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28日凌晨,当唐山大地震发生的时候,毛泽东的卧室里却平静得与往日没有什么不同。那时,毛泽东服过安眠药两个多小时,正是药物起作用的最佳时间,在药物的作用下,很难入睡的毛泽东却睡得很深很沉。
晚年的毛泽东24小时都有护理人员陪伴在身边,当他睡觉时,护理人员也要在卧室里值班。1976年7月28日凌晨,护理人员正坐在沙发椅上看书,当她觉得有晃动时,马上起身去到毛泽东床边,看见依旧熟睡的毛泽东什么反应也没有,她便也认为什么事情都没发生,她甚至误以为自己出现了错觉,也许是长时间值班的梦幻。宽大的卧室里依旧是静悄悄地,壁灯、顶灯依旧泛着柔和的光。
人世间的大灾难,中国近代史上罕见的大地震,在那个瞬间里,在伟人毛泽东的卧室里,却显得这般平淡,这般宁静,这大概是外人无法想像的,而在无法计算的京城百姓那里早已是惊骇、慌恐、不知所措了,更何况是地震中心的唐山,瞬间已变成了一片废墟,24万人命归黄泉……
大概过了不到两分钟的时间,中央办公厅的汪东兴来了,张耀祠来了,身边的其他工作人员也来了,这才得知距北京不远的地方发生了大地震。汪东兴他们见毛泽东依旧睡着,便告诉他身边的值班人员:“你们随时听候通知,及时汇报情况。”说完,办公厅的领导走了,值班人员却不知该做些什么,该怎么办。
毛泽东在睡觉的时候,特别是他已经睡着了的时候,无论有多大的事情,一般都不会叫醒他的,因为多年来,睡觉对毛泽东来说是一个大难题,身边的工作人员及中央政治局的同志都知道这一点。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不知是谁的提议,几个工作人员找了一条床单,四角抻着,像蚊帐一样挡在了毛泽东的床上。她们认为,这样仿佛要安全些,万一房顶上面掉点什么东西可以先接着点,不至于直接砸在主席的身上。
毛泽东躺在床上,盖着那条带有梅花图案的淡粉色的毛巾被,工作人员清晰地听见主席那均匀地呼吸声。不一会儿,主席醒了,他慢慢睁开眼睛,见四名工作人员正在他头顶上抻着一条床单,很是奇怪:“你们这是做什么呢?”这时有人抢先说:“您可醒了,这么大的地震都没把您震醒,谁说您睡眠不好啊?”“地震?我怎么没有感觉?”“我们都吓坏了,您倒像没事人似的。”“天塌地陷,这是老天爷的事吗,怕有什么用?你们还是把单子放下来吧。”说完,毛泽东便又像往常一样,拿起床头的一本书看起来。
毛泽东的卧室里大多数时间都是拉着厚厚的紫色天鹅绒的窗帘,里面永远是一成不变的摆设,外面的风霜雨雪、春花秋月,似乎与这里毫无关系。毛泽东的黄昏岁月大部分都是在他的卧室里度过的,即使是接见外宾,也是在与卧室紧紧相连的客厅里。
东方破晓,天已经亮了,汪东兴又一次来到主席的卧室,告诉值班的工作人员关于地震的新情况,因为预测近期还会有余震,因而决定让主席搬出这个房子。
从20世纪60年代起毛泽东就住在中南海靠近游泳池的这所房子里,他的饮食起居,他的读书办公,他的外事活动,他的娱乐欢笑,都留在了这所房子里。但这所房子毕竟有些陈旧了,在70年代初,又为毛泽东在离游泳池不远地方修建了新房,被称之为202。这所房子早已建好,装修也早已完毕。无论是房子的坚固性,还是设施的完备与现代化,以及居住的舒适性,都比老房子要好得多,但毛泽东总是不同意搬进去。这也许是老人的特点,在一个地方住惯了,就不愿再搬动了,甚至连旧房子里的摆设、格局都一成不变。从这些也可以看出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老年人所具有的特点,他也无不具有。
大地震之后,中央办公厅的汪东兴、张耀祠让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几次劝毛泽东搬出旧居,但他总是沉默着,或是摇摇头表示反对。工作人员为此都很着急。
一天,值班人员见主席精神还好,而且刚刚睡完觉的主席,总是愿意和工作人员聊聊天。见此情景,工作人员就赶紧又劝说他:“您为什么不搬家呢?也用不着您费什么事儿。”
“老房子住着习惯了,不要再麻烦了吧。”
说着说着,毛泽东便走向了窗前,他示意工作人员把窗帘拉开,要看看窗外的风景,他的这一举动,不由得使人想起了几个月前的那次给主席读报的情景——
1976年4月22日,又是一个夕阳残照的黄昏,毛泽东那宽敞的卧室里依然那样沉静,他半躺半靠在那张宽大的床上,不知一本什么书吸引了他,他已经一个多小时一动不动了。工作人员坐在沙发上,正在翻看当天的报纸。也许是她翻动报纸的细微声响惊动了毛泽东,也许是毛泽东感到了疲劳,他在床上转了个身,顺手把书放在了一旁,便说:“报上有什么新闻啊, 读一段听听!”说来也巧,工作人员正被一段新闻所吸引,她正想做个记号,等读报时给主席读一读。于是,她就高声地读起来:
“新华社长春1976年4月21日电,最近,在我国东北吉林地区降落了一次世界历史上罕见的陨石雨。
今年3月8日下午,宇宙空间一颗陨星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以每秒十几公里的速度坠入地球大气层中。由于这颗陨星与稠密的大气发生剧烈的摩擦,飞至吉林地区上空时,燃烧发光,成为一个大火球,于8日15时零一分五十九秒在吉林市郊区金珠公社上空发生爆炸……最大的三块陨石,每块重量都超过了100公斤,最大的一块重量为1770公斤……”
读着读着,工作人员发现主席竟然坐起来听,而且听得特别认真,看来这则消息让他十分感兴趣。当这则消息读完之后,她发现主席已走到了窗前,并且让把窗帘拉开,这是毛泽东很少有的举动。
毛泽东站在窗边,望着那夕阳渐落的天际,自言自语地说:“天摇地动,天上掉下大石头,就是要死人哩,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赵云死时,都掉过石头,折过旗杆,大人物,名人,真是与众不同,死都死得有声有色,不同凡响噢!”
毛泽东说这些话的时候,带着少有的感慨,少有的激动。
这天,1976年7月29日的下午,当工作人员劝主席搬家时,他又一次走到了窗前,他又一次示意拉开厚重的窗帘。毛泽东望着那黑云密布的天空,望了很久很久,望得那样出神,神情那般凝重,他的思绪是否又回到了暮春时,听到陨石雨消息的境界?毛泽东在最后的日子里曾说过:“我并不迷信,但中国有一派学说叫做天人感应,说的是人间有什么大变动,大自然就会有所表示,给人们预报一下,吉有吉兆,凶有凶兆。”
这天,毛泽东又在窗前伫立,他望着窗外,望着那越来越昏暗的天空,仿佛那神秘的天空中,有谁书写了只有他才读得懂的文字。
这是毛泽东离开人世前的最后一次凝视。
又过了一天,工作人员又劝主席搬家:“您还是搬吧,办公厅都催了好几次啦,您不怕,我们还怕呢。”
毛泽东听了这些话之后,没有沉默,也没有摇头,而是稍稍想了一下,便说:“你们怕,那就搬吧,少数服从多数嘛。”
就这样,在1976年7月31日下午,毛泽东被警卫人员抬进了202新房,然而,在新房住了不到40天,他就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毛泽东所相信的天人感应,不管是否成立,但确实得到了验证。
30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对于震后出生的人来说,近似一段故事或传说,但是在经历了那场灾难的人们心中,那是一段永远抹不去的记忆。田华心急如焚:婆婆失踪了
一头美丽的银发、已年逾七旬的著名电影艺术家田华,对发生于1976年前的唐山大地震至今记忆犹新。聊起当年的情景,她说,那个龙年很特别——
那年是龙年,我是属龙的。人们说龙年老是碰上大事。可不真的是这样,年刚过半,周恩来总理和朱总司令就都去世了,这不是大事嘛!
记得地震发生的时候,我突然从睡梦中惊醒,目光划过窗外,见夜空中有一道特别蓝的光。是不是院里的变压器着火了?正想探明究竟,就觉得床开始剧烈地晃动,继而听到老伴苏凡的喊声:快起来,地震了!我来不及穿外衣,抓起条毛巾被就往外跑。跑到楼外一看,不少人腿脚比我还快,与我住在楼内同一单元的王心刚、刘江都跑下来了,师伟和我一样,身上也裹着条毛巾被。演员高保成的爱人一着急就犯肠痉挛,疼得她手捂着肚子,站也不是,蹲也不是,痛苦不堪。
经历了那让人惊恐的剧烈震动,我们不敢再回到房子里住,提心吊胆地回到家里简单收拾了一下,把贵重的东西放在一个小包里随身带着,便开始了户外生活。那时我的大儿子在部队当电影放映员,从部队回来了,和高保成的儿子一起在楼下找了块空地,用塑料布支了个棚子——那就成了我们的避难所。这时,我心里更放心不下的是住在城里地安门鼓楼附近的婆婆,不知老人家在地震中是否受了惊吓。婆婆没有女儿,我这做儿媳的就是女儿。我急匆匆赶往婆婆的住处,到了鼓楼附近,我竟有些搞不准方位:这一带全变成了“棚户区”,在一片各式各样的地震棚丛林中,熟悉的地安门商场也不见了。婆婆当然没在家里,可附近也没找到,我吓坏了。满街的棚子满街的人,可到哪儿去找呀?我心急火燎地到处找,谢天谢地,最后总算在一处找到了坐在铺着破报纸地上的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