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糖尿病自然疗法
7880100000026

第26章 起居疗法

医生的话

起居疗法又称起居养生,即通过合理与科学的生活方式来达到促进健康、治疗疾病的目的。糖尿病发病之后,病人的起居仍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和预防。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讲究起居养生。

(一)糖尿病患者应起居有常

所谓起居有常,就是说要按照客观规律安排生活起居,定出合理的作息制度作为规律去长期坚持执行。人的生理活动有周期性的变化规律,如日周期性规律、月周期性规律、年周期性规律等。这些周期性规律是生命在长期形成的过程中与自然界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相适应的结果。这些规律若受到干扰和破坏而出现了紊乱,就会影响健康,最终酿成疾病。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就是为了保证正常的生理活动规律不受干扰和破坏,从而建立良好的、与外界相适应的生理活动周期。古人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强调生活要起居有常,认为“起居有常”是人能健康长寿、“尽终其天年”的基本条件之一。起居并不只是指起床睡觉,它还包括一天之内的其他活动,吃饭、工作、学习、娱乐、锻炼也都应该有度。对于生活十分规律的人,这一切都是有条不紊的,甚至大小便也都可以有一定的时间规律。

要做到每日按时起床,定时定量进食,按时工作,按时休息,按时进行锻炼和娱乐,按时如厕,按时睡眠等,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都应值得注意。

清晨起床之后,最好做一些室外活动,如体操、打拳、舞剑、快走、小步跑等,这些活动能使人头脑清醒,精神振奋,使一个人的一天有个良好的开端,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一天的工作与学习中去。三餐饭要按时吃,饭后休息一会,中饭后最好午睡片刻。晚间可安排一点时间进行休闲娱乐活动。

古今中外的养生学家及长寿者大都有一套完整而适合自己具体情况的起居养生措施和规律性生活习惯。现代养生学家提出的达到健康长寿的要求是:每天睡七八个小时;按时吃饭;每餐饭间不吃零食;少饮酒;彻底戒烟;控制体重,一般不超过正常人体重的20%或不低于10%;有规律地进行锻炼,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体检。有规律的生活符合人体的生理活动,有利于维护中枢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保持大脑的健康,使人体新陈代谢正常,内环境稳定。相反,生活长期无规律,自由散漫,起居无常,精神过度紧张,长期过劳,暴饮暴食,大量吸烟酗酒,纵欲过度,不注意天气变化,不讲清洁卫生等,都不利于养生而可能导致早衰早亡。

(二)糖尿病患者应安排好睡眠

中医古典医籍《黄帝内经》说:“阳气尽阴气盛则暝;阴气尽而阳气盛则痛。”就是说,随着人体阴阳消长的变化,阳消阴长时则眼闭欲寐;阴消阳长时则眼睁欲痛。睡眠应安排在每天相对固定的时间里,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不宜在夜间进行工作,晚间就寝不要太迟,以21时前就寝为好,白天午间再睡1小时左右。但上述时间不是绝对的,应根据糖尿病患者的体质和特点所决定。总的原则是以睡眠充足而不过分为适宜。

要想有一个好的睡眠,就必须有一个适于就寝的环境,以房间内不安装空调设备为宜。这是因为用空调后室内空气湿度会发生改变,糖尿病患者会因此感到口渴不适、头昏眩晕、神倦乏力。

床铺的摆设以头西足东为好。睡眠时要避免受寒,忌卧处当风,但又要注意紧闭门窗会使空气浑浊,这对人体健康不利。糖尿病患者可使用药物保健枕头,这是因为在枕头内放入适量天然药物会有一定的保健治疗作用。

睡眠差的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睡前调理。就寝之前要使卧室内尽量保持安静,室内光线宜暗淡。晚餐和睡眠之间应间隔一段时间。晚上进食、喝水都不要太多,因为胃中饱胀容易使睡眠不安。睡眠前不要多说话,更不要与家人发生争议,恼怒、思虑、悲愤、大喜等情志或唱歌跳舞等行为都会影响入睡。就寝前可缓慢散步片刻,或做叩齿、咽唾等集中意念的动作,使情绪平和,身心放松,这样均有利于入睡。睡前还可用温水洗足,推拿足心涌泉穴。睡眠差的病人往往在临睡前有紧张的心理,害怕晚上又不能入睡。对于有这样心理的病人,更应在心理上加以放松,甚至可抱持“今晚就是通宵睡不着也无妨”的念头,或许反而会有良好的睡眠。

(三)糖尿病患者要告别烟酒

对普通人尚且有一定害处的酒和烟,对糖尿病患者更是有害的。

饮一定量的酒精饮料对糖尿病的病情不会出现不良影响,但是患者如果想饮用酒精饮料,应该和医生商量后按医生要求饮用。内服降血糖药的患者饮酒有时会出现严重头晕现象;有的患者在饮酒精饮料后会出现低血糖症;有的患者由于很想饮酒,便将酒的热量计算出来,然后减少食物摄入量,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在饮酒前减少食物的摄取会造成低血糖症发病率的上升。大量饮酒还会造成糖尿病的控制紊乱,即使没有特殊的肝脏疾患的病人,大量饮酒也会出现葡萄糖的利用率下降。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香烟中的烟碱可以刺激肾上腺的分泌,使血糖升高。少量的烟碱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大量的烟碱则可抑制或麻痹中枢神经,对糖尿病患者极为不利。吸烟可因刺激末梢血管的收缩而直接影响了胰岛素的吸收。临床观察发现,1型糖尿病患者吸烟比不吸烟者要多注射15%~20%的胰岛素始能有效,因此,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依赖胰岛素治疗的病人更应尽早戒烟。

(四)糖尿病患者要慎驾车

糖尿病患者在外开车一定要特别慎重,否则很容易因疾病原因造成交通事故。驾车的工作强度大,思想必须高度集中,每日要消耗大量精力、体力,加上生活不规律,时常不能按时进餐,特别是出租车司机有时为了多载客仅吃少量食物。患有糖尿病的司机于开车前常口服或注射降糖作用很强的药物,如优降糖、胰岛素等,如不及时进餐就很容易发生低血糖,出现头晕、无力、手抖、冒冷汗等症状而导致交通事故。

患有糖尿病的司机大多都有眼病,如角膜病变、眼肌麻痹、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等。其中最主要的有糖尿病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后果常常导致视力减退,司机可因视物不清而引发车祸。

糖尿病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表现为肢体疼痛间歇性或持续性发作,同时存在感觉减退或感觉异常,表现为袜套样或手套样感觉减退,肢体麻木常呈对称性分布,可有蚁走感、触电感等感觉异常,这都会影响司机的正常操作和判断能力。

糖尿病性冠心病由于症状不典型,有时就连心绞痛也是“无痛性”

的。这常让一些司机误认为“没事”,一旦遇紧急情况就极易诱发胸前疼痛、呼吸困难、嘴唇发绀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猝死,使得司机和乘客的人身安全均受到威胁。

司机开车前最好测一下血糖,一旦出现低血糖反应,最简单的方法是立即进餐,并且喝糖水或吃糖果。如果是长途驾驶,应该在驾驶室的小储藏柜中存放足够整个旅程食用的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便于及时取用,并应该每隔2小时停车加餐一次。

已经在服用降糖药物的司机,必须严格按照医嘱定时、定量用药,并定时、定量进餐和灵活加餐。

即使没有眼部的不适,也要定期到医院检查眼睛,至少每6个月一次,必要时还应做眼底血管荧光照影检查。开车时应配戴太阳镜,避免强光伤眼,具有严重视网膜病变的人应避免再开车。

若有手脚感觉异常、眼睑下垂、眼球麻痹、排尿困难、经常便秘等症状,一定要到医院内分泌专科就诊,待症状好转再驾车不迟。

患糖尿病性冠心病出现危险症状的几率是未患糖尿病者的2~4倍,所以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避免情绪激动,每2~3个月做一次心电图检查,接受合理药物治疗,少驾车或不驾车。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应立即叫朋友、路人拨打120,及时就近送医院救治。

交通管理部门也要定期对司机进行身体检查,最好做糖尿病筛查,一旦发现患有糖尿病的司机,可根据病情轻重进行必要的糖尿病知识教育,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