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股市乱弹
7843700000010

第10章 股民骑“熊”难下市场纷争庞杂

A股市场上存在的诸多问题,众多的普通投资者并不是很清楚,只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问题才逐一暴露出来,然而此时,深陷其中的投资者已处在进退两难的窘境之中。

如果市场发生“习惯性”下跌就像发生“习惯性流产”一样,再不下猛药对症救治,市场就相当危险了。它杀伤的不仅是广大的投资者,还危及到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和投资者对虚拟经济的信任。

“股价跌到这个份上,除了天助与无奈之外,我已感觉不到痛了。即使上证指数再能冲高到6000点之上,我的股票恐怕也解不了套。”这是一个朋友对我说过的话。

我的这个朋友是做钢材生意的,原本也是不炒股的,而且对炒股的人颇看不起,总认为那是一些投机钻营之辈,与赌徒无异。后来,眼见“赌徒”们边看电视边品茶地赚了钱,他实在是坐不住了,也一路小跑进入了股市。

巧合的是,在他办理完入户手续的第二天,恰逢中国石油隆重上市,他虽然毫无炒股经验,但对“亚洲最赚钱的公司”还是很有信心与期待的,他以48元的价格买人了5000股中国石油。

“果然财大气粗,出手不凡呀!”曾有人这么夸他,为此他还得意了好一阵子。

没过多久,他得意的神色换成了苦瓜脸,此刻,中石油跌到了38元左右。“可以进行补仓,摊薄投资成本。”有“专家”这样建议。于是他在38元的价位上以补仓的方式补进了5000股中石油。

数十个交易日过去之后,他的脸色变成了紫茄子,这时,中石油在26元附近“徘徊”。

“再也不会跌了吧!”他这样想。这一次,在没有人建议的情况下,他在26元的价位上补进了10000股中石油。

直到2008年4月中旬,中国石油跌至了17元附近,即使再有补仓的能力,他也没有补仓的勇气和胆量了。虽然他还买过几支别的股票,但丝毫也不亚于中石油的跌幅,都被深度套牢。

“我当初只想过股市似于赌博场,却压根也没想到会是血腥的沙场。赌博运气不好还可以及时收手,炒股却总令人欲罢不忍,心存的侥幸使我越陷越深。股票亏到这种程度还能怎么办?听天由命吧!”他给我这样讲炒股的体会与感受。

惨败的投资经历,使他的心态变得很坏,甚至对自己的智商与能力产生了怀疑。在商场叱咤风云的人物,却在股票市场上变成了“落水狗”,从此,他很忌讳别人在他面前提及股票。而我父亲对股市的暴跌是兴高采烈的。虽然我父亲偶而也关注市场行情,却从未想过要炒股,也极力反对我去炒股,他对股民带有很大的偏见,所以,我炒股是完全背着他的。

那天,父亲乐滋滋地说:“股市跌了,楼市跟着跌了;股价贱了,物价随着降了。依我之见,跌得还很不够!孩子呀,我反对你炒股还是对的吧?”

听过之后,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酸涩,暗想:父亲呀,如果你知道了儿子在股市上的巨大损失,立马会得心脏病。但嘴里还言不由衷地说:“对,对!父亲英明。跌得还不够,跌死它!”

盼着股市“跌死”的,岂止我父亲一个?与股票投资无任何关联的普通百姓,却在亲历着因股市暴跌而发生的物价渐落,其中,房地产市场的骤然降温最引人注目。不仅如此,还有一些对股票市场颇有“研究”的人,将暴跌原因上升到了一个理论高度:“市场自有它的运行规律是不能借助任何外力进行干预的。之所以反对政府救市,是不希望将市场变成一个政策市。股票还在下跌,只能说明估值还没有到合理的区间,等跌无可跌了,市场自然会有所好转。这就是市场的内在规律,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这些人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恐怕不是股票投资者,至少是“跑得快”的空仓者。“被套的总是盼涨的,逃跑的都是盼跌的”。如果彼此能打个颠倒,各随其愿就好了。

针对这种观点,我想问的是,什么叫跌无可跌?跌倒什么价值才算合理区间?合理估值的判断依据是什么?诸如像中国石油,市场发行价的制定根据是什么?既然市场发行价都能破,上市当天为什么能冲高到48元?市场到底由谁在操纵?既然强调市场规律,请问,前两年市场患的“疯牛病”算不算是市场规律?如果是,为什么要采取各种措施、想尽各种办法对市场进行打压?这算不算是政策市?既然又谈到了“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那么,市场在惊魂未定的弱势情况下,中国平安提出的巨额再融资计划究竟代表个人意志还是代表公众意志?

骑在“熊背”上的股民,在暴跌的残酷历练下,逐渐清醒和成熟。而被寄予厚望的股市却还在混乱无序的挣扎中寻找支撑。

骑“熊”难下的股民,在暴跌不断的残酷历练下开始反省,在反复被套的“坑埋”中开始天天关注《新闻联播》、日日研读经济报告、夜夜分析技术指标,越来越像是基金经理。而真正的基金经理们却成天打探小道消息、到处传播流言,越来越像是散户。股评家的分析竟赶不上散户的直觉,市场都快黏成“糨糊”了,可专家学者们还在争论“该不该救市”。这正是:

去年今曰牛市中_,羨煞悠然牵牛人。

不问青红坐上去,惊觉疯牛变猛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