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跟随南怀瑾品读百家诸子
7852000000022

第22章 荀子心得:思想无止境(3)

一位老先生去报名参加英语补习班,补习班的工作人员以为老先生是帮别人报名,没想到是老先生自己要学,于是好奇地问:“伯伯,你多大年纪了?”

老先生回答说:“68岁。”工作人员带有规劝的意思对老先生说:“要学会,需要两年的时间,到时您已经70岁了,还是在家享清福吧。”老先生笑着对她说:“如果我现在不学,两年后会是66岁吗?”

南怀瑾先生告诫我们:“上进是不分年龄的,一旦订立了目标及方向,就必须实施行动,勉励自己时时努力。”只有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才能真正拥有大学问,只要有心学习,任何时候都不会太晚,有什么比“起而行”更为重要呢?

人若想取得长足进步,就得一生学习。就学习的意义而言是没有止境的。古往今来,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得益于学习的帮助。这就告诉我们,当学习充满快乐和意义时,才更为有效!

古今中外,作为知识、智慧、文化、文明的载体,书籍在我们的生命里、生活中,在我们民族、历史的进程中,一直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古时候,读书求学被看成是非常神圣的事情。在漫长的封建历史中,“读书做官”一直是无数人读书的最大动力。认真分析一下,尽管其中尽含功利之意味,但暗藏重视知识的意思。读书是思想的传承和文化的积淀。通今博古,通思益智,增长才干,修身养性才是这其中的重中之重,我们说的“德与才”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素质,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做到上述这些。在这一点上,古今应该是相通的。

刻苦读书的例子不胜枚举,远到古代的“匡衡凿壁偷光”;近到列宁的“路人中埋头读书”;耐得寂寞的,有鲁迅的“躲进小楼成一统”……当然,那时的书籍比较少,现在是信息大爆炸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快,各类书籍名目繁杂,读书的方式方法就更要有所讲究了。而不断地学习,就要依靠老师。因为天生就什么都会的人,是不存在的。人从小就要通过学习来丰富自己。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他人的长处,从而使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

人们认为知足常乐是一种美德,但是一切事物都是相对而言的,在物质生活上,我们应该知足常乐,但是在学习上,知足就等于退步。所以,在学习上,要懂得永不满足,要懂得精进。

那么,精进是什么呢?精是专一,进是不断。学习的态度就是专一不断地进取。

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断进步。这就需要有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眼光。如果一天到晚看到的全是别人的缺点,何谈学习别人的优点,到头来自己才是那个一无是处的人。而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才可能向别人学习。

很多科学家都是彻头彻尾的工作狂。在国外,科学界的激烈竞争更是让大量科学工作者选择了疯狂地工作。

稍微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20世纪70年代末,在一个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报告文学中,主人公走路会撞墙,工作狂居然是如此受推崇。学数学的人都明白,哥德巴赫猜想的重要性在数学上只是二流问题,更不用说它的变种,但是徐迟说1+2离最终形式只差一步之遥。如果我说弱电统一理论和万有引力理论只有一步之遥的话,不知道会被多少学物理的人嘲笑。但是徐迟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为了凸显工作狂的价值,就必须拼命拔高宣传的成就,这样英雄主义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而21世纪最具生命力的也将是学习型组织,创建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这是国际组织学习协会的创始人彼得?圣吉博士说的话。正因为如此,创建学习型企业成了当今企业文化建设的热门话题。

世界上最大的电脑公司微软的老板比尔?盖茨从来都不对员工说我们要怎么样加强学习,总是问员工你做了什么、能给我提供什么样的好创意、创造出什么样的产品。作为他们的领导,比尔?盖茨每日里也同大家一样辛苦地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微软公司的学习气氛成为全世界高科技企业里最浓厚的一个,具体说来就是微软公司的所有产品基本都不是原创,但旗下每款产品都是业界中的热销产品,这跟比尔?盖茨本人的领导魅力是密不可分的。从组织角度看,企业的所有经营目标、发展规划经过分解最终都要落实到班组,只有工作完成出色的班组才能为最终实现企业总目标提供坚实的基础;班组也是企业最基本的管理单位,它直接体现了企业的文化和精神。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班组是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最基本学习单位。创建一个优秀的学习型班组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让我们看一个小故事:

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年轻人,把自己写的长诗寄给一位文学泰斗。那位文学巨匠收到年轻人的信后感觉他非常有才华,于是回信给了他许多意见和鼓励。开始两年,那位年轻人经常写信与文学巨匠沟通,但三年之后他们就很少通信了。

后来,文学巨匠写信给年轻人问他创作的情况。许久之后,那位年轻人才回信:自己写过一段时间的长诗之后,感觉写小说更容易,于是开始写小说,但后来又发现写小说也很难。于是就改写散文,最终是一事无成,无颜再给他写信。

有人说,只有一个“人”正确了,他的世界才能正确。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因为种种错误最终一事无成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才华与创作密不可分,这就像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样。当你拥有才华之后,还要经过各种学习、锤炼,才能把自己的才华发挥到极致。

同样,人与世界密不可分,世界容纳了人类,人类又改造着世界。如果人类以割裂的思维方式来求生存和发展,过分追求物质利益,消耗物质资源,破坏环境,必将造成生态失衡,使世界遭受损害。

对一个学习型班组来说,企业就是其生存的空间,组织成员要从系统的角度思考,形成整体意识、全局观念和动态平衡的思想。如果一个组织或者说一个人的思想是走向正确完整的,那改造的世界也一定会走向完美。

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你想发挥自己的才华创作出更好的东西,第一就是要把自己的知识才华做系统的深化、升华,并从各个角度进行全局思考,而不要想当然地见异思迁。

俗话说得好,“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目标、有恒心,年龄、身份、性别都与成功无关。改善心智模式是学习型班组的思维基础。何为心智模式?心智模式就是人们深植心中,运用周围环境的方法和行为,是人内心世界对未来的描述,是人们思想方法、思维习惯、思维风格和心理素质的反映。一个人心智模式的形成过程是经历了漫长时间的,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对事物进行揣摩,才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企业不断创新进步的条件也是如此。

20世纪初,英国的乡村有一套牛奶配送系统,牛奶灌装好后会被送到顾客家门口。由于牛奶瓶没有盖子,山雀与知更鸟常常在顾客收奶前捷足先登,享受牛奶。后来,厂商加装了铝质的瓶盖,山雀和知更鸟再也不可能于顾客之前捷足先登了。但是,到了50年代初期,这个情况再次发生了。当地的山雀居然学会了刺穿铝制瓶盖,重新开始享受“免费早餐”,而当地为数不多的几只知更鸟刚刚会这招开瓶本领,始终没有扩散到大多数。后来,生物学家对这两种鸟进行研究并发现:年幼时期的山雀习惯了和同类和平相处,甚至编队飞行;而知更鸟则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是容不得其他鸟进入的。因此,虽然山雀和知更鸟同属鸟类,但山雀的进化程度要比知更鸟更高。通过集体学习,山雀增加了族群对环境的适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