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会认真
784000000015

第15章 认真就要把工作做到位 (1)

标准是认真者的最低要求

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温升到99℃,还不是开水,其价值有限;若再添一把火,在99℃的基础上再升高1℃,就会使水沸腾,并产生大量水蒸气,这样就可以开动机器,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100件事情,如果99件做好了,一件未做好,而这一件事就有可能对某一公司、单位及个人产生百分之百的影响。

在数学上,“100-1”等于99,而在企业经营上,“100-1”却等于0。

一百次决策,有一次失败了,可能让企业关门;一百件产品,有一件不合格,可能失去整个市场;一百个员工,有一个背叛公司,可能让公司蒙受无法承受的损失;一百次经济预测,有一次失误,可能让企业破产……

巴林银行是伦敦一家著名的金融企业。它成立于1763年,在其两百多年历史中,一批又一批业务员为它效力,它也经营过无数笔业务。然而,因为一个小职员在新加坡疯狂投机,给公司带来了8.6亿英镑损失,并直接导致巴林集团的历史宣告结束。这是“100-1等于0”的真实写照。 一位企业经营者说过:“如今的消费者是拿着‘显微镜’来审视每一件产品和提供产品的企业的。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获得较宽松生存空间的企业,不是‘合格’的企业,也不是‘优秀’的企业,而是‘非常优秀’的企业。”

“自己要求自己的标准,必须远远高于市场对你的要求标准,你才可能被市场认可。”

美国一家公司在韩国订购了一批价格昂贵的玻璃杯,为此美国公司专门派了一位官员来监督生产。来到韩国以后,他发现,这家玻璃厂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质量都是世界第一流的,生产的产品几乎完美无缺,他很满意,就没有刻意去挑剔什么,因为韩方自己的要求比美方还要严格。

一天,他无意当中来到生产车间,发现工人正从生产线上挑出一部分杯子放在旁边。他上去仔细看了一下,没有发现两种杯子有什么差别,就奇怪地问:“挑出来的杯子是干什么用的?”

“那是不合格的次品。”工人一边工作一边回答。

“可是我并没有发现它们和其他的杯子有什么不同啊?”美方官员不解地问。

“你自己看,这里多了一个小的气泡,这说明杯子在制造的过程中漏进了空气。”

“可是那并不影响使用啊?”

工人很自然地回答:“我们既然工作,就一定要做到最好。任何的缺点,哪怕是客户看不出来,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不允许的。”

“那么这些次品一般能卖多少钱?”

“10美分左右吧。”

当天晚上,这位美国官员给总部写信汇报道:“一个完全合乎我们的检验和使用标准、价值5美元的杯子,在这里却被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用几乎苛刻的标准挑选出来,只卖10美分。这样的员工堪称典范,这样的企业又有什么可以不信任的?我建议公司马上与该企业签订长期的供销合同,我也没有必要在这里了。”

任何一家想在竞争中取胜的公司都必须设法先使每个员工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

同理,作为一名员工只有以高标准严格地要求自己,你才能赢得老板的信任和器重,获得奖励和提升。

如果我们留心自己的生活,就会发现轻率和疏忽所造成的祸患是不相上下的。许多人之所以失败,就是败在做事不够认真、轻率马虎这一点上。无数人因为养成了不认真、敷衍了事的工作习惯,而导致自己一生不能出人头地。

很多人工作没有做到位,甚至相当一部分人做到了99%,就差1%,但就是这点细微的区别使他们在事业上很难取得突破和成功。

一位管理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从手中溜走1%的不合格,到用户手中就是100%的不合格。为此,我们要赢得成功,就应当自觉培养认真的职业精神,为自己的工作树立严格的标准。要自觉地由被动管理到主动工作,让规章制度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

可见,一个人要想把事情做到最好,在他心目中必须有一个很高的标准,不能是一般的标准。在决定事情之前,要进行周密的调查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尽量把可能发生的情况考虑进去,以尽可能避免出现1%的漏洞,直至达到预期效果。

按标准做事是认真者的最低要求,也是做好工作的最起码要求,如果你不能坚持标准和质量,你就会自然而然地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去做事,做得一般就自认为可以了。放松标准后,各种各样的问题就会接踵而来,客户就会感觉越来越不好,他们或者有怨言,或者离我们而去。失去了“衣食父母”,我们也就失去了事业的土壤,到最后损失最大的还是我们自己。

阅读思考:

1. 谈谈你对“标准”这个词的理解。

2. 你为自己制定了什么样的工作标准?

踏踏实实,拒绝浮躁

做事脚踏实地,尽善尽美,不但能够使你迅速进步,而且还将大大地影响你的性格、品行和自尊心。任何人如果要别人瞧得起自己,就非得秉持这种精神去做事不可。

有一位年轻人,他学的是法律,却热衷戏剧,常想找机会登上银幕,成为众人追捧的大明星。可是,人们却从没有看过他去尝试那些可以进入影视界的机会。

于是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试试看呢?”

他说:“我不愿去和那些初出茅庐的小孩子们竞争。我已经快三十岁了,即使考进去,也不过是做个小小的配角,有什么意思?我要等什么时候有大公司找某一部影片的主角,并且和我的性格合适的,我一去,就会被录用,那才可以一鸣惊人。”

可是,世界上像这样幸运的人能有几个?于是,他只好任岁月蹉跎,年华老去,而他的愿望仍只是个愿望。只因他不肯踏踏实实从头做起,所以永远不可能接触到他理想的殿堂。

由此可见,心动而无行动,单是对自己那无法实现的愿望焦急、慨叹是没有用的。要想达到目的,唯一的捷径就是踏踏实实,摆脱浮躁的情绪,认真对待每一次机会。

所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正如爬山,你只能低着头,认真耐心地去攀登。到你付出相当的辛劳努力之后,你才可以看见你已经克服了重重困难,走过了无数险路。这样一次次的小成功,慢慢才会累积成大的更接近理想目标的成功。

从很早开始,基因·罗德伯瑞就一直梦想创作一部关于到太空旅行的科幻系列片。可是,他的这一想法却没能得到电视台的支持,电视台的人认为基因的想法过于离奇,不会得到观众的认可。在这种情况下,基因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想法,他始终坚定地认为高质量的科幻片肯定会受到美国电视观众的欢迎。如今,距离他的《星球之旅》首播已有30多年了,这部影片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剧中的不少台词也进入我们的日常用语。《星球之旅——未来人类》是电视网最受欢迎的节目。

对吉姆·阿伯特来说,他的头脑中不存在“浮躁”这个词。虽然他生理上有缺陷,但他却没有因此而滋生浮躁的性格。1992年,他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入选一流棒球队的独臂投球手。1993年,他作为优秀的投球手,加盟纽约扬基队。

雪莉·杰茜·拉斐尔是家喻户晓的喜剧明星。从很早开始,她就知道自己具备喜剧天赋,善于言辞、才思敏捷,她也确信这些天分迟早会令她大展风采。尽管如此,在正式进入娱乐圈之前,她至少被电视台、广播电台拒聘过不下18次。但她并没有浮躁,没有放弃,以致后来她超越了“笑星”伯尼,成为当时无可替代的喜剧明星。

无论你是想当演员、打棒球,还是组建自己的乐队或当喜剧明星,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你在为自己定下成功的目标以后开始行动,锲而不舍,切忌让浮躁的性格困扰你。

多年前,美国兴起石油开采热。有一个雄心勃勃的小伙子也来到了采油区。开始时,他只找到了一份简单枯燥的工作,他觉得很不平衡:我那么有创造性,怎么能只做这样的工作?于是,他去找主管要求换工作。

没想到,主管听完他的话后,只冷冷地回答了一句:“你要么好好干,要么另谋出路。”

那一瞬间,他涨红了脸,真想立即辞职不干了,但考虑到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于是只好忍气吞声又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

回来以后,他突然有了一个感觉:我不是有创造性吗?那么为何不能就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做起来呢?

于是,他对自己的那份工作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发现其中的一道工序每次都需要39滴油,而实际上只需要38滴就够了。经过反复的试验,他发明了一种只需38滴油就可使用的机器,并将这一发明推荐给了公司。可别小看这1滴油,它为公司节省了成千上万的成本!

这位青年,就是后来掌控美国石油业的石油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

当小事情被明智而有远见的人发现时,小事情的价值就可以充分地体现出来。无数事实证明,很多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往往是构成惊天动地的大事的基础。

年轻人充满梦想,这当然是件好事情。但年轻人还需要尽快明白,梦想只有在脚踏实地的工作中才能得以实现。许多性情浮躁的人都曾经有过很多梦想,却始终无法实现,最后只剩下牢骚和抱怨,而他们却把这归因于缺少机会。

其实,生活和工作中到处都充满着机会:学校中的每一堂课都是一个机会;每次考试都是生命中的一个机会;每次应聘都是一个机会;报纸中的每一段话都是一个机会;每个客户都是一个机会;每次训诫都是一个机会;每笔生意都是一个机会,等等。

脚踏实地的员工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了机会、抓住了机会,从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眼光不愿停留在工作细节上的人,在焦虑地等待机会的过程中,度过了并不愉快的一生。

在职的每一天,都要踏踏实实、尽心尽力地工作,每一件小事情,都要力争认真、高效地完成。尝试着超越自己,努力做一些分外的事情,不是为了看到老板的笑脸,而是为了自身的不断进步。即使是在同一个公司或同一个职位上,机遇没有光临,但你在为机会的来临而时时准备的行动中,你的能力已经得到了扩展和加强。实际上,你已经为未来某一时间创造出了另一个机遇。

阅读思考:

1. 面对工作,你是踏实还是浮躁?

2. 你知道如何消除浮躁的心理吗?列举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认真的人会做好准备工作

准备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充分的准备才能保证工作得以完成,而且做起来更容易。拿破仑·希尔说过:“一个善于做准备的人,是距离成功最近的人。”一个人要将自己的工作做好,把事情做到位,就应当认真做好自己的准备工作。缺乏准备只会让自己的工作差错不断,这样的人当然也不会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诺曼底登陆是非常成功的。为什么那么成功呢?就因为美英联军在登陆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们演练了很多次,他们不断演练,演练登陆的方向、地点、时间以及一切登陆需要做的事情。最后真正登陆的时候,已经胜券在握,登陆的时间与计划的时间只相差几秒钟。这就是准备的力量。

机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但它更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因为机会的资源是有限的,给一个没有准备的人是在浪费资源,而给一个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好的人则是在合理利用资源。

在工作中我们只有准备充分,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位。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的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我们常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也是一种准备哲学。

在吸引了几乎全世界人眼球的拳坛世纪之战中,当时正如日中天的泰森根本没有把已年近40岁的霍利菲尔德放在眼里,自负地认为可以毫不费力地击败对手。同时,几乎所有的媒体也都认为泰森将是最后的胜利者。美国博彩公司开出的是22赔1泰森胜的悬殊赔率,人们也都将大把的赌注押在了泰森身上。

在这种情况下,认为已经稳操胜券的泰森对赛前的准备工作——观看对手的录像,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对措施,保证自己充足的睡眠和科学的饮食方面都敷衍了事。

但是,比赛开始后,泰森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找不到对手的破绽,而对方的攻击却往往能突破自己的防线。于是,气急败坏的泰森做出了一个令全世界人都感到震惊的举动:一口咬掉了霍利菲尔德的半只耳朵!

世纪大战的最后结局当然是:泰森成了一位可耻的输家,还被内华达州体育委员会罚款600万美元。

泰森输在准备不足。当霍利菲尔德认真研究比赛录像,分析他的技术特点和漏洞时,泰森却将教练准备的资料扔在了一边;当对手在比赛前拼命热身,提前进入搏击状态时,他却在和朋友一起狂欢。虽然泰森的实力确实比对手高出一筹,从年龄上也占尽了优势,但他最后却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