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股市乱弹
7843700000027

第27章 金融危机举世皆惊中国资本损失几何

在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面前,“亚洲股市自由落体”,“欧洲股市全线崩溃”……美国一些分析师对10月27日全球股市的描述甚至使用了“大屠杀”这的字眼。27日,亚洲成了受人瞩目的重灾区,东京股市一度跌到1982年的水平,沪市则创下25个月来新低。美国《华尔街》日报说:“全球经济都遭受极大重创,再也没有哪个地方能够不受影响。”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中国还从未经历过这样的时刻:整个世界被金融危机笼罩,我们能否少受殃及,首先取决于我们在多大程度上不被恐慌左右,保持自信和清醒。

在金融风暴的席卷下,全球的实体经济也受到了较大地冲击,中国更受到世界的关注。《华尔街日报》这样报道了实体经济受到的冲击:“在中国,一些工厂已经因为来自欧美的订单减少而关闭,导致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迄今为止,大多数失业工人看来都在其他公司找到了新工作,但这可能迅速发生变化。中国最近一个季度经济增长率回落至9%,而近年来的最高点是2007年创出的11.9%。”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专家张斌认为,中国受到外部恐慌情绪的影响,其实不必对中国经济过分担忧。西方经济体遇到的可能是长期的经济衰退,而中国是快速增长一段时间后的调整,很快会过去,不会出现特别严重的下降。

另外,恶化的外部环境有可能从两个方面影响中国经济,一个是金融市场的信心,另一个是实体经济。但是毕竟中国经济的开放度相対较低,居民人均债务也比较少。中国整体的金融市场没有太大的问题,短期内,由于世界市场缩小,出口以及连带的与出口相关的投资都会受影响。

不过,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美国实体经济引擎已经熄火,中国的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也遭受了较太损失。中国实体经济的受损情况已经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严重多了,目前中国经济形势处于10年来最严峻的时刻。

世界显然希望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美国《纽约时报》27日发表社论说,“当前世界陷入经济衰退时,中国的经济决策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国家如何度过这个经济低迷期”。社论认为,随着工业化国家的经济一个接一个“熄火”,中国现在也受到了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中国需要改变其经济发展模式,把更多自己生产的产品在国内销售,从世界其他国家购买更多的产品”。毫无疑问,促进消费将会帮助中国克服这场经济风暴,中国提高进口和降低对出口的依赖也有助于帮助世界其他国家度过这场经济灾难。

谈到中国应为国际经济稳定承担的义务,钟伟表示,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并没有减持美元资产,已经用外汇储备为国际金融体系注入了庞大的流动性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中国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救助侧重点首先应放在东亚经济体,其次是受次贷危机冲击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趋于停滞甚至可能陷入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唯一核心。但是,在内外环境的经济压力下,中国经济增长引擎也会马力不足,不能让一个发展中大国来承担全球经济发展的重任。

还有文章认为:“现在人们都把美国的次贷危机看成是全球金融危机的源头,这肯定没错,但美国的次贷危机如何会对中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这个问题是很多人没想清楚但应该想清楚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逐步融入到全球之中,因此再要像过去那样完全不受外围的影响是不可能的。但像现在这样‘美国感冒,中国发烧’,则完全没有道理,其中有很多自己的决策失误之处。近年来,海归人士对我国的经济决策发挥了越来越大的影响,这些人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崇尚美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有时候干脆照搬照抄,结果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如何保值增值就成了大问题。如果放在过去,我们不会买过多的美国债券,可是有了“海归”的影响,情况就很不一样了。现在知道,我国是美国债券的最大持有人。据报道,美国财政部透露,2008年中国持有美国债券组合投资1.06万亿美元,其中51%是美国的国债,42%是GSEC(美国政府相关企业债券),剩余的7%是企业债券,包括资产支持证券和抵押债务证券等。其中,持有的“两房”债券可能高达3.760亿美元。中国一直是美国国债第二大买主。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中国对美国国债仍在增持,2008年3月份增持37亿美元,4月份增持114亿美元,5月份增持45亿美元。换句话说,自2007年夏季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中国一直在增持美国国债。这大概是“抄底”的想法使然。

除此之外,还有中投公司’30亿美元投资美国黑石集团浮亏63%,总浮亏人民币130亿元左右;还有几大商业银行持有“两房”债券也蒙受重大损失。如此深度介入一知半解的美国金融市场,无怪乎美国感冒中国却要发烧了。如果在美国的摊子没有铺得那么大,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会小得多。出口贸易损失可以通过扩大内需来解决,总比直接损失真金白银影响要小。

仅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由于炼焦及钢铁等相关产业急剧减产、萎缩,因而焦煤需求量也迅速减少,快速回落的原煤价格,使不少“追高”的煤老板就此被“套牢”,黑金子变成了“黑瞎子”,而我工作的公司所从事的煤炭经营业务,也基本上在停摆之中进行观望。不仅如此,周边的零售业、产品加工业及餐饮娱乐业等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可见,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不可避免。

在这场危机中,许多投资者关心的是:中国的损失有多大?据《环球时报》分析:对于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一是美国次级债所造成的国家、企业、个人的直接损失。就目前而言,有研究表明,截至2008年8月底,全球金融机构由于次贷危机而核销的坏账已经接近5000亿美元。而到2008年第二季度末,全亚洲金融机构的损失总共为24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日本。中国银行的损失为31亿美元,加上最近雷曼“兄弟”倒闭中国银行损失为7亿美元左右,估计到目前,所能够计算出的损失在40亿美元。还有中国持有4000亿美元由房利美和房地美发行的长期债券,以及5187亿美元的美国国债。

中国在这次危机中的直接损失有多大,目前还无法获得完全、权威的数据统计,但从上面的数据来看,由于中国金融机构与个人购买的次贷债券金额小,因此所受的损失不很大。再加上“两房”被美国政府所接管,这不仅稳定了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也减少了中国购买“两房”债券的损失。如果“两房”处理结果不是这样,那么中国遭受的损失就不一样了。

还有购买美国国债的问题,目前国内不少人认为,中国政府购买美国的国债是“穷国补助富国”,是中国在救美国金融危机。因此,美国可以通过美元的贬值来“赖债”。但实际上,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如果中国有大量外汇储备,中国可以通过实物资产的方式及金融资产的方式持有。

如果是实物资产持有,当这些资产贬值时,外汇储备同样会减少。再加上,实物资产的持有成本及变现便利程序还会加大外汇储备减值的风险。如果外汇是金融资产,那么就需要考虑,这些放在国外的外汇储备持有什么样的金融资产合适?目前世界上是否有比美国国债风险低的金融资产?可以说,在这次次贷危机中,如果中国外汇储备不是比例较高地持有美国国债,那么它所面临的风险比现在要高得多。

有人说,最近美国出台救市方案,发行国债不可避免。如果中国购买美国国债,就是在救美国。但是,如果中国外汇储备不购买美国国债,那么世界上还有什么比美国国债风险更低的金融资产?因此,就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来说,购买美国国债可能是降低中国外汇储备风险最好的方式。中国外汇储备持有金融资产的结构,应该是加大美国国债的比重。

抛开枯燥的数字分析,换一种思维角度:施比受更有福,救人者即自救!在残酷的汶川地震中,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拯救灾难的最好办法,是人类携手施之以救援和爱心。如果缺乏能力,至少可以怀有同情。而那种尖酸刻薄、自私偏狭的阴暗心理和做法,只能使人类加剧动荡与不安,充满冷漠与仇视。做了卑鄙无耻的小人,还自以为是高尚无比的“爱国者”或“拯救者”。这种人,不但阴毒,而且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