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随之法,补泻之道也。迎者,迎而夺之。随者,随而济之。然必知荣卫之流行、经脉之往来。荣卫流行,经脉往来,其义一也。知之而后可以视。夫病之逆顺,随其所当而为补泻也。四明陈氏曰:迎者,迎其气之方来而未盛也,以泻之。随者,随其气之方往而未虚也,以补之。愚按,迎随有二,有虚实迎随,有子母迎随。陈氏之说,虚实迎随也。若七十九难所载,子母迎随也。
调气之方,必在阴阳者,知其内外表里,随其阴阳而调之。故曰调气之方,必在阴阳。
在,察也。内为阴,外为阳,表为阳,里为阴,察其病之在阴在阳而调之也。杨氏曰:调气之方必在阴阳者,阴虚阳实,则补阴泻阳;阳虚阴实,则补阳泻阴。或阳并于阴,阴并于阳,或阴阳俱虚俱实,皆随其所见而调之。谢氏曰:男外女内,表阳里阴。调阴阳之气者,如从阳引阴,从阴引阳,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之类。
七十三难曰:诸井者,肌肉浅薄气少不足使也。
刺之奈何?
然。诸井者,木也。荥者,火也。火者,木之子。
当刺井者,以荥泻之。故经言补者不可以为泻,泻者不可以为补,此之谓也。
诸经之井,皆在手足指补(梢),肌肉浅薄之处,气少,不足使为补泻也。故设当刺井者,只泻其荣,以井为木,荥为火。火者,木之子也。详越人此说,专为泻井者言也。若当补井,则必补其合。故引经言,补者不可以为泻,泻者不可以为补,各有攸当也。补泻反,则病益笃,而有实实虚虚之患。可不谨欤?
七十四难曰:经言春刺井、夏刺荣、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者,何谓也?
然。春刺井者,邪在肝;夏刺荥者,邪在心;季夏刺俞者,邪在脾;秋刺经者,邪在肺;冬刺合者,邪在肾。
荥俞之系四时者,以其邪各有所在也。
其肝心脾肺肾,而系于春夏秋冬者,何也?
然。五藏一病,辙有五也。假令肝病,色青者,肝也;臊臭者,肝也;喜酸者,肝也;喜呼者,肝也;喜泣者,肝也。其病众多,不可尽言也。四时有数,而并系于春夏秋冬者也。针之要妙,在于秋毫者也。
五藏一病不止于五,其病尤众多也。虽其众多而四时有数,故并系于春夏秋冬,及井荥俞经合之属也。用针者,必精察之。详此篇文义似有缺误,今且依此解之,以俟知者。
七十五难曰:经言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何谓也?
然。金木水火土,当更相平,东方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实,金当平之;火欲实,水当平之;土欲实,木当平之;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东方肝也,则知肝实;西方肺也,则知肺虚。泻南方火,补北方水。南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胜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故泻火补水,欲令金不得平木也。经曰:不能治其虚,何问其馀。
此之谓也。有图。
金不得平木,“不”字疑衍。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者,木金火水欲更相平也。木火土金水之欲实,五行之贪胜而务权也。金木水火土之相平,以五行所胜而制其贪也。经曰:一藏不平,所不胜平之。东方肝也,西方肺也,东方实,则知西方虚矣。若西方不虚,则东方安得而过于实邪?或泻或补,要亦抑其甚而济其不足,损过就中之道也。水能胜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泻南方火者,夺子之气,使食母之有馀;补北方水者,益子之气,使不食于母也。如此则过者退而抑者进。
金得平其木,而东西二方无复偏胜偏亏之患矣。越人之意,大抵谓东方过于实,而西方之气不足,故泻火以抑其木,补水以济其金,是乃使金得与木相停,故曰欲令金得平木也,若曰:“欲令金不得平木”,则前后文义窒碍,竟说不通。使肝木不过,肺不虚,复泻火补水,不几于实实虚虚耶?八十一难文义正与此互相发明。九峰蔡氏谓水火金木土谷,惟修取相胜以浅其过,其意亦同。故结句云:不能治其虚。何问其馀?盖为知常而不知变者之戒也。此篇大意,在“肝实肺虚泻火补水”上。或问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当泻火补土为是。盖子有馀则不食母之气,母不足则不能荫其子。泻南方火,乃夺子之气,使食母之有馀;补中央土,则益母之气,使得以荫其子也。今乃泻火补水何欤?曰:此越人之妙,一举而两得之者也。且泻火,一则以夺木之气,一则以去金之克;补水,一则以益金之气,一则以制火之光。若补土,则一于助金而已,不可施于两用。此所以不补土而补水也。或又问母能令子实,子能令母虚,五行之道也。
今越人乃谓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何哉?曰:是各有其说也。母能令子实、子能令母虚者,五行之生化;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者,针家之与夺,固不相侔也。四明陈氏曰:仲景云,木行乘金,名曰横。《内经》曰:气有馀,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木实金虚,是木横而凌金,侮所不胜也。木实本以金平之,然其气正强而横,金平之则两不相伏而战,战则实者亦伤,虚者亦败。金虚,本资气于土,然其时土亦受制,未足以资之,故取水为金之子,又为木之母,于是泻火补水,使水胜火,则火馁而取气于木,木乃减而不复实。水为木母,此母能令子虚也。
木既不实,其气乃平,平则金免木凌,而不复虚。水为金子,此子能令母实也。所谓金不得平木,不得径以金平其木,必泻火补水而旁治之,使金木之气自然两平耳。今按陈氏此说,亦自有理。但为“不”之一字所缠,未免牵强费辞,不若直以“不”字为衍文尔。观八十一篇中,当知“金平木”一语可见矣。
七十六难曰:何谓补泻?当补之时,何所取气?
当泻之时,何所置气?
然。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当泻之时,从荣置气。
其阳气不足,阴气有馀,当先补其阳,而后泻其阴;阴气不足,阳气有馀,当先补其阴,而后泻其阳。荣卫通行,此其要也。
《灵枢》五十二篇曰: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荣气。盖补则取浮气之不循经者以补虚,泻则从荣置其气而不用也。置,犹弃置之置。然人之病,虚实不一,补泻之道,亦非一也。是以阳气不足而阴气有馀,则先补阳而后泻阴以和之;阴气不足而阳气有馀,则先补阴而后泻阳以和之。如此则荣卫自然通行矣。补泻法见下篇。
七十七难曰: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何谓也?
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
中工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见肝之病,先实其脾,使邪无所入,治未病也,是为上工。
见肝之病,一心治肝,治已病也,是为中工。《灵枢》五十五篇曰:上工刺其未生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
下工刺其方袭者也,与其形之盛者也,与其病之与服(脉)相逆者也。故曰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七十八难曰:针有补泻,何谓也?
然。补泻之法,非必呼吸出内针也。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当刺之时,先以左手,厌(压)按所针荥俞之处,弹而努之,爪而下之,其气之来,如动脉之状,顺针而刺之。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不得气,乃与男外女内。不得气,是谓十死不治也。
弹而努之,鼓勇之也。努,读若怒。爪而下之,掐之稍重,皆欲致其气之至也。气至指下,如动脉之状,乃乘其至而刺之。
顺,犹循也,乘也。停针待气,气至针动,是传气也。因推针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此越人心法,非呼吸出内者也,是固然也。若停针候气,久而不至,乃与男子则浅其针而候之卫气之分,女子则深其针而候之荣气之分,如此而又不得气,是谓其病终不可治也。篇中前后二“气”字不同,不可不辨。前言气之来如动脉状,未刺之前,左手所候之气也。后言得气不得气,针下所候之气也。此有两节,周仲立乃云:凡候气左手宜略重之,候之不得,乃与男则少轻其手于卫气之分以候之,女则重其手于荣气之分以候之。如此则既无前后之分,又昧停气之道,尚何所据而为补泻耶?
七十九难曰:经言迎而夺之,安得无虚?随而济之,安得无实?虚之与实,若得若失;实之与虚,若有若无。何谓也?
出《灵枢》第一篇。得,求而获也。失,纵也,遗也。其第二篇曰:言“实与虚,若有若无”者,谓实者有气,虚者无气也。言“虚与实,若得若失”者,谓补者佖然若有得也,泻者恍然若有失也。亦第一篇之义。
然。迎而夺之者,泻其子也;随而济之者,补其母也。假令心病,泻手心主俞,是谓迎而夺之者也;补手心主井,是谓随而济之者也。
迎而夺之者,泻也。随而济之者,补也。假令心病,心火也,土为火之子,与心主之俞,太陵也。实则泻之,是迎而夺之也。木者火之母,手心主之井,中冲也。虚则补之,是随而济之也。迎者迎于前,随者随其后。此假心为例,而补泻则云手心主,即《灵枢》所谓少阴无俞者也。当与六十六难并观。
所谓实之与虚者,牢濡之意也。气来实牢者为得,濡虚者为失,故曰若得若失也。
气来实牢、濡虚,以随济迎夺而为得失也。前云“虚之与实,若得若失,实之与虚,若有若无”,此言“实之与虚,若得若失”,盖得失有无,义实相同,互举之,省文尔。
八十难曰:经言有见如入,有见如出者,何谓也?
然。所谓有见如入者,谓左手见气来至,乃内针,针入,见气尽乃出针,是谓有见如入、有见如出也。
所谓“有见如入”下当欠“有见如出”四字。如,读若。而,孟子书:“望道而未之见”。而,读若如。盖通用也。有见而入出者,谓左手按穴待气来至乃不(下)针,针入候其气应尽而出针也。
八十一难曰:经言无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馀。
是寸口脉耶?将病自有虚实耶?其损益奈何?
然。是病非谓寸口脉也,谓病自有虚实也。假令肝实而肺虚,肝者木也,肺者金也,金木当更相平,当知金平木。假令肺实而肝虚微少气,用针不补其肝,而反重实其肺,故曰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馀。此者中工之所害也。
“是病”二字,非误即衍。肝实肺虚,金当平木,如七十五难之说。若肺实肝虚,则当抑金而抉(扶)木也。用针者,乃不补其肝,而反重实其肺,此所谓实其实而虚其虚,损不足而益有馀,杀人多矣。中工,中常之工,犹云粗工也。按《难经》八十一篇,篇辞甚简,然而荣卫度数,尺寸位置,阴阳王相,藏府内外,脉法病能,经络流注,针刺俞穴,莫不该尽。而此篇尤创义切切,盖不独为用针者之戒,凡为治者,皆所当戒。又绝笔之微意也。於乎!越人当先秦战国时,与《内经》、《灵枢》之出不远,必有得以口授面命,传闻晔晔者,故其见之明而言之详,不但如史家所载,长桑君之遇也。邵肌乃谓经之当难者,未必止此八十一条。噫!犹有望于后人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