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实验动物科学与应用
7911500000013

第13章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10)

6)喂给高脂肪酸饲料,宜额外添加维生素,以减少体内过氧化反应。

182.水对实验动物的作用主要影响有哪些?

水是动物体内各种器官、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是饲料消化、营养物质吸收的溶剂,其含量一般可达动物体重的50%,血液的80%。水对动物的正常物质代谢有特殊的作用,是动物最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动物缺水时,不仅危害健康,而且严重影响生产力。

(1)水直接参与构成活的细胞与组织。动物体内的水大部分和亲水胶体相结合,这种结合水能使组织具有一定的形态、硬度及弹性。

(2)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代谢产物的排出均需溶解在水中后才能进行。

(3)水对调节体温起重要作用。动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热通过体液交换和血液循环带至体表皮肤或肺部散发。

(4)参与体内的化学反应。水不仅参与体内的水解反应,还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有机物合成以及细胞呼吸过程。

(5)润滑功能。关节腔内的润滑液能使关节转动时减少摩擦,唾液能使饲料容易吞咽。

183.蛋白质及氨基酸对实验动物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蛋白质是生命的起源,一切生命过程都与蛋白质代谢有关,是动物维持生命、生长发育、繁殖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蛋白质是实验动物身体组织、器官的主要成分,如皮肤、肌肉、毛发等除水分外大部分是由蛋白质构成。体内酸碱平衡,水分在体内的正常分布,遗传信息的传递,许多重要物质的运输都与蛋白质有关。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饲料中的蛋白质必须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

氨基酸又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两大类。前者是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及数量不能满足正常生长需要,必须由饲料中供给的氨基酸;后者是体内能合成,不需要由饲料中供给的氨基酸。不同动物对必需氨基酸需求的种类存在差异。合成蛋白质时缺乏某一种氨基酸,其他氨基酸就无法利用。因此,在制作饲料时,务必考虑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是否需要补充。氨基酸无法在体内蓄积,摄取过量一般不会对动物造成伤害,过剩的氨基酸可被肝脏分解作为能量的来源,但在饲养实践中添加过多的氨基酸会增加饲料的成本。饲料中蛋白质添加的量与蛋白质的品质有关,即与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成分、蛋白质的消化率及消化后营养成分的利用率有关。考虑到氨基酸的全价,理想的饲料应通过多种蛋白质的搭配或添加适量的必需氨基酸来达到氨基酸的互利作用,从而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

饲料中蛋白质添加不足或品质不良时,会造成必需氨基酸含量不足。蛋白质更新愈快的组织愈容易受到影响。首先受到影响的是肠黏膜及分泌消化液的腺体,结果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腹泻、失水和失盐等症状。其次体内不能形成足够的血红蛋白和血清球蛋白,造成贫血症或抗病力减弱。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使幼年动物生长受阻、发育不良,成年动物加速衰老、免疫功能及应激能力降低,出现生殖功能障碍、受胎率降低、产仔数减少、哺乳能力下降等,甚至动物可因长期营养不良而死亡。

饲料中蛋白质过多,既造成浪费,又造成动物肝脏负担过重,长期过量,将引起代谢紊乱。

184.碳水化合物对实验动物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1)碳水化合物营养上的功能是供给热能。

(2)如有多余,碳水化合物可变为脂肪贮存体内。

(3)碳水化合物是构成机体组织及生命物质的重要成分,如细胞核中的核糖、脑及神经组织中的糖脂等。

(4)碳水化合物有调节生理作用的功能,如协助脂肪酶氧化,防止酮体过多。

(5)碳水化合物分为两类,即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淀粉和糖等)。其中粗纤维对实验动物肠黏膜有刺激作用,可促进胃肠蠕动和粪便的排泄,在反刍动物的瘤胃和兔的盲肠内,经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一部分变为脂肪酸为动物利用;无氮浸出物是提供热能及转化成脂肪的重要物质。

185.脂肪对实验动物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脂肪分成真脂肪与类脂肪两大类。真脂肪由脂肪酸与甘油结合而成。类脂肪(固醇、蜡质等)由脂肪酸、甘油及其他含氮物质如磷脂、糖脂等结合而成。

(1)脂肪是构成实验动物组织的重要成分,如神经、肌肉、骨骼、血液中均含有脂肪。

(2)脂肪是能量的重要来源,也是贮存能量的最好形式。

(3)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的溶剂,这些脂溶性维生素只有溶解于脂肪后,才能被消化吸收。

(4)脂肪能供给幼龄动物必需脂肪酸,如缺乏,则大鼠皮肤鳞片化,尾部坏死,生长停止,繁殖性能降低,水肿及皮下出血。

(5)脂肪有助于保蓄体温,保护器官。

186.矿物质对实验动物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饲料在550~600℃高温下灼烧后,剩下的灰分即为矿物质。到目前为止,已知其中有20种左右的元素对动物机体有重要作用,是构成机体组织、维持生理功能和升华代谢所必不可少的物质。矿物质元素按其在动物机体内的含量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机体中含量大于0.01%者为常量元素,如钙、磷、钠、钾、氯、镁、硫等,机体中含量小于0.01%者为微量元素,已确认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必需微量元素有铜、钴、氟、铁、碘、锰、钼、镍、硅、硒、钒和锌等。

矿物质与维生素在代谢中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共同调节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矿物元素不能相互转化或代替,饲料中必须注意其含量和合理比例,以防过量或不足。

主要几种矿物质的功能如下:

(1)钙、鳞:钙维持神经和肌肉组织的正常功能,参与正常血液凝固。磷主要以磷酸根形式参与许多物质代谢过程,合成RNA、DNA等生命物质和许多辅酶,参与糖代谢,并作为血液中的缓冲物质。钙、磷缺乏,表现有食欲不振,生产力和繁殖力降低,骨骼病变,如佝偻病,骨端、关节变大,骨骼变形,脊柱和胸骨弯曲,软骨症,骨骼变得多孔而脆弱,易骨折等。

(2)钠和氯:钠是维持实验动物体内环境稳定的必要元素,是维持酸碱平衡、保持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调节心肌活动的必需物质。氯是制造胃内盐酸的原料,实验动物体内及乳汁均含有一定数量的氯,饲料中加入一定量食盐以补充氯,起到调味、刺激唾液分泌、促进淀粉酶活性的作用。

(3)铁、铜、钴:这三种元素与动物体内红细胞构成有关,如缺乏时,动物即会出现贫血症,一般来说不常见。

(4)碘:碘是甲状腺素的主要成分。如缺乏,则导致甲状腺肿大。

187.维生素对实验动物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1)维生素是动物生长、繁殖、维持健康所必需的物质,是代谢中不可缺少的各种酶的组成部分,具有调节代谢的作用。维生素缺乏时,会出现食欲减退、生长停滞、体重减轻、身体瘦弱等症状。

(2)维生素分为两大类:能溶于脂肪的称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维生素E;能溶于水的称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

1)维生素A:植物性饲料中含有胡萝卜素,经动物吸收后变为维生素A,维生素A是细胞生长增殖、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形态和视网膜功能的重要物质。缺乏维生素A,实验动物会生长不良,易感染疾病,神经系统、上皮退化,四肢麻痹,眼疾,胃肠活动失常,丧失生殖能力。

2)维生素D:维生素D参与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骨的生长和骨组织的矿质化。缺乏维生素D时,将降低对钙、磷的吸收及利用能力,发生佝偻病、软骨病等。

3)维生素E:维生素E和生殖、泌乳有关,缺乏后可引起动物不育症。鲜草和其他青绿饲料、干草以及种子的胚芽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

4)维生素K:维生素K是血液凝固的必需因子,缺乏时则凝固缓慢,导致出血过多。

5)B族维生素:B族维生素包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B6、泛酸、生物素、胆碱、叶酸、维生素B12等。其功能主要有:①维生素B1在糖代谢中不可缺少,缺乏时出现神经炎;②维生素B2有促进生殖、生长和呼吸的功能,缺乏时,动物出现消化障碍、食欲降低、体重下降、脂肪肝和贫血;③维生素B6是各种辅酶的成分,缺乏时引起贫血、生长缓慢和神经炎;④泛酸是辅酶A的组成成分,缺乏时表现皮肤炎症、生长缓慢和瘦弱、脱毛;⑤烟酸缺乏时则动物食欲减退,下痢,脱毛,还容易患皮炎;⑥维生素B12具有合成机体蛋白和促进红细胞生成作用,缺乏时会引起贫血等;⑦胆碱参与脂肪代谢,有抗脂肪肝作用;⑧叶酸参与核蛋白的代谢,有抗恶性贫血的作用;⑨生物素有促进生长和保持健康的作用,缺乏时可引起皮炎和生长不良。

6)维生素C:主要作用是防止坏血病。多数实验动物都能在体内自行制造维生素C,一般不会缺乏,但猴及豚鼠不能自行制造,需取之于食物,尤其是豚鼠对维生素C缺乏特别敏感,缺乏时可引起坏血病,齿龈出血,胸骨软骨部分膨大,生殖力下降,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死亡。

188.我国实验动物配合饲料通用质量标准规定了哪些内容?

我国实验动物配合饲料通用质量标准(GB14924.12001)规定了实验动物配合饲料的质量要求总原则、饲料原料的质量要求、检测规则、包装、标签、贮存及运输等。该标准适用于实验动物大鼠、小鼠、兔、豚鼠、地鼠、犬和猴的配合饲料。

189.我国实验动物配合饲料卫生标准规定了哪些内容?

我国实验动物配合饲料卫生标准(GB14924.22001)规定了实验动物配合饲料卫生质量基本原则、卫生要求和检测方法。其基本原则和卫生要求如下:

(1)基本原则:卫生质量应符合相应的饲料、粮食或食品卫生标准的要求;应无毒、无害,不得掺入抗生素、驱虫剂、防腐剂、色素、促生产剂以及激素等添加剂。

(2)卫生要求:

1)化学污染物指标(表38):

3)清洁级实验动物配合饲料应进行高压消毒灭菌或辐照灭菌,以符合其特殊要求。

190.常用实验动物配合饲料常规营养成分是哪些?

以大、小鼠、兔、豚鼠、犬这几种常用动物为例如表310:

191.常用实验动物配合饲料维生素指标是哪些?

以大、小鼠、兔、豚鼠、犬这几种常用动物为例如表311:

192.常用实验动物配合饲料氨基酸成分是哪些?

以大、小鼠、兔、豚鼠、犬这几种常用动物为例如表312:

193.常用实验动物配合饲料微量元素成分是哪些?

以大、小鼠、兔、豚鼠、犬这几种常用动物为例如表313:

194.实验动物饲料产品检测程序与方法有哪些?

(2)检测方法:

1)感观检查:新鲜、无杂质、无异味、无霉变、无发酵、无虫蛀及鼠咬。

2)成分保证值检验:常规营养成分指标,维生素成分指标,氨基酸成分指标,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指标。

3)卫生检验指标:见化学污染物检验指标,微生物检验指标。

195.实验动物饲料生产单位的产品质量体系要求有哪些?

(1)组织机构:

1)机构设置:建立产品生产组织机构的质量保证体系,应有组织机构结构图和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2)质量保证机构:应有保证检查机构(产品检验室)或人员,负责检查有关产品质量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执行情况和文字记录。

3)技术资料档案保管机构:应有各品系、品种动物饲料配方依据和标准,检验规范及保管有关档案的组织和人员。

(2)人员素质:

1)人员配备:技术人员(或技术工人)比例应>20%。

2)管理层:熟悉产品质量体系各环节,掌握配方及产品质量情况,对产品质量负责。

3)培训:应有人员培训计划。

(3)工艺流程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

1)配方设计:所用配方具有依据,按规定程序配方,有技术文件。

2)采购:具有采购程序,采购程序:原料采购→订货→检验→质量→记录→入库。

3)工艺流程:粉碎→搅拌→制粒→烘干→灭菌→检验→包装→入库。

4)设备:应有各种设备的控制、维修、保养、使用及计量校正。

5)检验:产品检验室应有半成品、成品检验记录。

6)包装贮存运输:应符合企业标准和国家有关标准。

7)售后服务:应有足够后勤保障及用户对产品质量反映跟踪调查单。

(4)管理制度:

1)质量文件及各种动物饲料配方修改、保管制度。

2)各类人员职责。

3)供应制度。

4)产品的研发、审核制度。

5)饲料生产关键工序操作规程。

6)设备维修、保养、校正制度。

7)检验制度。

8)不合格产品处理制度。

9)安全、卫生、消防制度。

196.商品化饲料标签应有哪些要求?

商品化饲料必须附有标签,以确保使用单位了解所购饲料的有关内容,包括:配合饲料名称、饲料营养成分分析保证值和卫生指标、主要原料名称、使用说明、净重、生产日期、保质期(注明贮存条件及贮存方法)、生产企业名称、地址及联系电话等。还可以标注商标、生产许可证、质量认证标志等内容。标签不得与饲料的包装物分离。

(刘年双陈家英张玫薛志谋朱燕凌家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