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人类一半是外星人,一半是地球人
78200000051

第51章 人类有两套生命系统(10)

虽然“五藏”与“五脏”同名,但这两个词在本意上与现代解剖学上的五脏却不同义,这一点读者们必须切记。因此人们在读《内经》时,最好将所有的“五脏”都读作“五藏”,这样就可以避免引起混乱。其实从《内经》的篇目标题可知,《内经》中直接用到“五藏”的篇目有很多,《五藏生成篇》、《五藏别论》、《六节藏象论》、《玉机藏真论》、《藏气法时论》等。而整部《黄帝内经》没有以“五脏”而立篇名的。因此我们认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五脏在内经中都应该称五藏,而不应该称五脏。

第二、中医五藏与解剖五脏不是一回事。

虽然《内经》之五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但它们绝不是解剖意义下的五脏,也可以说《内经》五藏并非血肉五脏。

1、《内经》五藏与解剖五脏不对应。人体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在解剖上已经相当明确,它们在腹腔中有固定的位置,是不可更改的。但《内经》五藏不能对应解剖学上的结果,“左肝右肺”就与解剖学相违背。

2、《内经》五藏在功能上要大于解剖五脏。虽然五藏与五脏所指对象相同,但在功能上,五藏要大于五脏。例如,《内经》在论述心时,除了“心生血”、“心主脉”似乎与解剖学的心脏相同外,其它功能一概不同:

《素问?宣明五气》:“五藏所藏,心藏神……”

《素问?本病论》:“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神失守位,即神游上丹田。”

《素问?宣明五气篇》:“心藏神”、“心主脉”。

《灵柩?邪客》:“心者……精神之所舍也。”

《灵枢?脉度》:“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素问?脉要精微》:“心为牡藏,小肠为之使,故曰小腹当有形也。”

《灵枢?本输》:“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之腑。”

从上引《内经》关于心脏的功能,它明显与解剖学心脏功能不对应,要远大于解剖功能的范围,其它各藏也有这类情况。所以从功能上看,《内经》五藏与解剖五脏就不是一回事,它们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中。

第三、五藏应该化义为神、魂、魄、意、志。

解剖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及相关的生理功能,这点很确定。但《内经》五藏却不仅仅指心肝脾肺肾,或者说它主要不是指心肝脾肺肾。那么五藏主要指什么呢?

现代有些人认为,《内经》中之所以要用“藏”,取意为五脏深藏于体内,外面看不见,故曰藏。持这种看法的人还真不少。但这样就不对了,大肠、小肠、三焦、胆、胃、膀胱等六腑同样深藏于人的体内,没有见过谁的胃长在体表的,为什么六腑不叫“六藏”呢?可见用字面意思来解释“五藏”是行不通的。

《内经》之所以称为五藏,那是有特指的,它指的就是神、魂、魄、意、志五神,称为藏象五神,或五藏神,除此之外的藏精、藏气、藏血都与藏神有关。

《素问?调经论》曰:“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

《灵枢?本神》曰:“肝藏血,血舍魂;心藏脉,脉舍神;脾藏营,营舍意;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

《灵枢?经水》曰:“五脏者,合神气魂魄而藏之。”

《灵枢?本藏》曰:“五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也。”

《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

或者有人认为,神魂魄意志代表的只是人的精神现象,不能作为人体某种器官名称。其实这是个习惯问题,现代人们一提到床,马上会想到睡觉时的床,脑海中不会再有第二个念头,其实在唐代以前,当人们说床时,指的却是某种板凳,这种板凳是从西域传过来的,故而又称“胡床”。根据《内经》的通篇理论构架,“五藏”可以通义为神、魂、魄、意、志。最主要的是,在《内经》中“五藏”是个系统,而不仅仅是五个点或者五种精神现象,它们是一个运作正常的系统,完全有器官的功能与作用,只是很难讲述它们的形态组织。