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糖尿病自然疗法
7880100000013

第13章 药膳疗法(1)

医生的话

中医认为,药为食用,食为药用。食物中可以加入药物,食物也可被用作药物,这样均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药膳作为特殊食品的同时,还具有治疗疾病和补充营养成分的双重作用,对于糖尿病的辅助治疗具有特殊的意义。药膳疗法无论是从养生防病角度,还是从治疗疾病角度,在选择食物、合理配膳、炮制加工药物、烹制药膳等方面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一)药膳疗法的特点

(1)药膳是一种特殊食品:它取药物之性,食物之味,具有特殊的性味作用。食借药力,循经入脏,调补功能愈强。药膳一般均以食物为主,几乎所有食物均可加入中药而制成药膳。药物则多选用平和温缓之品再加以特殊炮制,这样既能保持有效成分和功能,又会减少异味。若烹调得当,每一种药膳都可成为独具特色的美味佳肴,易于为病人所接受。

(2)药膳疗法是一种安全方便的方法:滋补药膳除个别品种是针对某些特殊病情烹制外,绝大多数均采用富于营养的食品与平和补益的中药配伍,主要作用为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和对疾病进行辅助治疗。用甘缓、平和、无毒的药物和缓地攻逐病邪,使病情缓解,身体恢复健康,是药膳疗法的方针。不求速效,但求不伤正气,保护胃气,使正气渐盛,邪气渐衰,扶正祛邪,调和阴阳,是药膳疗法的作用特点。

(二)药膳的配方和制作方法

药膳一般是由药物、食物和调味品三部分组成。药膳的配方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按照中药的性味功用与适宜的食物相配伍。药膳配方一般按中药主、辅、佐、使的要求配伍。主药是针对主病、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或食品,辅药则是配合主药加强治疗效果,起协同作用的药物或食物。佐药的配伍一方面是针对病人的兼证起治疗作用,同时还应包括缓解主药的毒性、烈性等副作用的药物,使药为引经、调味、赋形之药。药膳方剂中的主、辅、佐、使,可以是药物,也可以是食物;药味可以是一二味,也可数味,无一定数量限制。

药膳的烹制除了应掌握基本的烹调技术外,还应具有一定的中药知识。烹制时,除了一般饮食烹制的色、香、味、形的要求外,还应特别注意保持和发挥药膳中药物的有效成分和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治病强身中的特殊功效。药膳的加工方法以炖、煮、蒸、煨为主,其中以汤、羹、粥、饮、茶等品种最为普遍,是药膳的主要形式。这是由于药物在较长时间的受热过程中,其有效成分可以最大限度地溶解于水中,更好地发挥其药效,这也是中药汤剂演变延伸的结果。同时,药膳中很大一部分为滋补类药膳,药物以甘、温、平,具有补阴助阳、益气养血功用的居多,而这类药膳本身也需要较长时间的煎煮才能烹制成使人乐于接受的食品。

药膳的调味应保持原料特有的鲜美味道,而不应改变或降低原有的口味。对于本身有腥膻味的药物和食物,可加入适当调料或采用一定方式进行矫味,对于无明显滋味的淡味药物和食物则需适当增味。

(三)药膳食品分类

药膳可以根据食品的性状、成分和烹制方法的不同而分为以下几类:

(1)药膳主食:药膳主食是以稻米、糯米、小麦面粉、玉米面、黄豆面等米面主粮为基本原料,再加入一定量的药物经加工而制成的米饭、面食糕点等。药膳主食所选的中药一般多为性味平和并有补益作用的药物。

(2)药粥:药粥是以各种食品为基本原料,再配以一定比例的中药,经煮制而成的粥类食品。药粥制作方便,十分适合家庭应用,是一种老幼皆宜,值得推广的药膳饮食。

(3)药膳菜肴:药膳菜肴是以蔬菜、肉类、禽蛋类、海味水产品等为主要原料,再配以一定比例的药物,经烹调(炒、爆、熘、烧、焖、烩、炖、熬、煮、蒸、扒、煨等)而制成的菜肴。

(4)药膳汤羹:药膳汤羹是以肉类、禽蛋类、水产类、蔬菜类原料为主体,加入一定量的药物,经煎煮浓缩而制成的较稠厚的汤液。药膳汤羹所选用的药物一般具有味美芳香、甘淡平和的特点。

(5)药膳茶饮:药膳茶饮包括药茶和药饮。药茶是指用茶和药物按一定比例制成的供饮用的液体。茶方有的含有茶叶,有的不含茶叶,亦有的药物是经晒干、粉碎制成的粗末制品。药饮是把药物或食品经浸泡或压榨,煎煮,提取分离而制成的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的饮用液体。药膳茶饮不同于其他药膳食品,其基本原料是中药或茶叶,而食品仅占很小的比例。

此外,还有药膳药酒、药膳糖果和药膳蜜饯等,但这些均少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四)降糖药膳常用药物简介

1人参

中医学认为,人参性味甘、微苦、温,归心、脾、肺经,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等功效。中药现代研究学者已从红参、生晒参或白参中分离出三十多种人参皂苷,以及腺苷转化酶、L天冬氨酸酶、β-淀粉酶、蔗糖转化酶等活性成分,人参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以及多种维生素。

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证实,人参对糖代谢有明显的影响,且具有“适应原样”的作用。实验研究证实,人参对不正常的血糖水平具有调整作用,对正常血糖无明显影响。现代临床医学研究发现,给正常人及糖尿病患者一次顿服红参粉3~6克或皂苷成分,血糖会呈现降低趋势,这是因为红参能使儿茶酚胺含量下降,从而限制糖原异生,导致对糖代谢的调节。糖尿病患者应用人参的方法很多,或文火煎汤、熬膏,或煮粥、泡茶饮用,或制成粉剂、冲剂等。服用中需特别提醒的是,如长期服用,则用量不宜大,尤其是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每日用量不宜超过1克,且以10天为1疗程,即连服10日后停服7~10天,再酌情开始下一个疗程。

2黄芪

黄芪古称黄耆,生用或蜜炙用。中医学认为,黄芪性味甘、微温,归肺、脾经,能够补气升阳,补肺固表,利水消肿,敛疮生肌,为补虚、补气之要药。除了人参,黄芪便是人们所熟悉并公认的补气强壮,益寿延年的中药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黄芪主含黄芪苷(Ⅰ、Ⅱ、Ⅲ、Ⅳ)、胡萝卜苷及大豆皂苷I等成分。值得一提的是,蒙古黄芪含21种氨基酸,其中7种含量较高,包括天冬酰胺、刀豆氨酸、脯氨酸、γ-氨基丁酸等,并含有14种微量元素,含量较高的是铁、锰、锌、铷,其他还有硅、铜等。研究证实,黄芪含有的香豆素等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作用。现代临床主要用于高血压病、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炎等。本品还能增强心脏功能,扩张血管,与山药相配伍有降血糖疗效。对阴津不足、阴阳两虚证所致糖尿病,伍用黄芪可增强降血糖效果。

3枸杞子

中医学认为,枸杞子性味甘、平,归肝、肾经,功能补肝肾,明目。中药现代研究表明,枸杞子含甜菜碱、酸浆果红素、玉蜀黍黄素、隐黄质、天仙子胺及多种维生素、烟酸与β-谷甾醇等,枸杞子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活性成分。

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证实,枸杞子有降血糖作用。动物实验研究中发现,宁夏枸杞提取物可引起大鼠血糖显着而持久的降低,碳水化合物耐量升高,并认为其所具有的降血糖作用是由于其中含有胍的衍生物。中药现代研究结果还指出,枸杞子可降低血压,并有降低血脂、保护肝脏的作用,可以降低血中胆固醇,并有轻度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和促进肝细胞新生的作用,这为枸杞子防治糖尿病以及并发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病症提供了科学依据。

4地黄

中医学认为,生地黄性味甘、苦、寒,归心、肝、肾三经,能够清热凉血,滋阴生津;熟地黄性味甘,微温,归肝、肾二经,可以补血,滋阴。我国历代医家多重用地黄,视地黄为“内专凉血滋阴,外润皮肤荣泽”之妙品。中药现代研究表明,地黄主含环烯醚萜、单萜以及地黄苷、胡萝卜苷等多种活性成分;鲜地黄中含有20多种氨基酸,其中精氨酸含量最高;干地黄中含有15种氨基酸,其中丙氨酸含量最高;地黄还含有铁、锌、锰、铬等20多种元素成分以及甘露醇、梓醇、地黄素、生物碱等。

中药现代研究结果还表明,单味生地黄降血糖作用比葛根显着;八味地黄丸的降血糖作用并不强于单味地黄。有报道指出,地黄的水提取物及甲、乙醇提取物会使兔的血糖下降,且地黄所含梓醇可能是地黄降血糖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现代医学研究结果亦有力地证明了地黄可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消渴(相当于燥热伤肺型、阴虚阳浮型糖尿病)等病证。现代临床应用研究表明,用生地黄配伍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有明显疗效。但中医认为,凡脾虚有湿,热病夹湿者忌用,这一点应引起重视。

5地骨皮

中医学认为,地骨皮性味甘、寒,归肺、肾二经,能够清虚热,清肺热。《神农本草经》记载说,地骨皮“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风湿,久服轻身不老,耐寒暑”。中药现代研究亦表明,地骨皮含桂皮酸和多量酚类物质、甜菜碱,还分离到β-谷甾醇、亚油酸、亚麻酸和卅一酸等成分。还从地骨皮中分离出降压生物碱苦柯碱A(又名地骨皮甲素)、抗ACE及枸杞素A和B,以及皂苷、蜂花酸等成分。抗ACE为血管紧张转化酶。

现代药理实验研究结果证实,地骨皮具有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

地骨皮含有人体所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等,能抑制中性脂肪在肝脏的合成,促进中性脂肪移向血流,因而保证了肝脏维持正常血糖的生理功能,达到降低血糖控制病情的目的。食疗、药膳应用中要注意,外感风寒所致发热以及脾虚便溏泄泻者在患病期间应忌用。

6葛根

中医学认为,葛根性味甘、辛、平,归脾、胃经,能够解表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神农本草经》记载说,葛根“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名医别录》还说,葛根“生根汁,疗消渴,伤寒壮热”;《景岳全书·本草正》中评价葛根时说,“凡热而兼渴者,此为最良,当以为君”。中药现代研究表明,葛根中含黄酮类化合物达12%,其中主要有大豆苷、大豆苷元及葛根素,其他成分有尿囊素、β-谷甾醇、胡萝卜苷、6,7-二甲氧基香豆素、5-甲基海因及酚性化合物、花生酸、葛根素木糖苷、色氨酸衍生物及其糖苷、氨基酸等多种成分。

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证实,葛根有降血糖作用。葛根所含葛根素具有重要作用,大剂量的葛根素和复方均能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但对血清游离脂肪酸和三酰甘油无明显作用。中医临床用葛根粉等制剂治疗糖尿病及其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症有较好的疗效。在食疗、药膳运用中,若单味应用药量可稍大,日用量宜在15~30克。中医认为,葛根“其性凉,易于动呕,胃寒者当慎用”,且“夏日虚汗多尤忌”。这一点应该引起重视。

7黄连

黄连是味历史悠久的传统中药,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即已收载,被列为“上品”,性味苦、寒,归心、胃、肝、大肠经,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等功效。我国南北朝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记载说,黄连“主消渴……调胃厚肠”。黄连功效颇强,尤善清心胃之火,故对心火亢盛的心悸失眠,胃火亢盛的消谷善饥有明显疗效,常配用知母、天花粉治消渴症。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连含小檗碱(即黄连素)、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非洲防己碱和药根碱等生物碱;黄连还含木兰碱等酚性化合物以及多种微量元素。

中药现代研究结果证实,黄连具有降血糖作用。小檗碱(即黄连素)不影响胰岛素的分泌与释放,也不影响肝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的数目与亲和力,其作用可能为受体后效应。并可以抑制以丙氨酸为底物的糖原异生,其降血糖作用与血乳酸的升高密切相关,因而小檗碱可能通过抑制糖原异生和促进糖酵解产生降血糖作用。令人十分欣喜的是,现代中医临床应用黄连素治疗糖尿病已获得明显疗效,经黄连素治疗后血糖下降显着者达83%~90%。临床治疗研究表明,黄连素兼有磺酰脲类和双胍类降血糖的特点,无论应用剂量大小(有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每日口服3次,每次达0.6克量),都不伴有低血糖症及胃肠不良反应,且对肾功能无损害。这种治疗方法适合于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依此进行自我监护。唯需注意的是,黄连苦寒较甚,脾胃虚寒者忌用;又因本品苦燥,能耗损津液,凡阴虚者慎用。

8黄精

中医学认为,黄精性味甘、平,归脾、肺、肾三经,有养阴润肺,益气补脾功效。黄精是药性平和、作用缓慢的补脾、润肺、益肾药。《名医别录》中将其列为“上品”及“草部之首”,并认为黄精“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患有糖尿病的杜甫就常食黄精,留下了“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的千古佳句。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精含黏液质、淀粉及糖分;囊丝黄精含吖丁啶羧酸、天门冬氨酸、高丝氨酸、毛地黄糖苷,以及多种蒽醌类化合物,还含有二氨基丁酸等成分。中药现代研究表明,黄精有抗脂肪肝、降低血糖及降低血压的作用,并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实验研究中还发现,黄精浸膏对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糖过高有显着抑制作用。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经常食用黄精是大有裨益的。黄精的服用方法很多,食疗中的黄精粥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还可以配伍有关药食兼用之品制作成适合于家庭运用的药膳、菜肴等。

9玉竹

中医学认为,玉竹性味甘、平,归肺、胃二经,有滋阴润肺,益胃生津等功效。《神农本草经》记载说,玉竹“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日华子本草》也说,玉竹“除烦闷,止渴,润心肺”。中药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证实,玉竹有降血糖作用。药理研究资料还表明,玉竹对葡萄糖、四氧嘧啶引起的大鼠高血糖也有抑制作用。在运用玉竹防治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唯需注意的是,中医认为胃有痰湿气滞者应忌服。

10绞股蓝

中医学认为,绞股蓝性味苦、寒,归脾、胃、肺三经,能够消炎解毒,止咳祛痰,清热润燥。在我国古代,人们就已发现绞股蓝不但比一般野菜好吃得多,且有清热止咳的效用。到了明代,绞股蓝被正式载入《救荒本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绞股蓝至少含有4种以上与人参皂苷相同的有效成分。绞股蓝所含的皂苷经研究证实比人参粉中的含量还要高,甚至是名参——长白山参、高丽参中所含“人参皂苷”的4倍。而且还检测出绞股蓝皂苷达80余种,并含氨基酸18种,以及含铁、锌、铜、锰等23种矿物质元素。绞股蓝还含有一种特殊成分——甘茶蔓糖苷,具有滋补抗衰,祛脂降糖,消炎防癌,消除疲劳等多种功效,特别适合于中老年朋友服用。中药现代研究结果亦证实,绞股蓝具有降低血糖和改善糖代谢作用。临床应用研究表明,绞股蓝对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以及肥胖症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经常服食绞股蓝制剂及用其配伍食疗、药膳是极为有益的。

11天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