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卡耐基成功人生经典
785400000011

第11章 认识自我 锤炼自我 完善自我 (2)

卡耐基做过一个试验,将性格相近的人编成一组,然后制订一个主题、设定时间,分别交出每一组,在不同的房间里各自讨论。

其结果显示,能在限定时间内讲出结果的小组,通常都是暴躁型气质强烈的人,而其他小组都是在超过时间之后才有结论。这种现象是因为各小组的成员都是性格相近的人,每一种性格(小组)的人对一件事物认同的难易程度不同,而导致各小组作出结论的速度快慢也有不同。

暴躁型气质强烈的人不太喜欢争执,他们具备“好吧!就这么办!好歹做做看!”的这种倾向比较强烈,所以很快就有结论。

分裂型气质的人往往太拘泥自己,对于个人不满意的结果绝不认同,因此常常发生争执。

粘着型气质的人也是一样,例如他们甚至对于讨论进行的方式,或领导者的选举法等细节,都能引起热烈争议。

基本上,公司的开会和这种情形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分裂型与粘着型气质的小组,会针对分歧的意见加以讨论协调,所以他们的结论显然得出得较晚,但却比较扎实。

在上述的分组讨论中,各小组发表的结果有显著的差别,暴躁型气质的小组虽然在时间内完成,但其商讨不够周详的结论,会受到其他两组人员的激烈反驳,他们通常就以强调确实的时间管理,来掩饰内容上的贫乏。时间的管理固然重要,但还必须顾及内容的充实。这是一个人完善自我所必需考虑的。

因此卡耐基认为,为更好的实现自我,首先要认清自己的性格,并适当加以调整,以使之更加完善。

自我表现分析

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欲”,当然这种现象并无男女之分,但是女性在这方面的倾向比较强烈。

自我表现欲简单地说,就是以“我”为中心的表达方法。所以表现欲愈强,当然就会引进别人的反感。但事实上,这种自我表现欲可以视对象的不同,而能善加灵活运用的话,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研究开发企划的工作,这种自我表现欲就是不可欠缺的重要因素。

自我表现欲大致有下列的举动:

1)希望引人注意。例如穿着华丽的服装,或是在成员中有一鸣惊人的举动或言词,还有如在大众面前做出奇怪的举止,或是表现出很性格的模样等等。

2)好胜的心态。“他开奔驰车的话,我就开BMW的汽车”。这就表示做什么事都不愿输给别人。不过这种好胜的态度运用不当的话,会导致愚蠢的竞争。

3)独特性(只有我——)。这是最普遍的表现,若是别人也跟你一样拥有相同事物时,你心里一定觉得很不舒服。若是有两人恰好同时穿着相同的服装,不知不觉之中一定希望与对方保持距离。特别是女性,这种表现特别强烈。

以上大致是表现欲的基本模式。

公司的女职员若是表现欲太强,通常很难与周围的人融合在一起。如果A小姐有一只相同样式的路易士威顿皮包,你可能就不会买那种皮包。又如平日你原本就很讨厌的经理,夸奖你今天穿的衬衫很漂亮,回到家之后,你一气之下就把衣服撕得稀烂。这是因为你讨厌他,所以认为经理的审美观念很差,而他居然也会称赞你的衣服漂亮,所以经理的赞美,反而伤了你的自尊心。从另一方面看,为什么要穿漂亮的衣服?这是女性特有的表现欲心理,总认为这样会比别人出色。

这么说来,上司或领导者对女职员的称赞,若不得要领的话,很可能就会导致出乎意料之外的后果,所以身为主管者更应三思而行。但是话又说回来,称赞别人是策动他最好的方法。不过对女性职员在自我表现欲方面的称赞应谨慎小心才是。例如对服装、装饰品、携带物品等贴身之物的赞美方式应当费点心思。

欲望心理分析

工作了10年之久,自然地会把工作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即使放假在家无所事事或在一片绿意盎然的高尔夫球场上挥杆,相信满脑子里仍然离不了工作。若到了这种地步,真可说是患了工作中毒症。

即使在强调工作与生活是完全不同层次的现代,这种现象绝非仅限于少数几个人,或许有8~9成以上的公司职员,多多少少都有这种倾向。

所谓的工作,它原本是指获得生活的粮食,同时也是实现自我梦想的手段。对一个人而言,工作的目的如下。

1)获得生活粮食

2)从事社会性工作、造福人类

3)有所作为的话,还可在公司的历史上名垂千古

人类欲望的构造,可以马斯洛的“欲望五阶段说”来解释。

马斯洛主张人类只要满足一个欲望之后,随着就会产生另一个欲望,并且依此类推逐渐往上升高,其最终的欲望是“自我实现的欲望”。

达到这个阶段,人就会把工作视为自己生存的意义、劳动的意义,进而全心全力地投入其中。此时,工作对于他来说是一种实现人生目标,体现自我价值的手段,而名利金钱已不足道哉。卡耐基认为,人只要做了,就是在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离自己的人生目标也就近了一步。

因此,卡耐基认为,凡是工作上表现良好的人,多半就是本着这种态度而工作。所以他会时刻振作精神,满腔热情地生活,有时甚至会为坚持自己的原则而与上司争论到底,甚至有时候会毫不经意地就有这种举动。如果处理时间紧迫的话,或许会更激烈。相反的,情况若不是很急迫,他也会周旋到底,无论花多少时间,他时时刻刻都会与上司进行交涉。掌握每一分每一秒,适时地做最完善的抉择与判断。

像这样把工作当作自我表现手段的人,他的人生一定很灿烂。

如果你不想一生黯淡的话,你还等什么!

二锤炼自我

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一个人还需不断的充实并完善自我,挖掘并锤炼、提升自我,塑造自己完整的人格,才能去成就成功的人生。在这一过程中,他至少需完善自己以下几方面:知识水平、精神状态、生活习惯、人格、自信心、热情。

储备必要的知识

卡耐基说,知识,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粮食。这种粮食一旦枯竭,将全盘皆输。我们没有必备的知识,只会带我们从一条歧途到另一条歧途。

知识,是人开展工作和安排生活的基本条件。没有相应的知识,工作不会成功,生活不会美满。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生产力。

人在世上谋生需要知识,发展自己的事业需要知识。

卡耐基认为知识具有明显的针对性,普通人学知识是为了个人技术、业务知识的提高,有的甚至是单纯地为了谋生。领导者和管理者掌握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协调和管理。

知识,可以分为基本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三类。它们共同构成人类知识这一庞大的体系。

第一,基本知识,即人类生活、工作应当掌握的基本的知识体系。不掌握这些知识,就无法为人格的形成积累最起码的常识。

第二,专业知识,即你所想从事的职位必须掌握的专门知识,又分为岗位知识和行业知识两个方面。没有专业知识,你就不会形成一定的人格体验和交际、运用经验。

第三,相关知识,即与你将从事的职位有关的一些常识。没有相关知识的健全,就没有你人格体现的环境。

知识是人格的先决条件。但是,健康的心理状态也是形成良好人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卡耐基引用著名心理学家迈逊博·塔门的话说:“心理知识,是指一个人为人处事内在的思想方式或外在的行为方式。它表现为性格,气质诸多方面。这与先天有关,也与后天知识形成有关。”

后来,卡耐基在芝加哥的一次公开课程上,又再一次阐发了“健康心理状态”的内涵。

他说:“健康的心理状态,是说一个人想问题或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表现出来的行动要基本正常,没有太大的心理偏差。”

这方面的素质,一方面与先天的遗传有关联,但是后天养成可能更重要。这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扰,工作不称心,经济条件不宽裕,健康欠佳,爱情失败,好心却未得到好报等等。

我们的人格,也许永远处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之中,但它需要知识,需要健康心理的支柱。

要想成为成功者,请积累你的知识,培养你的人格。

保持精神愉快

卡耐基认为,保持精神愉快,这并不是一件十分难做的事情,难的是如何摒弃过去所接受的“应该”“必须”等框框。要知道一点,你原来的思维方式是经过了成千上万个小时才得以形成和巩固的,因而你也需要花费成千上万个小时来掌握并运用新的思维方法——对自己情感负责的思维方式。掌握新的思想方法并不容易,因为你已习惯于一定的思想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消极观点,而摒弃迄今为止所养成的旧的思维习惯,非得花大气力不可。下功夫保持精神愉快是很简单的,但要学会摆脱精神不愉快却并不容易,甚至很难,但难又有什么关系呢?毫无疑问,我们不能因为难就不去掌握和运用这种新的思维方法。

卡耐基认为,人的各种习惯是通过一遍又一遍的重复逐步养成的,由于你自幼便开始学习和接受传统的思维方式,你一直在接受着自己的行为,从未对它提出质疑。因而你会自然而然地表露出一种不愉快、生气、伤心或苦闷之感。然而,既然你能够学会选择精神不愉快、生气、伤心或苦闷,你也同样可以让自己学会不去选择这些自我挫败的情感。

在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之后,一种认识才可能成为一种信念,如果仅仅尝试一次,便以失败为理由放弃努力,认识永远不可能转变为信念。

一个人要想塑造自己,就必须下决心保持精神愉快,对使你产生惰性的思想提出质疑并彻底加以摒弃。

也许你一再坚持认为:我也不愿意让自己精神不快,但是……那你不妨设想这样一种情况:每当你精神不愉快时,就要受到某种令人厌烦甚至是可怕或者难以忍受的处罚——单独关在一间屋子里达数月之久;在拥挤不堪的电梯里站上三天三夜;没有吃的,或被迫吃一些你极不喜欢的饭菜;受到折磨——这些都不是你对自己的精神折磨,而是别人对你的肉体折磨。试着想一想,假如不摆脱上述不愉快心理,你就要忍受这些惩罚,那么,你能否让自己保持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也许在很短的时间内,你就得学会支配自己。所以,问题并不在于你能否控制自己的情感,而在于你是否愿意这样做。你要受到何种折磨之后才会做出这一选择呢?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宁愿发疯,也不愿控制自己的情感,还有些人则干脆放弃努力、苟且偷安,因为在他们看来,别人施舍的怜悯要比自己精神愉快更有价值。

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你是否在生活的任何时刻都能选择精神愉快,或至少不选择不愉快。这个观点或许令人难以置信,但在你对此做出否定之前,首先应该认真加以考虑,因为摒弃这一观点就等于背弃自己。

你可以选择精神愉快,摒弃精神不愉快。同时道理,在日常生活中,你也可以选择自我充实行为,摒弃自我挫败行为。你可以以积极的方式利用自己的大脑,虽然这并非轻而易举之事,你可以学着改变思考方式,逐步适应各种新的行为,譬如吹口哨、哼哼歌、打开录音机口述几封信,你甚至可以推迟三十秒钟再发脾气。这样,你并没有学会喜欢交通堵塞,但你已开始逐步进行新的思考。你已要决定摆脱不自在的感觉,选择用健康的新情感和新习惯逐步取代昔日的自我挫败的情感。

举个例子,比如在饭馆里,你如果常常因为服务质量差而恼怒,那么首先你不妨考虑一下:为什么仅仅因为某人或某事不合你的意就大为恼怒?而为你生活中如此微不足道的一个人而恼怒,实在太不值得。然后,你可以设想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离开这家饭馆,或者采取其他办法,但绝对不要自寻烦恼。显而易见,做任何事情时,你都可以尽力获得乐趣或启迪。无聊的宴会和事务性会议都是你培养新情感的好场所。当你感到厌烦时,你可以积极地利用大脑,或者用几句关键的话扭转整个谈话的主题,或者思考你那部小说的第一章,或者制定出避免今后再面临同样厌烦情况的计划。积极地使用大脑意味着:对你感到最为头痛的人和事做出估价,然后通过新的精神努力使其为你服务。只要你善于利用你的大脑,你最终一定会养成随遇而安的好习惯。

[BT3]保持充沛的活力

是什么心理因素会影响到坐着不动的工作者,而使他们疲惫?是快乐?是满足吗?不是的,卡耐基认为,是烦闷,懊恨,一种不受欣赏的感觉,一种无用的感觉,太过匆忙、焦急、忧虑——这都是使那些坐着工作的人精疲力尽的心理因素,使他容易感冒、减少他的工作成绩,而且会让他回家的时候带着神经性的头痛。不错,我们之所以感到疲劳,是因为我们的情绪让我们的身体紧张。

碰到这种精神上的疲劳,我们该怎么办?卡耐基建议,要放松!放松!再放松!

这种放松并没有我们想像中那么简单,你恐怕得把你做了一辈子的习惯都改过来。威廉·詹姆斯在他那篇题为《论放松情绪》的文章里说:“美国人过度紧张、坐立不安、着急以及紧张痛苦的表情……是种坏习惯,不折不扣的坏习惯。”

我们应从思想上首先放松,这是卡耐基教给我们的最好方法。但思想的放松,需靠肌肉放松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