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卡耐基成功说服经典
785500000053

第53章 促使对方主动与自己合作 (8)

究竟这位作家是如何赢得这种幸福的?说来也很简单,就是热爱人类、待人诚恳而已。对他来说,对方是什么人,或做什么事,他都不会在意。只要是身为一个人,对他便意义重大,便值得付出关爱。每次他遇见陌生人,很快就能像老朋友一样交谈起来——并不是专谈自己的事,而是尽量谈对方的事。他借由问问题,可以知道对方是从哪里来,做什么事,有没有什么家人等等。他也不会唠叨个不停,只是向对方表示自己的兴趣和关心,借以建立起友谊。

这种方法,连最爱嘲笑人生的人,都会像阳光下的花朵一样吐露芬芳。正像约瑟夫·格鲁大使所说的:“外交的秘诀仅在5个字:我要喜欢你。”

荷马·克洛维从不担心要如何结交朋友——因为他已经是每一个人的朋友。他不在意别人是否喜欢自己,而是专心一意去喜欢别人,结果反而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

假如销售员的注意力是集中在服务顾客,其产生的力量会较大,也比较不会遭到拒绝。想想看,谁会拒绝别人来帮忙解决问题呢?有经验的销售人员一定都知道,假如你一直担心生意是否成交,则一定会造成心理负担而不能好好表现。“大众食品”的董事长哈利·布里斯在大学时代,曾经靠推销缝纫机来赚取学费。布里斯先生认为,好的销售员不会去关心买卖是否成交,而是专心一意去服务顾客。

布里斯先生还说:“我现在常常告诉销售员,假如他们每天早晨都先这么想过一遍:‘今天,我要尽可能去帮人解决问题。’而不是认为:‘今天,我要尽可能多做几笔生意。’那么,他们会更容易与顾客沟通,生意自会成交。那些致力于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使别人能活得更好、更快活的人,才是真正最好的销售人员。”

受人喜欢,你必须培养自己的优良品质。

某大学心理学系曾作过一项有关受人欢迎或厌恶的个性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想要受人喜欢必须具备46项个性特征。当你得知这项结论时,可能会为此而感到倦怠,为了获得人们的喜爱,而刻意培养如此多的品质,实在是辛苦不堪。

一次,有一个男人来到卡耐基服务的教会中,想寻求一些个人问题的建议。他是个外表相当引人注目的英俊男子,然而,他虽然拥有出众的外貌,却很少有人喜欢他,这倒是件出人意料之外的事。后来,他告诉卡耐基关于他在人际关系方面屡屡失意、遭受挫败的例子。

“我尽心尽力地工作,也努力去实践人际往来上应注意的法则。但无论在何时何地,我的努力显然毫无效果,人们都不欢迎我,而我也深有体会,这真是件令我困扰而且难过的事。”他如此说。

经过一番倾谈之后,卡耐基发现了其中的障碍所在。因为在他的谈话态度中,尽管并不是刻意带有锐利的话锋,但的确包含有相当程度执拗性的批判语调。换言之,他的谈话态度中不时表露出自恃清高、甚至目中无人的优越意识。此外他总是习惯性的撅起嘴表示不满或不同的意见。事实上,这些行为正是他内心想法的真实反映,他的思想的确过于偏执,而且不够周全。

“有没有什么好法子能够改变我,使人们喜欢我呢?”他急切地问道,“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不会无意识之中使别人不悦呢?”

由于这名男子的内心中存有太强烈的本位主义,因此,潜在意识中总以利己为主要观念,以致往往忽略了他人的存在价值,卡耐基认为这才是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所在。此外,尽管他曾努力试图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但事实上,由于他心中潜在的自我意识过高,因而往往无意中流露出冷漠感,也因此始终无法获得人们的好感或进一步的沟通。由此对他而言,不难得知,最有效的治疗法便是,消除过高的自我意识,并以“爱”对待他人。

受人喜欢,你必须注重施予,而不是获得——但应该是亲自赢取得来,而不是靠一时的吸引或哄骗。所谓赢取友谊的能力,并不是指与人攀谈、勾肩搭背、动作滑稽或讲些逗趣的笑话等。那应该指的是一种心境、一种处世的态度或是一种愿意把自己的爱、兴趣、注意力及服务精神献给他人的愿望。

这听起来很像是牧师的讲道内容,是吗?不错,我们的文明愈进步,就愈可发现在好几千年前的宗教信仰里,早已经详细说明过这些事实了。

《来自史洛夏普的少年》一书作者休士曼,可说是英国极杰出的知识分子。休士曼讲的是有关艺术、美学的精神,强调创作性艺术家应当看重创作本身,而不是创作所可能得到的报偿。他身兼诗人、演讲家、评论家和教师等身份,一向不喜欢教条和所谓的“宗教传说”。但有一次,他在演讲中却这么提到:“我认为人类史上最有深度的一句话是:‘那些想挽救生命的人,往往会失去生命;而那些失去生命的人——对我来说,其实是挽救了生命。’”

上面的一席话,不但对艺术的理论属实,对事业、对赢取友谊、对人类各方面的种种努力,亦是属实。我们须把首要的事放在前头,如:要想赢得爱情,先要值得被爱;要想赢得友谊,先要表示友善;要想赢得别人对我们感兴趣,就得先要对他们发生兴趣——没有什么方法可以一劳永逸。

当然,为了要得到别人的喜爱,我们必须先认清“施比受更有福”,然后把这种认知用实际行为表现出来。我们不能只是把金矿藏在内心,黄金必须使用才能显示其价值。像《圣经》所说的:“由所结的果子,便可认出他们来。”

不错,夫妻间深厚的感情,是不必常用言语表达出来。但是,假如这种感情也不用其他方法来表示的话,很可能就会因失去滋养而干枯掉。我们常听许多太太言道,当她们亲爱的丈夫为某些小事表达谢意的时候,她们是多么高兴!

爱是人类能够进步的基础,也是我们与他人交往的桥梁,更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的依据。我们必须感受到他人的感受,要有“人饥己饥,人溺已溺”的敏感。这也就是“同理心”,是我们与他人“同在”的一种感觉。同理心能使你对弟兄情谊有真正的体会,也是人与人之间“四海一家”的感情联系。同理心使人类能够摆脱奴隶制度,迈向真正的文明。假如我们想与他人维持成熟的人际关系,同理心可说是一种必备的感受能力。

如果你要促使别人与你合作,你想说服别人,就请记住要诀:

要让别人喜欢你,先得自己喜欢自己和自己让别人喜欢。

五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

沟通是促使他人与自己合作的基础,也是说服的开始。

西奥多·罗斯福极得其子女的爱戴,这是众所周知的。有一次罗斯福的一位老友垂头丧气地来找罗斯福,诉说他的小儿子居然离家出走,到姑母家去住了。这男孩本来就桀骜不驯,这个父亲把儿子说得一无是处,又指责他跟每个人都处不好。

罗斯福回答说:“胡说,我一点都不认为你儿子有什么不对。不过,一个人如果在家里得不到合理的对待,他总会想办法由其他方面得到的。”

几天后,罗斯福无意中碰到那个男孩,就对他说:“我听说你离家出走,是怎么回事?”

那男孩回答:“是这样的,上校,每次我有事找爸爸,他都会发火。他从不给我机会讲完我的事,反正我从来没有对过,我永远都是错的。”

罗斯福说:“孩子,你现在也许不会相信,不过,你父亲才真正是你最好的朋友。对他来说,你是这世上最重要的人。”

“也许吧!上校,不过我真的希望他能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

接着罗斯福去告诉那位老友,几件令其惊讶的事实,他果然正如其儿子所形容的暴跳如雷。于是,罗斯福说:“你看!如果你跟儿子说话就像刚才那样,我不怪他要离家出走,我还觉得奇怪他怎么现在才出走呢?你真是应该跟他好好谈一谈,多了解他,多理解他的想法才是。”

要想沟通不良,真是再简单不过了。长久以来,人们相信大声吼叫就是强悍。顽固不化等于无所不知。争论不休就是正直的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贬抑、谴责、扭曲、以一种“我是老板,你不过是在这儿讨生活”的态度对待别人……不久以前,即使在最大、最有名的公司里这些现象也是司空见惯的。主管们似乎拥有天赋的“骂人权”,当然还享有窗边的办公室以及历时两小时的午餐。这一套不成文法却通行于家庭、学校以及其他各种组织机构里。谢天谢地,我们所有的人——主管与部属,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都要感谢那段日子终于过去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论是否在工商界——都开始重视良好沟通的重要性。有能力做有效沟通的人才能真正激励别人,也才能将好点子转化为行动,这也是所有成功的基石。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前任董事长杰利·克林华曾经把以前大公司内的沟通状况比喻为一种小孩子玩的游戏。他说:“如果两个住在隔邻的少年有事要商量,他们只须走过草坪讲几句就弄清楚了。可是如果这两位少年是属于公司的两个不同部门,那就有趣了。一位少年会先告诉他哥哥,他哥哥去告诉他妈妈,他妈妈再告诉他爸爸,他爸爸走到隔壁告诉另一位父亲,隔壁那位少年的爸爸就会告诉他妈妈,最后隔邻少年终于得到了那个信息,可是他想:隔壁那家伙到底想告诉我什么呀?”

克林华在任董事长时曾说过:“在克莱斯勒,我们一定要打破这些藩篱。一位线上装配员如果需要另一个人的配合以改善线上工作,他只须走过去告诉他就可以了。千万别报告工头,工头又报告领班,领班报告主管,一层层报上去,半年以后,装配线上的另一个人还搞不懂你到底要他怎么做。”

有效的沟通,从理论上讲,实际并不复杂。说到底,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跟别人沟通,而且是从小就一直在做的一件事,起码我们大家都如此以为。可惜的是,在成人的世界中,真正的、有效的沟通实在是不可多得。

其实,要想学会有效沟通,并没有什么真正的秘诀,只有几点最基本的观念。以下是三个成功沟通的基本步骤:

1)视沟通为最重要的任务。

2)对别人保持开放的态度。

3)创造融洽的沟通气氛。

不论你工作时多么分秒必争,你绝对必须保留沟通的时间。再高明的主意,不拿出来与人分享,仍是一文不值的。有许多方式可以完成沟通——开会、与同事面对面讨论、在饮水机旁、与人一起步行经过走廊时、在餐厅用餐的半个小时都可以。重要的是,沟通永不终止。

摩根银行的总裁道格拉斯·华纳把这种直接沟通的方式引进了自己的银行。他说:“我们主管必须走出自己的办公室,到处走动,而不是坚持每个人都必须进到他的办公室里谈话。”

一个礼拜之内,华纳或他的高级助理总要与摩根银行的三四十位高层主管在一起喝几次咖啡。进行“眼对眼、直接而非正式的沟通”。即使像摩根银行那样的机构都发现这些非正式谈话的价值,当然高层主管之间也同样适用。华纳说:“我们总共有三百多位处长,每天中午一起在大餐厅聚餐——除了在纽约本地的,也邀请来访的海外主管。这样每天才能有共同讨论的机会。”

美国航空公司的母公司AMR公司董事长罗伯特·克兰戴尔有一间巨大的会议室。每周一,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会议室里与公司各部门主管谈话,聆听他们的想法。克兰戴尔曾经说道:“像昨天早上,我们的高层主管与各部门各派出八到十二位同仁不等,一起研讨相当繁复的分析工作。

“我们希望弄清楚的是,机场目前使用的转运系统在快速的变动中是否仍合乎经济效益。当初我们设计这种系统时,当时的世界与现在迥然不同,而这将直接影响乘客的输送量,当然也就影响到成本。结果是我们谁也无法确定这种设计是否值得保留,因为这是个牵连极为复杂的决定。……通过大家的共同讨论,我们既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又进行了沟通。”

是的,他们的获益是两方面的,克兰戴尔可以由专家处得到资料,而他们也能一起参与为美国航空公司创造未来的远景。这也是建立信任关系的一种基础。

当然,并不是非得在大会议室中进行的才算是沟通。许多公司中最成功的沟通方式往往是非正式的。康宁公司的品质处长大卫·路德说明了他公司的做法:“我称之为向下撒网。到公司底层去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烦恼什么?他们说些什么?他们反对什么?你能帮什么忙?”

哈里森会议服务公司董事长沃尔特·格林用的沟通方式就是他所谓的“一对一”的方式。格林说:“我们公司很不幸地已经有了固定的架构。我们公司有总裁、副总裁以及许许多多阶层。只有用一对一的方式可以克服困难。通常我利用午餐时间会见任何想和我谈话的人。而我们的谈话是不列入记录的。只有这样,我才有机会了解他们重视的是什么,他们对公司与自己的工作有什么看法。我希望多了解他这个人本身,我也希望他们认识我人性化的一面,我喜欢他们提出有关公司的问题来询问我。所有这些如果不是一对一谈话根本不可能达到。”这些谈话所带来的结果是,格林对公司发展有了更远大的理想。

任何人与人会面的地方,沟通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有效的沟通并非只在办公室内进行。它会延伸到家庭、学校、教会甚至科学研究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