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内心强大的秘密
7846500000009

第9章 打败自己的弱点(4)

也许我们忽略了这样的事情,就是只觉得自己总不如人,殊不知,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自卑心理,只是面对自卑每个人的态度不同,对人生的影响也不同。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分析学家A·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即他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出自于“自卑感”以及对于“自卑感”的克服和超越。阿德勒认为自卑感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他说:“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人类欲求的这种改进是无止境的,因为人类的需要是无止境的。所以人类不可能超越宇宙的博大与永恒,也无法挣脱自然法则的制约,也许这就是人类自卑的最终根源。”确实,作为人性的弱点之一,自卑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它是人的生命进程中难以回避的情感症结。

拿破仑·希尔讲述了三个孩子初次到动物园事:

“当他们(三个孩子)站在狮子笼面前时,一个孩子躲在母亲背后全身发抖地说道:‘我要回家!’第二个孩子站在原地,脸色苍白地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我一点都不怕!’第三个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狮子并问他的妈妈:‘我能不能向它吐口水?’事实上,这三个孩子都已经感到自己所处的劣势,他们在狮子面前都有自卑的感觉,但是,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了他们各自的感觉。所以,自卑感表现在哪一方面,表现为何种程度,是因人而异的,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实项上都存在。但是,承认了自卑的存在并不就意味着听之任之,任凭自己的弱点自行存在和发展。

心理学家实验证实,消极的自我防卫,会使精力大量地消耗在逃避困难和挫折的威胁上,因而往往难以用于“创造性的适应",使自己有所作为。这是自卑的消极方面。自卑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最大障碍,是一条束缚成功的绳索,是成功最大的敌人。

自卑的人总是妄自菲薄,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进而悲观失望,严重者甚至会与成功失之交臂。

1951年,英国人弗兰克林从自己拍X射线的照片中发现了DNA的螺旋转向。她准备发表一次演讲,向外界公布自己的发现,但是因为她是一名女科学家,在当时那个有着严重性别歧视的时代里,她由于自卑心理作祟,最终放弃了演讲。1953年,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从弗兰克林拍下的照片中发现了同一现象,并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假说,这一假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标志着生物时代的到来,后来二人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而弗兰克林则与该奖项擦肩而过。如果弗兰克林没有自卑,而坚信自己的假说,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这个伟大的发现肯定会以她的名字载人史册。

自卑源自于自我评价过低,或者太介意外界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源自于没有正确地定位自己的人生坐标。内心的自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人不要被自卑打垮,而是要超越自卑。自卑的反义词是自信。自卑的人,自己看不起自己;自信的人,自己相信自己。自信是一种感觉,有了这种感觉,人们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又光荣的事业。面对一生,自信的人说:我能成为理想中那样的人,我要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卑的人会说:我不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样的人,我只能随波逐流,被外力摆布。

唐拉德·希尔顿曾说,许多人一事无成,就是因为他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妄自菲薄,以至于缩小了自己的成就。被自卑所控制,其精神生活将会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也会因此受到影响而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只有那些对自己具有充分信心的人,才敢于对各种人生险境进行挑战。而在心中燃烧自信火花的秘诀,在于“仔细观察你的潜能所在,然后慢慢地在那个领域里求索”。

比如,古代希腊的代蒙斯赛因斯,小时候患有口吃,可他迎难而上,刻苦练习,最后成了著名的演说家;美国的罗斯福总统,患有小儿麻痹症,但他没有因此放弃自己,最终成为美国总统;尼采身体羸弱,却专心研究权力哲学,成为一代大哲学家。

这些伟大的人之所以能克服自卑,获得成功,是因为他们认识到自卑带给我们的只有不幸,而如果我们抛弃它,换之以自信,在生活中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情,我们的理想就有可能实现,我们就有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生活。

曾任美国国会参议员的爱尔默·托马斯15岁时常常被忧虑恐惧和一些自我意识所困扰。与同龄人相比,他长得太高了,而且瘦得像支竹竿,站在同龄人中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更让他难过的是,他除了身体比别人高之外,在棒球比赛或赛跑各方面都不如人。因此,同学们常取笑他,给他起了一个“马脸”的外号。被同学这样的取笑排斥,逐渐让他产生了自卑的心里,渐渐的他不喜欢喜欢见任何人,又因为住在农庄里,离公路很远,所以几乎碰不到几个陌生人,平常只能见到他的父母及兄弟姐妹。

虽然托马斯也也被这些自卑情绪困扰,托马斯没有任凭这些烦恼与恐惧占据自己的心灵。托马斯说:“如果我任凭自己这样消沉下去,我恐怕这辈子都无法翻身。一天24小时,我随时为自己的身材自怜。别的什么事也不能想。我的尴尬与惧怕实在难以用文字形容。我的母亲了解我的感受,她曾当过学校教师,因此告诉我:‘儿子,你得去接受教育,既然你的体能状况如此,你只有靠智力谋生。’”

到了学校以后,发生了几件事情使得托马斯克服了自卑感。其中有一件事还带给了他勇气、希望与自信,改变了他今后的人生。这些事件的经过如下:

第一件:入学后八周,托马斯通过了一项考试,得到一份三级证书,可以到乡下的公立学校授课。虽然证书的有效期只有半年,但这是他有生以来,除了他母亲以外,第一次证明别人对他有信心。

第二件:一个乡下学校以月薪40美元的工资聘请他去教书,这更证明了别人对他的信心。

第三件:领到第一张支票后,他就到服装店,买了一套合身的服装。

第四件:这也是他生命中的转折点,战胜尴尬与自卑的最大胜利,这就是一年一度的集会。在集会上,他的母亲督促他参加集会举办的演讲比赛。当时这对他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他连单独跟一个人说话的勇气都没有,更何况是要面对那么多多人。但是在他母亲的坚持和鼓励下,他还是报名了,并且为这次演讲做了精心的准备。为了把演说内容记熟,他对着树木与牛群演练了上百遍。结果竟然超出了他本人的预料,他得了第二名,并且赢得了一年的师范学院奖学金。

后来托马斯在回忆自己的人生历程中,还不止一次说过:“这四件事成为我一生的转折点。”

由此看来,自卑其实就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也许你不漂亮,但是你很聪明;也许你不够聪明,但是你很善良。人有一万个理由自卑,也有一万个理由自信!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秘密,就在于它勇敢地挺起了胸膛,骄傲地扇动了翅膀。

可见,自卑是可以克服的,如果我们整日被自卑的情绪占着,就如同披着海绵在雨中行走一样,包袱越来越重,直至压得喘不过气。这样的人整天萎靡不振、郁郁寡欢、落落寡合,自己将自己封闭起来,几乎断绝了与别人的交流与交往。这样的精神状态与生活方式显然与我们的时代格格不入,与现实的生活不合拍。现今,我们身处在一个开放和竞争的年代,人际交往更加频繁,只有充满自信,充满奋斗的激情和勇气,才不致被时代的洪流淹没,才会有所成就。

有一年,一位父亲带领年少的儿子去拜谒著名印象派画家凡·高的故居。当儿子看到狭小木屋里的种种简陋陈设后,心中感到十分奇怪,他问父亲:

“凡·高不是世界著名的画家吗?他难道不是百万富翁吗?”

父亲回答道:“凡·高是一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他的画是在他穷困潦倒、贫病交加时创作的,当时并没有引起世人的注意,直到他过世若干年后才被世人认可。这就是艺术家的人生。”

这位父亲是一个水手,他每年都在大西洋各个港口之间往来穿梭。他的儿子就是在美国历史上首次荣获美国授予新闻记者的最高奖项——普利策新闻大奖的黑人记者:伊东布拉格。

20多年后,当功成名就的伊东布拉格回首童年岁月时,他不无感慨地说:

“童年的时候,我们家里真的很穷。我的父母都依靠卖苦力为生。曾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像我们这样地位低下的黑人孩子是绝对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但是,是我的父亲用事实告诉我,上帝并不会因为一个人出身卑微就轻视他,不肯赐予他财富和地位。”

由这些真实的故事,我们可以充满信心和期待地说:“自卑是可以战胜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去战胜自卑呢?

⑴自我暗示法。

在平时的说话中,将以“不要……”开头的话改为以“务必……”开头的话,将“不可能”改为“必须”……将所有消极的语言改写成为积极向上的语言。当面临某种情况信心不足时,不妨给自己壮胆:“我一定可以成功的!”“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2)扬长避短法。任何一个人的存在都有价值,存在就是理由。将注意力集中到你擅长的领域,因为在这一领域,你有着比别人浓厚的兴趣,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并且,你拥有比别人丰富的经验,你可以很快地取得优异的成绩,这对自信心的提升很有帮助。

(3)积极沟通法。人一旦有了自卑情绪,就会将内心封闭起来,不愿与人相处。造成这种行为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轻视自己,缺乏建立正常人际关系的信心。但是越是封闭自己的人,越会被人误解,从而导致进一步的自卑,自卑者一旦陷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就很难走出来。平时多与周围的人交流沟通,让彼此多些了解认识,多结交一些朋友,互相鼓励,互相帮助,自卑感就会自动化解。

7内心弱小的表现之七——嫉妒

嫉妒和失宠曾经使天神堕落。

——海涅

美国剧作家佩恩说:“嫉妒者对别人是烦恼,对他们自己却是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