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算的,一个没有成就的人,总得替自己找出一点成就来,否则你怎么继续保持对生活的乐观?这令我想起一棵树,那棵树在我老家村口的塘边,很高很大,是一棵大枫树,很高很大如同44一样,是一个不太能确定的概念,我是照自己最原始的认识来给它定义的——它几乎占领了我的童年记忆。从早餐开始,树边居住的人家,大人孩子都会端着碗往树下聚,我无法回忆谈话内容,但我总能记起那些面孔,那些笑声,还有风。清凉的风吹掉炎热,还有突然降临的雨带给树下人们尖声的惊叫,女人的尖叫。我无法回忆他们为何而笑,但我那时总是喜欢傻傻地抬头看他们的笑脸,跟着他们一起大笑。一个孩子的笑是没有内容的,一个孩子的笑不是制造出来的,一个孩子的笑是可以没来由的。
那棵树有结有疤,有伸出老远的枝,最长的应该能伸到水塘中的水面上,它的根有裸露的、蜷曲的,它的中间空着,被雷电击中的中空。树下的那些笑声,由不同的人制造出来,人总是流动的,犹如水的流动,今天是他明天是你,后天又是别人……而现在,今天,如果我可以站在44岁的岸边来观察当年评判当年的话,我可以把这些人分出类来,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善的、不善的甚至恶的……笑声是生活的一部分,人人都有生活。童年的时候,我不知道这些,我只知道有一些笑声来自树下,树下是热闹的。因为热闹,所以吸引人,所以我总是要来到树下,就是这样。现在,我想起阳光从树叶里漏下来,地上的那些白色的光斑。是早晨还是中午,是炎热难当还是秋色怡人,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总是可以回想起那些落在地上的白色的光斑,你想一想,你会记得,你也许多次见过它们。我要写到一个人,我记得他应该是40岁或者50岁,脸膛是黑色的,又黄又亮之中透着的黑色,他总是坐在一张很宽大的椅子里,他的肚子极大,不是现在的大款伙夫粗脖大肚的那种大。他有血吸虫病,放在现在可能治得好,那时他只能每天坐在椅子里等死,由他那个与我同龄的女儿端过碗来,在饭或粥的碗头上摆几根咸菜,让他吃。他笑着与人逗乐,他有时也发脾气或者给我们说他小时候如何灵活如猴、脚快如兔,就算到了数十年后的今天,无论何时,我走过这里,都会想起他又黄又亮又黑的脸和这脸上的那种笑来。那笑总是非常真实、非常开心的,可以叫做“灿烂”。
现在,我要告诉你的是,不久之前的一天,我沿着那条塘边的路向村外走,我看不出来那条路同几十年前有些什么不同,一些沟壑,一些起伏,一些坎坷,真的,我想不起它与当年的不同。但是,那棵树已经不在了,村里当年的那些人,有许多都睡到村前村后的山上了,无论他们当年是属于什么类型的人。我不知道树是哪一年怎么被砍掉的,它确实是不在了,我写到的那个人,他什么时候死的我也不知道,这个村子里大都是我的亲戚、长辈,他们过世时我会来的,但这个人死的时候可能我正在上大学,而且他同我家里的关系稍稍远一点,所以,我没有关注过他的生死情状。他的女儿成家立业,房子离当年的大树不到50米,大门是正对着当年树的位置,她好像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也快长大成人了。有一天我见到她时,她也说这人好像没过几天就老了,我同她谈起当年她每天给父亲端碗送吃的事情,她也笑着说是的,她说你记性还真是可以,这些事情还记得。我笑笑,心里想,童年里也就只有那样的一些简单的事情,想忘记是忘记不掉的。看看吧,天上的云没有变,地上的土和石没有变,树没有了,人没有了,因为这棵树以及树下的那些男男女女,以及这些男男女女的笑声,以及我所能回忆得起来的这儿的生活场景。我想说,时间是一把刀,它锋利无比、削铁如泥、吹发而过,却又无影无形。如同44岁而不知44为何概念一样,30年抑或40年了,那棵树如果在,它也无法见证时间,它还是中空的吗?它的浓荫之下还照样是一些人及一些人的笑声吗?它早春的萌发和秋天的落叶还同当年一样引发一个少年、一个中年人、一个老年人在树下作一种痴痴傻傻的怀想吗?唉,不知道,真实的情形不是假事实上,人,树,是韭菜,是小麦,一茬一茬地被割掉,然后一茬新的又出现。
岁月的深情
5月的鲜花开放在平坦的原野上,5月的风、阳光,听到了花开的声音,5月的阳光从天而降,如同雨水雪花必定从天而降,如同神性和神的声音,必定从天而降。5月鲜花开放的声音就是阳光降临和微风拂柳的声音,也是一只为母亲的狮子呼唤她走失的女儿的声音。5月花开的声音,是菖蒲叶在水面上倾听到的鱼跃的声音,是艾叶艾枝在湿润温暧的土地上听到的鸟鸣相和之音,是大地承接最初的闪电与沉雷之音,大地感知了闪电那无法抑制的表达,清明里插在坟头上的帜在闪电之后消隐,如同一个个身影渐行渐远。
喝雄黄酒吗?雄黄酒,你是什么,为什么要让一个美丽的女人变成一条蛇?一个美丽的女人和一条美丽的白蛇,她们之间,谁是异化谁是原生?只要有一点可以确定就足够了:无论是美丽的女人还是美丽的白蛇,都愿意都能够把自己的心化作还魂魄之姿的灵芝草。灵芝啊,在灵魂的深处,你闪动着暗夜的光,闪动着黎明的光,像一个饱经风霜的母亲,眼里那永不消失的深情与忧患之思,集合着暗夜之光与黎明之光,化为泪光。泪光也可以是这样平和淡定,是这样深情之下的平静安恬——这一刻,我突然记起朋友80岁的母亲,在他80岁的父亲去世那日,老母亲安静地坐在灵床边,似乎有一点羞涩,似乎找回了当初新娘的感觉。死亡为什么会在撕心裂肺之后变得这样平静,变成美丽的回忆或者回想?我拉住这位老母亲的手,好生冰凉,像冰或者年代久远的玉石。一个母亲就是这样的,她在几十年如一日的世俗生活之中,归置着父亲散乱的物件,归置着一个烟火人家及其儿女,而这一切其实都来自她无需言说的爱,当这一切行将交接行将完工,她又是一个平静安详的哲人!
此刻的汨罗江边,屈原并没有吃粽子,不是他不喜欢这种食物,是因为他没法腾出手来。他的左手拿着那些香草,一路伴他的香草,向他的思想和水挥发香气,这微笑一样的香气沁入了屈原的肺腑、如水的内心。他右手的书简也闻到了草之香,那些竹简发出了哗啦的竹动之声,不是鲜活的青竹,是作简的竹,经过了死亡的砍伐和烟火熏烤的竹简发出的声音,而简上的那些象形文字,也感觉到了艾草之香,那一刻它们觉得这样的香真是有无言的美,甚至觉得自己也因之成了那香气的一种,并且为之神思恍惚。而屈原此时听到了香草之声竹简之声,就像水听到了香草之声一样。水问屈原:“这是香草之香?”屈原微微一笑,点头表示同意。屈原问水:“这是否也会成为你的香?”水回答:“一定。”屈原又点头微笑了一下,于是,水也点头微笑了一下。他们之间的微笑心领神会。他于是走向它。它的身体变得如此结实,他行走着,就像走在大地上一样平稳坚实,水的表面微凉而内心充满着温柔的香气,与那香草的香气合二为一,它的起伏被称为波浪,等同于大地上的那些丘壑。5月的风和5月的阳光这时候在哪里?是它们自己缺位还是它们觉得自己不是这儿的主角?屈原和他左手的香草、右手的竹简行走在汨罗江的水面之上。屈原的行走如履平地,也是水的承接让屈原的水上行走如履平地。而途经之处,水边长出了剑一样的菖蒲,岸边是茂盛的散发着香气的艾草。
多年后,一个叫法海的老和尚和一个叫宋玉的书生在断桥边相遇,他们身后,黄昏时分的雷峰塔影摇摇欲坠。两人擦身而过的时候,宋玉看到了这个老和尚眼中的坚定不移,而法海则看到了这个衣衫不整的书生眼中的怯懦和犹豫不定。
5月里的今天,一个叫做端阳的日子,我想问一问,80岁的母亲,过得好吗?白娘子和许仙好吗?屈先生和江水好吗?宋玉先生和法海法师,你们也好吗?
这些问好,除了80岁的母亲,其余的都无法到达。但我还是听到了一个深情的声音替所有被问候的对象回答道:“都好。”
叙述生活
我喜欢在炎热或者严寒难耐的时候写点东西,这两种状况之下我能够写出比平时更好的东西来。这或许是季节里的不平庸可以弥补一些思想才能上的平庸?倒也不错。李白为什么会斗酒诗百篇,那是天才借助了外力而生发出另一种巨大无边的世界,庸才借助外力获得一点小成功,也算不错吧。当然,还有一层,酒可以让一个诗人真正“看到”诗、诗义、诗性乃至艺术——从本质上说它们不是生活。我总是这样看的,它们离现实很远,不是一张皮与一双眼这么简单,它们不是某种平庸、丑恶、僵硬、肤浅、赤裸、物化的“实在”;它们潜在,潜藏,波澜不惊却又虎视眈眈,尽管我有时候也感觉离它们很近,但我知道,我无法捉住它们。当它们银瓶乍破水浆迸裂的时候,能够掳住它们,以身、以心、以手承接住的才是真正的艺术家,否则你的写作永远只能是皮毛。我因此有理由厌恶硬邦邦的生活,是它们让我的感觉变得越发的平庸与迟钝。这种略带紧张、对立的关系,其实是使我自己变成了生活中的受害者,就是那种典型的揪住自己头发想脱离地心引力的愚蠢姿势。但我没必要为此检讨:要么成为受益者要么成为受害者,有的时候你无法走中间路线,你别无选择。如果这是一个生活中的低能者的自嘲或者自宽自解,请不要点破它,让我多少有一点稀里糊涂的自以为是。我告诉你“做人要厚道”,好不好?也许正是带着此种心情,我想起写所谓“叙述生活”这样的文字,想以此来缓解与生活之间略带紧张的关系。
我想从那个初冬的晚上写起,那时大约是八点多,这些年来的冬天都是比较“温暧”的,所以初冬时,有许多人仍然可以衣衫单薄。“单薄”是有意义的,女人因之显示曲线,男人因之显得精干与简约。但那天有一场突然到来的寒流,北风卷起地上的纸屑灰草,在行人的四周盘旋,冷和脏同时来袭。这条东西走向的大街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巷穿过,在南侧、在小巷与大街的交叉点、在公安局门口,晚上这个小摊是炒板栗、花生的,而早上是做早点的。这对30来岁的夫妻俩,他们的早点价格合理,且是油饼类(据说油炸类的属于“垃圾食品”我想应当把油煎的和它相区别)。当场煎出来的,油锅在嗞嗞响着,一个油饼加上咸萝卜条或者蚕豆酱什么的,再要“高级”点的,你就要一个鸡蛋一根香肠什么的,大不了就一块钱。这种地道的油饼的香味很诱人,就算你常常山珍海味你也无法摆脱这样的油饼,不为别的,就为的是,它表达的是常态生活,常态生活之重要有时超出人们的想象。这对夫妻,与我们这附近的人,包括居民和机关的人都很熟悉,这种熟悉是因为有了“早点”作为中间物。许多情况之下人们的“熟悉”都离不开中间物,比如生意人之间的利益联系,比如上下级之间的权力联系5等等。我就是这类“熟悉”的顾客之一。偶发兴趣,我准备买一斤炒板栗,因为刚下锅,得稍等。痩痩的男人在锅中的黑铁砂中翻弄他的板栗,而他的妻子坐在旁边的一张矮椅子上招徕顾客。她的怀中睡着一个10岁大小的男孩。现在,我等待板栗蹲在小摊旁边,他们都朝我笑一笑,很善良的笑,很友好的笑。友好和善良不是一回事,但他们的笑里兼而有之。我也朝他们笑笑,我的笑一定也很友好,即使不算善良,却至少真诚,对这一点我有信心。随后,我问他生意如何,他说,难!又问他住在哪里,他回答:“老家在山里,没田种,没收入,只好出来做这点小生意。租了一间屋,一个月租金就要两百,大孩子上初中,小的也上学,老家也要给钱。”其后,他总结强调说:“难!”我理解地点头。
我拎着栗子回家去,还热乎着的,6块钱一斤,不算贵,老婆孩子都喜欢吃,我也喜欢。但现在不行,老胃病犯了,胃痛的时候,再好的东西也不想吃,这似乎含着生活的某种提示。
你看我写到这个小摊子,写摊主夫妻的生活艰难,是不是该写写他们的另一面,写他们品质高尚呢,那我就得虚构一个故事:说我(或者别人)多付了钱,然后他们设法交还,我据此可以发点议论,称赞他们心灵高尚什么的。但是,我不会这样,叙述生活,就得忠实于生活,假设真的发生了这样多付钱的事情,他们发现了,或许会找到对方退还,或许会收下来暗自高兴,这得由他们自己决定。生活充满歧路,人生充满选择,无法回避,问题是,所有选择都得由自己去完成。我现在想写的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当然也是虚构——“这男的挺和气的一个人,总是笑眯眯的,人不错。”炒栗子的男人对妻子说。
“是啊。”她说,“他老婆就在这个大院里上班,他儿子个子挺高,有一米八,清秀,多好的一家。就住在后面的宿舍。看人家一家多好。什么时候,我们也在这城里有一套跟他们一样的房子多好啊。”
“不要着急,等我有钱了,我一定在城里买一套大房子。”男人说。
“哈,”她笑着说,“就这样炒栗子跟卖早点能买房子?你做梦吧!”他说:“那谁知道呢,人要是财运到了,山都挡不住,到时候你就享福啰,在家当太太啰!”
“哈哈,那好,那好,我做梦都想当阔太太了,免得这么大冷天坐这里卖板栗,我一定拿豆腐垫脚高高地望着这件好事。”
“哈哈哈哈。”那男人开心地大笑起来,笑过之后,他说,“我不发财是好事啊,你想想啊,我发了财,有钱,怎么着也会换个18岁的漂亮妹子,你呀,你就惨了,还不如这样卖栗子幸福呢!”
“这倒也是呢。”她笑着调侃道,“看来,这卖栗子女人的命要比当阔太太女人的命好。”
“那当然!”男人一本正经地说。
我想说的是,卖栗子的夫妻,我,我们都在生活着。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不同的追求,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心情,这没什么,重要的是,我们都在生活着。许多时候,我们羡慕那些我们自己无法企及的生活,羡慕奢华和荣耀,这应该不算错。只是,别人的生活是别人的,而我们只能过我们自己的生活,从来如此,一言难尽,不要伤心,更不要上吊。哈哈,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