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实验动物科学与应用
7911500000018

第18章 常用实验动物的特性及饲养管理(5)

(2)饲喂小型猪可用混合饲料或固体饲料,饲喂要定时定量,按体重2%~3%给喂,每日喂食1~2次,仔猪自由采食,生长期饲料含蛋白质16%,脂肪3%,粗纤维5.5%;维持期饲料含蛋白质16%,脂肪2%,粗纤维14%。有些小型猪品种,尤其是有肥胖特性的需采取限食措施。对供实验用小型猪,应在每天采食量大于1kg时,开始限食。微型猪2月龄后开始限食,每天0.5kg,饮水要充分供给,最好用自动饮水器。

(3)保持清洁卫生的环境,每天更换垫草1次,定期进行预防注射。所有实验用猪应定期驱虫。

321.小型猪在皮肤烧伤实验中的应用如何?

猪的皮肤与人非常相似,包括体表毛发的疏密,表皮厚薄,表皮具有的脂肪层,表皮形态和增生动力学,烧伤皮肤的体液和代谢变化机制,故猪是进行实验性烧伤研究的理想动物。临床上,猪皮常用于烧伤创面敷盖。

322.小型猪常用的品系有哪些?

(1)目前国内的小型猪品系主要有西双版纳近交系小耳猪、贵州小型香猪、广西巴马小型猪、五指山小型猪。

(2)国外小型猪品系主要有埃塞克斯(Essen)小型猪、科西嘉(Corsica)小型猪、阿咪尼(Ohmini)猪、克劳思咪尼(Clawnmini)小型猪、会津系(Hucijun)小型猪、李宋种(LeeSong)小型猪。

323.长爪沙鼠在动物分类学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长爪沙鼠(Milneedwands;Merionesunguieulataus)又名长爪沙土鼠、黄耗子、沙耗子、蒙古沙鼠或黑爪蒙古沙土鼠,属于哺乳纲,啮齿目,仓鼠科,沙鼠亚科,沙鼠属动物。

324.长爪沙鼠有哪些生物学特性?

(1)一般特性:长爪沙鼠是一种小型草食动物,大小介于大鼠和小鼠之间,成年平均重为77.9(30~113)g,雄大于雌。体长112.5(97~132)mm。耳长14.5(12~17)mm,耳壳前缘有灰白色长毛,内侧顶端毛短而少,其余部分裸露,背毛棕灰色,体侧与颊部毛色较淡,腹部呈灰白色,尾较粗而长,几乎与躯干等长,约101.5(97~106)mm,覆有被毛,于尾尖形成毛簇。后肢长而发达,可做垂直与水平运动,长约27(24~30mm),后肢与掌部被以细毛,趾端有弯锥形长而有力的爪,适于掘洞。

(2)生理生化特性:长爪沙鼠可成功繁殖,性成熟期10~12周龄,性周期4~6天,为全年多发情动物,但繁殖以春秋为主,交配多发生在傍晚和夜间,接受交配时间为1天,最成功的交配方法是将始终一起饲养的一雄一雌单配。有些沙鼠不相容,配种时可发生斗殴,必须注意观察,随时分开。

325.长爪沙鼠的生长发育有何特点?

初生长爪沙鼠无毛,重1.5~2g,贴耳,闭眼。3~4天耳壳竖起,第6天开始长毛,第8~9天长出门牙,第16~18天开眼,生长发育较快;适配年龄从3~6月龄起,雌鼠可利用15月,沙鼠平均寿命2~4年。

326.长爪沙鼠的营养需要有何特点?

野生长爪沙鼠的食性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秋冬以植物种子为主,春夏以青绿草芽禾苗为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则可以饲喂全价颗粒饲料,并添加适量的新鲜蔬菜,另外可适当补充麦芽和葵花籽。在饲料配合中,需根据长爪沙鼠的营养标准,脂肪含量不宜过高。

饲喂的蔬菜应新鲜、洗净、晾干,种类包括白菜、包菜、卷心菜、莴苣叶、油菜和胡萝卜等。

327.长爪沙鼠的饲喂与管理有什么要求?

长爪沙鼠一般饲养于笼箱内,箱内铺垫锯末,用铁丝网作盖,关严以防逃逸;环境温度宜维持在10~25℃,湿度为40%~50%,高湿会造成皮毛粗糙,温度超过25℃会引起死亡;自然采光,要求环境安静;垫料采用软木屑,每周更换2~3次;笼箱定期洗刷消毒;分娩前笼内备有少许软纸条或棉花,供鼠做窝。长爪沙鼠性情温驯,有一定的神经质,在妊娠期易受惊;动作敏捷,能以后肢站立,跳跃。在分笼、配种、更换垫料或捕捉保定时,动作要轻柔,切忌粗暴,以免沙鼠受惊。另外,如用铁夹或镊子夹住尾中部或末端,沙鼠挣扎时,易发生尾部断落。成年鼠合笼时易发生咬斗,甚至咬死,但不同笼幼鼠合笼饲至性成熟,一般不发生咬斗。

328.举例说明长爪沙鼠在生物医学上有何应用?

长爪沙鼠作为实验动物其使用量远较大鼠、小鼠、豚鼠和地鼠少得多,但其在某些特殊领域具有重要价值,是大小鼠无法比拟的。

(1)细菌学研究:长爪沙鼠不仅对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敏感,而且对其他许多需氧及厌氧菌敏感。将敏感菌接种于中耳泡上腔内5~7天,经耳镜检查,可发现接种部位发生明显的反应,并引起中耳炎。

(2)病毒学研究:长爪沙鼠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比较敏感,而且适应毒株范围广,病毒在体内繁殖快,易分离和传代,是研究流行性出血热理想的动物模型。另外长爪沙鼠还对西方马脑炎病毒、狂犬病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等敏感。

(3)寄生虫病学的研究:长爪沙鼠自然感染寄生虫不常见,但对实验性感染多种丝虫、原虫、线虫、绦虫和吸虫非常敏感,是研究这些寄生虫病良好的动物模型。特别是近几年来在丝虫病的研究中发现长爪沙鼠对丝虫特别敏感,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丝虫病及抗丝虫药筛选的研究。

(4)脑神经病的研究:由于长爪沙鼠独特的脑血管解剖特征,很容易利用它建立脑缺血模型,常用于脑梗塞后所引起的中风、脑贫血及脑血流量改变等疾患及药物治疗的研究。另外长爪沙鼠还具有类似人类的自发性癫痫病发作的特点,是癫痫研究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

(5)内分泌学研究:繁殖期长爪沙鼠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分泌旺盛,同时伴有高血糖和动脉硬化症等。长爪沙鼠在应激状态下,如在过冷或浓乙醚环境中,肾上腺释放糖皮质激素和黄体酮明显增加,但醛固酮分泌不受影响。另外雄沙鼠睾丸间质细胞在促黄体生成素(LH)的作用下,不仅释放雄性激素,也分泌孕激素黄体酮,二者的分泌呈明显正相关。因此在内分泌研究中可以利用长爪沙鼠探索雄性激素对皮质腺发育的影响,研究肾上腺、睾丸间质分泌激素的特点和代谢情况。

(6)代谢病研究:长爪沙鼠血清胆固醇含量极易受饲料胆固醇含量的影响,而且其肝内类脂质含量较高,能维持高血脂和高胆固醇水平,对研究高血脂、胆固醇吸收和代谢具有重要的价值。另外沙鼠还常用于与糖代谢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牙周炎、龋齿、白内障等疾病的研究。

(7)肿瘤学研究:老龄长爪沙鼠(24月龄以上)大约有10%~20%自发产生肿瘤,主要发生于肾上腺皮质、卵巢和皮肤等部位。另外长爪沙鼠是除人以外唯一产生自发性耳胆脂瘤的动物,用电耳蜗记录技术,可清晰地记录出耳胆脂瘤的发生。与其他动物相比,长爪沙鼠对肿瘤的移植比较容易接受,常用于肿瘤生长及转移的研究。

(8)其他研究:长爪沙鼠耐辐射能力较强,可以通过对长爪沙鼠耐辐射能力的研究,探索抗辐射机理。还可通过研究长爪沙鼠的社会结构及生活区域的特点进行心理和行为研究;另外还可利用长爪沙鼠饮水及尿量关系研究肾功能。

329.鼠兔有哪些生物学特性?

(1)一般特性:鼠兔属于草食动物,野生自然条件下它以牧草的叶、茎、花、种子和根芽为食物。在实验条件下人工饲喂时可食青菜、燕麦、甘蓝等新鲜青绿饲料,也可根据其营养标准配置全价颗粒饲料饲喂。其食性有季节变化。鼠兔性情温和,胆小喜静,耐寒怕热,常发生“鸟叫式”啼叫,发情和兴奋时也经常鸣叫。另外鼠兔有吃软便的习惯,一年换毛两次,冬夏季节各一次,一般于夏季5~7月份,冬季9~11月份进行换毛。

(2)解剖生理学特性:鼠兔形体较小,外形似家兔,体长不超过20cm,体重差异较大,成年一般为40~160g,个别可达220g,耳短小,眼黑,体毛呈褐色。鼠兔性成熟为50天左右,此时体重一般为93~102g。生殖期在4~8月份,有些个体当年可再妊娠。雌鼠兔有三对乳头,其中胸部2对,腹部1对。

330.鼠兔的生长发育有何特点?

初产仔鼠兔全身无毛,体重7.6~9.7g,背部灰暗色,腹部肉红色,眼闭,耳孔未开,但门齿已萌发;第3天全身长出细软如丝的毛,能打滚翻动;第5天毛转变为淡褐色,开始爬动,此时体重可达12.7~18.7g;约到第7~8天眼睁开,耳孔微开,能站立行走,体重可达17.1~26.0g。第11天可到处跑动,开始咬麦苗、鲜嫩苜蓿等;2周龄(14天)时能吃苹果、胡萝卜等,行动迅速敏捷,体重可达28.4~40.6g;第16天即能与母打闹嬉乐,以吃食为主,辅以吮乳;20日龄时即可吃颗粒料,体重可达40~60.5g,已能离乳;40天后体重达80g以上,即进入性活动期。

331.鼠兔的饲喂与管理应注意什么?

鼠兔为草食性动物,其盲肠较发达,在饲料中应加入一定的粗纤维。鼠兔有随机采食的习性,夜间活泼,采食多于白天,且有扒食习性,因此每日需定时喂料。饲养室温度应控在18~22℃,相对湿度控制在50%左右。采取笼养的方式,饲养室应保持安静,以防惊吓鼠兔。捕捉时,动作要轻柔,将手从其背伸向四肢腋下轻轻抓起。另外鼠兔的领域性很强,成年鼠兔要单独饲养并有择偶的特点,同笼饲养要防止相互咬架而致损伤。

332.鼠兔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如何?

鼠兔由于体形小,性情温和,性成熟早,繁殖力较强,作为新开发的实验动物,在生理、药理、毒理及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复制方面的应用已受到国内外关注。1974年日本从法国引进鼠兔后,于1977年开始用于畸形发生的研究,1981年开始用其进行人类疾病模型复制,并被列为日本开发新药项目的实验动物之一。鼠兔品系中的高原鼠兔的红细胞明显高于家兔及其他动物,它对氧的利用率较大鼠高约60%,因此可以作为高山生理和低压特征研究良好的动物模型。鼠兔血清中有抗核抗体,雌性鼠兔可发生肾小球肾炎,可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动物模型。鼠兔是形成自然过剩排卵、过剩着床的动物,有望成为生殖生理学研究的模型动物。鼠兔对天然类镇痛药(吗啡)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还可用于生物制品检验、热源检测及污水污染度监测,如可用鼠兔替代兔对猪瘟苗、羊厌气三联苗的检验。

333.旱獭在动物分类学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旱獭(Woodchuck;Marmota)俗称土拨鼠,属于哺乳纲,啮齿目,松鼠科,旱獭属动物。

334.旱獭的生物学特性有哪些?

旱獭主要分布于东经75~105°,北纬27~39°,大多生活在海拔2800~4000m间的地域,但在河谷草地、麦田边缘等低矮地带偶尔也能发现旱獭群体。

(1)旱獭是冬眠动物,冬眠期各组织的总酶活力低于非冬眠期,冬眠温度为-2~2℃,冬眠期约160天,实验室饲养的旱獭冬眠期缩短,约为110天。野栖旱獭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的叶、茎,豆科植物的花为食;而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则表现为杂食性,耐缺氧,耗氧量较低。

一年繁殖一次,一般三年始达性成熟,种群繁殖力与其密度有关,当种群密度大幅下降时,繁殖率相应提高。

(2)旱獭体格粗壮,成年身长40~50cm,体重5~10kg,头阔而短,耳小而圆,肢端强壮,前爪特别发达,尾短而略扁,体背一般为土黄色,腹面大多为黄褐色。皮毛质量好。

335.旱獭的饲喂与管理有何要求?

(1)旱獭喜低温、中等湿度的环境,最适温度10~15℃,相对湿度50%~70%,冬眠室温-2~2℃较佳。饲育室通风,避免强光照射,室内保持清洁,定期清扫、消毒、杀虫、灭鼠。对室外刚捕获的旱獭,首先要去除体表寄生虫,并进行血清学试验,排除旱獭疾病,确认健康后,方能进入实验室饲育。捕获对象以幼年旱獭或亚成体为宜,因其温顺,易驯。条件反射容易建立。新捕捉的断乳幼獭可以成群饲养于标准的啮齿动物笼内,育成期雌雄旱獭可以混养过第一个冬天,但在冬季末期必须立即分开。

(2)在管理中,笼养旱獭必须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笼门必须关紧,饲槽、饮水器与笼底必须系牢,使旱懒不能移动。当把旱獭饲养于室外时,必须提供窝箱和用来筑窝的干草,成年雄獭要单独饲养,而雌獭则可群养,群养时偶尔会出现强壮雌獭垄断食物的情况。旱獭饲养室要定期通风,保持室内清洁、安静,防止噪音,尤其是哺乳期间,噪音会导致食仔现象。

用旱獭进行实验研究时,如果需要正常生理反应,就必须用白昼模拟季节变化,因而光照期必须及时改变并符合日照长度。

336.目前旱獭主要应用于哪些方面的研究?

(1)肝炎动物模型的研究:1978年,Summers等学者发现美洲东部的旱獭体内带有类似乙肝病毒的土拨鼠肝炎病毒(WHV),被感染的旱獭可发生急性肝炎。美国已成功地把美洲旱獭提供给实验用,作为乙型肝炎的动物模型。我国也于1984年从喜马拉雅旱獭体内分离出类人乙型肝炎病毒,因此旱獭是研究人类乙型肝炎、丁型肝炎及原发性肝癌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2)冬眠研究:美国学者DettganP.C,BergmonL.C,SpurienW.A和Jares(1978)从冬眠土拨鼠血浆中分离出一种冬眠诱导物,可以用其对冬眠机理进行研究。

(3)研究高山生理反应及耐缺氧的动物模型:旱獭耗氧量极低,广泛分布于高原草原,它将是高山生理和耐低氧研究的良好动物模型。

(4)其他用途:旱獭可发生许多人类罹患的营养性内科疾病,血管病及肿瘤等疾病;另外它还是各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动物,如它可以作为鼠疫病原体在自然界保存机理的研究,它还能感染布氏杆菌、类丹毒及某些肠道寄生虫,这几种病的研究选用旱獭均是可行的。

337.树在动物分类学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树闙(Treeshrew;TupaiaBelangeris)是一类攀缘型小型哺乳类动物,为动物界的特有类群,原属食虫目,Simpson(1945)首次将树闙归入灵长目。

338.树有哪些生物学特性?

(1)一般特点:树闙外形似松鼠,吻尖细,毛蓬松,前后肢各五趾。成年体重约120~150g,体长12~24cm,尾长几乎等于体长,体色因不同亚种而异,体毛常见栗黄色,颌下及腹部为浅灰色,颈侧有条纹,这是区别树闙种属的重要标志。树闙多数栖息于热带雨林、山地森林及林原附近。除笔尾树闙外,白昼活动,最高峰是在早晨和黄昏时候。在地上或树上用急速弹跳式奔跑的形式运动,起动时,尾突然翘起呈半卷曲状,奔跑时,尾贴近身体背面,受惊时,尾向上翘起并剧烈抖动,停息时,常是侧卧或腹卧,臀部落地呈坐式。在野生自然条件下,树闙单个或成对生活,它们具有自身的领域,排斥并攻击同种的入侵者。树闙前肢(手)灵活,视力、嗅觉发达,用不同的叫声传达信号,凭分泌的有特殊气味的分泌物识别环境。觅食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8~10时和傍晚15~19时,用两前肢抓取食物。

(2)解剖学特点:树闙有7个颈椎,13个胸椎,6个腰椎,3个骶椎和24~26个尾椎。

成年树闙齿式为2133/3133=38。犬齿细小,后臼齿宽大,眼窝与颞窝分开,头骨的眶后突发达,形成骨质眼球,具有一个呈披针状的舌下器,胃似人胃,小肠由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成,大肠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肝分3叶,能合成维生素C,胰总管和胆总管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右肺4叶,左肺4叶或3叶,肾在形态上同一般哺乳动物一样,雌树闙的子宫为双角子宫,皮肤与食虫类相似,具有一种原始的四肢肌,神经系统接近于灵长类。

(3)生理生化特点:中国树闙的血清白蛋白与人类相似,而胆固醇则有种和亚种的区别,血糖值可作为种和亚种的鉴别特征之一,岛屿型的野生树闙血糖值最高。树闙的血像与人类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红细胞数较高,白细胞数较低,在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所占的百分比较高,嗜碱性粒细胞多于嗜酸性粒细胞,并有少量的环型核粒细胞。树闙的染色体因种不同而具有差异,2n=44~62。

339.树的饲喂与管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管理上应将饲育室的温度控制在15~24℃,湿度50%~70%,人工光照明暗为12h/12h,饲养室定期清扫消毒,保持笼具、食具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不必要的干扰惊动,喂食要定时、定量。供应清洁而充足的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