膜淋巴结钙化、盆腔内静脉石、肠内粪石相混淆,须加拍侧位片。尿路结石阴影位于椎体前缘连线之后。当结石较小或钙化度较低时,可不显示。因此,本方法仅作为初步诊断。当结石位于输尿管中段,因结石阴影与骨盆重叠,难以明确发现结石阴影而极易漏诊。

2.静脉尿路造影能了解结石大小和部位、双肾功能状况。对诊断和确诊都有很大帮助。与平片相结合,对大部分输尿管结石可做出诊断。但当肾绞痛发作期或结石停留部位时间较长时,患肾常不显影而不能明确诊断。

3.膀胱镜检查和逆行尿路造影适用于静脉尿路造影不显影的病例。如能成功插管和造影,常能明确诊断。

4.B超检查诊断率较低。仅能发现有明显近端输尿管积水而扩张的上段输尿管结石和膀胱充盈时的膀胱壁段输尿管结石。中、下段输尿管常因肠道气体而无法看清。

5.CT检查仅能发现输尿管行走区有高密度阴影,只有当近端输尿管积水而扩张时,才能做出诊断。但如输尿管行走区无高密度阴影,则能明确排除有输尿管结石。

6.输尿管肾镜检查优点是能确诊或排除有输尿管结石,同时能对输尿管结石进行直接的治疗和与其他相混淆疾病做出鉴别诊断。缺点是常需麻醉、创伤稍大,有一定的并发症和失败率。最重要的是技巧性较强,需要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操作。

[诊断要点]1.有与活动有关的肾区疼痛和肾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