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元素
784500000003

第3章 成功元素之一:目标 (2)

比如说,如果你的经济目标是在一年之内赚到10万美元的话,那么现在就立刻拟出必须采取的步骤。到底有哪个已经赚到这么多钱的人可以提供给你建议?你是否得考虑另谋第二份工作来增加收入?你是否应该减少开支,把节省下来的钱拿去投资?你是否应该去创立新事业?你是否需要去寻找什么样的资源?

万事开头难!要干成一件事情,人们总是觉得迈第一步困难重重,总是下不了决心。于是便迟疑不决,犹豫不定,今日推明日,明日推后日,这样推来推去便延误了时间,也就推迟了成功之日的到来。

凡事都留待明天处理的态度就是拖延,这是一种很坏的工作习惯。我们习惯性的每当要付出劳动时,或要作出抉择时,总会为自己找出一些借口来安慰自己,总想让自己轻松些、舒服些。奇怪的是,经常喊累的拖延者,却可以在健身房、洒吧或购物中心流连数个小时而毫无倦意。但是,看看他们上班的模样!你是否常听他们说:“天啊,真希望明天不用上班。”带着这样的念头从健身房、酒吧、购物中心回来,只会感觉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也许,当你开始行动的时候,你还不能看见你所追求的东西是什么样子,你的目标还是一团模糊的影子,这时你往往会感到困惑,感到目标的遥远,感到跋涉的艰难。但是,只要你毫不停顿地做下去,坚持不懈地干下去,你就会发现目标在你的眼里越来越清晰,最后终于以动人的姿态展现在你眼前。

如同除了穿过黑夜不能到达早晨一样,只有行动才是达到目标的惟一途径。

我的梦想谁也不能改!

一块磁石绝无可能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发散磁力,而必须对准一个确定的目标。如果你在心智以及情绪上自相矛盾,犹豫不决,这就是在分解甚至毁灭你的内在磁力。

什么是你的“内在磁力”?那就是:唯有你自己,才是确立“成功目标”的唯一最佳人选。我们当中有许许多多堪称“千里马”的人却一生碌碌无为,这并不是他们没有才华和能力,而是他们始终“无法决定”。因为“无法决定”的背后是对“成功目标”缺乏信心,它将扼杀人的希望、自信、进取精神和未来成就。一旦你陷入犹豫不决、彷徨无助的境地时,便无法胸有成竹地向一个明确的目标迈进。

接下来讲的这故事跟一个小男孩有关,他的父亲是位马术师,他从小就必须跟着父亲东奔西跑,一个马厩接着一个马厩,一个农场接着一个农场地去训练马匹。初中时,有次老师叫全班同学写作文,题目是长大后的志愿。

那晚他洋洋洒洒写了7张纸,描述他的伟大志愿,那就是想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牧马农场,并且他仔细画了一张200亩农场的设计图,上面标有马厩、跑道等的位置,然后在这一大片农场中央,还要建造一栋占地400平方英尺的巨宅。

他花了好大心血把报告完成,第二天交给了老师。两天后他拿回了,第一面上打了一个又红又大的F。

脑中充满幻想的他下课后带了报告去找老师:“为什么给我不及格?”

老师回答道:“你年纪轻轻,不要老做白日梦。你没钱,没家庭背景,什么都没有。盖座农场可是个花钱的大工程,你要花钱买地、花钱买纯种马匹、花钱照顾它们。”他接着又说:“如果你肯重写一个比较不离谱的志愿,我会重打你的分数。”

这男孩回家后反复思量了好几次,然后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只是告诉他:“儿子,这是非常重要的决定,你必须自己拿定主意。”

再三考虑几天后,他决定原稿交回,一个字都不改,他告诉老师:“即使拿个大红字,我也不愿放弃梦想。”

20多年以后,这位老师带领他的30个学生来到那个曾被他指责的男孩的农场露营一星期。离开之前,他对如今已是农场主的男孩说:“说来有些惭愧。你读初中时,我曾泼过你冷水。这些年来,也对不少学生说过相同的话。幸亏你有这个毅力坚持自己的目标。”

能如此坚信自己目标的人真是少之又少,我们大多数人不是将自己的目标舍弃,就是沦为一处缺乏行动的空想。

坚定的决心是别的东西无法代替的,下决心将你的计划坚持到底,不要理会障碍、批评,或不利环境,或别人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以不懈的努力、专注及集中的力量来筑起自己的决心。机会不会落在等待者的头上,只有敢于出击的人,才能抓住机会。而成功出击的能力取决于规划制定及实现目标的能力。正如牧师兼演说家罗伯特·H·舒勒所说:“目标绝对重要,它不但调动我们的积极性而且维持我们的人生。”

不知大家是否曾经听说过一英里四分钟的故事?数千年来,人类便一直认为要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是件不可能的事,不过在一九五四年,罗杰·班尼斯特就打破了这个信念障碍。他之能创造这项佳绩,一来归功于体能上的苦练,二来是得力于精神上的突破。在此之前他曾经在脑海中多次模拟以四分钟时间跑完一英里,长久下来便形成极为强烈的精神目标,因而对神经系统有如下了一道绝对命令,必须全力完成这项使命,果然他做到了大家都认为不可能的事。谁也没想到班纳斯特打破纪录却给其他的运动员带来无比的影响,在此之前没有一个人打破四分钟跑完一英里的纪录,可是在随后的一年里竟然有三十七个人进榜,而再后面的一年里更高达三百人之多。之所以会有这个现象,乃是他的成就提供了其他人一个新的依据,大家所认为的“不可能”实际上是可能的。

事实上,根据许多调查发现,意志一般的人与对自己的目标坚定的人在学习一样新的技能时有很大的差异,前者只想做到合乎要求即可,可是后者往往却想做到超过能力所及的地步,就是这种对自己目标的执著要求造就后者的成功。

何以最终前者会失败而后者会成功呢?因为对目标坚定的人来说心里根本就没有成功或失败的患得患失,即使有他们也刻意不去注意,从而就不会产生像“我失败了”或“我不会成功”这样的念头。相反地,他们不断加强自己的信心、不断地发挥想像力,期望后面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好,以至于终于成功。就是这种特质和不寻常的观点,让他们得以坚持不懈,以期达到所企望的成就。成功之所以让那么多人向往,乃是因为他们在过去并未有过足够的成功经验,可是对于那些坚持自己目标的人来说,他们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过去并不就等于未来”。一切伟大的领导者,不论他们是在人生的诸个领域中有杰出成就,都知道全心追求理想所能发出的力量是无比的,哪怕他们丝毫不知道要怎么去做。如果你能拥有积极的信念,其所衍生的信心必然能使你完成各种各样的事情,即使是别人认为不可能的。

电台广播员莎莉·拉斐尔在她的30年职业生涯中,曾遭辞退18次,可是每次事后她都放眼更高处,确立更远大的目标。现在莎莉·拉斐尔已成为自办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曾经两度获奖,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每天有800万观众收看这个节目。“我遭人辞退了18次,本来大有可能被这些遭遇所吓退,做不成我想做的事情,”她说,“结果相反,我让它们鞭策我勇往直前。”

英国著名文学家约翰·克里西,年轻时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从35岁时,他便开始了写作生涯。他不断地向出版社和文学报刊投寄稿件。全国的出版部门很少有被他漏寄的,但他得到的结果却是743张退稿单。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应该说对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但是充满信心的克里西并没有被退稿单吓倒,仍然是一如既往地埋头苦读,笔耕不辍。他从退稿单中汲取力量。他说:“不错,我正在承受人们所不敢想念的大量的失败的考验。如果我就此罢休,所有的退稿单就会变得毫无意义,而我一旦获得了成功,每一张退稿单的价值全部要重新计算。”就这样,这位勤奋和充满信心的作家不断地写作、投稿,直到最终得到编辑们的承认。

目标能否坚定,取决于该目标是否出于你的真正自愿,是否存在你的内心深处,是否合乎你的现实可能。当你解决了这一个个“是否”,你的目标也就坚定了。当一个怀有“坚定目标”的人行经人群时,所有的人都会站到一旁,让出路来让他通过,并投以敬佩的目光。如果你犹犹豫豫,而且从行动上可以看出你自己都不知道要向何处去,那么,人们就会挡住你的去路,拒绝让路给你。

所以,面对所有怀疑的目光,你完全应该,也必须大声地说一句:“我的梦想,谁也不能改!”

不要像“狗熊掰苞米”

在美国,广泛流传着一个琼丝太太做蛋糕的幽默:

拿出大型平底锅一具。把狗赶出厨房。移开儿子阿洛堆在桌上的积木。在锅里涂牛油。倒出葡萄干来备用。

量好面粉七两。把阿洛伸到面粉罐中的小手拉出来。

筛面粉时,找到儿子丢在地板上的小玩具汽车。

拿出一个大碗,准备打鸡蛋。叫女儿把冰箱里的鸡蛋拿出来。

把女儿打碎在地板上的鸡蛋抹干净。自己去拿鸡蛋。

叫女儿去接电话。

自己去接听电话。

把电话听筒上的面粉和牛油擦干净。

回到厨房。

把阿洛伸进盛面粉和鸡蛋的大碗中的小手拉出来,替他洗手。

叫女儿去看什么人敲门。

叫阿福去看什么人敲门。

自己去开门。

擦干净门把手上的面粉和鸡蛋。回到厨房。

把涂好牛油的平底锅中的一堆盐倒掉。

把阿洛握着的盐罐拿开。

告诉女儿晚上不必喂狗,因为狗把面粉和鸡蛋吃掉了。

再拿两个鸡蛋,又开一包面粉。

把阿洛伸进面粉袋中的小手拉出来。打他,安慰他,哄他。

把平底锅涂好牛油。把儿子的玩具汽车从锅中拿出来。

再拿一个平底锅涂好牛油。去追女儿,叫她把葡萄干拿回来。

找发酵粉。

打电话给食品杂货店买发酵粉。

把听筒上的脏东西擦干净。

回到厨房。发现东西都倒在地板上,阿洛浑身都是面粉。

叫狗把葡萄干和别的东西吃掉。

打电话给丈夫,让他下班后顺路去糕饼店,买一个大点的蛋糕回来。

这个幽默的故事说明,要完成任何一个目标——包括做一个蛋糕这样简单的事情,都要把握住关键的几点:做好准备工作;心无旁骛地始终关注主要目标;不达目的不罢休。青年时代,兴趣的转移都是难免的,主攻方向的觅得,也往往需要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但是,一旦你深信解决了上述问题,千万不可再三心二意,贻误青春的大好时机。这对于人生早出成果和奠定创新生涯关系重大。

显然,成功人士都深深地懂得这一点。德国大诗人歌德集60年之精力,心无旁骛,专攻《浮士德》之创作期间,令人眼花缭乱的诱惑不可谓不多,但都未能把他的魂儿勾了去。浮士德成了他形影不离的另一颗灵魂,成了他生命性灵赖以存活的根本。他不断地排斥着“第二个兴趣”的侵犯,他不断地从发展“第一人”,亦即“惟一的一个”中求精粹,求升华,求超越。他不愿意让浮士德只成为理性的毛坯,他不愿意让浮士德所隐系的大智慧只表现为半成品,于是,他竭尽平生之力不断地开掘,不断地改塑。歌德曾说过:“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马,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歌德的成功,除了其他因素之外,不能不说正是借助了这种平实无华的生活哲学。

尽早地“抓住一个”终生为之奋斗的主攻方向,锲而不舍地为“发展这一个”竭尽毕生精力,这种人生哲学已为成功奠定了具有决定性的一半,另一半只要辅佐以科学的方法,持之以恒,最终是不难取得的。

伊格诺蒂乌斯·劳拉有一句名言:“一次做好一件事情的人比同时涉猎多个领域的人要好得多。”在太多的领域内都付出努力,我们就难免会分散精力,阻碍进步,最终一无所成。18世纪早期就读于牛津大学的圣·里奥纳多在一次给校友福韦尔·柏克斯顿爵士的信中谈到他的学习方法,并解释自己成功的秘密。他说:“开始学法律时,我决心吸收每一点获取的知识,并使之同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在一件事没有充分了解清楚之前,我绝不会开始学习另一件事情。我的许多竞争对手在一天内读的东西我得花一星期时间才能读完。而1年后,这些东西,我依然记忆犹新,但是他们,却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