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特色花生
7881800000004

第4章 花生的品种类型

花生属豆科、蝶形花亚科、落花生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落花生属有30~50个种,其中最普通的栽培种只有一个,学名是Arachishypogaea。我国花生品种按其特征、特性分为4大类型,即普通型、珍珠豆型、多粒型和龙生型。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育种单位应用4大类型地方品种,采取有性杂交手段,或采取激光和原子辐射等人工诱变手段,选育出一批新品种和衍生新品种(系),成了原有4大类型品种包括不了的中间型新品种(系)。其中多数品种性状优良,已成为当前各地生产中的当家品种。为便性状区别,国内多数专家学者将其划分为中间类型(或称中间型)。

(一)普通型

荚果为普通形,个别为葫芦形,果嘴不明显,网纹较平滑。

果型大,俗称大花生。荚果一般有2粒种子,少数3粒,椭圆形,种皮为粉红色或深红色。茎枝粗壮,分枝较多,常有第3次分枝,总分枝多达20个以上。茎枝花青素不明显,呈绿色。

小叶呈倒卵形,绿或深绿色。主茎不开花,属交替开花型。单株开花量多,在大田群体条件下,开花量150~200朵。春播生育期140~180天,种子休眠期长,在90天以上,要求总积温3200~3600益。种子发芽较慢,要求的温度较高。根据株型可分为直立、蔓生和半直立3个亚型。其中分枝与主茎的夹角小45毅的称为直立型,近似直角的称为蔓生型,介二者之间的称为半直立型或半蔓生型。普通型花生代表品种有“鲁花4号”、“花17”等。主要是我国北方的栽培品种类型,多为1年1熟或2年3熟的春花生,南方种植面积很少。

(二)珍珠豆型

荚果为葫芦形或蚕茧形,果壳薄,网纹细而浅。果型中或小,一般称为小花生。荚果有2粒种子,籽仁饱满,出仁率高,一般为75%以上。种子呈桃形,种皮有光泽,多为淡红色,少数深红色。株型直立、紧凑,主茎较高,分枝较少,一般不分生或少分生二次分枝,单株总分枝数不超过10个。茎枝色浅,呈黄绿色。小叶片较大,椭圆形,浅绿或黄绿色。主茎开花,属连续开花型,开花早,主茎7片真叶现花,花期短,花量少,单株开花量50~80朵。花芽分化早,节位低,有地下花(闭花)。生育期较短,春播一般为130天左右。要求总积温2800~3000益,种子发芽快,要求的温度低,出苗快。种子休眠期短,一般为9~50天,甚至休眠不明显,有的品种成熟后遇旱再遇雨就在地里发芽。本类型品种由具有早熟、株型紧凑、结果集中、籽粒饱满等特点,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广。代表品种有广东“粤油551”、“白沙1016”,山东“花11”、“鲁花3号”,湖北“中花4号”,江苏“泰花5号”等。

(三)多粒型荚果为串珠形,果嘴不明显,果壳厚,网纹平滑,束腰很浅,俗称“长果”。多数荚果含3~4粒种子,形状不规则,略呈圆锥形、圆柱形或三角形。种皮光滑,有光泽,呈深红或紫红色。株型直立,茎枝粗壮而高大。疏枝型,二次分枝很少,一般条件下,单株总分枝4~5个。茎枝上有茸毛,浅绿带紫红色。小叶片大,长椭圆形,多数品种浅绿和黄绿色,叶脉较明显。连续开花,短花序,花期长,花量大,结荚集中,成针率高,结实率低。生育期短,春播为120天左右,要求总积温2700~2900益。种子休眠期短,收获期在田间易发芽。在无霜期短的东北等地区有种植。代表品种有江苏“九月红”、山东“四粒红”、辽宁“连花1号”等。

(四)龙生型

荚果为曲棍形或蜂腰形,有明显的果嘴和直脉突起的龙骨。果壳薄,网纹深,皮色灰暗,果柄脆而长,收获时易落果,种在粘土地中易烂果。多数荚果3~4粒种子,种子呈三角形或圆锥形,种皮不光滑,色暗红,无光泽。交替开花,花量多,在适宜条件下,单株开花量可达千朵。主茎上完全是营养枝,不开花。分枝性强,常有第4次分枝,在条件适宜时的单株总分枝数可达120个,侧枝长达1米以上。一般大田栽培条件下,单株总分枝30个左右。茎枝上茸毛较密,茎部花青素多,呈紫红色。株型多为蔓生,小叶片倒卵形或宽倒卵形,叶面和叶缘有明显的茸毛,叶色多为深绿色和灰绿色。生育期较长,一般春播生育期160天,所需总积温3300~3500益。种子休眠期长,发芽慢,要求的温度较高(5厘米播种层平均地温稳定在15~18益)。抗旱,抗病,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耐瘠性强,适丘陵地或沙滩地种植。代表品种有江苏“如皋西洋生”,四川“罗江鸡窝”、“南充混选1号”等。

(五)中间类型

中间类型有两大特点:一是连续开花,开花量大,受精率高,双仁果和饱果率高。荚果普通形或葫芦形,果型大或偏大。多为双仁荚果,网纹浅,种皮粉红,出仁率高。株型直立,植株高或中等,分枝较少。叶片小或中等大小,叶色深。中熟或早熟偏晚,种子休眠性中等,生育期130~150天。二是适应性广,丰产性好。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各省选育的高产新品种,绝大多数属这一类型。如江苏“徐州68鄄4”、“徐系1号”、“徐花5号”,山东“海花1号”、“花37”、“鲁花9号”,河南“豫花1号”,四川“天府3号”等,都有很强的适应性。

其中“徐州68鄄4”在华北、东北和江苏、山东等省花生产区大面积推广,“天府3号”在陕、晋、豫、皖大面积推广,并在大面积应用中获得了理想的产量,有力地促进了各地花生单产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