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股市乱弹
7843700000008

第8章 探求亏损缘由怒火燃向股评

说到股市,就不能不提及依附股票市场应运而生的股评队伍。许多股民,在对上市公司的业绩毫不知情,对股票知识似懂非懂,对股价估值及操作技巧等一知半解的情形下,就只能凭金融专家和股票分析师们地推荐与分析进行选股与操作。股民队伍的迅猛发展与壮大,实与股评家们密不可分、功不可没。

经过长期的观察与思考,实践和分析,凭心而论,多数证券分析师、股评家对这个市场、对股民是负责任的,他们在政策研究、盘面分析、价格估值等方面的确技高一筹。只是市场非理性暴跌,各种因素错综复杂,也将他们搞得眼花缭乱,大失水准。但是,确有那么一些所谓大师,故意营造“大涨形势”或恶意制造恐慌情绪的拙劣伎俩是十分卑鄙的。他们,是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是掩护庄家的“黑嘴”。

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系统准地把握住市场脉搏,才能切实维护好自己的投资利益。把获胜希望都寄托在专家们身上的做法是不理智的,至少是不全面的。

初学炒股的时候,我的眼睛几乎天天盯着盘面的波动,耳朵几乎时时听着专家“教导”,心情也随着盘面的变化和股票的涨跌而忽上忽下,直到上证指数由6000多点跌倒了3000来点,我感觉自己的心快碎了,连骂街的心思都没了,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

因为股票损失惨重,我家的生活质量也逐渐下降,原先大大咧咧的生活方式,也不得不缩手缩脚起来。很少开伙的厨房,又奏响了锅碗瓢盆交响曲。生活,又回到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算计中。

我去菜市买菜,听到菜价就窝火:“除了股票大降价外,怎么什么都在涨”?仔細想连自己都觉得纳闷:买个菜部精挑细拣,咋买数十万元的股票就不假思索呢?

那天,我正在闷头做饭时,儿子绷个小脸冷眼旁观,或许忍无可忍了,说道:“爸,怪不得你炒股老赔,原来你净买绿菜,又忘割肉了吧?”

听完,即明白儿子埋怨我没买肉。这小子,居然将买肉故意说成割肉,挺专业嘛!我忍俊不禁道:“绿色,环保呀!”

在我的感染下,连我十二岁的儿子都对股票行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诸如斩仓割肉、高抛低吸、追涨杀跌等专业术语也颇有心得。原先儿子十分反感我看《证券资讯》、《股票行情》、《天生我财》之类的财经节目,时常与我争抢电视频道。现在倒好,跌得心疼连我都不想看了,而他却看的是全神贯注、目不转睛。面对此景,我真想把电视机给砸了!砸电视的事情的确发生过。与我住同一个单元楼的小刘,就是在看《股票行情》的时候,看到自己持有的几支股票连续几个交易日跌停,就随手操起茶几上的玻璃烟灰缸,使出吃奶的劲,疯了般的砸向了电视机。可没过两天,他迅速找人修好电视机后,依旧瞪着发绿的眼珠子,锁定在《股票行情》上。

如此“股痴”还有多少呢?

据我知,这样的股痴还真有不少!他们的失败并非源于自己的弱智,反而都认为自己属于那种高智商,总认为自己能赢。可是,由于对市场自身的制度缺陷及风险没有一个清醒而完整的认识,任由那些操纵者呼来唤去,你不过是有些股评“大师们”手中的一只木偶而已!

连我这个涉市不久的“熊崽子”都能从暴跌中嗅出些腥味来,而那些老牛似的“大师们”就没能从中察觉些什么吗?梦癔中的憧憬、教科书般的说教、哥赫巴德般的猜想,不但坑苦了那些缺乏主见的投资者,也使得自己名誉扫地。你们的首要任务,是要从市场的制度建设找问题、提出建议,而不是就某支股票教唆投资者进行投机操作。遗憾的是,即便“偷鸡”的愿望也往往变成“鸡飞蛋打”的结果。

你们,为市场的健康稳定付出了多少?又做了些什么?你们,对得起市场的信任与期待的目光吗?

扪心自问吧,大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