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股市乱弹
7843700000005

第5章 雪灾骤降南国股市频呼求助

对股市而言,2008是心痛不已的一年;对中国而言,2008年同样令人刻骨铭心,真可谓:梦想与超越同在,沉痛与快乐并存。

在2008年1月,我国南方大部分省市发生百年罕见的大雪灾,造成经济损失在1万亿元。雪灾期间,A股市场处于持续下跌态势,深沪两市市值损失累计达10万亿元。在国家强有力的领导和全国人们的共同努力下,抗击雪灾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损失更为严重的股民们,却还在水深火热中备受煎熬。

对于毫无炒股经历的人来说,或许认为股票市场就是一个庞杂的投机场或赌博场,股民们就应当“愿赌服输”。在没炒股之前,我或多或少的也是这样认为,可有了炒股经历之后,我的观念逐渐发生着改变。

由于社会就业压力日趋沉重,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加上投资理财渠道较为有限,就促使许多民众将投资债券、基金和股票作为重要的理财方式。特别在2006年末,股票、基金市场异常火爆,投资收益率最高达100%,这就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参与投资,甚至有些人以借贷等形式参与其中,再加上许多跑步入市的股民、基民是仓促上马,炒股经验几乎没有,对投资风险知之甚微,导致投资损失极其惨烈。

据统计,我国投资于证券市场的人数约1亿人,若按每人身后直接牵动了3人计算,证券市场人口牵涉面约为4亿。一般而言,这些人是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主力群体,所以,在市场非理性狂跌不止的情形下,有关方面和广大投资者渴盼政府救市是合乎情理、利国利民的。

曾有股民哭诉道:“原想冲着北京奥运会跑到股市里来赚钱的,万没料到股市是这么残忍,赔得都快血本无归了。说我是赌徒也好,投机份子也罢,因雪灾受困的各地打工者也不是为了赚钱吗?雪灾可救,为什么股灾就不可救呢?”

当上证指数从去年10月的6124点跌至2008年4月1日的3308点,跌幅达47%,甚至次大蓝筹股出现“破发”潮,有些股票的跌幅达70%之多。如果说这种暴跌是对前两年股市暴涨的合理修正,可总得给那些中小投资者以“逃命”的机会呀!要命的是,持续不断的“跌停”竞赛使出逃的机会很有限。

不是说要看股票的基本面吗?可基本面再好照样大跌;不是说要看上市公司的业绩吗?可业绩再好,还不见同样趴在跌停板上;不是说要依据股票市盈率的高低进行估值吗?可无论高低都争先恐后的赛着跌停。在泥沙倶下、鱼目混珠的局面中,所有投资者都迷失了方向而不知所措,只能把政府救市当作唯一的救命稻草。

针对救市还是不救市,市场出现截然不同的观点。应当说,这个命题本身就是错误的。政府与监管部门的职责不是救市,而是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秩序,是为所有的股票交易者提供可靠的交易规范。政府的首要职责是必须进行宏观调控,将经济周期成本降到最低。

我认为,股指的涨跌自有规律,过于看重指数阶段性的波动,无益于一个新兴市场走向成熟。管理层、上市公司以及投资者,对此都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也就是说,市场患“疯牛病”时,监管层可以对症下药,但没必要强压“牛头”。当市场患“恐熊症”是,也不必强行“杀熊”来救市,须知饮鸩止渴的做法无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当然,不主张强行救市手段,并不意味着不珍惜来之不易的股改成果。爱护市场、保护投资者,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每一个参与者基本的职责,也是对自身的利益、对和谐社会负责的直接体现。有些上市公司在股市暴跌之时,在外部市场环境极为恶劣,在所有投资者惊恐万状的情形下,还不负责任地推出再融资计划,这便是一种不珍惜市场,不保护投资者的拙劣表现。

维护和发展和谐社会,既要精准把握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还要切实维护上市公司及投资者的利益,这不仅是单纯的经济责任,还承载着严肃的政治使命。如何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利用好手中的权力,这只能看管理层的决心和能力了。

在权限范围之内,中国证监会也曾做过救市的努力,如批准多支开放式基金上市等措施,可是在“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暴跌中,人们已经对投资基金到了谈之色变的地步,还有谁敢火中取栗呢?所以,证监会的救市措施均无功而返。据2008年1月的经济统计数据表明,抑制通货膨胀、防止流动性过剩、应对欧美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下滑,货币从紧便成为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尽管证监部门深知水深火热中的股票、基金投资者急待解救,也只能任由投资者成为货币从紧的惊弓之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